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ocx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党,从未放弃过实现社会主义制 度,中共二大提出的最高纲领就明确指出最终要实现共产主义。而社 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1951年,刘少奇在共产党员 标准的八项条件中再次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 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它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 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制度而 斗争。”特别是新民主主义政权时期经济建设恢复的实践,更坚定了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的认识。其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就指出:三种基本经济成分及 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年的建设过程中, 这些矛盾暴露得日益清楚,毛泽东就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 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所以只有尽快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斗争。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后,中共又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是 必然的,而向社会主义过渡,则需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次,国民经济恢复后,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证明了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工业领域,中国的资本主义先天不足,民族工业资本所占比重 小,且多分布在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中,企业规模小。新中国成立初 期,雇工在500人以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只占0. 1% 69. 7%的工厂 只有不到10个人,而79. 1%的工厂甚至属于工场手工业。要想在这 个基础上变成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是不可能的。共同纲领提出要重点发展重工业。而新中国成立初期可谓一 穷二白,资源有限,因此新中国只能有计划地把资金和政策支持投放 到重点建设上,同时通过加工订货等手段利用、限制和改造私人资本 主义,而私人资本主义则要求生产和市场的自由。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得更明确:”国家需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也必然出现 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不能不发生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在资 本主义企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它们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之间,在它们和本企业职工、全国各族人民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 显。”而且私人资本主义工厂劳动生产率低,无法按照国家计划完成 生产,也阻滞了工业发展的速度,影响了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同时,新生的人民政权遭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仇视并对我国进 行经济封锁,为了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我国只能向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求助,因此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很大,而且苏联模式也确实 对我国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工业有优势,这也是在工业领域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之一。在农村,农业的发展也开始面临问题,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一 是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土改之后,摆脱封建生 产关系剥削的农民们释放了被压制的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很大发展, 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并未改变,规模小、资金不足的小农经济无力 扩大再生产,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当时的中国共 产党认为,推行合作化势在必行,合作化的优点在于可以集中农民的 人力物力,搞好分工合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陈云曾经 指出:“只有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各种增产措施才更容易见效。”当 然,合作化应该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后的社会主义实践 证明,农业合作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过于急切 地进入人民公社则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损失。二是小农生产方式经过一 定时期,必然会产生土地兼并。在新中国,土改后仅仅数年间,有的 农村就出现了富农兼并土地、贫富分化扩大的情况,这与党的政策是 相悖的。因此,在农村也很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后,1949年到1952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已经实际展开了。 这些进程包括: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在扶持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时,没收了官僚资本主义的 企业作为国营经济的基础,加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规模投资扶持重工 业等举措中新建扩建的企业,国营经济的比重大幅提高。在工业领域 内,三年中,国营工业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 50%,而其工业产值更是 达到了全国现代工业总产值的56%,这与新中国成立前刘少奇指出的 数字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国营工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是社会主 义改造的一部分了,更为此后正式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而对于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则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利用私营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对它们进行了 限制和改造。通过加工订货、统购统销等手段,私营资本主义中不利 于国计民生的部分逐渐被淘汰,保留的部分对于国营经济的依赖度也 越来越高。“打击投机倒把、调整和改组工商业、进行五反运动、 工人监督生产、粮棉统购统销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骤,必然地把 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 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为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了 条件。在农村,国家积极引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至1952年, 已经有40%的农民加入了互助组,甚至有的已经加入了合作社。这为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经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年的经济建设实践的研究,中国共产党 进一步发现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也在这三年中初步推动了 一些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因此,推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 走上既定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机已经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