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好“禁管保”进一步加强禁捕退捕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
-
资源ID:1765161
资源大小:13.1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抓好“禁管保”进一步加强禁捕退捕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
关于抓好“禁管保”进一步加强禁捕退捕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巩固禁捕退捕成果,进一步加强禁捕退捕工作,现就抓好“禁管保”长效机制制定本意见。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I年禁渔”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一年起好步、管得住,三年强基础、顶得住,十年练内功、稳得住”的要求,实现“禁得住、管得好、保长久”的目标,坚决打嬴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持久战。二、关于“禁”,确保禁捕区“六无四清”不留死角1 .进一步明确禁捕区边界和范围。全区禁捕区域为长江干流(段)、皖河干流(段)、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及江豚自然保护区和大口酷、长吻豌、瞅鱼、长江刀鳏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明确上述禁捕区域矢量图,完成勘界立标工作,建立矢量数据库。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立界桩、标识牌、公告牌,禁捕区范围和禁捕措施对社会公示。2 .实施清江清湖清船清网。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把长江、皖河、西江的隐蔽水域作为排查重点,不留死角。在禁捕区域内,禁止游钓;禁止“三无”船舶在禁捕区域航行、停泊;禁止携带电鱼、毒鱼、炸鱼等装置、器具或者其他禁用渔具进入禁捕区域;船舶携带涉渔工具在禁捕区域航行、停泊的,涉渔工具要处于封存状态。其它天然水域内,对散落的地笼、丝网、小划子进行全面清理:未备案登记的捕捞网具一律禁止下水;“三无”船舶一律上岸,禁止下水作业。“清江清湖清船清网”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3 .形成更加浓厚的宣传氛围。要充分利用“三微一端”、一封信、明白纸、宣传车、乡村广播、警示牌、告知牌、乡村振兴夜校等方式,在禁捕区,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禁捕退捕法规政策宣传,营造浓厚的禁捕退捕氛围,确保禁捕政策天天有声音、人人都知晓,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在其它水域也要加强渔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三、关于“管”,确保禁捕区管理不留盲区4 .进一步明确和压实责任。实行区统筹、乡镇抓落实的工作体制,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各乡镇、皖河农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对禁捕退捕工作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白督查;分管领导和包点领导要深入一线,第一时间处理各类“禁管保”问题。各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要严格落实各项“禁管保”措施.区直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各尽其责,宣传部门负责全区新闻媒体的禁捕退捕宣传,推广好的经验,树立正面典型,及时曝光批偷捕典型案例;政法部门负责督促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加大对各类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水利部门负责“河湖长”制关于巡河巡湖制度的落实;林长办负责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督核查;农业农村部门负责渔业监管和渔政执法;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通航、港口码头水域监管;公安部门负责打击非法捕捞和治安管理;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市场及虚假宣传广告监管;人社部门负责退捕渔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5 .加强船舶管理。皖河农场、各乡镇政府履行乡镇自用船登记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乡镇白用船的登记、使用、停靠、包保规范化制度和在禁捕区航行报备制度,督促村(居)落实落细,交通部门要加强运输船舶所携带的自用船、救生浮具监管和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采砂、保洁和防洪船舶的管理;应急部门要加强对应急抢险船舶的管理;林长办要加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内船舶的管理;交通、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各类渔业船舶检验和登记管理;文旅和教体部门要加强对水上旅游和体育运动类(载客)船舶的管理;城管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园林水域船舶的管理。6 .建立专管加群管的工作机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河湖长平台,对禁捕区域进行划片,对岸线进行划段,进一步压实乡镇、村两级属地责任,镇干包村、村干包组,分片分段包保,落实对重点人群管控措施。建立协助巡护员和护i员等地方群众性组织。长江干流每3公里配备2名协助巡护员和1一3名护鱼员,与专业执法人员一同组成禁捕执法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明确责任到人;每3-6个网格单元组成禁捕执法网格小区,每个网格小区明确具体负责人。乡镇建立网格小区,村建立网格单元,并配足相应的网格单元管理人员和小区负责人。建立“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禁捕区管理机制。7 .建立人防加技防的工作机制。按照“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要求,实现长江干流段、皖河干流段流域重点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未达到全覆盖的要补缺补差,已建成的要及时维护更新升级。利用雷达、光电、无人机、船艇(车辆)等进行系统联动,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充分发挥渔政信息化平台作用,做到全天候监测,智能研判预警,视频联动取证,快速追踪处置。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禁捕区管理机制。8 .对非法捕捞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渔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禁捕区域的巡航频次,扩大巡杳范围,充分利用渔政信息化系统,实现全方位、全天候、无盲区管理。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钓具、禁用渔具的销售管理,以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大市场排查和监督检查力度,打击各类非法渔获物交易,打击以“长江野生鱼”“野生江鲜”等为噱头的商业营销行为。公安和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打击非法捕捞三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联合指挥部在打击非法捕捞中的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市场监管、交通、林业、水利、海事等部门,通过明查暗访、有奖举报、渔获物倒查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捕捞行为。公安部门注重行刑衔接,对非法捕捞、收购非法渔获物,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公安、市场监管、农业农村、交通、林业、水利等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做到信息共享,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四、关于“保”,确保“禁渔令”铁令生威9 .保障退捕渔民生产生活。区人社、医保、住建、民政等部门,要分别就退捕渔民的养老、医疗、危房、特困等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退捕渔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脱保,出现C级以上危房,家庭出现困难等情况的,要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各地要建立退捕渔民就业动态管理台账,根据退捕渔民的就业需求,组织有针对性的渔民专场招聘活动;主动对接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适合退捕渔民就业的岗位,做到“送岗到人,送人到岗”。整合相关水面和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出台“捕转养”财政扶持政策、金融支持措施,通过财政贴息、创新担保方式、优惠贷款等办法支持退捕渔民“捕转养”和自主创业。充分尊重“捕转养”退捕渔民的意愿,应纳入水产养殖保险的全部纳入,扩大财政补贴力度,提高财政补贴标准。充分发挥退捕渔民熟悉渔情、水情等特长,优先安排退捕渔民参与增殖渔业的捕捞和管护。积极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兜底解决特殊就业困难的退捕渔民就业问题。帮联人员要做到亲情帮扶,每月上门不少于两次,及时了解退捕渔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和心理动态,做好政策宣传,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实现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10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禁捕退捕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区级领导要把“禁管保”工作纳入森林防火督察、防汛检查、河长制巡河(湖)的重要内容,深入到禁捕区指导、检杳、督促“禁管保”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区禁捕退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区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人社部门成立专班推进禁捕退捕各项工作,区直相关部门要明确科室承担禁捕退捕相关工作。乡镇也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确保禁捕退捕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11 .财政保障。要统筹长江禁捕过渡期补助资金、渔业油补资金和各级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优先支持退捕渔民生计和安置保障等基本民生。协助巡护和护鱼员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收纳判、罚的生态补偿资金,专款用于生态修复。12 .纪律保障。要把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作为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约束性任务,纳入区委、区政府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建立暗访、督察、通报、约谈和调度工作机制。在暗访、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在一周内整改到位并反馈。对通报的问题整改不力或虚假整改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皖河农场、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