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全用寸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计划安排,3月13日至14日,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始终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推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2023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达1.28亿元,村均收入为68.86万元,同比增长44.03%;5()万元以上经济强村117个,占比62.9%(其中I(X)万元以上村29个,占比15.6%)o经济强村比例超出全省目标值15个百分点。65个出列村经营收入总量达5640.87万元,经济强村数为51个,村均收入为86.78万元。主要做法是:(一)强化组织保障,全面凝聚发展合力。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四大班子领导联镇包村制度,构建县级全面统筹协调、镇级抓组织实施、村级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印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突出扶持重点,推深做实项目培育。扎实开展“增点扩面、渠道拓宽、帮扶助力、部门联动、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六项行动,推深做实“百千万”工程,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和“周抽查、月普查、季调度”工作推进机制。2023年示范培育重点扶持村29个(其中中央及省扶持14个,市县扶持15个),投入扶持资金1150万元。(三)深挖资源潜力,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支持镇村大力盘活集体资源资产、深度挖掘资源潜力,推进生态田园、精品果园、绿色菜园、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等种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或精深加工产业,建立金丝线瓜、特色山芋、薄壳山核桃、花卉苗木、优质果蔬、水产养殖等6个万亩基地,其中特色山芋种植面积达28万亩以上,产值达30亿元以上。(四)优化经营管理,支持村镇联合发展。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以股份合作为纽带,实行联合发展,实现合作共赢。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发挥统领功能,支持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似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村级“联盟”。目前,全县“三变”改革共盘活集体资产3.6亿元,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村级产业项目494个;118个村通过对外提供服务或劳务,年度劳务收入总额超1500万元;27个村采用抱团发展模式深入合作,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55万元。(五)强化组织带动,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严格落实关于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健全完善“村党组织+党员+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支持村集体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队等组织及共建村级供销社。全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总数达131个、占比70%,2023年,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入社群众达32253户,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65万亩,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同比增加3090余万元。二、存在问题(一)发展后劲不够足。部分村自然资源稀缺,发展基础薄弱,依然存在土地资源缺乏、集体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资产运营、资源运作不充分、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无法落实。少数村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思路,收入来源有“路''不"宽",过分依赖单一产业,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支撑和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二)“堡垒作用”不够强。少数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向心力不强,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站位不高、发展优势把握不全,缺乏长远规划和考量,“等靠要”和观望思想依然存在,存在“躺平”的现象。村级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虽然村“两委”干部基本都有高中以上学历,但在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项目选择方面,眼界不宽、能力不足、胆子不大,求新求变求发展意识不强,对如何整合现有资源、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的能力不足。集体经济发展后备力量不足,“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还存在严重不足,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三)产业结构不够优。从调研了解和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入股企业、土地流转、种植经济作物等,产业发展形式单一、附加值偏低,同质化现象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特色产业规模小,规模化、标准化、专用化基地建设水平仍然较低,产业链条短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产业发展缺少新渠道、新途径、新业态,没有新的增长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优劣互补、融合发展、协调推进的意识不强,抱团发展还不够紧密。(四)规范指导不够细。虽然构建了县级全面统筹协调、镇级抓组织实施、村级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印发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年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但客观来看,政策保障责任落实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比较明确,但是相关部门单位责任还不够清晰,多数职能部门单位在政策落实上没有“新牌”可打,联动合作不到位,未能凝聚最大工作合力。目前我县大部分村虽然都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队等组织及共建村级供销社,但指导运营质效还不够高,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激励鼓励机制还不健全,未能形成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三、几点建议(一)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在“引领''上下功夫。一是建强“领头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伍,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坚持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更新思维、拓宽眼界、提升能力。坚持“走出去''观摩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经验,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二是激活“能量源”。加大村干部考核力度,牢固树立奖优惩劣导向,鼓励先行先试、示范带动,激励广大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给敢于担当的干部吃下“定心丸”。三是培养“潜力股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大胆选用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干部。完善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大力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企业家特质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职业经理人。(二)聚焦增收渠道拓宽,在“创收”上闯新路。一是盘活资源做优存量。指导各村切实摸清家底,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农业产业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可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项目,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培育新的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点。建立健全我县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活力。二是“一村一策”做强增量。立足特色资源,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因村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式,走多元化发展之路。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集群,做足“增量”文章。三是联建共建做稳变量。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似的原则,牢固树立捆绑、联动发展思维,通过“盘活资源、村社互助依托优势、就地入股”“政府搭桥、村企结对“资产重组、股改确权"村村联建、合作共赢”等模式,大力发展产业联盟,鼓励强弱互补,辐射带动发展。(三)聚焦政策机制完善,在“制度”上强保障。一是建立完善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探索出台具体的管理指导办法,加强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风险管理,根据资产类别、资产规模和经营方式,对资产负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系统防范集体资产经营亏损、监管失位等问题,确保集体费产“零风险二是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压实集体资产增收责任,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效益挂钩,进一步激励村''两委”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考核力度,防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虚设”,真正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三是健全完善资金项目扶持机制。财政及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探索财政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优先将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向发展村集体经济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力度,切实满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信贷要求。建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符合地区实际、具有发展前景的集体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四)聚焦科学规范管理,在“资产监督”上做文章。完善村集体“三费”信息化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规范操作运行。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规范财务公开,切实维护集体成员的监督管理权。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等定期审计,持续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等专项审计,建立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杳处制度,防止侵占集体资产。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资产的清查、登记、管理,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做到账款清楚准确,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定期对扶持资金、扶持项目使用绩效开展“回头看”,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