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刍议”打假“李鬼”种种 论文.docx

    • 资源ID:1761301       资源大小:20.2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刍议”打假“李鬼”种种 论文.docx

    刍议打假李鬼种种摘要:本文从“刍议”的起源讲起,详细介绍“刍议”一词的由来和本义;进而解择“刍议”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揭开了“刍议”一词的真正面纱,也为后文中词语的正确使用介绍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同时,通过对比赛论文、期刊论文、和网络论文中出现"诒议""推议""谄议"等"李鬼”词语分析,说明这些词语的谬误之处。通过对这些错误词语使用成因的分析,说明做文章要认真,做学问要严连。最后介绍正确使用“刍议”的方法,并说明了“刍议”正确使用的现状和作并写作本文的初心。关键词:刍议"前世今生"“李鬼"种种"李鬼"成因正确使用使用现状作文初心引言:“刍议”一词在各种论文题目中经常使用,但使用不正确和写成其他错误词语的现©也屡见不鲜。笔者在研究和阅读对这种现象的分析的著作中,发现专业的资料较少,且解择较为片面,舛误也较多:于是收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刍议”的由来和出现错词的原因:介绍了“刍议"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现状,文章对“刍议”及相关现象的分析相对较为全面和准确近日,因为和朋友起浏览2020年中小学论文评选,发现参评作品中有颇多名称如£刍议或者6刍议的论文。仔细浏览一下,在2020年度论文参选作品中还发现诒议云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诒议线上教育在农村初中教学中的作用两篇论文。接着在2019年中小学论文评选作品中乂发现四篇以“诒议”为题的论文,不禁为"追议加误当"刍议"的情况慨叹.,其实,杨岩勇先生早在2006年第10期4语文知识上写<“诒议”何其多一文时就曾说:"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各种报刊上见到哨议”的身影。笔者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竟然发现了300多篇标题中含有“谄议”的论文。”无独有偶,2008年第9期白匕京档案上署名知心大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书从“刍议”不是“诒议”说起,谈及写作的动机,就是在他所在市档案学会举办青年学术骨干论坛,作行将论文中的“刍议”写成了“诒议”,被应邀点评的专家当众指出。作者写道:“虽时过境迂,但感触犹存。”一、"刍议"的"前世"与"今生"1.”刍议的前世”符。是“刍”的繁体.狂兑文解字给的解择是:“刈草也.象包束蛇之形”罗振玉在S增订股城出奥考释:“从又,挡断草,是符也”,我们来看一下甲骨文和金文招的写法:(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从字形上看,就是一个人伸出手或者挥动镰刀割草或抱着断草的样子。显然这个字当然与草相关,所以在说文3归在草部,现代汉语,符字已经不在蛇部,而是归在“勺啷.符的本义就是割草.如左传.昭公六年3:“禁符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纵.周礼太宰一一“七日刍秣之式。",左传,昭公十三年一一“淫刍芜者。”,越绝书,外传本事一一“刍菜养马。”,周礼地官充人一一“刍之三月。本义之外,它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牲口吃的草。£玉篇.岬部有:符,芟草"(芟字下面会讲)。(2)谷类植物的茎杆。小尔雅.广物里我:"禀谓之稗,程谓之都。”程同秆。(3)从本义引中为割草的人,又再引申,引中为草野之人。诗经.大雅板有:“先民有言,询丁符兖6毛传:"符薨,薪采者。”薪采者,就是割草的人.£旧唐书.李绛传:"陛卜.不废符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符言指草野之人的言论与建议。2.刍议的今生”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刍议】拼音:ChUyi繁体:源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陷的议论,多用于第一人称的自谦之语。出自南齐书刘善明传:“不识忌讳,诲陈愚管,怦言刍议,伏待斧钺。“唐.王勃上皇甫常伯启:“君候饰扬刍议,提奖美词。"唐.王勃上绦州上官司马书:霸略近发于舆歌,皇图不隔T刍议。唐.张说谏避暑三阳宫疏:“臣自度刍议.十不一从。"那么,"刍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很明显了。刍”为“刍芜”的略称,割草叫“刍”,打柴叫“非”。“刍羌”,指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刍议,犹刍言,意即草野之人的言论。显然,刍议就是把自己的言论比作草野鄙陋之人的话,常用于对人陈述意见时的谦词。尤其多用于议论文章的迤目。现代人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沿用“刍论”、“刍议”等作为一种谶辞,并不是其的认为自己的文章粗鄙浅阴。比如: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二、"李鬼"之一:恪议"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所谓"诒议"又是什么意思。现代汉语词典:诒,拼音:ZhOu(1)信口胡说,编瞧话.出个题目,让我诒去:出了来,替我改正。一一£红楼梦(2)出一个,随便编一个。(3)又如:诒谎(说谎):顺,(顺嘴胡编乱流);谄诗(信口乱潴的诗)。(4)固执任性如。好诒孩子,别要睡倒。起来往后头去。一一£醒世姻缘传。(5)又如:札(凶狠:顽劣)。可见“谄”是编造言词的意思。它可以构成“胡追”、“瞎追”等词,而“谄”“议”两个字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刍议"被写成"白议",尢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对"刍”的意义不清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是议论,就应该有个言字旁,属于生造臆作。倘是硬要生造出“谄议”一词,那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只能是“胡编乱造”、“胡说八道"或“无稽之谈"、"无耻词言"之类.我想作者即使再谦逊,也不至于如此。在这里说一下,现在网上的Goog1.e,百度真是好,什么事情不知道,只要一搜索,立刻能够得到成千上万条答案,便利快捷,比翻查词典和各种工具书要简单多了!可是,在便利快槌的同时,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误人子弟的也不少。百度一下“谄议”这个词儿,网页可以看到搜索出来10页以上的结果“仔细看看这些结果,很有意思.第一条是“百度知道”。有人提问:“i刍议”是什么意思?最佳答案:“信口胡乱阐发的议论,有时用于自谦。“对于一个汉语中不存在的词汇,竟然给出这样一条似是而非的答案,还得到r提问者io分的奖励.由此可知“百度知道”误导了多少人.(“百度知道”中的内容都是网友提供的,有不少都是不严港甚至错误的,干万不能把它当成真正的专业汉语百科知识来采信。)除此外,还有不少以“白议”一词为标题的文章出现。如新华网读书频道“网友节话”栏目中的一篇网文,题目是读书i刍议文章谈的是人应该踏踏实实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但是仅仅四个字的标题中就用了一个大白字,A的是很滑稽。就连一百多年前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有些网页上也被人篡改为文学改良谄议.胡适先生一向以学风严逆著称,倘九泉卜得知其著作被人说是胡告出来的,肯定会啼笑皆非。三、"李鬼"之二:"雏议”一些老册和网上一些作者反映,还有一些学生和作者把“刍议”写成“唯议”的现象。我随意搜J'一下,还真有。比如这个:烂隹议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3,出自百度文库。"刍"与"雏"都读"chG”,杳各类词典,只有“刍议”而并无"雏议”一词。“雏”,本指幼小的禽鸟。后来凡是初生的生物皆日雏。如"雏界,"雏凤",还有"雏鸡"、"雏鸟”白居易的晚燕诗有“百鸟乳粮毕”之句.还有用“雏”来比喻幼儿的。如杜甫的彭衙行中的“众雏烂慢睡”就是。亦指按照实物编制的模子,如“雏形1.常说一件东西初具规模就说它略具雏形。所以“推议”也是“天外来客”,属于生造臆作之词。不过,“百度知道”上的网友们本着"误再误"的精神,也给出了答案:雏议:意思是初步的讨论(个问题讨论结果的雏形).奥文生义到这个地步,虽然也不容易,但又不知道会误导多少人:幸而现在还没有被采纳。四、"李鬼"之三:"谄议"笔者日前瞄阅2018年8月第8期的6阜阳教育时,发现一位来自阜阳市颍上县五十铺永坡小学的教师在教学研究一栏撰写了篇文章,文题是:谄议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汉语词典无"谄议"词条收录,应是此文作者臆造出来的词语。谄拼音:Chdng说文解字:(形声。从言,角(Xidn)声。本义:谄媚,曲意迎合)同洞,省。谀也。徐日:陷也。日面从曰谀,佞言曰谄。(1)用作名词是指奉承,巴结,用作动词是指巴结奉承,谄婶。胁肩谄笑,病于夏畦。一一孟子膝文公下谄谀我者,吾贼也。一一£荀子.修身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一一末文天祥E指南录后序(2)乂如:谄臣(逢迎谄媚的臣子):谄言(谄媚的话)若子上交不谄。一一6易系辞戏谑言之,我觉得这位老师还是研究一下“怎样提高自C1.识字的有效性"好一些。不知道为何写一篇教学心得的文章,竟然谦虚到认为自己的文章是“佞言”和“谄媚的话”。何须“巴结奉承,谄媚“如此?岂不闻“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乎?(语出论语学而)网上再搜索一下,谄议各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谄议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活”“实“统一也赫然入目了,其可谓“德不孤,必有邻。”(语出论语.里仁)五、论文中出现"李鬼的成因撰写论文最讲究用词规范,因此,这类低级错误不该发生,特别是不该发生在教学卞词的教育工作者中。说不该发生,但还是发生广,这就发人深省,说明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北京档案上撰写£从“刍议”不是“诒议”说起B的那位“知心大哥”的分析我比较赞同:一是反映了作者头脑空虚。毛泽东I可志曾语重心长地讲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一些作者知识映乏,头脑空虚,对一些词语一知半解,这和平时不重视读书学习有关。头脑空虚表现在撰写论文中,就是不知写什么好,于是只能求助F“万能”的互联网,参考网上的相关信息,这也没有多大的错;但若对某些词语、概念,不求甚解,尚未弄懂含义,更淡不上消化吸收,就一古脑儿收到论文中,难免使一些论文给人似是而非之感,闹出笑话。所谓"摘到篮了里都是菜",这就是当前不少论文从网上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的真实写照。笔者以为,这“i刍议”,“雏议”“谄议”一词,倘若不是作者自造,便一定是从网上抄来的。二是反映了作者没有严谭的治学态度,网络的发展拓展了信息的获取渠道,使我们获取知识更加的方便和快徒,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若不加鉴别,概的”我来主义",以为网上的都是正确的、准确的、真实的,那就极有可能上当受腑,跟着便是指鹿为马.我举的这些其实的案列教训深刻,应引以为戒。没有严谭的治学态度,常常表现在想当然上。还拿这个“台议”来说,作者可.能以为:"刍”字加个"言"字旁,变成了"诒",正好和"议"字搭配。岂不知这种想当然,不但没有了原来的谦虚之意,反倒无意中把自己的论文说成了“胡诒”。:是反映了作者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像“刍议”和“谄议”窕竟哪个正确,翻翻£现代汉语词典,便可一目了然。若是查阅6辞海,连出处都能找到。这种鉴别方法既能避免逐误,乂能增长知识,还不用求人,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们的作者们案头备些G辞海3、辞源B、大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杳阅工具书,只是最简单的鉴别方法。遇到稍更杂一些的问题,便要下番工夫.动番脑筋,掐番调研,作番论证,这就属于做学问了。如仍有疑问,还应请教专家,给以指点。这些都是写作论文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写作论文必经的途径。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不具备,或者不愿意做,那就干脆假执息鼓算九也比东拼西凑'瞄编胡诗要好得多.四是反映了作并写作功力的单薄。写作,包括写作论文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磨练,不能浅尝辄止,人宫“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像“刍议”误为“咨议”"雏议”“谄议”这样的低级错误,专家们一眼就能看出,作者却人云亦云,这就是差距。而这个差距也不是年两年就能追赶上的,因为,纠正了"i刍议""辑议"和"谄议”,也可能还会出现“X议”.这也难怪,要弥补写作功力的单薄,又不愿下苦工夫,也就只有瞎谄胡侃了。六、"刍议”的正确使用方法最后,我再说一下“刍议”这个词语的使用.“刍议”这个词从词语结构上是偏正式合成词,从词性分析上是一个名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情况卜不能做谓语,这就决定了它作为标题词的后置性,主要构成"刍议”的格式,间或有“关于(的)刍议”的格式。这类格式的标题都是以“刍议”为中心词,以表达论述内容的词语为定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不仅”刍议”,与其同为谦辞的“管见、管议、浅见”等,也无一不是后置标题名词。受“议”这个语索的影响而不适当地类推,是造成“刍议”误用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论说文体中以“X议”作标题词的绝不止“刍议”一个,像“浅议、漫议、杂议、琐议、小议”等也是很常见的。有些词在标题中的位置相当自由,既可前置.,也可后置。京“浅议”来说,既可分析为状中关系作前置标题动词,例如:d浅议教材语言中的修瞽:也可分析为定中关系作后置标题名词,例如:6初中文本语言赏析方法的浅议.这是动词、名词兼类的标题词。而“刍议”只有名词一种用法,只能构成后置标题格式。这一点与“浅议”等是不同的,使用时应予以注意。七、"刍议的正确使用现状和意义我从统计的教育资源网2019年和2020年中小学论文参评作品数据来说明一下:2019年使用含有“刍议"词讲为题目的论文178篇,其中£对某个观点的刍议B60篇.刍议某个观点的认识118篇;2020年使用含有“刍议”词语为题目的论文105篇,其中对某个观点的刍议33篇,刍议某个观点的认识72篇:正神使用率仅32.86%左右。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时“刍议”这个词语的使用率虽高,但正确认知和使用还很不然,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所在。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的第一线,如果人云亦云、以讹传讹,那可就要误人子弟了。参考文献:(1)£哪议"、"咨议-与"刍议哪.刘从军.汉语拼音小报.1997年5月7日.(2)刍议”咨议9.(3)4关于“刍议”的刍议.娄文振.语文建设1997年第10期.(4)百度百科§-刍.(5)从“刍议”不是“谄议”说起.“知心大哥”.北京档案.2008年第9期.(6) V咨议"何其多.畅岩勇.语文知识3.2006年笫10期.(7) £说文解字B.许慎.中华甘局大徐本.中华书局.1963年12月.(8)£现代汉语词典?.吕揪海丁六树.而务印竹馆.2012年第六修订版

    注意事项

    本文(“刍议”打假“李鬼”种种 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