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范JTS-T+226-2021.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范JTS/T2262021主编单位: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施行日期:2021年12月15日人氏传中准公田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范的公告2021年第68号现发布£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为水运工程建设推荐性行业标准,标准代码为JTS/T226-2021,自2021年12月15日起施行。规范B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实施过程中具体使用问题的咨询,由主编单位中交西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答更£规范B文本可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水路运输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水运工程行业标准”专栏(mwtismo<ypona1./SybZ)查询和卜载,特此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部2021年11月18日制定说明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上具有高流动性、优良间隙通过性和填充能力,无需人工振捣即可依充模板形成密实的混凝土结构。对于水运工程中钢筋密集和雄以振捣密实的混凝土结构,使用自密实混凝土不仅可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填充密实,还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噪声等方面优点。近年来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在我国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水运工程自宓实混凝土的分级、工作性能测试方法与控制指标、配合比设计方法等方面尚无统一标准。为进一步规范自密实混凝土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统一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要求,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总结我国各行业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我国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特点和发展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制定完成本规范.本规范共8章3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主整包括原材料、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自定实混凝土质量检验等技术内容。本规范第4.4.6条的照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主编单位为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写人员分工如下:1总则:王胜年2术iff:范志宏熊建波曾俊杰3基本规定:王胜年胡家顺王成启范志宏4原材料:熊建波刘松苏忠纯李顺曾俊杰5自密实混凝土性能:曾俊杰范志宏苗桂洪6日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王成启范志宏邓春林7日密实混凝土施工:黎鹏平刘行李超杨虎戈雪良8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检脸:范志宏黄丹哲曾俊杰附录A:曾俊杰范志宏附录B:范志宏黄君哲附录C:王胜年本规范于2020年12月3日通过部审,2021年11月18日发布,自2021年12月15日起施行.本规范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祥“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演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U号,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技术管理处,邮政编码:100736)和本规能管理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前进路157号,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510230),以便修订时参考.目次1 总则(I)2 语(2)3占本规定(3)4®(4)4.1 一般规定(4)4.2 水泥(4)4.3 掺合料(4)4.4 件科(4)4.5 外加剂与混凝土用水(5)5自由实潮牡性能(6)5.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6)5.2 硬化混凝土性能(7)6自密实激田E合比设计(8)1.1 般规定(8)1.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3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与调整(9)7 自密实M±三I(10)7.1 一般规定(IO)7.2 搅拌(IO)7.3 运摘(II)7.4 浇筑(I)7.5 养护(12)8 自密实>M±检It(13)8.1 一般规定(13)8.2 原材料检验(13)8.3 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13)S.4硬化混凝土质量检验(14)附录A混爆土拌合物自密实性能试J昉法(15)A.1坍落扩展度和扩展时间TSW试验方法(15)A.21.形箱试验方法(15)A.3离析率试验方法(17)A.4V形斗通过时间试验方法(18)附录B自密实混凝土试件成型方法(19)附录C本规范用词说明(20)引用标准名录(21)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弁编M位、主饕起草人、主要审IE人、总校人员和三ff1.人员名单(22)条文说明(25)1总贝I1.1.0.1为规范自密实混凝土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提高工程质½.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1.0.3水运工程自密实混凝土设计、施工和质母检验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1 .1自密实混凝土Se1.f-compactingConcrete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稔定性,浇注时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密实的混凝土。2.2 2粉体Powdcr用于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的水泥、掺合料和骨料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2.0.3水粉比WatertoPowderRatio用于配制白密实混凝土的拌和水与粉体材料的体枳比。2.0.4填充性Fi1.1.ingAbi1.ity混凝土拌合物在自不作用下充满浇筑空间的性能.2.0.5抗离析性SegregationResistance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组分保持均匀分散的性能。2.0.6间隙通过性PassingAbi1.ity混凝上拌合物通过钢筋厉钢筋、钢筋与模板等狭窄空间而不发生招析、堵塞的性能.2.0.7阴落扩展度Skmp-ow提起坍落度筒至混凝土拌合物停止流动时的扩展程度,扩展面最大直径和与最大直径垂直方向直径的平均值.2.0.8扩展时间TSWS1.ump-f1.owTimeTs从提起坍落度筒开始计时,至拌合物坍落扩展面最大直径达到500而的时间,2.0.91.形箱试验1.-boxTest采用规定的1.形箱,检测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间隙通过性,拌合物在1.形箱内停止流动后,记录1.形箱后槽末端混凝上高度和前槽混凝上高度的比值“2.0.10离析率SegregationRate标准法筛析试验中,拌合物静置规定时间后,流过公称直径为5mm的方孔筛的浆体质址与混凝土质址的比值.3基本规定3.0.1日密实混凝土宜用于浇注和振捣困难的薄壁、形状更杂、钢筋密集等结构,以及难以振捣的混凝土修补工程和对施工噪声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不宜用于温控要求高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3.0.2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应按同时淌足自密实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的要求确定。3.0.3应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构件截面几何形状宜平顺、减少棱角,构件内应避免存:花难以排气的死角,必要时应采取设置透气孔等措施.3.0.41:1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满足运输和浇筑要求。3.0.5自密实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立低于C35.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情况下,大掺量矿物掺合料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评定可采用60d龄期3.0.6自密实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所处环境,并考虑施工条件、维护便利和全寿命成本进行合理设计.3.0.7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应选用质量稳定的优质原材料,并应采取严格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4原材料4.1 一般规定4 .1.1材料在运输与贮存过程中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不得接触海水,并应防止其他污染。材料因贮存不当导致质量不满足要求时不得继续使用。5 .1.2自密实混凝土加入纤维时应经试验验证,纤维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C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纤维S(JTyT524)的有关规定。4.2水泥1.1.1 自密实混凝土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以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采用其他水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学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和海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572)的有关规定。1.1.2 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后,应在使用前对箕质量进行复杳。4.3 推合料4.11 自密实混凝土宜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偏高岭土、石灰石粉等矿物掺合料。采用其他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进行验证。4.32 粉煤灰应选用1级或H级粉煤灰,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4.33 3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砂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43.4 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rr27690)的有关规定。435偏高岭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有关规定。43.6 石灰石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3(GB"35164)的有关规定。4.4 骨科4.4.1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河砂、机制砂或混合砂。4.4.2 细计料宜采用II区中砂,技颗粒级配和杂质含量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潴4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的有关规定。4.4.3 采用机制砂或混合砂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痂量及检验方法标准B(JGJ52)的有关规定。4.4.4 粗料应选用粒形良好、质地坚固的洁净碎石、碎卵石或卵石。4.4.5 骨料宜采用二级配或多级配骨科,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宜小于8%,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颗粒级配与杂质含量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G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的有关规定。4.4.6 海水环境下严禁采用磁活性骨料.4.4.7 淡水环境下不应使用具有械-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当使用具有械-硅酸反应活性的件料时,应采用碱含量小于0州的水泥并采取大他抑制碱计料反应措施,并应经试验验证。4.5 外加剂与混凝士用水1.1 .1减水剂应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可混凝上外加剂(GB8076)的有关规定。1.2 掺用絮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时,应通过试5僦行膜证,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下不分散混凝上黑凝剂技术要求(GB,T37990)和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等的有关规定。1.3 自密实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的有关规定。5自密实混凝土性能5.1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5.1.1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除应满足自密实性能要求外,尚应满足凝结时间、智聚性和保水性等要求.5.1.2 1.2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可按表5.1.2划分等级,其中填充性、间隙通过性、抗离析性应按附录A进行试验。»5.1.2自密实温;»士拌合物自密实性能等最划分111密实性能性饯指标性能等级技术要求加充性坍落犷展或(inn)SF1.550SI<650SE265OSF<7nOSF3750WSFW曲0扩展时IanaQ)VS2'10间隙通过性1.形箱试验tf1.PA1.20.8(钢筋冷间距60刖)PA2妾0.8(例筋净间距40三n)抗离析性高折率WSR1.15<SR20SR210<SR15SR3OON形刈斗通过时向(三)VF3')55.1.3 不同拌合物自密实性能等级的自密实混;疑土应用范围宜按表5.1.3确定。*5.1.3不同拌合性等Q1.自宙妻JUkh的应用g自够女性能性能等谈应用范的域充性SnZVS(I)II上方浇筑的无配筋或较少配筋、拌合物流动过程中无依网的结构:(2)乘用须送施工的结物:(3)极血核小、井合饬水平流动距禹地的结构SF2/VS一般配通的济通钢筋混凝土结构SF3/VS纲旃密集的竖向结构,形状乂杂的结构、模板卜方得要填充混凝上的结构等(粗曲科酸大公称粒径通常不大于16nn)何欧通过性PAI流动间瑾大于8。同的结构PA2说动间隙不大于80m的结构抗离析性SR1./VF水平流动即离不大ISm且流动间阍大丁80“1的薄板结构和性向结构SR2/VF(1水邛流动扑而大5m、流动向Jfi大于80«0的结构:(2)水平流动却隅不大于5%流动向R)I不f-8ft(n的结构SR3/VF水平流动距离大于5n、流动何明不火于8ftn的结构5.1.4有抗冻性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其拌合物含气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g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153)的有关规定。5.2硬化混凝土性能5.2.1 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5.2.2 自密实混凝土的耐久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153)的有关规定。5.2.3 自密实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收缩、徐变等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学水运工程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JTS151)的有关规定。6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一般规定6.1.1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环境因素,结合混凝±自密实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等要求进行6.1.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采用绝刻体积法。6.1.3 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宜小于0.45,胶凝材料用垃宜控制在100kgm3550kgm3之间。6.1.4 原材料和施工环境温度等变化导致混凝土自密实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应调整或重新设计配合比。62混覆土JE合比设计6.2.1配合比设计应确定拌合物的粗骨料用量、用水鬓、水粉比、粉体用量、细骨料用量、水股比、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掺量等参数。6.2.2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料料用电应根据粗计料体积和密度确定,粗件料体枳宜按表6.2.2选用。施22每立方米碱土中粗1阐体积填充性颦维SF1.SF2SE3州立方米讹战士中机卅;:传枳4)0.32'0.350.30'0.330.28'0.306.2.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用水限应结合粉体的种类、性质和骨料品质确定,可按表6.23选择。«6.2.3土用水租竹科取大粒径(iM)1025用水!R(km')1a5'196156'1856.2.4混凝土水粉比宜取0.801.15。6.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酚体用量应根据用水量和水粉比计算,宜为0.16InJ“0.23自密实混凝土单位体枳浆体量宜为0.32M'0.40m36.2.6 自密实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结构的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宜为1.5V4.0有抗冻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应根据混凝土抗冻等级确定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6.2.7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应根据细骨料的体枳和密度确定,其中细骨料体枳宜为骨料总体积的45%55%6.2.8 水股比应根掂配制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确定。6.2.8.1 |,|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OTS2022)和海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陡量控制标准(JI-S2572)的有关规定计算;6.2.8.2 水下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或按下式估算:irn=f+1.645o(6.2.8)式中rn.0一一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MPa):a混凝土水隔强度比的倒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试脸取汨,如无经脸参照1.151.20取值;ink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一一工地实际统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缺少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6.2.8选取:开工后应尽快枳累统计资料,对标准差进行修正。蚀度等场(35NO<40ttJt。(晒)5.06.06.2.9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6.2.9.1胺凝材料的用量应根据水股比和单位体积用水量确定6.2.9.2水泥用址、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根据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混凝上配制强度和耐久性确定,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153)的有关规定。6.2.10减水剂和其他外加剂的用量应根据自密实混凝土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6.3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与调整6.3.1 日密实混凝土试配应符合卜列规定。6.3.1.1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每盘混凝土的最小搅拌量不宜小于251.6.3.1.2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配合比,其中一个应采用计算水胶比作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计克水股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2,用水量不变,砂的体积分数可分别增加或减少战6.3.1.3制作混凝土试件前,应验证拌合物自密实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6.3.1.4每种能合比在混凝上强度和耐久性试验时,应至少分别制作一组试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要求的龄期时试验,根据混凝土强度、耐久性与水胶比关系确定施【:水股比。6.3.2 当混凝化性能不符合要求时,应调整材料和配合比,重新进行试拌和性能试验.6.3.3 对于应用条件特殊的工程,宜开展模拟试验检验设计配合比的符合性。7自密实混凝土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应根据设计和施工条件、环境等因素,制定施工技术方案。7.1.2 自密实混凝土的模板应进行专门设计、制作、安装和拆除。7.1.3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前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脸证试验,根据现场验证情况调整优化自密实混;疑土的施工配合比,完善施工技术方案。7.1.4 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应加强过程控制,并应根据现场实施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必要调整。7.2 搅拌7.2.1 自密实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搅拌,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延长不宜小于60s。宜采用先以骨料、胶凝材料干拌,再加入拌和用水与外加剂的加料顺序。混凝土搅拌时间,每一工作班应至少检查2次。7.2.2 各种衡器每年均应至少进行一次计盘检定,使用期间每周应至少进行一次校核,每次使用前应检杳零点示值。7.2.3 3混凝十.配料称量:应按照质炭计,各种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2.3的规定。表7.23原材料期能允许催差闾朦材料W称水上朴制Mi±If»1单玳让崎允许值是累计计出允许偏豌水泥、捋令科12±2±1粗.细计料士3±3±2水±1±1±1外加利±11.1注I裳计计Iit允许偏甚是指%运临车各点候播上期种假Uf1.收M和的Ifi是,该Ifi标仅玷用于采阳计。机控M计Iit的猊林站7.2.4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检测骨料含水率,每工作班应至少检测2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加密检测频率,并应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7.2.5 对于有控温、控裂要求的自密实混凝土,宜使用检52合格的地下水、制冷水或冰水等低温水搅拌混凝上,也可使用碎冰替代部分拌和用水搅拌混凝上。7.2.6 2,6冬期施工时宜对拌和用水、骨料进行加热,拌和用水温度不宜高于60匕、骨料温K1.度不宜高于4()C;胶凝材料、外加剂不得直接加热。7.3 运输7.3.1 自密实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具符搅拌功能的运输设备,并宜采取防晒、防寒等措施“混凝土搅拌运输设备在运送混凝土时,应能保持混凝上拌合物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分层和前后不均匀的现象。732运输车在接料前应将罐内残留物清洗干净,并应将雄内积水排尽7.3.3 自密实混凝±½输过程中,运输车的解:体应保持匀速转动,速度宜控制在3rmin'5rmin之间,并不得向擀内加水。7.3.4 自密实混凝十.的运输应针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生产速度、运输时间和浇筑速度.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并应确保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输送与浇筑在其工作性保持期内完成。7.3.5 卸料前运输车罐体宜高速旋转30s以上7.3.6 运输车从开始接料至卸料完成的时间不宜大于12Omin.7.4 浇筑7.4.1 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时,应根据浇筑部位的结构特点和混凝土自密实性能,合理选择机具与浇筑方法。7.4.2 密实混;疑土泵送和浇筑过程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根据施工条件和模拟试验结果确定浇筑速度。7.4.3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底面进行润湿处理,但不应有明显枳水。7.4.4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最大水平流动距离,应根据施工部位具体要求确定,且不宜大于7m.布料点的设置应根据混凝土自密实性能画定,并宜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布料点的间距。745自密实混凝上最大倾落高度不宜大于2%条件不具备时,应加设串筒、溜管、溜槽等装置。7.4.6 密州空间或半封闭空间的自密实混凝土结构浇筑,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排气孔,排气孔孔径宜为20mm7.4.7 高温施工时,自密实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5*C;冬期施工时,自密实混凝士的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C。在降雨、降雪期间,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7.4.8 混凝土浇筑至顶部时,宜采用二次抹面,并应刮去顶部多余的浮浆。7.4.9 水下自密实混凝十.施工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上施工规范(JTS20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7.49.1混凝土宜使用导管、混凝土泵、开底容涔或模袋法浇筑。采用其他方法浇筑时,应确保混凝土侦星满足要求,并应减少施工对周用水质的污染7.4.9.2自密实混凝土应填充到模板内各个角落,浇筑结束后表面应平整:当水下自密实混凝上需要抹平时,应待混凝土流动终止后进行。7 .4.9.3水下浇筑自密实混凝土表面露出水面后,需维续浇筑普通混凝土时,应招露出水面的顶部混凝土劣膜层清除。8 .4.9.4在动水条件卜,,应做好水卜混凝土表面保护。7.5养护7.5.1 自密实混凝十浇筑完毕,应及时养护“养护方法应结合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T操作等因素选定,宣采用洒水、土工布覆盖浇水、包褰塑料薄膜、喷涂养护液等方法。7.5.2 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不得采用海水养护,7.5.3 混凝土养护应记录环境的口最高温度、城低温度和天气变化情况,并应形成养护7.5.4 冬期施工时,不得向裸露部位的自密实混凝土苴接浇水养护,应采用保温材料和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养护。7.5.5 采用塑料薄腴或养护剂进行养护时,应泣盖严密,并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液薄膜的完整情况和混凝土的保湿效果,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7.5.6 自密实混凝土潮湿养护时间不应少于Hd4.5外加剂与混茶土用水4.5.2根据不同工程要求,自密实混凝土可以使用絮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来调整混凝士的性能,相关外加剂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且使用前需要开展验证试验,证明采用上述外加剂后自密实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满足要求。5自密实混凝土性能5.1 混但沿物性能5.1.2 自密实混凝十.既要有较好的潦动性、填充性,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抗离析性能.从现有研究成果看,目前还难以采用某种单一的求验方法同时准确地测批这三方面的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5-2012)、水工自密实混凝上技术规程(D1.Zr5720201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B(CECE203:2006),日本土木学会自密实混凝土推荐标准、欧洲EFNARed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指南等国内外标准推存采用坍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s、V形漏斗通过时间、1.形箱、U形箱、J形环、离析率、振动筛析率等来综合判别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本规范参考上述标准,对不同忒验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表5.1表5.4分别是不同时期的室内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坍落扩展度试验方法简单、快速,能锣较好反映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填充能力,但不能反映混凝上拌合物离析情况:V形漏斗通过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凝上拌合物的填充能力和抗离析性能,如混凝上黏性过低或过高,则混凝土都不能有较理想的填充性能,此时V形漏斗通过时间过短或过长:1.形箱可较准确判断自密实混凝土的间Kt通过性能,同时便于现场快速测试;用析率试验作为抽检指标,能够反映混凝上坍落扩展后的粗骨料聚集或者泌水情况“因此,综合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现场可操作性,选择切落扩展度、扩展时间Ts、1.形箱、V形漏斗通过时间和离析率作为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检测方法。其对应不同等级的技术指标是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取色,结合水运工程特点,并参考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数据的星础上提出;«&1EX±自副试方法M1.-IM1.-2W21M2-2«37M3-2扩展时间TKS)4.23.93.63.94.446坍落度(InfO270275275285265270坍落犷展度11n)。6356456556306251.形-H/H0.660.610.%0.930.820.&4U形ISA>h(inn)556015203510»2XmIiAfmqqEat三u±三«序号芥介物状态用落扩展度Gm1.扩展时间T(三)J形环犷版K三(im)1.形箱H2HiV形泪斗通过酊问OWMIAh(im)育析率(呢)I拈利555350.1319OBftS.2序号挂含物状态坍落小横度Gm)技展时间T.JWiTJRetHhm)1,M41.VB斗JftitHR(B)WMIAh(Ina)离析率02和易性好5957.5】50.77K1.22.303和易性舒6803.5400.82氏6454KittaW7454350.907.82254.94«5.3南牍工«.密实加3呐试IftW试翊H号坍落犷展度(im)1.彩箱HU形箱(i0n)斗SttItR(八)状石观事F206180.682536Ium不足,析Cn680I917CF2颂1816««.Cttt三CTP1.630I1818««.CH26500.951619CFp3曲0.91219««.wumFC1.630。8】5538It动性不足.««.It期t度较«FC26701O17X)ttCUEF.m好,IMFt3660I(H»»»、»、WEttiWW?F(1.oIO13ft性较好,m折和HBtPWiO0.98O16mm、W1.FtI©!1O18FS6500.88225包秘、编光性均较好,MFM610。,851228S70700IO17包*ft、填充性均较好,M«5.4宙UK±mm泵送距阳Gi)Hi机后入会,扩展时问Is(三)加落犷俄度(Im)V形漏斗通过时间(八)1.形箱H.HIr展时间T(三)W*TJUE(Mv*4通过时间1.»«H./H573.7650&90.85236906.30.85573.66510.70.S7X1.6557.9o.s75.5X1.70010.90.862.26906.I0.9475.52.9720&30.83266757.70.8675.53.866011.90.812.36067.00.917S.52.6710&20.912.36856.20.84903.767011.60.872.46656.90.8S901363510.20.S7X26356.70.87933.4700a?0.932.37007.00.89««5.4XttEK(in)出机后入仓的m*mT.(sImtr(m)NMM4IUiMM1,奉箱HtttnT(三)mF*(>v)VB斗出场间G)1.BMH211.933.169510.20.882.46406.30.87933.06959.9DM2.86108.40.398X9685U.20.R72.36706.50.87983.27008.30.892.4675660.871032.769010.00.852.86807.20.871103.47009.30.922.47006.50.87I1.D3.271011.*10.902.37006.30.895.1.3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无法采用单一指标评价,需要根据工程应用特点选择一项或者几项指标作为主要要求。参考欧洲标准和国内相关标准,结合工程试验数据,规定不同拌合物性能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范用。5.2 理化混整土性能5.2.3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高、粉体含量大,将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弹性模班降低,并且徐变发展规律也与普通混凝土有一定差异。因此,规定自密实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收缩、徐变等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AS6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1 一般规定6.1.2 目前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相关标准主要采用绝对体积法进行设计,能够避免因股凝组分密度不同引起的计算误差。部分研究成果也提出采用包褰层厚度法进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照砂浆包褰胃料和填充其中空隙,净浆包裹砂子的表面及填充其空隙,在获得石子和砂子的空隙和表面枳的基础上设定一定的包史层厚度“本规范结合工程实践,考虑现场操作性,规定自福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绝对体枳法。6.1.3 大址工程实践表明,自密实混凝上的水股比小于0.45,胶凝材料用址控制范围为100kg三1v550kgm,时能岖便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优异的硬化性能。6.1.4 要达到混凝土自密实性能,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屈服值小且具有足够的理性黏度,骨料能够悬浮于浆体中而不离析、不泌水,同时保持足够高的流动性能,因此混凝土拌含物的状态对材料体系和外部环境温度等因素较为故感,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睁材料质量波动和保持浇筑条件稳定,如果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出现校大变化,不能满足自密实性能,需要根据现有生产条件调整或重新设计配合比.6.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6.2.2 从保证自宅实混凝土良好的钢筋间隙通过性能和狭窄空间的填充性能出发,较少的粗骨料用量更有利.而为提高硬化后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防止弹性模量:的降低,则尽可能采用较多的粗骨料:粗骨科含量超过一定限值,通过钢筋间除时骨料颗粒相互接触的几率会大幅度增加,导致白密实混凝土堵塞的危险性增加,影响自密实混凝土间隙通过性能。考虑这些因素,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等级不同,参考国内外标准,本条给出了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骨料选用参考能困“6.2.3 每立方米混凝上用水量是影响自密实混凝上的自格实性能的卡要因索“单位体积用水量过大将会影响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离析性能,单位体枳用水量过小将会影响自密实混凝土的填充性、间隙通过性。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标准和和研究成果,本条给出了配制自密实混凝上常用的用水M选择范圉.6.2.4 自密实混凝上的流动性能和抗离析性能与所选用的粉体颗粒大小、级配构成以及水粉比有若密切关系.水粉比是用来衡量浆体流动性的指标之一,是影响混凝土自密实性能的重要因素“水粉比过大将会导致自密实混凝土的潦动性过大、抗离析性能不佳,水粉比过小将会导致日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不足、过于钻稠。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规范,本条给出r配制自密实混凝土常用的水粉比选择范用。&26混凝土含气最不仅影响混凝十.强度,而且影响混凝十.抗冻性,含气量增大,抗冻性提高,混凝土强度下降。本条提出了俄情况下用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含气量范围。6.2.7 通过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件料体枳、用水量和粉体用量、含气量以及骨料中包含的粒径小于0.075mm的粉体比率,可以计兑所需的细骨料体积,总体范围在45%55%之间。6.2.8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第5.2.7.2款规定:水下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比设计强度标准值提高40%50祝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J:技术规程(Q/CR9603-2015)第7.3.21条规定:水下混凝土应按较设计强度提高15、配制。以C30混凝土为例,按水运标准提岛40%的配制强度为42MPa.按铁路标准配制强度为42.7MPa.按正常普通混凝土配制强度为38.2MPa.综合现在的施工水平,认为水下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比设计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是合理的。&210减水剂等外加剂掺量与水粉比、粉体用量、粉体的构成、骨料特性、新拌混凝土性能要求、含气晶、混凝土生产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外加剂掺量需在考虑多种因素情况下通过试验确定6.3混凝土配合比试配与调整6.3.1 设计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需要采用工程现场材料进行试配,对混凝土拌合物和硬化混凝土性能进行验证,以肺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为保证试验效果需要控制混凝土最小搅拌量。6.3.3 条件特殊的工程是指形状笈杂结构、钢筋密集结构、存在较大水平尺寸预埋件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水下浇筑混凝土等浇筑难度大的工程:模拟试验是指根据构件尺寸和施工条件,开展的足尺或者缩尺模型浇筑试验。7自密实混凝土施工7.1一般规定7.1.4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自密实性能敏感性高,易受外部因素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