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报告.docx

    • 资源ID:1776630       资源大小:25.2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报告.docx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报告【摘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国家政策推动下,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培育形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融合创新、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新形势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抓住机遇,依托国内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相对完整产业链的支撑下,积极拓展国际化道路,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类显性和潜在的风险挑战,巩固和犷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值得关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国家政策推动下,经过十几年发展,我国培育形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攀高,形成了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融合创新、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更是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新能源汽车,可见其在加快产业转型、促进消拢增长、扩大贸易规模等方面的重要性。得益于供应链完备、技术智能化、生产成本较低等多方面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竞争力。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我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彰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潜力、制造业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而且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展现了中国担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光明、空间广阔,但未来国际化发展仍任重道远,机遇总是伴随挑战。新形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抓住机遇,依托国内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相对完整产业链的支撑下,积极拓展国际化道路,有效应对和化解各类显性和潜在的风险挑战,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值得探索。本报告深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形势,全面总结产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依托多年来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市场培育,中国成功打造了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培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以及产业链优势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一)产销量位居世界首位产销规模获得新的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产销规模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类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产销量同比均呈现明显增长,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张新名片。出口规模实现新的突破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7%:2023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17.2万辆和11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7.5%和46.4%;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F1.主品牌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作为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呈现强劲增势,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出口带动作用明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亮眼的不仅仅是出口数量,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从2021年的1.95万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2.38万美元。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西欧、北欧、中欧等市场的均价都达到3万美元的水平。几年间,新能源汽车出口价格的大幅提升,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真正实现了量价齐升。(二)产业链优势全球领先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产业规模、核心技术、成本价格方面取得先发优势,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走在全球前列。产业基础雄厚。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大,生产规模大,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中国车企具有一定的生产优势,能够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产业规模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充电设施建设、智能化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截至2023年6月,中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74轧此外,还有电机、电控等领域的核心技术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提供了优势。行业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下半场,焦点除了智能化,还有能源补给。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最昂贵的零部件之一,事关成本,也事关安全、续航和充电效率等用户直接体验。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持续发力结构创新和电化学体系创新,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2023年底上市的极轨007纯电轿跑,首次搭载了75度电、最大续航里程达688公里的极氟自研金破电池。具体来看,电池体积利用率达83.7%,排名全球第一: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超500公里,是目前全球量产充电速度最快的磷酸铁锂电池。这一电池不仅让磷酸铁锂电池包质量能量密度比传统三元锂电池包提升超10%,更真正实现“一刻充电行千里”。继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300瓦时每公斤、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超过460公里之后,为了能在“寸土寸金”的电池包内放置更多电芯,工程团队对电池包结构进行了彻底改造。相较传统设计,金砖电池采样线路总长度缩短了157米,核心零部件数量减少35%o极氮通过对电池仓空间的极致利用,让动力电池续航能力更强。零跑汽车则选择了电池底盘一体化(CTC)技术。202-4年1月IO口,零跑汽车宣布,3月上市的全新车型C1.O将搭载零跑CTC2.0技术。通过该技术,体积利用率可达79%,零部件数量减少28%,结构件成本降低27%,整车扭转刚度提升48%,系统轻量化水平提升15%,还可实现不起火、不爆炸、720秒无热扩散。从大模组到无模组,从电池外挂到一体集成,国内企业坚持差异化创新,站上全球电池技术前沿。相较于结构创新,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动力电池电化学体系的颠覆性创新,将有望彻底解决动力电池的续航、补能和安全难题。上汽、广汽、长安等车企都表示将于2027年前实现固态电池量产。眼下,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正在稳步推进钠电池、磷酸钵铁铝电池、凝聚态电池实现量产,同时积极储备面向未来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以期引领新能源行业降本增效。2023年11月24日,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款标准电芯在四川宜宾三江新区下线。按照规划,长安汽车将在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电芯,形成不低于150吉瓦时的电池产能:首款成组效率达到86%的CTC技术将于今年量产。半个多月后,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该工厂投资109亿元,规划建设36吉瓦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可满足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装载需求。据悉,广汽自主研发、电芯能量密度可达400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量产装车。整车企业要有能力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便宜、更加绿色的能源,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的需求。车企全栈H研电池,是提升技术实力、深挖品牌“护城河”、掌握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一环。成本竞争力强。相对于欧美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逐步显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大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出海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之海外市场需求不断释放,越来越多整车厂商及产业链企业开启国际化征程,将海外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出海呈现加速趋势。(一)产业国际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成功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新的增长极,产业链企业出海、走向国际化可谓大势所趋。一方面,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前景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国门,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抢占全球市场份额。当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仍然有巨大的增量空间,但国内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受到压制的程度较大。与此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欧美、东南亚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潜力相对较大,政府和行业正在积极推动汽车电动化的转型升级。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有望获得巨大的市场机会。出于寻求增量市场的共同诉求,走向国际市场成为整车厂商及产业链企业出海巩固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海外市场的有利条件如果可以加以利用,有助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巩固领先优势,如东南亚锲矿等动力电池相关原材料矿产资源丰富,为保障矿产原材料自主可控,宁德时代等中国动力电池车企除了收购矿产资源外,还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而东南亚地区大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也有利于相关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在当地建厂还可以享受当地政府的政策补贴激励。此外,出海特别是实现本土生产,可以规避欧美相关法案的限制。近两年间,为推动制造业回流,扶持本土新能源产业发展,欧美设置了各种市场准入门槛,出台了多项限制法规,如将新能源汽车补贴与产业链本地化进行挂钩等。中国企业若不在当地建设产能,就难以获得相应的优惠乃至市场准入条件。因此,在欧美本土化政策加强、出海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并加速了在海外的产能建设。(二)从产品出海迈向产业链出海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也迈入国际市场,包括动力电池及其正负极、电解液、隔膜、铝箔等相关材料、锂电设备、充电桩、智能化硬件等在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均已开启国际化布局,一车出海带动全链的模式加速显现。首先是锂电池产业链表现突出。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带动核心零部件出口增长,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的锂电池出口表现出色,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出口额为650.07亿美元,2022年同期为508.76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创下新高。根据研究机构SNERCSearCh披露的数据,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O公司中,2024年1月,中国公司依然占据6席,市场占有率合计达64.7%。其中,宁德时代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装车量达20.5吉瓦时,同比增长88.1%。电池跟车出海,还带上了一批材料。与电池企业密切相关的电池材料厂商也正以与电池生产商相匹配的速度,加快海外布局。2023年以来,天赐材料、格林美、诺德股份、华友钻业、容百科技等纷纷公布了海外投资建厂项目,主要聚焦于欧洲和亚洲市场。此外,国产锂电设备企业如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也在协同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同时满足海外企业的扩产需求。充电桩也盯上了中国之外的蓝海。截至目前,欧美地区的车桩比远高于中国,大概是中国的6倍左右,而且欧美当局与本土企业都明显加快了汽车电动化转型,然而欧美本土的充电桩供应严重不足,这就给了中国充电桩企业机会。据了解,来自中国的道通科技、盛弘股份、科士达、英杰电气、特锐德等企业均已官宜出海。能链智电此前表示将深入欧洲充电服务市场,开展欧洲本地化服务;特锐德则在中亚、东南亚、俄罗斯、欧洲等地区均有充电设备的出口。(三)从出口贸易向海外经营转型在贸易出口的基础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海外收购、投资并购、建设海外生产基地、设立全球研发中心、铺开销售网点等动作,由单纯的贸易出口向海外经营转型,海外投资本地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国际化发展更进一步。2023年7月,比亚辿宣布总投资约45亿元,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设立由3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2023年12月,比亚迪宣布将在匈牙利打造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基地。长安汽车成立了东南亚事业部,并设立了3家本地公司,搭建了本地化运营团队。2023年11月,一期设计年产能10万辆、冲划2025年初投产的长安汽车泰国制造基地正式动工。上汽已在海外布局了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车制造基地。与新能源汽车出海思路如出一辙,中国动力电池不仅要出口产品搞外贸,也在推进本土化生产。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远圻动力等企业纷纷在海外市场投资建厂。其中,宁德时代在德国埃尔福特的电池工厂已于2022年底投产,并于2022年9月在匈牙利开工建设欧洲产能最大的电池工厂。国轩高科在德国、印度、越南、美国、泰国等地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亿纬锂能在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规划建厂。孚能科技于2023年4月与土耳其TOGG成立合资公司SIRO,在当地建厂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蜂巢能源在泰国的模组电池包工厂于2023年7月开工,预计年产能6万套模电池包。远景动力2022年相继宣布在美国肯塔基州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设工厂,年产能均为30吉瓦时。从简单的出口贸易模式逐渐发展为投资建厂的本地化生产模式,再到利用技术换市场,打开出海思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国际化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2023年2月,宁德时代表示已接受美国福特公司合作邀约,将为其在密歇根州的电池工厂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就电池专利技术进行许可。2023年5月,吉利控股旗下的伦敦电动汽车公司在英国发布首个空间导向型纯电造车架构,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先进基础架构首次技术出海,中国车企从产品出口迈向高端技术输出的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愈发显现也吸引了海外资本的关注。2023年7月,大众增资小鹏,奥迪牵手上汽,H主品牌的逐渐强大使其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2023年10月,汽车跨国公司Ste1.IantiS集团宣布,将投资15亿欧元,成为零跑汽车的战略股东,并将与零跑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加速销售零跑汽车高技术含量和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中国车企正发挥成本效益和电动化自研技术优势,同时借助大型跨国汽车集团成熟的渠道、资源、服务体系,打造出口、销售及生产一体化的纵深布局。三、全球不同出海市场竞争呈遇异态势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供应链方面的优势,令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强大竞争力。但在东南亚、欧洲、美国等不同出海市场,受各个国家和地区政策环境和产业格局的影响,中国新能源车企而临不同的竞争形势。(一)东南亚: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热土下行橙加政治风险,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可能会面临消费需求不够旺盛、终端销量不及预期的问题。(二)关健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存供应风险众所周知,生产动力电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锂、银、石墨、钻等属于战略性、不可再生的关键矿产资源。电动汽车快速增长提升了对这些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导致其出现供应紧张、价格高企和供应链问题。以锂为例,中国绝大多数盐湖锂资源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地区,锂资源的开发受到环境影响,产能有限,对进口有较高依赖。数据显示,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超65以近年来,地缘政治等不确定因素,加剧了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一方面,美西方国家通过多边平台开展关键矿产资源外交,西方矿业巨头加大力度与我国企业竞争矿产资源;另一方面,锂矿等关键矿产资源丰富国家不断出台加强审查、投资限制、就地生产等政策。未来关键矿产资源的争夺必然加剧,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美国在自身原材料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限制和削弱中国在重要矿产资源全球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进而动摇和抑制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2022年6月,美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德国、口本、韩国、瑞典、英国和欧委会建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加速推进15个关键矿产项目开发,借助“印太经济框架”深化与印尼等关键矿产资源国的关系。美国创建“关键矿产买家俱乐部”,与非洲、亚洲和拉美等富矿国开展集体谈判与合作。2023年3月,美国与口本出口进行变相打压。面对欧美市场进入壁垒的不断抬高,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军国际市场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如前所述,欧盟、美国以各种名义相继出台一些准入政策或法规,如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针对中国锂电池加收关税,并为符合电池本土化要求的企业提供补贴,这类歧视性的电动汽车补贴条款,损害了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破坏了全球公平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程序正式开启,受调查对象包括产自中国的9座及以下的单/多电机的新型电池电动汽车。继欧盟2023年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之后,近口还传出英国商业贸易部官员由于担心中国汽车制造商通过补贴获得不公平优势而讨论了干预措施。随后,美国总统拜登关于应对美国汽车行业国家安全风险的声明,引起关注。美国打着个人信息以及国家安全的幌子把中国智能网联电动车挡在国门之外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面临的阻力将会越来越大。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定依职权主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这是FI2012年光伏案之后,欧盟再次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发起反补贴调查,也是首起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此次反补贴调查期为2022年10月1口一2023年9月30口,根据规定,凡是在此期间向欧盟出口过涉案电动汽车的中国企业(包括与之存在关联关系的,参与涉案电动汽车生产、销售、提供资金支持、上游供应商等)都属于涉案企业,需要参与应诉。据统计,包括上汽、吉利、比亚迪、一汽、蔚来等在内的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头部车企,以及在中国建厂投资的外国车企,如特斯拉等在此期间均有对欧出口,因此需要参与应诉,否则将被视为不合作企业而适用最高的惩罚性税率。反补贴调查在13个月内结案。通常情况下,反补贴调查的结果包括肯定性结论与否定性结论两种情况。肯定性结论即认定存在可诉性补贴,补贴与欧盟国内产业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采取反补贴措施以消除补贴所造成的损害。否定性结论即认定不存在可诉性补贴或者补贴微量,或者对国内产业没有损害,或者补贴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申请人撤诉,因此无措施结案。自2010年欧盟对华发起第1个反补贴调查开始,截至目前共计发起18起调查,仅有6起是无措施结案,这意味着有.近三分之二的案件最终都采取了措施。外界分析认为,虽然本案目前尚属于调查初期阶段,但是从本次调查的背景以及以往裁决结果分析,无措施结案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欧盟最终做出肯定性裁决并不意外,但是由于本案波及范围比较广,影响比较大,欧盟内部对本次调查也呈分裂态度,所以最终以何种形式结案尚无法确定。可以肯定的是,本次调查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动汽车产业都将带来非常深远和重要的影响。汽车产业一直是中、美、欧等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中国电动车产业迅猛发展并逐步形成供应链优势,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动车市场和欧盟市场的主要出口国。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汽车全球市场格局,欧美等国真正担心的是未来可能失去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主导权与定价权,因此此次反补贴调查虽然解决的是贸易摩擦,通过采取措施以保护欧盟国内产业,纠正不公'F竞争,但是其实质上是供应链主导权和定价权的竞争。另外,由于欧盟发起本次调查,中国车企可能会加速海外投资步伐,因此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欧盟此举无疑是为其吸引中国电动车企投资、建立制造能力和开发电动汽车市场提供了机会O(四)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多元美国和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新能源汽车本土产业链的发展,也培育出更多的美国、欧洲新能源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从沃尔沃、奔驰、宝马、大众和通用等厂商来看,其销量目标、新车发售、销量数据以及扩产规划均表明,欧美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以德国大众为例,2020年大众在中国收购了江淮汽车50%的股权和电池企业国轩高科30%的股权,为大众中国公司电动化转型埋下伏笔。同时大众在欧洲加快建设电池生产线,其位于欧洲的6座超级电池工厂到2030年的总年产能将高达240兆瓦时。而且由于其采用了标准电芯制造策略,预计其电池生产成本到2030年可降低50%。除了欧美企业逐步发展外,口韩同行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行业资本开支即将迎来高速增长期,出海企业将面临相较国内市场更激烈的竞争环境。此外,如果多家中国车企同时进入一个细分海外市场,也可能因为竞争加剧而使得产品定价和销量不及预期,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五)自身发展短板与产业规模地位不相匹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还存在标准化、电池回收处理、碳排放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在与国际接轨时面临较大的合规风险,也导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付出较高的合规成本。这些问题不仅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和产业地位不相匹配,也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短板,是其出海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如标准化方面,全球大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法规与认证制度普遍采用以欧盟UWECE法规、EEC/EC指令或者美国联邦法规认证为基础,附加本国法规的认证方式,难以与我国国标互认。中国汽车国标与国际标准不统一,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电池回收处理方面,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存在回收处理技术落后、未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动力电池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等问题,但凡外国政府对动力电池材料回收利用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就宜接影响我国动力电池出口。碳排放管理方面,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尚无统一的碳足迹核算标准、法规、因子数据,相关研究也较为欠缺,无法满足欧盟、口本等国家和地区碳足迹相关的硬性要求,将导致我国出口的动力电池无法进入部分国外市场,配装动力电池的整车出口同样受到限制。五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建议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征程行稳致远,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还要从产业链层面加强协同,从企业层面全方位升级,做好跨区域运营、本地化管理,维护长期、可持续的产品和品牌运营。(一)政府层面: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发展矿产品国际贸易,同时加快国内关键矿产资源的助探、开发,健全我国关键矿产资源储备机制,形成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资源支撑。把科技创新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快补齐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增强产业发展的自主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着眼未来产业技术竞争前沿,促进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合作,推动建立面向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主导权,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打通碳排放相关阻碍。积极参与国际碳足迹标准的制修订,基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客观、合理表达诉求及建议,确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保障。推动与欧盟等标准合作、互认,同时加强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输出,增强我国在此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保证F1.主车企在海外与外资车企竞争中没有明显的金融政策劣势。鼓励银行机构扩大跨境人民币结弊规模,向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其相关企业提供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特别是为民营零部件企业提供财税和金融支持,鼓励优质供应链出海,与优质车企在海外协同合力发展,发挥中国汽车在供应端、制造端、产品端的综合竞争力。(二)行业层面:加强协同,优化国际合作水平成立以行业组织和企业为主体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与海外投资联盟,共建共享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和海外投资的技术、法律、金融、贸易、投资等综合信息,推动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共同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在政府有关部门帮助下,为出口和在欧洲投资的企业解决合规性、境外融资和识别投资政治风险等提供帮助。(三)企业层面:维护长期可持续的产品和品牌运营密切关注宏观大势对行业的影响,在产品出I和海外投资时更胆大心细,充分了解相关国家的经贸政策以及企业和产品准入方面的规定,深入了解海外市场更严苛的技术合规要求,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因信息不透明、不可预期的国际贸易环境而受到重大损失,寻求有能力服务海外市场拓展的专业机构的意见,更多参与同国外业界的交流与合作。考虑不同国家整车产品需求存在的差异,制定合理的海外扩张策略和业务布局,基于目标市场进行合理的建厂选址与供应链规划,借助现有的供应链优势,整合和强化电动汽车区域供应链,做好跨区域运营、本地化管理,建立跨文化的团队协作关系,维护长期、可持续的产品和品牌运营,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信誉。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依法依规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国外研究机构、产业集群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寻求长期合作共赢,而非仅追求短期销量,避免价格战。用好政府以及行业对外沟通的组织关系,与政府、行业形成合力,积极应对国外贸易限制措施。

    注意事项

    本文(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