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docx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按照市委关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为加强涉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XX-XX居乡村”建设,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总体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总体要求,围绕“美丽XXxx居乡村”建设,以涉改村为重点,坚持因地制XX、分类施策,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到20XX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97%以上的行政村,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率先完成54个已部分实施改厕项目的涉改村农村厕所建设,畜禽类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1%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到20XX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8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完成涉改村农村厕所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二、重点任务(一)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推进农村户厕建设。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80个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推动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20XX年,率先在已部分实施改厕项目、未销号的54个涉改村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力争到20XX年,全市涉改村基本完成农村户厕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加快推进农村公厕建设。以地方财政资金为主,统筹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因地制XX推进农村公厕建设。力争到20XX年底,新(改)建独立农村公厕30个以上,优先在已部分实施改厕项目的涉改村实施独立农村公厕建设;到20XX年底,二类县有公厕的村达到100%,三类县有公厕的村达到95%;到20XX年,实现所有行政村都建有公厕,有独立农村公厕的行政村覆盖率明显提高。(二)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加快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到20XX年底,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全市覆盖97%以上行政村。力争到20XX年,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全覆盖,每个乡镇具备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能力,每个县(区)具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或构建跨区域终端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工作机制。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指导县(区)科学设置村庄垃圾收集点,优化布局乡镇垃圾转运站,合理配备垃圾收运车辆,调整优化收运线路,规范运行管理,提高收运效率。到20XX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垃圾收运线路优化调整到位。完善村庄保洁机制。科学合理确定村组保洁员配备数量,注重从有保洁能力的村民中选配保洁员,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配置专职保洁员或购买市场化保洁服务。探索推行“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村民筹一点”的保洁员薪酬保障制度,加大农村保洁员公益岗位开发,支持经济条件好的县(区)将保洁员薪酬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到20XX年底,所有行政村保洁员配备实现全覆盖。(三)注重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指导各县(区)科学修编(调整)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优先安排实施涉改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乡集镇)、600人以上的农村居民聚居点(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XX年完成不少于37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不少于43个行政村,重点推进兴文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项目。建立完善设施运维管理机制。各县(区)于20XX年内制定本县(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办法,落实乡镇人民政府网格化监管措施,强化村委会协助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责任,引导受益农户积极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加强基层环保专业队伍管护能力培训,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四)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监管机制,因地制XX出台地方粪肥还田利用标准,加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置建设,加大更换(改造)老旧、损坏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到20XX年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实现81%以上;到20XX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建立健全桔杆经济、便捷、高效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五化利用,重点实施翠屏区、兴文县和高县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到20XX年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到20XX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加大生物防治和科学施肥用膜技术推广。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成片建设一批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园区,到20XX年底,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实现4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XX年,推动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1%o大力推广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五)持续提升改善村容村貌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规范柴草堆放、农机具停放、宣传栏设置、广告贴放等,清理私搭乱建,治理残垣断壁,加强“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管控。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加大卫生防疫、健康生活宣传,激励引导农民培养良好卫生意识。推进村庄风貌改造。结合各地建筑文化特色和居民生活习惯,加强古镇古村落、古名居、古树名木保护利用,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民居和乡村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力度。注重保护传承XX南民居建筑风格,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将改善院落环境和发展休闲旅游相结合,打造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村庄绿化美化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坚持省级指导、市级统筹、县级主体实施建设,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统筹,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环保、住建、城管、卫健、水利、林业、供销等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加强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二)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本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等,稳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续运行管护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建立管护经费合理分担机制,大力推广“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管护经费保障模式。(三)注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县、很两级抓“美丽xxxx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干部队伍,确保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工作在基层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人管理。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每年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注重把农村能工巧匠培养成建设和管护技术人员。(四)强化监督考核。聚焦涉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加强项目台账管理,建立完善日常督导、中期评估、年度考核、达标验收、满意度调查、群众监督相结合的考评激励机制。注重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