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高辐射作业安全指导手册.docx

    • 资源ID:1756274       资源大小:46.0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辐射作业安全指导手册.docx

    高辐射作业安全指导手册为规范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危险作业的管控措施和管控要求,提升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作业过程风险受控,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特组织战略规划总院标准化所等单位参与编写高风险作业安全指导系列手册。本手册为高风险作业安全指导系列手册之十五,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高辐射风险作业安全管理。1高辐射作业安全基础知识I1.1 术语11.2 分级22高辐射作业主要安全风险42.1 高轴射作业主要安全风险类别42.2 高粕射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42.3 典型随忠清单63高辐射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83.1 内照射安全防护设备83.2 外照射安全防护设备94高辐射作业安全风险防控II4.1 安全管理措施H4.2 过程风险防控125高辐射作业事故应急救援165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165.2 应急措施165.3 应急物资和设备166记录17附录1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18附录2辐射作业许可证19附录3高格射作业安全检查卡20附录4高辐射作业工前会记录21附录5高辐射作业典型事故案例选编23附录6高招射作业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和文件清堆26附录7高辎射作业安全培训膻库271高辐射作业安全基础知识1.1.术语(1)核设施以需要考虑安全问题的规模生产、加工、利用、操作、贮存或处置放射性物质的设施(包括其场地、建构筑物和设备)。诸如:铀加工、富集设施、核燃料制造厂、核反应堆(包括次临界及次临界装置)、研究堆、核动力厂、乏燃料贮存设施和核燃料后处理厂等。(2)辐射控制区需要和可能需要采取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3)辐射作业在从事工作过程中,所受的其职业岗位伴有的辐射照射大于职业照射年剂量限值的某一份数的工作。这个份数由核设施营运单位辐射安全主管部门规定。根据辐射风险高低程度通常分为高辐射风险作业、中辐射风险作业、低辐射风险作业。(4)外照射体外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5)内照射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6)调查水平诸如有效剂量、摄入量或单位面积或体积的污染水平等量的规定值,达到或超过此种值时应进行调查。(7)高辐射区作业可能导致作业场所污染、作业人员辐照剂量超调查水平,或可能导致人员非计划照射、放射性材料失控的作业。(8)辐射作业许可证核设施营运单位为审核和批准辐射作业的书面文件。<9)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针对一项(类)高辐射风险作业,为落实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而制定的辐射防护方案,用于规范和指导辐射作业的风险分析、防护措施制定和实施。(IO)辐射防护控制点针对一项(类)高辐射风险作业,由辐射防护人员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具备较高辐射风险、需要辐射防护人员确认或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后方可继续开展作业的工作步藤点。1.2分级按照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辐射作业许可管理导则(QCNNCGB29-2022)中的要求,高辐射作业实行分级管理,各核设施营运单位应按照集体剂量、最大个人剂量、污染风险(表面污染风险、空气污染风险)、辐射分区和操作放射源类别等5个要素对辐射作业进行分级管理。由于运行、检修、异常工况或突发事件而导致现场某一区域的场所辐射环境出现变化,导致场所内出现或有可能出羽较大的外照射、内照射风险时,也应按照高辐射风险作业要求进行分级管理。根据辐射风险高低程度通常分为高辐射风险作业(一级)、中辐射风险作业(二级)、低辐射风险作业(三级)等。各核设施营运单位可参考表1,结合本单位现场辐射水平实际情况和个人剂量管理限值,制定适应自身的辐射作业分区管理要求。表I制射作业分IR标准核电厂射作业分考标准Ii射作业风险袋则集体剂量CD(man.mSv)量大个人剂D(mSv)松IR表面污染风险C1.(Bqcm1)空气污染风险C2(DAC)幅射分区Z放射,类别SRC放射性物质P放射性物质三级CD<1D<0.1C1.Vo.4(极毒性)C1.<4(一般性)C1.<4C2<0.1:C2<2(/二徼1<CD<2O0.1.<D<2O.4C1<«)(,½if)4WC1<4(X)(一般性)4C1.<4()00.1C2<10:2C2<20(JK)黄区:楂区乙级开放型实验室水平:DI类放射源:山类射战装置一级CD>20D>2C整40(极毒性)C1.>400(顶性)C1.>400C2>1.0;C2>20(t>红区甲级开放型实脸室水平:1/H类放射源:1/H类射线装置核期科后处理厂射作业分叙参考标准射作业风险袋则集体剂,CD(XmSv)量大个人剂,D(mSv)松散表面污染风除C1.(BWCm。空气污染风险C2(DAC)福财分区Z<1放射性物质P放射性物质三级CD<2D<1.CIVO.4(极毒性)C1V4(一般性)CK40C2<1.;C2<5<W/二级2<CD<2O1D<20.4C1V200(极态性)4XIV20001.股性)40<C1<20001.<C2<4s5C2<IO()柢区一级CD>20D>2C1.200(极毒性)C2200(M一般性)C1.>2000C2>4C2>10(M)红区2高辐射作业主要安全风险2.1 高辐射作业主要安全风险类别2.1.1 辐射损伤从事辐射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高辐射作业时,由于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或使用不规范、作业行为出现偏差、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屏蔽、包容等功能失效、现场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工作人员受到过量照射、异常照射,而由电离辐射所致的急性、迟发性或慢性的机体组织损害。2.1.2 环境污染从事辐射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高辐射作业时,由于未按要求进行去污、监测,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屏蔽、包容等功能失效,现场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放射性物质扩散或漏泄,造成核设施内、外部环境污染。2.1.3 其他安全风险(1)机械伤害从事辐射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高辐射作业时,可能因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剌扎等伤害。(2)触电伤害作业过程中(如带电作业)不慎接触工作电源系统线路,可能在高辐射作业过程中引发触电事故。(3)火灾高辐射作业内容涉及焊接等动火作业易引发火灾事故。2.2 高辐射作业主要安全风险辨识2.2.1 辐射损伤辨识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原则,根据辐射防护相关标准,高辐射作业前,针对不同作业场所、工艺流程和辐射特性,通过辐射测量数据、核设施工艺设计及日常管理情况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由辐射防护专业人员通过现场调查、测量、查阅记录、询问和交流等方式,确定高辐射区的辐射源项分布、照射类型、预估人员受照剂量,进而确定该场所辐射风险分布和合适的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1)外照射危害外照射危害指体外放射性源项对人体的照射产生的危害,照射方式为间断性贯穿辐射。其可分为丫外照射危害、中子外照射危害、高能B外照射危害。不同类型和能量的放射性粒子产生的辐射危害有较大的差别,其相对危害性见表2,引起人体确定性效应的相关剂量当量水平及躯体效应见表3。表2不同照射类型的放射性产生的外照射相对危害性寐射类型射战丫时战X射线中子相对危害性轻微*f莉,严电当*平己I扫的严曳严更当=水平体效应小于0.25Sv未观察到临床反应0.25-0.5Sv可以引起血液变化0.5-1Sv血液发生变化且有一定损伤1-2Sv损伤,井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物,容易治愈2-4Sv明显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能修治愈4-5Sv能引起重度急性发射病,经过治疗.受解拧行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50%能恢红大于6Sv引起极重度放射病,并可旎因此而死亡外照射危害的控制措施主要为三种:尽量缩短受照时间,尽量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在人和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物。俗称为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2)内照射危害内照射危害指放射性物质(多为非密封源项)进入人体内部而造成的放射性危害,危害方式为电离辐射和化学毒性。其中,放射性物质可以经吸入、食入、伤口或皮肤等进入体内,在高辐射作业中可能的方式为表面污染接触和放射性气溶胶吸入。内照射的作用粒子为射线、0射线和y射线,其内照射相对危害性见表4。表1不同照射类型的放射性产生的内照射相对危害性照射类型附线射城丫射线相对危害性严正中等对内照射危害的控制,最重要的措施是通过包容、隔离,尽可能的切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或通过净化、稀释,使放射性物质的摄入量减少到尽可能低的水平。2.2.2 环境污染风险辨识高辐射作业过程中,可能对放射性物质的屏蔽、包容等安全防护功能进行破坏,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泄漏、扩散;或在高辐射作业完成后,对作业区域未进行监测、去污,对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未及时进行妥善收集,导致放射性污染扩散,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2.2.3 其他安全风险辨限方法高辐射作业除去对人的辐射损伤和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外,也必须根据在高辐射相关作业的安全特性来进行风险辨识。2.2.3.1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风险主要从使用、修理、检杳机械时,忽视安全措施;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不熟悉操作规程,遇有紧急情况,发生判断错误等方面进行辨识。2.2.3.2 M对触电风险主要从临时用电线路破损、老化、保护接地、电线负荷等方面进行辨识。2.2.33火灾对火灾风险主要是在高辐射区域进行电焊操作开展风险辨识,主要从电焊人员操作资质、焊接区域易燃易爆物质清理、焊接气瓶老化泄漏等方面进行风险辨识。2.3典型隐患清单高辐射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典型隐患如下:表5高辐射区作业典型1»息清单序号隐患描述易发生事故类型1进入放射性区域进行作业未做帔个人剂量计将射损伤2未按要求办理辐射作业许可证进行岛辎射作业相射损伤3不执行辐射作业许可证或专项安全工作计划规定的防护要求辐射损伤4作业人员没有按照现定要求进行个人剂玳监测辐射损伤5工作过程中电子剂收计等描时监测设法报警未按要求及时离开辎射损伤6岗开辎射控制区不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个人污染监测物射损伤环境污染7未按照忸射防护要求随意进出相射控制区辎射损伤环境污染8未羟辅射防护人员辐射检测.私自湾区从辐射控制区携出物件设备环境污染9作业现场未合理以戴劳动防护用品辎射损伤IO现场未设置隔离区域辐射损伤环境污染I1.未按照辐射防护现定要求跄越相射控制区边界环境污染12辐射作业中未按要求及时清理作业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耒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投放环境污染3高辐射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高辐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分为个体防护设施设备和场所防护设施设备,其中场所防护设施设备应按照核设施设计、运行要求,在作业前应确认其功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个体防护设施设备应结合高辐射作业的风险、危害类型和可能导致的潜在照射,选择相适应的防护用品种类和类型,同时应考虑作业期间的其他安全风险。3.1 内照射安全防护设备3.1.1 定义内照射安全防护设备主要是指在高辐射作业中防止放射性物质通过各类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内照射危害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3.1.2 内照射安全防护设备的选型涉及污染风险的高辐射作业(松散表面污染风险和空气污染风险),应结合作业内容,从下列情况中选择相应的个人防护设施设备:(1)对于手部和足部可能接触表面污染的情况,选择非渗透性材料组成的手部和足部防护用品,常见的有乳胶/丁肪手套、橡胶手套、塑料鞋套、雨靴等。(2)对于躯干可能接触表面污染的情况,可根据环境条件选择渗透性或非渗透性防护服,如纸衣、防水纸衣等;必要时增加呼吸防护用品,防止吸入再悬浮颗粒,如口罩、半面罩、全面罩、呼吸器、气头罩。(3)对于存在空气污染的情况,选择兼顾躯干防护和呼吸防护的用品,如通风防护服、非通风防护服与呼吸防护用品的组合。对于无固定供气管路或大范围作业的工作场所,可选择过滤式或携气式通风防护服。3.1.3 内照射安全防护设备配备要求针对内照射风险较高的高辐射作业,除去佩戴基本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外,还需配备的附加安全防护设备具体要求如表6所示:表6内照射附加安全防护设备具体要求辐射作业风险级别安全防护设备佩戴要求三级无通风污染防护服、全面第(半面6)、乳胶/丁肪手套、塑料鞋套(雨靴)二级隔绝供气式通风防护服(隔绝携气式通风防护机)、气头*、乳胶,丁脑手套、熨料鞋套雨靴)、一级过费送风式通风防护眼、气头罩(自给呼吸式)、乳枝/丁睛手套、塑料鞋套(雨靴3.2外照射安全防护设备3.2.1 定义外照射安全防护设备主要是指在高辐射作业中防止人员受到体外照射辐射危害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3.2.2 外照射安全防护设备的选型对最大个人外照射受照剂量或不同分区等级剂量水平的高辐射作业,按照现场源项和射线类型不同,安全防护设备分为铅眼镜、铅面罩、铅头盔、铅衣等。对于存在较高X辐射水平的空间,选择含铅、鸽等高原子序数元素的防护用品,如铅衣、铅眼镜、铅面罩、含铅手套等:0.15mm0.5mm范围等效铅当量对能量较低的(约小于2OOkeV)X射线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X射线能量越高,所需铅当量厚度越大。对于存在较高中子辐射水平的空间,选择具有中子慢化、吸收及次级射线屏蔽功能的防护用品,如由高分子基材、硼、铅组成的中子防护服;中子防护服通常对热中子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对中能中子和快中子防护效果较小。3.2.3 外照射安全防护设备配备要求针对外照射风险较高的商辐射作业,除去佩戴基本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外,还需配备的附加安全防护设备具体要求如表7所示:表7外照射附加安全防护设备具体要求辐射作业风险级别安全防护设得像般要求三级电子个人剂尿计二级错衣、铅眼镜、中子防护服、电子个人剂量计一级铅衣、铅眼镜、铅面罩、含铅手套、中子防护眼、电子个人剂豉计4高辐射作业安全风险防控4.1 安全管理措施为规范辐射作业安全管理,应当建立高辐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非常规高辐射作业,在作业前应进行相关的剂量调查、辐射最优化方案制定、人员操作培训,必要时还需进行模拟操作演练。4.1.1 建立高幅射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为规范高辐射作业安全管理,存在高辐射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高辐射作业管理要求,对高辐射作业实行辐射作业许可证制度。4.1.2 开展相关人员高辐射作业安全专项培训应定期对辐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开展辐射防护培训工作。对于非常规性的一、二级高辐射作业,还应该在作业前进行专项的辐射防护培训,掌握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要求,必要时应该开展模拟演练,提高人员操作熟练度,以减少人员作业的时间。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确认,单位应妥善保持培训相关资料。4.1.3 配置高辐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为确保高辐射作业安全,应依据高辐射作业特点和作业内容,配备电子个人剂量计、呼吸防护用品、防护服等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对非一次性使用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单位应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制定专人建立台账,负责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检定和校准工作,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发现影响正常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4.1.4 其他措施(1)对于有条件建立辐射作业许可管理信息系统的单位,应考虑辐射作业许可信息系统、辐射控制区出入控制系统、个人剂量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实现辐射防护作业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建立因网络故障、信息系统缺陷等原因导致辐射作业许可管理信息系统不可用情况下的辐射作业许可管理流程和要求,确保辐射作业正常有序开展。(2)辐射作业许可文件应以电子或纸质方式存档备查,存档年限不应短于3年。存档文件应包括辐射作业许可证、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及其它过程记录。4.2 过程风险防控4.2.1 人员资质与授权(1)人员资质要求凡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癫痫或其他精神类和脑部疾病的人员以及年龄未满18周岁的不得安排从事高辐射作业;高辐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并定期进行复审;当高辐射作业过程中涉及到其他特种作业时,作业人员还应依法取得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2)内部授权流程作业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高辐射作业内部授权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并定期组织高辐射作业安全培训;作业过程中如发生人员违章,对违章人员取消授权,重新完成培训授权,红线违章者,清退出场,并列入黑名单;对参与高辐射作业人员应统计其年度个人受照剂量,对于接近年剂量管理限值的人员,停止本年度高辐射作业授权。4.2.2 作业许可管理4.2.2.1 高辐射作业的许可申请(1)对于高辐射作业,在提出申请前,应由辐射防护人员对作业区域进行剂量调查,并在辐射作业许可证上短写辐射水平测量结果。(2)申请办理辐射作业许可证时应说明作业内容、作业区域、单次/单项作业人员预计受照最大剂量、人员作业时间,参与作业具体人员信息等基本情况,并初步分析存在或潜在的辐射风险,提出防护措施、需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等。(3)对于非常规作业,且存在或潜在的辐射风险较高时,还应制定专项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和“辐射防护控制点”。(4)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应详细分析辐射作业关键步骤及相应的辐射风险、制定作业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并反馈以往同类作业的经验教训,用于指导辐射防护人员和辐射作业人员开展作业。(5)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主要内容通常包含作业内容、辐射防护指标、风险分析、防护措施、经验反馈.数据记录、辐射防护控制点等要素,典型行业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案编制要求示例见附录Io4.2.2.2 高辐射作业的许可审批辐射作业许可证申请提出后,辐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审查辐射风险分析全面性和辐射防护措施合理性,确定辐射作业级别。根据辐射危害水平预估个人剂量及集体剂量,并确认是否超出个人剂量控制限值。辐射防护人员评估认为申请信息不充分或不正确,可联系作业负责人沟通确认或退回重新申请辐射作业许可证主要内容应包括辐射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区域、作业人员、辐射作业级别、剂量预估、辐射风险、防护措施、辐射防护指令和辐射防护控制点等信息。核设施典型辐射作业许可证参考式样见附录2。为加强辐射风险控制,不同级别的辐射作业,应设置不同的许可审批权限,辐射作业许可的审批权限及控制要求如下表所示:表辐射作业许可的审批权限及控制要求辐射作业许可证级别控制要求审批人低辐射风险作业无辎射防护工程师或相关授权人员中辑肘风险作业按衢设置相射防妒控制点辐射防护科空负责人或相关授权人员高辐射风险作业编制辎射防护最优化方案,设置轴射防妒控制点辐射防护部门负成人或相关授权人员该级别辎射作业许可证的最终审批人,在其审批前需逐级进行审批,4.2.2.3 高辐射作业的许可变更(1)延期对于辐射作业许可证有效期到期,但辐射作业仍未完成的,需办理辐射作业许可延期。(2)重新办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需重新办理辐射作业许可证:作业负责人和作业组成员变更;作业范围扩大、作业区域转移,以及作业条件、作业环境或工艺条件改变;作业现场实际辐射水平、集体剂量或污染状况超出预期;作业人员最大个人剂量超出或预期超出辐射作业许可证上批准的限值;防护要求不能保障人员辐射安全的其他情况;辐射作业许可证变更时,作业负责人应说明具体原因,作业负责人和辐射防护人员应重新评估当前风险并制定防护措施。(3)中止或取消对于作业任务取消或其它原因导致无法继续实施辐射作业的情况,作业负责人应及时提请中止或取消辐射作业许可。作业中止或取消后,应恢复作业现场或保持现场的安全状态。4.2.2.4 高辐射作业的关闭(1)当辐射作业许可证对应的所有辐射作业完成后,作业负责人应联系辐射防护人员办理完工确认。(2)作业负责人和辐射防护人员应对辐射作业许可证的执行情况以及作业中出现的良好实践和不足,进行及时评价和总结。4.2.3作业前(1)应对作业现场及作业涉及的设备、工器具、照明、安全标志、通风以及环境状况等进行检查,使之符合安全要求。(2)作业负责人应组织作业全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现场及作业过程中的辐射风险和防护要求,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高辐射风险作业需通知辐射防护人员参会。口已按照高幅射作业安全检连卡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进行确认声明,和执行.本人已,加此次工会,已清发工,会的内噌及聂求,并保证在工作MrJ>.V3t程中严格遵守工作祖成员签名/日期:其他人员签名,H期:该事故直接原因为:未获得许可、擅自非法启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装置;工作人员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未做戴个人剂量报警仪,携带的辐射检测仪不能正常工作。该事故根本原因为:该单位法制观念淡漠,单位领导放纵非法行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辐照装置;该装置一系列的安全联锁严重缺失;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进行正常的仪器有效性校验,以及源是否到位的情况下,冒然闯入处于照射状态的辐照室。三、实验室放射性污染率件1 .事故基本情况2010年8月130,某放药生产企业2名员工进行发生器实验操作时,违规在室内通风柜中进行放射性溶液转移,操作失误导致放射性溶液流出,造成通风柜及实骏室大面积污染,2人在未进行个人体表污染检测的情况下离开实验室,将污染扩散到办公室和家中。2 .事故原因分析该事故直接原因为:操作人员操作技能不熟练,操作失误导致放射性物质扩散:操作人员未按照要求进行工作后的体表监测。该事故根本原因为:单位未制定有效的放射性液体泄漏处置措施并严格执行;对操作人员辐射辐射防护意识教育培训不足。四、核电厂作业人员笊异常照射*件1 .事故基本情况2011年2月25日,秦三厂1#机组辅助厂房SI-OI5进行变更改造,管线割开后发现管道内有残余重水(超出工前风险分析预期),但工作组继续在现有防护措施下工作,辐射防护人员也未能果断终止工作,导致作业人员筑异常照射。事件原因是工作人员未严格遵守程序,未经辐射防护检查即开展作业。辐射防护人员未按照管理程序要求,在现场氤水平超出预期时中止现场作业。2 .事故原因分析该事故直接原因为:工作过程中重水收集不当;作业人员在可能接触重水的作业环境中防护措施不当。该事故根本原因为:未严格遵守辐射防护许可证以及工单操作步骤的要求;辐射防护人员未遵守管理程序要求;管理程序存在缺陷;重水鼠辐射风险及防护措施培训不足。五、异常照射事件1 .事故基本情况2022年5月140,秦三厂211大修中,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依据合同实施单根压力管更换工作,在抽出压力管延伸套筒时,因延伸套简和压力管未完全脱开,意外带出已切割的压力管约30cm。现场监测到压力管拔出时剂量率从13mSvh突升到25Svh,立即回推压力管,整改过程持续约3秒钟。压力管回推后,现场剂量率恢受正常水平。现场工作暂停,人员撤离。2 .事故原因分析该事故直接原因为:压力管延伸套筒和压力管未可靠脱开,导致切割后的压力管被误带出。该事故根本原因为:压力管延伸套简工具失效;未能提前识别出工具失效可能将已切割高度活化的压力管误带出的风险。附录6高辖射作业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和文件清单序号类别文件名将文,,标准号1国家标准电夷塌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K>22国家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Jft测规范GBZ128-20193国家标准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129-20164国京标准职业健康笈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5国家标准核科学技术术语相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GB.T4960.5-I9966核安全导则核电厂运行期间的辐射防护HAD1.o3的47行业标准核燃料后处理厂辐射安身设计规定EJ/T849-I9948行业标准核电厂商和超商海射区的进入控制NBrr20383-20169行业标准压水堆核动力厂厂区塔射分区设计准则NBT20I85-20I21()行业标准核电厂个人和工作场所福射监测NB/T20138-2012I1.行业标准X.y外照射个人质测规定EJ1153-20(«12行业标准Ii量受照人员的应急医学处理规定EJ555-199113行业标准核电厂高和超商辐射区的进入控制EJ/T1172-2004:14行业标准核电厂运行福射防护观定EJrr270-20()515行业标准压水堆核电厂厂内辐射分区设计准剜EJr31.62001.16行业标准核与涵射事故应急医学处理设施和装备的规定EJ/T512-20()017行业标准轻水堆核电厂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培训规定EbT994-199618行业标准的加工与燃料制建设施辐射防护规定EJ1056-200519集团标准加铀核素职业内照射防护规范Q/CNNCGB24-202120集团标准演射作业许可管理导则Q/CNNCGB29-2022附录7高辐射作业安全培训题库一、判断题1.在相同情况下内照射危害中B射线比射线对人体的危害要大。(X)2 .不同能量的粒子在空气、生物组织和铝中的射程显示,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一般只有几微米,在铝中的射程只有几十微米。(X)3 .空气污染和表面污染有一定的关系,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通过沉降可以使地面、设备表面污染,由于通风和人员走动,表面放射性污染也可再悬浮到空气中。(J)4 .放射性废物产生的最少化是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5 .对B射线选择屏蔽材料时,必须先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置于近B辐射源的一侧,然后视情况,在其后附加高原子序数的材料。(J)6 .核应急状态就是核紧急状态,它是由于核设施发生事故或事件,使核设施场内外的某些区域处于紧急状态下。(J)7 .核应急是一种要求立即采取行动(超出了一般工作程序范围)的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的后果。(J)8 .铅衣针对外照射防护。(J)9 .a照射辐射防护应当关注内照射防护。(J)10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事先制订的关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以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J)11 .核化工生产中的主要电离辐射危害包括:a内照射危害、中子照射危害。(X)12 .不得将辐射控制区内设备、工具随意搬(拿)到监督区使用,若确实需要撤拿到监督区使用的,应经过清洗去污、监测确认,安防部门同意批准,方可搬(拿)出。(J)13 .放射性气溶胶浓度大于核设施导出空气浓度限值的5倍,视为高辐射区。(X>14 .发现有人重伤时,工人首先应保持镇静,立即派人通知负责人及急救员。(J)15 .极、高毒组放射性核素表面污染水平达2×IO2BaZcm2.中、低毒组a放射性核素表面污染水平达丝血Bq/cnE视为高辐射区。二、单选题16 张纸或生物组织的表皮就足以挡住(D)粒子。A、B、B+C.'D、a2 .辐射防护监测按其对象可分为:(八)、环境监测、流出物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A、个人剂量监测B、表面监测C、气溶胶监测D、外照射监测3 .对于B辐射,从辐射防护角度来讲,所关心的是(八)和眼晶体所受的当量剂量。A、皮肤B、躯干C、手部D、性腺4 .对于年龄为16岁/8岁接受涉及辐射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为16岁-18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辐射源的学生,应控制其职业照射年有效剂量为(C);A、IOmSvB、1.5mSvC、6mSvD.5mSv5 .根据发生效应发生的快慢,辐射健康效应则分为(C)和慢性效应。A、几何效应B,稀释效应C、急性效应D、慢化效应6 .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相关限值,其中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限值为(D);A、1.5mSvB、20mSvC、50mSvD、150mSv7 .制定表面污染控制限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限制由各种放射性表面污染对工作人员和居民所造成的(C),控制环境放射性污染。A、内照射B、潜在照射C、外照射D、意外照射8 .放射性物质可经消化道或皮肤渗透转移到体内,也可能再悬浮到空气中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形成(D)A、照射B、污染C,体表污染D、内照射9 .在辐射工作场所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段和安全措施,将这种区域称为(B)。A、橙区B、控制区C、监督区D、子区10 .松散的表面污染对人有(C的风险。A、外照射B、内照射C、A+BD、没有11 .外照射剂量率达(八)mSvh,视为高辐射区。A,IB、100C、5D,2012 .辐射的健康效应出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称为(B)A、急性效应B、遗传效应C、远期效应13 .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主要是评价和(C)辐射危害。A、监督B,监测C、控制D、防止14 .手、皮肤、内衣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洗,尽可能清洗到(B)OA、干净水平B、本底水平C、零水平1 5.B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达(B)BqZcm2,视为高辐射区。A、2×IO0B、2×1(,C、2XIO2D、2×10,三、多选题2 .可以引起外照射的辐射有(ABD)。A、YB、BC、D、n3 .外照射防护措施包括(ABCD)。A、时间防护法B、距离防护法C、屏蔽防护法D、源项控制法4 .合适的屏蔽材料需要满足那些条件(ABCD)。A、对贯穿辐射有足够的吸收本领B、放射性杂质含量低C、结构性能好D、容易加工、成本低5 .下面材料中用于屏蔽中子的有(ABC)。A,混凝土B、水C、石蜡D、铝6 .在放射性控制区内集体防护措施包括(ABCD)。A、防止工具的污染B、防止设备、地面的污染C、防止污染的扩散D、及时采取去污措施7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有(ABCD)。A、吸入B、食入C、皮肤进入D、伤口进入8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ABC):A、尽可能地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B、包容放射性物质时,通常至少要有二级包容C、穿戴防护衣具、洗涤和监测设备等要遵守相应的程序D.增大与放射源之间的距离9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4.3条所规定的“辐射防护要求”包括:(ABC)。A、实践的正当性;B、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C、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D、实践的安全性10 下列(ABC)是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A、减少接触放射源的时间B、增大与放射源的距离C、设置屏蔽D、禁止在工作场所饮食、抽烟11 .核应急状态的分级:(ABCD)A、应急待命B,厂房应急C,场区应急D、场外应急12 .放射性核素毒性分为(ABCD)四种。A、极毒B、高毒C,中毒D、低毒13 .放射性事故按照事故的性质分类,可分为(ABCDE)A、超剂量事故B、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C,表面污染事故D、丢失放射源事故E、临界事故14 .进入高辐射区作业前,必须预先开展辐射监测,准确掌握现场辐射现状,包括(ABC)A、现场外照射剂量率B、空气中放射性气溶胶浓度C、表面污染水平15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是:(ABC)A、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C、综合治理D、安全至上16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任何工作人员连续(八)年平均每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D)mSvoA、5B、3C、1D、20

    注意事项

    本文(高辐射作业安全指导手册.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