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docx
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编号:720001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归属:汽车技术学院执笔人: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组汽车技术学院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2二、课程定位2三、课程目标2(一)总体目标2(二)具体目标2四、课程结构与内容3五、教学实施建议7(一)课程教学4莫式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教学方法建议10(三)教学团三议8六、教学资源9(一)推荐教材9(二)教翔料9(三)教学平台9七、课程考核标准9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代码:7200015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总课时:56课时总学分:3.5分二、课程定位的气车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汽车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也是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第一阶段.课程的任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机械工作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汽车常用维修工具、量具对汽车进行维护养护;掌握汽车机构机械传动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选用汽车常用机械机构;夯实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工科基本物理学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良好基础;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意识等融入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应用工具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既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批,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等课程.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新技术课程的重要支撑课程,是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技术基础,是支撑学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的任务是对从事汽车维护、检测、诊断、修理、营船及专项技术服务等工作任务的汽车技术服务与管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本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哆正确使用汽车常用维修工具、量具对;空车进行维护养护;掌握汽车机构机械传动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选用汽车常用机械机构;夯实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工科基本物理学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良好基础;养成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应用工具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课程融入思政育人教学内容,将爱国主义意识、思想道德品质、为人处世道理等润物无声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要求.(二)艮体目标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实现以下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1.素质(思政)目标(1)通过预习且习、小组探究,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2)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培养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3)通过资料的直阅分析、触的有效选取分析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4)通过引入经济强国、科技强国、技术强国案例,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政目标)(5)通过身边劳模的故事,培养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思政目标)(6)通过实训示范操作,培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思政目标)(7)通过实践操作清洁整理整顿等要求,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思政目标)2 .知识目标(1)认识汽车机械的组成,掌握汽车机械机构传动特性,能够进行汽车机械机构受力分析及简单计算;(2)能够根据汽车轴系零部件的功用、类型、结构、受力、失效形式、材料及应用、公差与技术测量、工艺、规范或标准等知识进行零部件的选用;(3)初步能够根据汽车典型液压、液力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技术分析、典型液压系统分析等知识进行汽车液压系统分析和选用.3 .技能目标(1)认识汽车汽车常用维修工具、量具,掌握其使用方法;能够使用汽车修理基础操作要领、柏工等基本知识进行;用车机械基本维修,而且能进行职业延展和职业迁移;(2)能够正确判断、选用汽车常用机械机构,进行汽车常用零部件选用、组合拆装和调试;(3)初步掌握汽车修理基础技能,熟悉并自觉遵守生产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安全规程.四、课程结构与内容1.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基于基础知识的系统化课程开发,将课程内容设爸为6个项目,12项工作子任务,合理安排和设计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类型特点,课程具体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表1课程结构与学时分配表序号项目任务的停时11力学分析(职高)481汽车修技术工量具介IB(W)42汽车工程材料42汽车机体制B分析1八车机IMw认浜223汽车动力餐工机构分析'''一一一1n*1.机构分析12121汽车传动机构分析84M*ft奘量机析2汽车,原结构分析4183汽车联“、K*U<R24汽车常用联接件的认识45动系统分析1汽车动系统分析886汽车零件互换性与技术需量1零件互换性482技术看量4合计学时562、课程内容依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霜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具体课程内容如表2.表2课程内容一览表学习内容描述项目名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力学分析(«»)应知:理解龄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受力图Ai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埋解力的平移定理了解材料力学的她本概念1 .构件的A力分析绘制帖入轴的受力图能对曲轴所受的矩进行分析计算抬入轴任意力系的大小及方向2 .入轴的受力图绘制计算输入轴的受力情况S*掌握轴的她本变形形式应会;绘制简单物体的受力图能对简单零件所受的矩进行分析计算零件所受到的任意力系的大小及方向能物计算轴的各种内力能终绘制扭矩图、剪力图和弯翔图绘制减速箱输入轴的扭矩图、剪力图和驾矩图修技术TM介IeCW«)应知:认识典型拆装工具认识减速器 了解拆袋工作计划应会, 鸵握目测蝶检、螺母规格 掌握螺纹联接的方法 正确使用拆装工具 正确选用拆装工具 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分尺的使用方法 业缸表的使用方法 /解互换性和公差的基本概念1.2.常用拆装工具使用扭转类手动工具的识别、选择与使用固定和卡紫类工具的识别、选择与使用锤击和击打类工具的识别、选择与使用切割和成里类工具的识别、选择与使用电动工具的识别、选择与使用螺纹联接螺纹连接的类型螺纹连接拆装训练atm应知:剂材的机械特性材料的工艺性有色金屈有机商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应会I选用金屈材料选用非金属材料1.2.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黑色金M有色金属金属热处理材料的选用非金属材料塑料橡胶陶瓷JWf1.ttw三认识应知I汽车机械组成机器、机构、构件、零件机构运动简图应会:能判断机潺与机构及分析其如成能区别机器组成的基本构件和军f'1.-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1.机策构造汽车机械构造组成机器、机构、零件的概念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汽车发动机机构分析熟悉连杆及平面结构的组成:熟悉零部件(连杆、IH1.ft1.1.,InI轮的失效机理:熟悉凸轮机构的纲成、类型、原1分析汽车曲柄连杆的祖成连杆及平面机构的祖成、简图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拓展知识连杆机构类型及其在汽乍中的应用理;熟悉凸轮机构传动特性及应用带、链传动应会I能分析判断机构组成,识别、绘制机构传动简图能分析连杆机构殂成'类型、传动原理会分析连杆机构传动特性并能正确应用机构能根据发动机工作特点选用凸轮类里能正确使用汽车凸轮机构能合利!选用汽车传动带、鞋类蟹及型号能正确安装'网试、使用与却护带、链传动装置带与带轮的选用雁与链轮的选用连杆机构传动特性分析及构件平面运动2 .带、带轮的通用带的结构帚的传动特点帝的类型带的选用带轮的选用3 .俄、雒轮的选用琏的类型链的传动特点链的选用链轮的选用汽车借动机构分析应知,直.齿10柱火轮各部分的名称和尺寸关系轮系的传动分析应会:齿轮的选用1.齿轮的选用齿轮的种类齿轮的基本参数女齿轮的加工方法齿轮失效形式齿轮的选用n*xm分析应知1了解轴的用途、分类、材料选用、结构工艺掌押.轴承的类型、结构耀连接识读销连接识读 了解轴承的视图应会3识别轴的类型,鸵握轴的定位方式 识别轴承的类型、查找参数 第的选用他的选用.1 .轴的拆装拆装变速箱的轴了解轴上零件定位2 .轴承的逸用轴承的类型女轴承的代号轴承的选用3 .第、的通用销的种类栉的选用城的种类犍的选用n«轴、*认识应知;熟悉联轴器和两台器的功用、分类及特点应会I识别联轴器的类型I联轴器识别联轴器的原理、类里、作用2.育合号识别黑合器的原理、类型、作用勖系统分析应知:熟悉液压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熟悉液压系统的表示方法:熟悉液压传动系统各液压元件(液压泵、液东马达、液压缸、液库控制可)的组成与_E作原理1.油路图的火读液压传动的班本原理、组成和特点;正确选择液压油的类型,正确使用液压油I了解液汽油的基本参数熟练识读液压油路图动系Ht分析熟悉液压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挣除方法应会掌樨基本的液压传动特性他正确选用、拆袋和维护液压元件能分析、使用与维护汽车典型液压控制系统2 .泊泵与马达的通用液压动力元件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并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液压动力无件:液压执行元件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并正确使用和维护各种液压执行元件:3 .控制因的通用价压力捽制例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并正确使用和维护 方向控制陶的像理、结构和特点,并正确使用和维护流房控制阀的原理、结构和特点,并正确使用和维护4装M调 液压基本网路级成 装置安装 装置调试9目61汽车零件互换性与技术M量互换性与技术M应知: 了解互换性的作用 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熟悉公差与配合的标准 熟悉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了解几何公差的作用应会: 能判断公差与配合的标准 能读懂公差与配合的标注1.尺寸公差与配合互换性及其作用;公主与配合基本术语2.形状与位置公差形体的要素及其分类几何公差的标注几何公差的项目及其符号3.«M气缸的测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课程目标一致,通过分小姐自主练习、组内交流,课余训练,值班,完成任务工单.上介讲解、组间交流等形式来养成.五、教学实施建议1.教师标准*教师资格:具有双师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至少2名教师.2、学生标准*学生资格:汽车相关专业高职一年级学生.3、设备与场地配置标准项目任务配线缶类型要求数,备注1.1Uw折装1ItftMK拆装工具、拆装实训台、减速器拆装工具8套、实训台8台套、减速器8套实训室2.零件的受力与变形1入,的分析拆装工具、拆装实训台'减速器拆装工具8套、实训台8台套、减速器8套3.机构的耽1机构简回漏线机器模型10台50工位4传动机构的选用母轮的选用2齿轮范成3齿轮传动齿轮、齿轮范成仪、齿轮传动箱50工位5.汽车系机构m*1Z的选用2,承的选用3«1、的选用4常、常轮的选用泰、轮的选用轴承、销、梃、带'带轮、选、货轮不同规格的零件各S套50工位&压传动设计与1油路图的次读2油泵与液压耳达的选用3控的选用4XSKSM油箱、油泵、控制阀(压力、流量、方向)各8套7.工双材料的建用1金属材料2非金属材料实车1辆整聿区机械实期室教学场地:要求理-实一体化汽车机械基础实训室,分拆装区、理论教学反:此外还有汽车检修车间的整车区.(二)教学方法1、教学组织W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每个任务单元根据具体教学任务,采取边做边学、做学结合等方式;,教学班级划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举一名小组长;小组需按计划轮流执行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相关任务,完成组内成员作业成绩的评定;2、教学实施标准士每个教学单元组织流程:任务布置一集中授课T现场演示一学生自主练习一集中讲评(学生、教师)五个环节进行。(三)教学团队建议1 .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需有3年以上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或培训经验,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熟悉汽车机械系统结构、功用、工作原理,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2 .教学团队要求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要求汽车或电类相关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有理想信念、有道镌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才厚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兼职教师:从事汽车机械类检修相关专业工作10年以上;具有高级技师及企业首席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指导经验.六、教学姿源(一)推荐教材1 .谢少芳主编,汽车机械基础,机械M出版社,2021年出版;2卢晓春主编,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出版.(二)教学材料本课程配有完善的习题库、电子课件、学生学习手册和活页式任务工单.同时,根据课程建设需求拍摄制作了各教学内容配套的微课视频和动画教学素材以供学生学习.设计了符合本课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相关的实训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技能水平。合理设计课程考核标准,包括应知、应会考核题库、全过程性评价标准等.(=)教学平台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以职教云为课程线上平台,课程平台内上传了课程相关的课件、微课视频、维修资料、故障案例等教学材料,建设了题型丰富、全面的题库资源,能够实施网上自学、测试和考核.(四)实训教学览源汽车机械基础实训室配备有机械原理、机械零部件展柜、机械传动工具箱等,满足课程实训教学的需要。七、课程考核标准考核分应会考核成绩和应知考核成绩两部分,权重分别为30%和70%,即课程总评成绩=应知考核成绩*70%+应会考核成绩*30%.1.应知考核方式应知考核成绩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二是期末应知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应知考核成绩=应知(理论)40%+平时30%其中应知成绩主要为期末考试成绩;2 .应会考核方式应会成绩为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包括零部件识别30%+实训操作70%).考核项目组成:零部件识别(对15个基础零部件编号,经过抽签选取5个进行名称辨认、系统识别、部件作用、问题回答),实训操作(对2个基本实训进行编号,进行抽签选取1个基本实训)(说明:1.应会考核资格一参加课余训练20小时;2、力吩一(1)课余训练+1分/4小时,(2)课余训练值班一累计+1分/4小时);平时成绩为上课情况成绩(包括至慷率(10分)+任务工单(10分)+课内抽直(6分)+值班任务(4分)至牌率:旷课-2分/次,4次记。分;迟到早退-1分/次;请假4、次,-1分/次;课内抽查:个人抽查(3分,23次,)+小组抽查(3分,之1次);个人抽查现场提问(2次)、上台讲解(1次)等形式;小组抽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PPT.时间10分钟)一组内、组间、教师评分综合;值班成绩:值班任务: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点名监督(实施组间、组内、教师评分综合);值班任务: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点名监督一组间、组内、教师评分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