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docx
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心得体会2020年12月21日经党中央批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条例作为统一战线领域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发展新时代统战事业的基本遵循,对于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部采取领读+自学的方式,组织逐章逐条对条例进行了研读,感触颇深。通过学习,对条例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理解和体会:一是条例整体调整情况。正式条例比试行条例增加了1448字,章节增加四章,分别是第八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第十章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第十二章统战部门自身建设,第十三章保障和监督。最大的体会是强化了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工作格局上,突出强调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确保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在工作机制上,进一步细化了中央和地方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的职能职责,完善优化其制度机制,从体制上确保统战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在工作责任上,明确地方党委对本级本地统战工作负主体责任,其他部门、单位的党组(党委)履行相应职责,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战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将条例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纳入政治巡视巡察、监督执纪问责范围。同时对中央和省、市党委派出机关,高校、国企、科研院所等相关方面,乡镇、街道等基层党组织的统战机构设置和统战工作力量配置也做出了具体规定,力求形成上下联动、纵横交叉、广泛覆盖、多维推动的统战工作立体网络。二是条例关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修订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增加和三个调整”上。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明确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定位;增加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明确对民主党派的“三好”要求;增加“无党派人士是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政党协商”,明确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职能。同时,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条例对原先的条目内容进行了删减调整,表述更为凝练。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使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发挥更加务实、更加聚焦。三是条例第四章“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将原条例中关于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相关规定单独成章,从而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进行了区分,使得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工作范围和重点对象更加明晰。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应重点聚焦于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党外知识分子以及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在加强思想引领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四是条例进一步理清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基本思路,其重点在把握“五个一”。“一个基本”,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实践这一制度来开展的,工作中要积极地制定、宣传和贯彻党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一个主题”,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更是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主题。“一个关键”,即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健康的发展环境是实现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的前提,统战工作要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一个载体”,即工商联。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有机统一基本特征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工商联要在促进“两个健康”中切实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一系列重点”,要抓住一系列工作重点,包括:做好思想引导,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有效组织起来,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作用,推动统一战线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通过工商联和各种商会组织,架起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要发挥优势,民主协商是统战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传统优势,要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引导规范政治参与行为;要抓好“两新”党建,统战部、工商联按照同级党委安排,参与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工商联党组对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五是条例第八章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作了专门规定,明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开展对他们的工作,必须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一方面,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这个群体的主要特征,因而需要通过分类分众施策,搭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平台,探索建立实践创新基地,灵活运用网络化、社会化方法,坚持信任尊重、团结引导、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以求达到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政治共识的目的。另一方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布广、数量大,因而新的社会阶层人土所在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等的党组织必须落实主体责任,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密切的党政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也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健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六是条例共计十四章六十一条,第十一章是关于党外代表人土队伍建设的内容,在条例各章节中条目最多,共有十一条,突显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土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发现储备环节,既要聚焦重点,重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重要基地作用,又要拓展视野,注意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中发现党外代表人士。在教育培养环节,条例明确社会主义学院是主阵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是重要基地,要求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培养。在选拔使用环节,条例对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担任职务作出了相应规定,为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提供制度保障。在管理监督环节,条例明确由统战部门负责牵头协调,所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党派和团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七是条例增设“第十二章统战部门自身建设”和“第十三章保障和监督”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和条例的贯彻执行提供了干部保障和法制保障。新时代,面对统战工作新局面,对统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就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干部队伍。今年,是建党IOO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航之年,也是高质量建设“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的攻坚之年。作为统战科的负责人,学深悟透条例是关键,真正学好条例、用好条例,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工作首位,紧紧抓住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契机,精心组织实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紧扣“高质量发展攻坚年”主题,聚焦聚力”十四五”规划落实和聚力抓好成渝双城门户商圈规划建设、国际市场采购贸易中心建设、天府文化地标建设运营、大运会赛事筹备等四件大事,切实引导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基层人士服务大局,在推动转型发展上当表率,当好重大决策的“拥护者”、战略部署的“宣传者”、推动发展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