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我爱我们的祖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资源ID:1760435       资源大小:10.8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我爱我们的祖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2我爱我们的祖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我爱我的祖国课时1文本分析我爱我的祖国是入学教育单元''我上学了”中的第二课。这一课紧承上一课我是中国人的内容,由四幅图、四个词语、四句话组成。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祖国的国旗一一五星红旗,雄伟的北京天安门,以及我国最重要的两条河一一长江、黄河。课文中的四句话皆以“我爱”开头,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爱国之情。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图画,认识我国的国旗、北京天安门,了解长江、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听读句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认识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了解长江、黄河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要求学生边听边唱,想一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教师过渡:上节课中我们都牢记了,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就是我们祖国母亲,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都应该热爱中国,热爱我们的祖国。2.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板书:我爱我的祖国),老师领读课题,学生跟读。二、看图说话,认识国旗、北京天安门1.看第一幅图,说一说: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介绍五星红旗的相关信息。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于大星之右。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3.学生交流对五星红旗的了解,在哪些场合见过五星红旗。4.请学生画一画五星红旗。5.看第二幅图,说一说,这是哪里,你有怎样的感受?6.教师介绍北京天安门的相关信息。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惬隔长安街相望,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7.教师播放开国大典、国庆阅兵等视频资料。8.学生交流看完视频后的感受。9.多种形式读句子,我爱五星红旗,我爱北京天安门。三、认识长江、黄河1.教师展示长江、黄河的照片。2.请学生认一认,说一说,辨一辩长江、黄河。3.教师介绍长江、黄河的基本信息。长江,属太平洋水系,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辕南北,全长6300余千米。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域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江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千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之“黄”,实为泥沙。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所以黄河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4.结合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重要地位。早期的人类文明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尤其是大河带来的冲积平原上。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孕育了人类历史早期的四大文明。河流流经的地域,土壤肥沃、疏松,适于耕种;河流又可以为农田提供灌溉。为了抵御洪灾、兴修水利,人类必须形成某种社会组织,并逐渐出现分工。由此,文明也就迈开了步伐。此外,河流还为文明的传播提供了便利。黄河和长江这两条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可以说,没有长江、黄河,就没有我们伟大的中国。5.读句子。我爱长江,我爱黄河。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四、教师小结,激发爱国情教学反思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较少,导致需要教师结合大量资料给学生讲解长江黄河在中华文明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时课堂气氛冷清。后期在课前搜集资料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多下功夫。

    注意事项

    本文(2我爱我们的祖国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