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x
绩效评价投标方案(技术方案)招标编号:.投标方案投标人名称:*有限地妣J*”号二楼报告说明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时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独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筑域的建议和依据。目录第一章对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解11.1. 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11.2. 现行主要法律法规51.2.1.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51.2.2.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161.2.3. 关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351.2.4. 第三方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401.3. 绩效评价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521.3.1. 绩效评价发展现状521.3.2. 绩效评价当前存在的问题571.3.3. 对绩效评价未来发展的建议62第二章总体服务方案712.1. 预算绩效管理总体要求712.1.1,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目标732.1.2, 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原则742.1.3, 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指标设置752.2. 预算绩效管理的对象和内容802.2.1, 预算绩效管理的服务对象802.2.2, 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802.2.3, 预算绩效管理模型822.2.4, 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计划822.2.5, 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过程832.3.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872.3.1, 前期准备872.3.2, 组织实施892.3.3, 撰写与提交922.3.4, 资料存档、后期跟踪932.4. 事前绩效评估952.4.1, 事前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952.4.2, 事前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962.4.3, 事前绩效评估的对象和主要内容962.4.4, 事前绩效评估方式和方法982.4.5, 事前评估的绩效指标体系992.4.6, 事前绩效评估基本流程1032.4.7, 事前绩效评估结果1062.4.8, 事前绩效评估报告1062.4.9, 项目资料归档1072.5. 事中绩效监控1082.5.1, 事中绩效监控原则1082.5.2, 事中绩效监控内容1092.5.3, 事中绩效监控方法1132.5.4, 事中绩效监控流程1152.5.5, 事中绩效监控结果应用1262.6. 事后绩效评价1272.6.1, 对事后绩效评价理解1272.6.2, 事后绩效评价的目的1282.6.3, 绩效评价主体职责1282.6.4,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1312.6.5, 绩效评价的方式1322.6.6, 绩效评价的方法1342.6.7, 绩效评价组织形式1362.6.8,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38第一章对项目绩效评价的理解1.1. 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综观美国百余年的预算绩效评价历史可以发现,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每次取得重要进展都有着深刻的经济与社会背景。20世纪初美国纽约市因出现巨额财政赤字,1906年纽约市政研究院开始尝试推行财政绩效评价工作。1949年美国政府提出推行体现政府对人民受托责任的“绩效预算”。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参加越战导致军费开支剧增,迫于财政压力开始试行计划项H预算制度(P1.anning-Programning-BudgetingSystem)(>20世纪8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再加上财政危机与信任危机爆发,1993年美国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成立了由副总统戈尔负责的“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标志着预算绩效评价进入法制化阶段。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演进也与经济社会变革关系紧密。200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2009年我国开展了地方政府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此后逐渐扩展到部门支出绩效评价。2012年财政部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的“建立一个机制”“完善两个体系”“健全三个智库”“实施四项工程”,至今仍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实现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持续完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着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为集中解决这些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文)、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预(2018)167号文),文件均强调要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通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标志着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正式启动。财政部于2009年和2011年印发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这进一步规范了我国的绩效评价业务的实施,并对扩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范围起到了积极作用。2011年和2012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财预(2012)396号)两个重要文件,树立了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和“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将绩效要求纳入其中,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地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文中提出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总目标,随后财政部通过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预(2018)167号)进一步明确了中央、省、市(县)贯彻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总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财政部印发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该文的出台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地高效、规范落实项目支出的预算绩效管理,有效解决当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切实实现“具有绩效的绩效管理”意义重大。经过近20年的试点与逐步推进,我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一是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预算绩效评价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二是初步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与制度体系,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均成立了专责的绩效评价机构,设立了数量较为可观的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名单库、专家库,构建了预算绩效评价的专门指标体系与技术体系。三是绩效评价工作对部门或单位的预算管理行为发挥了直接的约束作用,各级政府部门或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趋于规范化、科学化。1.2. 现行主要法律法规1.2.1.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018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正式公布。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我国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这一顶层设计旨在破解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意见提出要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并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意见要求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并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还要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不仅如此,意见还明确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财政部要完善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此外,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卜.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问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全文如R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为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第九条委托方可以从“预算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信用管理平台”查询第三方机构有关信息,并在遵守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按照下列条件择优选择第三方机构:(一)具备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所必需的人员力量、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二)治理结构健全,内部质量控制完备,具有规范健全的财务会计、资产管理、保密管理、业务培训等管理制度;(三)具有良好信誉,3年内在预算绩效评价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委托方可以根据所委托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特殊需求,增加选聘第三方机构的特定条件,但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第三方机构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第十条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预算绩效评价事项,委托方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规定,合理确定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具体范围;涉及商业秘密的,按照商业秘密保护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一条第三方机构从事预算绩效评价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一)将预算绩效评价业务转包;(二)未经委托方同意将预算绩效评价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实施;(三)允许其他机构以本机构名义或者冒用其他机构名义开展业务:(四)出具本机构未承办业务、未履行适当评价程序、存在虚假情况或者重大遗漏的评价报告;(五)以恶意压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承揽业务;(六)聘用或者指定不具备条件的相关人员开展业务;(七)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第十二条第三方机构从事预算绩效评价业务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规定,遵守职业道德,合理使用并妥善保管有关资料,严格保守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并有权拒绝项F1.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预。第十三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在了解被评价对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胜任能力以及能否保持独立性,决定是否接受预算绩效评价委托。确定接受委托的,第三方机构应当与委托方签订书面业务协议(合同),明确当事人的名称和住所、委托评价的项F1.和内容、履行期限、费用、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归档责任、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的方式等内容,并严格按协议(合同)条款执行。第十四条第三方机构开展预算绩效评价业务,应当成立由至少1名主评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并在评价过程中保持工作组成员的相对稳定。第十五条第三方机构应当加强与委托方及被评价对象的沟通,在调研、全面了解被评价对象相关情况和委托方意图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拟订科学可行的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人员配置、时间安排、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依据、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样本确定、调查问卷、资料清单以及工作纪律等要素。第十六条第三方机构可以组织评议专家组对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进行评议。第三方机构未组织对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进行评议的,应当将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报送委托方审核确定。评议专家组一般应由委托方代表、第三方机构代表、预算绩效评价专家、被评价领域行业专家等共同组成。第十七条第三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开展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座谈、现场调研、问卷发放等方式,获取评价工作所需要的有关数据和资料。第十九条第三方机构在出具预算绩效评价报告后,应当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通过“预算绩效评价第三方机构信用管理平台”上传预算绩效评价报告有关信息。第二十条第三方机构和委托方应根据协议(合同)确定的归档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对评价业务资料进行建档、存放、保管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完整和安全。归档资料主要包括立项性材料(委托评价业务协议或合同等)、证明性材料(预算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基础数据报表、数据核查确认报告、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底稿及附件、调查问卷等)、结论性材料(评价报告、被评价项目单位和委托方的反馈意见、评价工作组的说明等)。第二十一条第三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评价工作及评价报告涉及的信息资料负有保护信息安全的义务。未经委托方及其同级财政部门同意,第三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提供、泄露、公开评价报告和相关文档资料。第二十二条委托方和被评价对象认为从事预算绩效评价的第三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可以向财政部门及其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举报。第二十三条财政部门应当依法依规加强对第三方机构与此同时,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不久,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市场不够规范、工作要求及行业标准不够明确、机构执业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单位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价自身绩效,有“花钱买好”的现象,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财政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提升,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规范。为此,财政部认真总结近年实践探索及有关实际,将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的制定作为相关制度建设的核心工作一体谋划、有序推进,旨在通过细化明确绩效管理各参与主体的责任要求,对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进行引导规范,不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更好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政策效能中的积极作用。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涉及的主体较为广泛,总体上可归为两类,即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等将有关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机构的“委托方”,以及作为“受托方”受托承担相关业务的第三方机构。从绩效评价工作角度来说,还涉及作为被评价对象的具体资金使用单位、项目单位等绩效管理“对象”。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各有侧重、协调配套,分别以“委托方”和“受托方”为重点,从涉及主体、准入条件、工作重点、职能范围、'业务流程、实施方式、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对第况进行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形成项目绩效评价结果。汇总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得分情况,得出项F1.评价最终结果。1.3. 3.3.报告撰写与提交(1)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和文本格式撰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全面阐述了所评价项目的基本情况,明确项目绩效目标;然后在全面分析评价资料的基础上,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对项H的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等作出具体分析和评价,对项目绩效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内容完整、依据充分、分析透彻、结论准确,所提的建议具有针对性。(2)征求意见。评价报告初稿完成后,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充分征询委托方意见。(3)提交报告。根据各方提出的合理性意见,对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各单位反馈意见及评价报告终稿提交委托方。(4)提交其他相关资料。根据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且按委托方要求提交其他相关资料。程中,要注意控制成本、节约经费,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效益。2.4.2. 事前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1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等;2 .国家、省、市、县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等;3 .国家、省、市、县财政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等;4 .部门(单位)的职责、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5 .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等。2. 4.3.事前绩效评估的对象和主要内容事前绩效评估的对象包括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等申请财政资金的项目O(D立项必要性。主要评估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实施内容是否与国家、省、市以及行业宏观政策相关;是否与部门职能、规划及当年重点工作相关;是否具有现实需求,需求是否迫切;是否有可替代性;是否有确定的服务对象或受益对象;是否具有公共性,是否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2)投入经济性。项目投入资源及成本是否与预期产出及效果相匹配;投入成本是否合理,成本测算依据是否充分;其他渠道是否有充分投入;项目是否采取相关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措施是否有效。(3)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目标设定是否明确;与部门长期规划目标、年度工作目标是否一致;项目受益群体定位是否准确:绩效目标和指标设置是否与项目高度相关;绩效目标与项目预计解决的问题是否匹配;绩效目标与现实需求是否匹配;绩效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挑战性:绩效指标是否细化、量化,指标值是否合理、可考核。(4)实施方案有效性。项目内容是否明确、具体,与绩效目标是否匹配;项目技术路线是否完整、先进、可行、合理,与项目内容及绩效目标是否匹配:项目组织、进度安排是否合理;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否能够得以有效保障;项目申报、审批、调整及项目资金申请、审批、拨付等方面已履行或计划履行的程序是否规范;项目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职责分工是否明确、项目人员条件是否与项目有关并得以有效保障;业务管理制度、技术规程、标准是否健全、完善,以前年度业务制度执行是否出现过问题,相关业务方面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并配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项目执行过程是否设立管控措施、机制等,相关措施、机制是否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5)筹资合规性。资金来源渠道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资金筹措程序是否科学规范,是否经过相关论证,论证资料是否齐全;资金筹措是否体现权责对等,财权和事权是否匹配:筹资风险是否可控,是否针对预期风险设定应对措施;财政资金配套方式和承受能力是否科学合理;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是否有类似项目资金重复投入;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是否科学合理。(6)除上述评估内容外,在建设项目使用专项债资金的情况下,还需要针对专项债资金申请情况开展如下评估: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公益性、收益性;项目建设投资合规性与项目成熟度;项目资金来源和到位可行性;项目收入、成本、收益预测合理性:债券资金需求合理性;项目偿债计划可行性和偿债风险点;绩效目标合理性;其他需要纳入预算绩效管理的事项。2.4.4.事前绩效评估方式和方法事前绩效评估方式包括专家咨询、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事前绩效评估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及其他评估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指通过开展成本核算,并对全部成本和效益进行而比来评估政策和项目投入价值,以实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要点分值要性(20)关性政策相关。职能相关性是否与主管部门职能、规划及当年重点工作相关。5需求相关性是否具有现实需求,需求是否迫切;是否有可替代性;是否有确定的服务对象或受益对象。5财政投入相关性是否具有公共性,是否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5绩效目标合理性(20)目标明确性绩效目标设定是否明确;与部门长期规划目标、年度工作目标是否一致;与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否高度相关;项目受益群体定位是否准确。5目标合理性绩效目标与现实需求是否匹配;绩效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挑战性;预期绩效目标是否可持续。5目标细化量化是否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否5>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要点分值制健全性是否健全、完善,以前年度业务制度执行,相关业务方面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并配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项目执行过程是否设立管控措施、机制等,相关措施、机制是否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投入经济性(20)预算编制科学性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预算额度测算依据是否充分。7投入与产出匹配度投入结构是否合理,投入资源及成本是否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投入资源及成本是否与预期产出及效果相匹配;其他渠道投入是否充分。7成本控制有效性项目是否采取相关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措施是否有效。6筹资合规性(20)资金筹措合规性资金来源渠道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资金筹措程序是否科学规范,是否经过相关论证,论证资料6(c事前绩效评估主要包括部署事前评估工作、入户调研、拟定细化方案、多方获取项目信息(调研)、组建专家组、收集审核资料、召开预评估交流会、专家正式评估会8个环节。(1)部署事前评估工作。XXX地区财政向项目单位布置工作,并明确评估的依据、任务、时间、人员等事项。(2)入户调研。评估工作组到XXX地区财政了解项目内容或历年预算安排情况,听取项目预算安排意见;与项F1.单位进行座谈,进一步熟悉项F1.情况,明确项F1.单位需提交的资料和时间要求。(3)拟定细化方案。评估工作组根据了解到的项目内容和事前评估工作要求,拟定具体事前评估工作方案,并及时报委托方备案。(4)多方获取项目信息(调研)。评估工作组通过容询专业人士、查阅资料、电话采访、集中座谈、现场调研等方式,多渠道获取项目信息。(5)组建专家组。评估工作组遴选相关业务专家、管理专家和财政财务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及时将专家情况报委托方审核,并适时开展业务培训,与专家签署专家承诺书。(6)收集审核资料。评估工作组收集审核项目资料,通过杳阅资料、书面及电话核实、了解项目具体内容、申报理由和项目实施的具体做法、依据等,梳理项目疑问点及需补充资料清单,要求项目单位限期对项目疑问点进行回复并补充项目相关资料。(7)召开预评估交流会。评估工作组与专家组对项目相关数据进行摘录、汇总、分析,完成预评估工作。对于资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的,要求项F1.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补充上报,逾期视同资料缺失。(8)专家正式评估会。召开专家评估会,项目单位汇报,专家与项目单位交流、沟通并出具个人意见,形成评估结论。3评报告编写、结果反馈与应用评估工作组根据专家评估意见,按照规定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事前评估报告,整理事前评估资料。公司内部审核评估报告,评估工作组讨论修改评估报告,形成事前评估报告终稿。向XXX地区财政提交事前评估报告。事前绩效评估管理主体向被评估部门(单位)出具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反馈函,被评估部门(单位)根据反馈函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调整项目(政策)内容、绩效F1.标、实施方案和项目(政策)预算等,并将整改结果反馈给评估管理主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事前绩效评估管理主体通过相关渠道对评估结果进行公开。4档案管理评估工作组根据事前绩效评估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相关信息,对事前绩效评估方案、评价报告、论证结论和结果应用情况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2.4.7.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事前绩效评估结果包括评估结论和评估得分两部分。评估结论分为“建议予以支持(全部和部分)”、“建议予以支持”和“建议不予支持”三种。评估得分是工作组或专家组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对评估内容和要点进行评分得出的结果。评估得分作为问题分析和对同类政策和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2.4.8.事前绩效评估报告事前绩效评估报告分为正文和附件两部分,具体格式根据委托方要求编写。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正文包括评估对象基本情况、评估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评估的主要内容及结论、相关建议及有关问题的说明等内容。报告撰写应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事前绩效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政策和项目相关申报资料、事前绩效自评估报告、评估专家意见等内容。项F1.支出事前绩效评估报告(模板)一、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二)项目内容(三)项目绩效目标(四)项F1.预算(五)项I=I组织管理二、评估开展情况(一)评估目的和依据(二)评估思路和方法(三)评估过程三、评估分析(一)必要性分析(二)可行性分析(三)绩效性分析四、总体结论五、预算安排建议六、绩效目标调整建议七、其他相关建议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九、附件2.4.9.项目资料归档项目开展过程中,应及时整理工作底稿,对评估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评估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应有相应的材料支撑。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归档。档案保管执行公司的档案管理制度。2.5.事中绩效监控绩效运行监控是指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及绩效F1.标,采取项目跟踪、数据核查和汇总分析等方式,对预算项目实施进程、预算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会计核算信息等进行跟踪监控和纠偏处理的管理活动。在项FI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照项目绩效FI标,通过项目跟踪、数据核查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项目组织实施、预算执行、目标完成、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判。绩效监控结果提交财政部门。绩效监控结果用于指导项11部门(单位)依据项目实际产出、质量、成效等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查找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纠正执行偏差,提高项目绩效。2.5.1.事中绩效监控原则坚持紧抓核心指标、注重管理指标的原则。进行绩效监控时,优先选择最能反映项目实质、特征和核心目标的内容作为监控的主要方向或侧重点;在选取跟踪监控指标时,也优先使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管理需求的关键指标,通过关键指标反映核心目标。通过对核心目标实现路径的探究,明确每个目标实现的关键措施或方法是什么,落实这些措施/方法需要具备哪些关键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管理才能保证这些制度得以贯彻,以此形成核心跟踪指标选择思路。此外,绩效监控是种过程评价,跟踪监控指标的选择应区别于后评价,以过程管理,部分核心产出为主。比如,对道路施工项目的监控,重要的是施工进度完成情况以及完成质量,如果跟踪的重点放在道路通行上,那绩效监控便有失偏颇。在监控过程中可以通过倒推的方法整理出关键指标。通过采集数据,对比实际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的差异情况,寻找偏差原因,为预算部门(单位)和财政部门提供系统、客观的项F1.实施情况信息:对预定目标完成的可能性进行评价,测算和估计可能达到的产出、效果和影响等;提出绩效改进建议,以促进财政支出绩效的持续产生和不断提升,促进项目绩效R标的顺利实现。2. 5.2.事中绩效监控内容在运行监控工作开展过程中,预算部门(单位)要建立绩效监控机制,对当年项目预算中通过绩效目标评审的项目和上年结转,针对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情况目标实现程度、F1.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目标实现可能性等进行跟踪。项目管理情况主要是指项目的投入及保障项目各阶段有效实施的各项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包括为保证项目实施所投入的人财物及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内部操作规程、质量监督与控制等相关制度。重点关注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成本消耗情况、支付标准、支付进度和政府采购程序等方面的规范性。目标实现程度主要指项目实施进度,包括项目产出、效果等绩效目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目标偏差情况主要跟踪监控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绩效等重点F1.标在跟踪期内的完成情况,与项目整体计划和阶段性工作进行比对,判断跟踪期内目标的偏差情况,通过对偏差情况的分析,预计项目实现全年目标的风险,假如存在风险情况,提出纠偏意见,保证项目达到计划目标。目标纠偏情况主要跟踪纠偏措施的制定和整改落实情况,关注预算部门(单位)是否已经采取有效纠偏措施,以及纠偏措施落实的有效性。目标实现可能性主要通过跟踪阶段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归纳总结,预测年度绩效标完成的可能性,对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进行回应。在项目具体开展运行监控过程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目标的跟踪:1项目的产出和效果对项目产出和效果的跟踪,因项目而异,也因跟踪阶段而异。有些项目,在绩效监控阶段可以考察产出,但是无法考察效果。比如一些桥梁工程项目,在造桥阶段,因为桥梁本身未被使用,故难以对效果进行考察。但是诸如就业培训等一些项目,在培训过程中便可以考察效果。另外,因跟踪时期不同,考察时象亦不同。在项目早期介入跟踪,假如项目还没有产出,则项目产出也可以不纳入考察,但是可以对产出实效进行预测。跟踪监控项目的产出,主要是关注项目产出的数量、质量和时效性。项目产出的数量要与实施阶段相匹配,故在绩效跟踪时,应根据跟踪的阶段和实施的具体情况,判断跟踪监控项目产出是否达到要求。对质量的跟踪是重点和难点,实施过程中可以参考行业标准进行横向比较,也可以参考历史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对项F1.效果的跟踪,主要考察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由于跟踪重在过程,预算尚未执行完毕,项目并未结束,资金投入的效果也可能尚未显现,因此,效果并非跟踪的主要对象。例如周期较长的基建项目,限踪阶段通常基建设施尚未投入使用,效果无法跟踪。但有些项目的投入效果却是即时的,如生活补贴的发放等。2目标保障情况目标保障情况包括项目的投入及项F1.的过程管理。项目的投入不仅包括财力的投入,还包括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财力投入包括资金来源和数量、资金到位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资金使用进度和成本控制情况等。人力和物力投入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实施管理方面,比如制度建设情况、制度执行情况、招投标情况、项目变更情况、变更的审批情况,以及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项目过程管理主要为相关制度的制定、完备程度及执行情况。绩效监控作为过程管理,投入及项目管理是跟踪的核心内容。其中,需要重点跟踪的内容包括:预算执行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成本消耗情况、保障项目各阶段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专项办法、管理措施)的完整性、项目实施中相关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其中进度管理,资金拨付、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是目标保障情况跟踪的重点)等。3影响项目的因素对影响项目因素的考察,可以关注项目的长效管理情况、配套设施、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外部因素等。本项目在绩效监控阶段还未有完整的产出,因此监控指标选取主要集中在项目保障及影响力因素部分,如预算执行率、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资金使用规范性、政府采购规范性、供应商资质完备性、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性、合同管理规范性、工程变更规范性、监理工作规范性、验收工作规范性和档案管理规范性等。而对于产出指标来说,可以视项目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跟踪,如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按照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建设的,每个模块有对应的建设计划,虽然在监控阶段整个信息化工程并未完成,但部分模块在项目计划中需在监控阶段内完成,针对该类项目可以对阶段性成果完成与否进行项目产出的监控。同理,部分维护项目,假设需按照月度、季度等计划开展维护工作,因此可以在跟踪期内对产出进行跟踪,如维护完成次数、维护合格率、维护响应及时性等。2.5.3.事中绩效监控方法绩效监控采用目标比较法,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绩效实现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比较,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评判。绩效监控包括及时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监控。及时性监控重点关注上年结转资金较大、当年新增预算且前期准备不充分,以及预算执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合规性监控重点关注相关预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项目预算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无预算开支、超预算开支、挤占挪用预算资金、超标准配置资产等情况。有效性监控重点关注项目执行是否与绩效目标-致、执行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等。绩效监控工作是全流程的持续性管理,具体采取日常监控和定期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级指级三级指指标指标解释指标说明标标合理性情况。项目预算资金分配是否有测算依据,与补助单位或地方评价要点:资金分配实际是否相适应,预算资金分配依据是否充分:I理用以反映资金分配额度是否合理,与项目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和考核项目预算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情况。应。1级指标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说明过程资金管理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与预算资金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资金/预算资金)X100%。实际到位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H期)内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资金。预算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预算安排到具体项目的资金。算行预执率项目预算资金是否按照计划执行,用以反映或考核项目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率二(实际支出资金/实际到位资金)X100%。实际支出资金:一定时期(本年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拨付的资金。级指标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说明情况。过程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合规性项目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评价要点: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是否存在截留、挤占、三用、虚列支出等情况。组织实施管理制度避全项目实施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健评价要点: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级指标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说明全,用以反映和考核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对项I-I顺利实施的保障情况。项目实施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相关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评价要点:制度执行有效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是否完备;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项H实施的人员条件、场地设备、信息支撑等是否落实到1级指标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解释指标说明位。项目实施的实际产实际完成率=(实际产出数/计出数与计划产出数)X100%。划产出数实际产出数:一定时期(本年产实际的比率,度或项目期)内项目实际产出产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