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思考--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论文.docx
-
资源ID:1773532
资源大小:16.0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生活教育理论思考--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论文.docx
生活教育理论思考一课堂提问艺术探究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校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课堂提问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将生活教为理论与谈笠提问相结合显得尤为更要。如果能在课堂提问中用好生活教育理论,那么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课堂提问: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课堂上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生活教育理论与课堂提问紧密结合,如何利用生活教育理论,以促进课堂提问效率的提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课堂提问的原则1 .生活性原则3“生活即教育”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指生活就是一种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存在教育.,教育和生活是一个过程,二者都不能脱离彼此。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有着内在的同一性,要把教育的范围延展到全部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中就可以有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例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课堂提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这门课感兴趣,才会去听,才会刖考,也才会学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例如:学生在学习£阿长与山海经3这一课时,需要教帅通过提问来帮助学生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大多数老师可能会直接问:“同学们,学习J'本文后,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事实上,我们在分析课文时,会遇到许多这样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这样的题目,但是大多数老师可能会直接发问,而没有去思考换个方式提问。学生呢,对于这类问题,往往也比较习以为常,有时甚至会感到厌烦.但是如果我们根据阿长的身份特点换一个方式提问,可能会更好,如:“同学们,如果你们家要请一个保姆,你会请阿长吗?为什么?”这个问即其实就是在教育中融入r生活,生活即教育,通过生活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相信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学生是有定的生活经历的,他们可以从自身角度去理解文本,从而理解了人物形彖.老师也可以在这时候提蜴下学生,要基于文本的内容来阐述理由,那么学生必定会细读文本,认真分析文本。教师将生活应用于教学中,学生更容易有代入感,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我学做合一原则“教学做合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劳力上劳心”:二是“在劳心上行”。'他提出,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做到手脑双挥,提倡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与劳心连接起来。教育不应该是填鸭式、脱离牛.活、只宙理论的教育。教育要把学牛.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当的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教学做合一”原则,要有梯度性,先劳力,后劳心,然后劳力与劳心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开始提出的问题更加倾向于低水平问题J教如在课堂上倾向于提低水平问题是仃定原因的:学生在作出推测和高水平的思考之前需要了解相关事实性知识。事实上许多学生并未具备这种知识,因此教师经常更帧向于低水平问即思维离不开知识,教师关注知识的传授有其现实合理的原因。然而,研究者普遍认为,层次较高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一般都会产生枳极的影响,支持教肺提出较而乂次的问题.教和提出的问题是有一个梯度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教师在提出一个问侬后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适时的作出调整。如果教师在提出较琲的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连点思路也没有,此时教师就可以将较难的问题分成几个相对来说不难的小问题。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切割法,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也可以多走几步,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这几个小问题时,必须考虑这几个小问题是学生可以回答的问即。那么学生现将小问题解决后,较难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不会成为拦路虎了.另外,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教和要认真听.因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回答正确,有时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适时的引导。这样学生在教Mj的帮助下,既劳力又劳心。3 .主体性原则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教育为根本,聘人的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这也体现出生活教育理论重视“人”亦“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注重潜能的发挥,让人们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用教育来教给人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为主体的生活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教学通过生活来进行,这时的课堂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牛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这种轻松、偷悦的环境中会得到有效的发挥,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数酎j此时提出问题后,肯定会有学生回答,当然也有学生会答错.当学生回答后,教和应该要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对其作出主观上的要求。如果某位学生回答不对后,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然后再从教牌的角度去帮助他理解正确答案。但是,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后,对其消极评价,甚至是打击,如“你怎么连这么荷单的问题都不会呢?我都讲过多少遍了,为什么总是记不住?不知道天天上课到底在做什么?我一直在强调上课要认真听讲!要认久听讲!为什么你就是当成耳边风!”等等,这些话说出来后,教师可能一时可以发泄自己的怙绪,但是这样的话也会泮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会破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美系。当其他的同学看到这些学生被批评后,也不敢回答,因为他们也会害怕被老师批评。每个学生都不能保证自己每次回答都是正确的,他们也会害怕出错,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也会害怕丢面子,被当众否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环顾四周,照闻!全班同学,找准最佳的提问时机和人选。一般而言,提问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学生注意力桀中或者即将分散的时候.这时候老和提问会达到一定的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上。教师要会''察言观色”,要会挑选合适的人来回答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时,学生会抬起头看老师,或者是想举手又有点宙怕的样子,教师可以提问这个学生。因为此时这个学生还是对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把握的,只是缺少一定的勇气。二、课堂提问的艺术1 .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绛身性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来提出问题,而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提问就怎么提问。教师的每一个问都是要有目的的,该不该问,怎样问,都要从生活、课文分析以及课堂活动出发。教师要想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能够高效率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地学习。”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即使在同个班级,同样的老师来教,学生也会因为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老师在面对全班不同的学生.时,提出的问题具有分层性,简单的问题要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如在教皇帝的新装课时,对些学习较好的同学,可以这样提问:两个弱子为什么能欺骗皇帝?人们为什么不敢说真话?而对于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则可以这样提问:骗子、老大臣、年轻官员、皇.帝问什么要说假话?为什么只有小孩敢说真话?针对同一篇课文,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既可以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回答问题.也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得到训练,课堂效率大大提高。2 .提出的问题要有及灵、启发性“社会即学校”要求将教育扩大到社会,人人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使教行得到普及。教白具有普及性,教育不是某一个学生的教育,它是全体学生的教仔。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不能差别的对待学生,更不能对一些学习好的或者自己喜欢的学生多关心,而对学习差或者不喜欢的学生就恶语相向,打击他们。但是这里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并不是说所有学生都适用同一个问题。因为学生还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牛的差异性来设计不同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枳极性。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好问睡的先后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在教学6贺生一诗时:“可怜夜半虚前席,不同苍生问鬼神”一句,你认为诗人在“可怜”谁?有学生恒I答是:可怜汉文帝,因为汉文帝只是问的是鬼神,而不是国家百姓朝政之事。作为个皇帝,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生活,不关心国家政事,这是作为个皇帝的可怜,也是百姓和国家的可怜。也有学生认为是:可怜诗人自己,他在将自己感到可惜。因为诗人自己和贾生一样,都是怀才不遇,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赏识,仕途不顺,他们也都是对自我遭遇的感叹与哀叹。通过“诗人可怜谁?”这样一个具有启发性问巡,学生通过诗人经历、社会背景、皇帝的处境等多种因素来思考,从而理解r诗歌的主旨.三、课堂提问的技巧1.找出的问题矣生活化、要然心设计"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将生活和数目紧密联系起来,二者是同一过程。E生活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在“做”中“教”,在“劳力上劳心”的学习方式,正是语文教学改革所需要的新鲜动力.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生活化,就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不能随意对待。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具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去思号.,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定要精I1.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以点带面。2我学过程要“生活”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学过程中要体现“生活”的意义,就是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结合生活。如在教授愚公移山时,教和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你前进时,一个大石头突然倒塌下来这块一个埼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r你的去路,此时你想直接撤掉大石头,还是另寻他路?假如你是住在半山胺,在你家前面有座大山,这座大山让你无法出行.此时你是要搬家还是要把这座大山铲掉?老师提出这两个问题后,学生会枳极谈论交流,发表自1.1.的看法。因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可以将此问题“生活化”,生活教目理论与课堂提问相辅相成,教师只有招问题“生活化”,才能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也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激情,从而提而教学效率与版量。团正所谓:“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合理进行课堂提问,利用好生活教育理论,那么这节课就能成为打开艺术大门的钥匙了。参考文献:1百找.陶行知的生活效力理论计小学生活作文技学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182.2网行知.论教学做合一J.福建教育,2016:12.3DANIE1.SH.VygotskyandPedaeogyM.1.ondon:RoutIcdgcFaImcr,2001:50.4HEDEGAARDMAR!AWE.1.CarninEandChiIdDeve1.op-mc11t:ACu1.tura1.-Historica1.StudyM.Aarhus:AarhusUniversityPress,2002:41.5陶行知.陶行知仝集(*2卷)M.长沙:湖南教方出板社,1985.280.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R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板社,1991.50.7李晶.县于阳行如生活教育定论的语文找学生活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125.8塔幼玲.课士提问要注禽时机、适时提问PO1.201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