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组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制度、发展现状及趋势、竞争格局.docx
电连接组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政策制度、发展现状及趋势、竞争格局)2024年7月目录一、行业监督体制、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政策1(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督体制1(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对行业经营发展的影响5二、行业概况5(一)电连接组件行业介绍5(二)电连接组件行业的发展概况7(三)下游应用领域基本情况8三、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行业主要进入壁垒、行业发展态势、面临机遇与风险、行业周期性特征17(-*)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17(一)行业的进入壁垒171、技术与研发壁垒182、质量认证壁垒183、规模经济壁垒194、管理壁垒195,客户资源壁垒20(三)行业发展态势201、电连接组件产品向轻量化、精密化、集成化发展202、由单一生产制造商向综合方案解决提供商转型213、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方向发展22(四)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21、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222、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24(五)行业周期性特征25(六)上述情况未来可预见的变化趋势25四、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26五、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27六、行业竞争情况28(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28(二)行业内主要企业29一、行业监督体制、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政策(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督体制行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工信部,本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为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上述部门及组织主要职责如下:行业主管部门及自律性担物主要管理职责和内容工信部主要负货行业的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指导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组织实施有关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主要负货行业经济发展调研、行业统计、参与制定行业规划、加强行业自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等咨询服务、重大科研项目推荐、开展质量管理、参与质量监督、参与制定与修订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等方面的职能。(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近年来行业相关部门和单位相继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和文件来规范和促进行业的健康积极发展,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名称纸布时间维布部门主要内容I牙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而质量发展的实渔方案2023.05发改委、能源局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隙新能源发展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牛态环境保护效益,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2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研!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2023.05发改委、能源局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3g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2022.12国务院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规范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电子产年)3品回收利用行业4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攒了政策措施的通知2022.06国务院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所有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圈盖,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电桩(站)建设5£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2.05财政部支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稳妥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6£“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出施,了案?2022.02发改委、能源局到2030年,中国新型储能全面巾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甘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7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32021.07发改委、能源局明确2025年3()GW的发展目标,未来五年聘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鼓励储能多元发展,进一步完善储能价格回收机制,支持共享储能发展。8«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2021.06工信部加快战略性新兴领域汽车标准研制,持续完善传统汽车与基础领域标准以及开展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相关标准研究。特别是在新能源汽军领域,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强化电动汽车安全保障、聚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使用环节、支撑换电模式创新发展以及支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等。9g“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2021.06国管局、发改委“I四五”期间规划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约26.1万辆,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约18.7万套。同时,推动公共机构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更新用于机要通信和相对固定路线的执法执勤、通勤等车辆时,原则上配备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充电基础设施数以,鼓励单位内部充电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IO关于发布国家筮点研发计划“信息光子技术,等“十四五”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2021.05坚持纯电驱动发展战略.夯实产业矩础研发能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突破产业链核心瓶颈技术,实现关"及邮键环节自主可控,形成批国际前能和领先的科技成果,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和规模领先优玲,并逐步建立技术优势I1.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1.04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城镇智能电网建设,推动城钝电动汽车充换电茶能源局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广供需互动用电系统,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多元化接入需求。12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2021.03工信部大力开展电动汽车和充换电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等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等相关标准研制:根据技术进步和产业快速发展、融合发展的需求,修订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等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或路线图。13关r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02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港口和机场W会陡服务大巴、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国加比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要加强新能源汽年充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14基础电广元罂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1.01工信部在总体目标上,提出到2023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涔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桂供应链现代化水平。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2020.11国务院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殳要达到汽车新年销隹总量的20%左右.16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2020.09发改委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共停车位的快速充/换电站覆盖率。以支掠智能汽车应用和改善出行为切入点,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1.M).融合城市动态和静态数据一体的“车城网”平台,推动智能汽车与智慈城市协同发展。17£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32020.08工信部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品的准入规定进行了修订,提出更具体的严格婴求。18鼓励外商投资产业H录(2019年版)>2019.06发改委、商务部汽乍发动机制造及发动机研发机构建设、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汽车电子装W制造与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研发、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研发等属于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19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32017.09发改委、财政部、-,1'1,科技部、能源局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集中攻关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意义的储能技术和材料,试验示范一批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储能技术和装备,应用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技术和产品,完善储能产品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20£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04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鼓励行业企业加强高强轻质车身、关键总成及其精密零部件、电机和电骄幼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攻关,开展汽车整车工艺、关键总成和零部件等先进制造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三)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对行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对行业生产经营与未来发展起到r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自2016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文件,这些法规和政策均对相关制造行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包括对新能源关犍零部件技术水平的提升、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及配套环境、标准化电连接组件产品、促进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零部件轻量化和国际化、推动储能系统、新能源和电力系统协调优化运行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电连接组件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政策同时指明,技术基础、实施任务和行业发展方向,有助于行业内企业集中力量突破技术和业务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二、行业概况(一)电连接组件行业介绍电连接组件产品是电子电路中的连接桥梁,是构成完整电气系统中必备的核心基础器件。电气时代下,各类电气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均需电连接组件来实现电力信号或数据信号的连接和分离。在全球推进碳中和背景卜.,交通运输、工业、储能等领域全面推动电气化,全球电气化程度明显提升,为电连接组件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5G基础设施的建设、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电动轨道交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电连接组件产品的重要驱动因素。电连接组件行业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及地位如下:上第发行人所处打“F.)电连接组件产品涉及到连接器、FPC组件、电线、铜铝巴等多个组成部分,以电连接组件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据为例,连接器可以实现电连接组件、设备、系统之间的电信号连接功能。随着卜游产业的发展和连接器本号技术的更新迭代,连接器已成为设备中能量、信息稳定流通的桥梁,总体市场规模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根据BiShOPAssociate的统计及预测,2017年至2023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由601亿美元增长至96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预计2024年将增至1,050亿美元.图:2017-2024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300%25.0%20.0%15.0%10.0%5.0%0.0%5.0%-100%150%-20.0%数据来源:BishopAAssociatc(二)电连接组件行业的发展概况电连接组件行业早期以传统的高低压线束类产品为代表,作为动力与信号传输的基础电子元器件,各类高低压线束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领域。因汽车市场规模庞大,且车用高低压线束需求量较大,汽车领域已成为电连接组件产品的卜.游主要应用领域。作为整车中不可或缺的系统级零部件,车用高低压线束具有“柔、长、广”等特点,为电器、电机、电池等提供稳定的电源、信号和数据,是车辆的''动脉血管”和“神经网络”。传统汽车线束的研发和生产较早,主要应用于燃油汽车,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和稳定的竞争格局,海外供应商掌握主导地位。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线束产品开始出现,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及其他整车区域。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于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行业的大力扶持以及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求增长,市场对于电连接组件的产品形态、功能、技术参数等方面逐步提出新的要求,也促进了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与整车系统的新型电连接组件产品的诞生与发展。传统燃油汽车主要使用发动机线束来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而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气系统则需要通过电连接组件将中央控制部件与汽车控制单元、电气电子执行单元、电器件有机地连接在起,实现温度采集、信号传输等功能。在此情形下,为更高效适配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气系统及动力电池内部结构,行业内部分新能源整车厂及动力电池厂商开始提出新型电连接组件产品的研发和使用需求。近年来,行业内先后出现Jz包括PCB、线束、FPC.FFC,无线等拼接采样方式的电芯连接组件产品,形成了注塑、拼接、热压、吸型等多种成熟的集成生产方案,技术和产品紧跟下游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逐步向“轻量化、精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具备多项优点的电芯连接组件产品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并逐渐成为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系统、储能系统的重要部件与主流选择。(三)下游应用领域基本情况(1)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连接组件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以及整车系统。电连接组件是新能源汽车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传输、信号输送的载体。电连接组件将中央控制部件与汽车控制单元、电气电干执行单元、电器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电气电控系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状况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0年11月2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销量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5.4%提升至20%,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状况动力电池通常指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系统上的锂电池,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高的部分,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安全、续航里程、整车寿命等关键指标的重要部件。动力电池中的电芯连接组件通过FPC,线束、温度传感器、保险丝形成一体化集成组件,不仅能实现电压和温度的采集,而且有助于电池组的工业化生产:动力传输组件属于高压电气连接,起到传递电流的作用;低压信号传输组件属于低压电气连接,起到采集数据、监控和通信的作用,有效保障了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运行。近年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关注度不断上升,我国陆续出台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多项政策,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与国家产业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汽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提升。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n)的数据,2023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885GWh,同比增长妁34%,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以上.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c1.sandMarkeis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电池储能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4亿美元,到2027年这一数据有望增至1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90%。未来,对电网储能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能源转型引发的可再生能源大幅增长将促进储能行业快速增长。3、工业设备电连接组件在工业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电连接组件在工业领域主要应用于工业仪表设备、机械设备、电梯等。随着我国“工业4.0”的逐步推进,工业设备及生产逐渐呈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工业制造通过网络将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进行连接沟通,可有效提高工业制造的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工业仪表设备是自动化产线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将生产现场的信息传送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作用。电连接组件主要在工业仪表设备中起到数据和信号传输的功能,为减少因电连接组件产品损坏、机器停机检修等带来的额外成本,对电连接组件产品的安全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在工业生产中,多数高精密产品对于生产环境的要求严苛,因此相应对电连接组件稳定性提出了同样严苛的标准和要求,通常工业设备中所选择的线缆、连接器、配件等均须达到工业级要求。工业设备行业发展状况工业自动化设备是现代工厂实现规模、高效、精密、智能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在用工成本不断提升、相美技术逐渐成熟、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国工业H动化市场规模快速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巳达86,933元,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使得国内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行业内企业逐步向“智能化”、“F1.动化”转型。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出台,多项利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发布,体现了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有助于拉动新能源产业链的长期持续增长,电连接组件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拉动新能源动力电池规划产能提升,全球主流动力电池扩产计划明确,为电连接组件带来巨大市场空间。根据各主流动力电池厂商公开的产能规划计划,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等主要动力电池企业在2025年的规划产能合计超过3TWh.未来电连接组件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持续的市场需求:储能电池系统领域,随着国内储能政策体系建立,各省发布储能规划目标,为国内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奠定实现基础。根据CNESA预计:“到2026年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48.5GWh,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3%,保持高速发展。理想预测场景下,2022-2026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69.2%,至2026年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79.5GWh”。凭借电连接组件的性能优势,未来在包括光伏风电储能、家用储能等领域将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可预见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行业技术及上游电连接组件行业技术将继续维持快速发展的趋势,此外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行业基于庞大的市场需求仍有稳步增长的空间。随着电连接组件产品质量和自动化程度稳步提升,研发和创新水平将不断提高,行业进入壁垒进一步加固。四、行业在产业箧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电连接组件产品是电子电路中的连接桥梁,是构成完整电气系统中必备的核心基础器件。各类电气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均需电连接组件来实现电力信号或数据信号的连接和分离,因此电连接组件行业在产业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电连接组件制造行业的上游为连接器、FPC组件、电线、铜铝巴等原材料的供应商,上游原材料种类多且分散,连接器、FPC组件、电线、铜铝巴等重要零部件行业发展已趋于成熟,供应商数量众多,各原材料供应充足。一般而言,单一原材料生产企业主要供应2-3种原材料,无法全范围覆盖中游电连接组件行业生产时所需的众多原材料,因此电连接组件生产厂商对单一原材料供应商的依赖程度较小。电连接组件制造行业的卜游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工业设备、医疗设备、消费电子等行业。下游产品需求、产品发展趋势等方面变化会影响电连接组件生产企业的业务发展。产品需求方面,在工业H动化、节能减排、全球碳中和等多重背景卜.,电连接组件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丰富,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的快速崛起为电连接组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电连接组件企业创造了宝贵的发展契机:产品发展趋势方面,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消费电了等领域产品都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对于配套的电连接组件生产企业的要求逐步提升。五、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电连接组件行业的利润水平受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影响,不同应用领域行业利润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异。一般而言,在消费电子等传统应用领域,电连接组件产品的技术成熟,市场竞争较为充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相对较低。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兴领域,由于产品技术含量较高,在技术、客户枳累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市场集中度较高,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具有一定的行业话语权,行业利润水平与消班电子等传统领域比较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更多的企业进入到上述新兴领域,行业利润水平呈缓慢卜.降趋势,但行业内部分优质企业凭借着较高的品牌知名度、领先的研发能力、完善的制造工艺、严格的质量管控等综合优势,仍然能够在该领域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六、行业竞争情况(一)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欧美、日本等电连接组件产品生产厂商进入行业时间较早,具备先进的研发技术、齐全的产品种类和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在电连接组件产品的专利技术、生产工艺、设计理念、工艺把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伴随着科技进步,全球经济的各行业均呈现出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态势,电连接组件产品的整体需求向着技术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跨国企业在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汽车、通信领域等技术难度高和制造工艺复杂的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不断推出高性能专业性的电连接组件产品处于领先地位。电连接组件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国安费诺(Ampheno1.)、英仕(Mo1.ex),瑞士泰科(TE),韩国KET、德国代傲(DIEH1.)、EK、劳士领(RocchIing)等连接器行业大型企业为代表,对电芯连接组件的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早,产品质量、供应能力、技术水准等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国内市场电连接组件研发和生产起步相对国外企业较晚,产品质量、供应能力、技术水准等参差不齐,部分领先企业通过长期的研发、生产和售后形成/较完善的技术体系,技术水准与产品性能具备优势,并通过验证获取了国内外优质的客户资源。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大力扶持及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欣旺达等新能源电池厂商快速发展,刻于作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整车系统等重要部件的电连接组件产品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二)行业内主要企业1、同行业企业基本情况序号企业名称基本情况同行ik±市公司I瑞可达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仃限公司(股票代码:688800.SH)成立于2006年,产品广泛应用丁通信领域、汽车领域、防务领域.工业领域,产品包括各类离压大电流连接器,信号连接器、高压分配盒方案以及各类高、低压线束等。瑞可达的部分动力传输连接器组件、高压级束总成等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2得润电子深圳市得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OO2O55.SZ)成立于1989年,主营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讯、智能手机、1.ED照明、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得润电子部分新能源类汽车线束产品可应用于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3俅木股份上海锦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O3633.SH)成立2003年,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电子类的注塑件、冲压件、连接器、线束等。御木股份部分汽车连接器、线束中包含了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4胜蓝股份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OO843.SZ)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包括消焚类电子连接器及精密零组件、新能源汽车连接胧及精密零组件、光学透镜等,其中包括BMS采样线束和高压线束等新能源汽车线束。胜蓝股份部分高压线束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沪光股份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5333.SH)成立丁1997年,主营业务为汽车成套线束、发动机线束以及其他线束,其中包括部分新能源高低压汽车线束。沪光股份部分新能源高低压汽车线束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6西典新能苏州西典新能源电气股价有限公司(股票代马:603312.SH)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为复合母排和电池连接系统。在电池连接系统领域,其主要提供热压集成方案的电池连接系统。同行业非上市公司I安费诺(宁德)电子有限公司安费诺(宁德)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为美国连接器制造商安费诺集团卜属公司,主要产品包含传感器及有关的组装电子器件与电池,电源配套的连接器,线束,电源器件及组装件,传感器信号传输器件及模块.2东莞硅翔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加热膜、隔热棉、线冲垫和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产品(柔性电路板FPC、CCS母排),其中,CCS母棒主要应用丁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能实时监测温度、电压、电流状态,实现信号采集、电芯保护和电池间的动力传输.34恩州金日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安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忠州金日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产品为电池包PAeK线束,电池模组CCS线束,PDU控制盒线束等。广州安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产品包含新能源电池组件、传统电芯管理模组、热庆电芯管理模组、叠层母排等。5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册地位于中国河南省鹤壁市,主营业务为汽车连接器、汽车线束、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及精售,涵盖新传统汽车线束与新能源汽车线束。6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营口阿部配线仃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营汽车高低压线束产品,除传统线束外其已具符新能源汽车线束的批量生产能力.2、对比情况(I)经营情况对比项目公司名称2023年度2022年度2021年度瑞可达155,498.30162.514.2190.172.35得润电子598,699.30775.459.51758.675.51徐木股份108,999.9993.062.2168.554.42营业收入胜篮股份124,132.36117.038.93130,280.12(万元)沪光股份400,275.46327,789.05244.783.98西典新能183,533.70159.267.4682.157.21东莞硅翔I未被露未披露83,393.49行业平均261,856.52272,521.90208,169.33瑞可达8.7815.5812.62得涧电子-5.21-3.98-9.46净利率(%)彼木股份6.617.346.96胜蓝股份5.894.748.23沪光股份1.351.25-0.04西典新能10.799.709.78东莞硅翔;来祓露未披露8190行业平均4.705.77530瑞可达25.0727.0924.49得润电子17.7714.2913.19毛利率(%)徐木股份26.4225.7426.28胜蓝股份22.9921.2221.66沪光股份12.8911.269.53西典新能18.3517.8019.26东莞硅翔A*<未披露23.82行业平均20.5819.5719.75注:公司数据来源于定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公开资料:对于部分公司未披密相应嘘务数据的情形,在计算该年度平均值时将其剔除。(2)技术实力以及其他衡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数据与指标对比企业名称服务行业及产品种类市场地位2021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2022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202许度所发,用占*业收入的比t专利数,瑞可达<688800.SZ)主要产品为连接器件、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模块,卜要应用于民用、防务移动通信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及轨道交通、电力设备等工业领域目前己在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押有多项核心技术,已通过多家知名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商、汽车整车厂和电子制造服务商、专业连接器生产商的认证,并与之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5.13%5.42%7.45%根据企交查数据,本目ItM可达H计萩得校权+利135事,其中发明专利9得润电子(Oo2055.SZ>主营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外围设备、通讯、智能手机、1.ED照作为国内家电连接器的龙头制造商,在国内消协电了连接器市场保持领先企业地位4.15%3.90%5.40X根据金查查前,得涧电于巳萩得投权专利165*其中发明寺科21I明、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各个领域胜蓝股份<3(X)843.SZ)主要产品包括消费类电子连接解及组件、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组件、光学透镜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消费类电子领域,直接为小米、TC1.等多家知名厂商供货,并通过向富士康、立讯精密等公司供货将产品应用在华为、OPPO、vivo等知名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直接与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5.22%6.54%7.27%根务全妄妄数据,藏至目机胜簸股份已获得权中利1904,其中发明专科31M沪光股份(605333.SH)主要产品为包括整车客户定制化线束、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发动机线束、仪表板线束、车身线束、门线束、顶棚线束及尾部线束等,主要应用r整车制造领域公司是目前为数不多进入上汽大众、岐姆勒奔驰、通用汽车、奥迪汽车、理想汽车、美国T公司、赛力斯、华人运通等全球整车制造厂商供应商体系的内资汽车线束厂商之一5.01%4.93%5.22X根据全在交数掘,藏至目前,沪光股份巳获得授权利92*其中发明专利12西典新能(603312.SH)主要产品为笈合母排和电池连接系统,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领域国内热压集成方案电池连接系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拥有多家国内外知名客户3.38%3.01%2.82K*数据,至目款,西典新鱼巳获得授权专利47«,其中发明利4锦木股份(30035产品可分为汽车精密连接器及配件、组国内规模较大的同时具备连接淞和屏蔽罩设计、6.()2%6.04%6.03K根据企妄专数据根至目IIr株木I.SZ)件,汽车精密屏蔽罩及结构件,手机精密连接器.手机精密醉蔽罩及结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与通讯电子领域开发和生产能力的专业化企业,形成专利技术百余项,具备与国外汽车整车厂商与汽车电子模块集成商同步研发新产品的能力段份巳族得权+利102厘,其中发明专利用19M东莞硅翔主要产品包括动力电池热管理产品如加热膜、隔热棉、缓冲垫等和汽车电子产品如柔性电路板FpC、CCS母持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领域国内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散热、防火隔热、柔性电路集成解决方案的企业,深耕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披露未披露束鼓雾根邦金斐查数场国首,东莞硅”已萩得授权者利254%其中发明专利1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