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培训大纲.docx
人工膝关节置换限制类医疗技术培训大纲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XX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限制类医疗技术管理的通知要求,规范限制类医疗技术培训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根据相关专业开展临床专业工作具体要求,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培训大纲。一、培训目标为加强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通过较为系统及规范的人工膝关节置换限制类医疗技术相关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具备独立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医疗技术能力的专科医师O二、培训方式和时间(一)培训方式。培训分为专业理论和临床操作两部分,采取模块式教学的方式进行。(二)培训时间。培训总时长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其中理论知识培训不少于1个月(89学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培训参照各亚专业培训要求进行。三、培训对象及培训基地要求参培人员资质、培训基地标准要求均参照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相关规定执行。四'培训内容(一)基础授课部分(89学时)1 .概述(8学时)(1)膝关节疾病诊疗常规(8学时)膝关节相关各病种的概述膝关节疾病的内科治疗概况膝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概况(2)基础知识(16学时)膝关节运动解剖基础知识(4学时)膝关节解剖学(4学时)a.骨骼肌肉系统b.神经血管系统c.韧带及其他软组解剖膝关节周围肌肉、神经、血管及软组织的常用影像学基础(4学时)a.影像学基础知识b. Xray影像与解剖c. CT.MRI影像与解剖生物力学在膝关节疾病中的应用(4学时)a.生物力学基础知识b.生物力学与运动系统c.生物力学与骨科临床d.生物力学在人工关节中应用生物学及应用(4学时)a.关节生物学基础b.骨移植生物学c.颗粒病和植入物变态反应d膝关节置换中应用假体的材料及设计基础(3)疾病相关基础知识(22学时)非炎性关节病(6学时)骨关节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临床常用分型、鉴别诊断、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神经病理性关节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其他病变简介(急性风湿热,黄褐病)炎性关节病(16学时)a.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b.儿童特发性关节炎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c.脊柱关节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d.晶体诱导关节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e.出血性关节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f.感染性关节病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g.骨坏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常见骨坏死疾病的分型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4)膝关节相关临床知识(28学时)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概况(10学时)a.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历史及治疗发展现状非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b.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标准操作流程c.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前规划c1.常用不同类型膝关节假体特点及临床应用G.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常见围术期并发症及处理原则保膝手术及治疗(18学时)a.保膝治疗及手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b膝关节单螺置换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标准操作流程c.膝关节单裸置换手术术前规划d.常用不同单牌假体特点及临床应用。.常见围术期并发症及处理原则f.膝关节周围截骨术的历史及发展现状g. HTO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标准操作流程h. HTO手术术前规划i.常见围术期并发症及处理原则J.DFO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标准操作流程k.DFO手术术前规划1 .常见围术期并发症及处理原则(5)膝关节置换辅助技术(5学时)a.膝关节置换辅助技术的发展现况b.术前数字化规划c.个性化截骨导板d.计算机导航辅助膝关节置换术e.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6)膝关节疾病康复相关知识(5学时)a.康复医学概论b.膝关节运动康复临床思维及实践c.膝关节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要点分析d.膝关节运动康复常用评估方法e.膝关节术后康熨及日常生活训练方案(7) ERSA与围手术期护理(5学时)a.快速康复外科总论b.ERSA与多模态镇痛的临床实践c.膝关节手术围手术期护理d.多团队合作理念与实践(8)临床随访与评价(5学时)a.临床随访的临床意义b.病例随访与评价方法(二)手术操作实习1.TKA手术基本操作(至少完成30例)(1)手术室布局、患者体位摆放、消毒与铺巾(2)切开与显露膝关节屈曲位进行切开部分切除骸下脂肪垫等外翻骸骨,去除周围增生骨赘等(3)截骨股骨远端截骨胫骨近端截骨股骨外旋截骨测量截骨技术定位股骨外旋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定位股骨外旋股骨四合一截骨加截骨的选择(4)屈伸间隙测试试模安装屈伸测试(5)胫骨准备标记胫骨近端旋转轴股骨后牒和后关节囊处理胫骨平台打孔处理(6)安装假体胫骨假体安装和水泥清理股骨假体安装和水泥清理衬垫安装(7)关闭切口关节囊连续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合2.1JKA手术基本操作(至少完成20例)(1)手术室布局、患者体位摆放、消毒与铺巾(2)切开与显露膝关节屈曲位进行切开部分切除朕下脂肪垫等牵开骸骨,去除周围增生骨赘等检查各间室关节面软骨,判断能否行内侧单螺置换(3)截骨胫骨测处理股骨侧处理(4)屈伸间隙测试伸屈位调整评估关节间隙(5)假体测试,垫片测试(6)固定假体,清理骨水泥(7)关闭切口关节囊连续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缝合3.HT0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手术基本操作(至少完成10例)(1)手术室布局、患者体位摆放、消毒与铺巾(2)切开与显露前内侧入路进行切开(3)确定截骨面定位透视确定(4)截骨反复透视确定手动慢慢撑开(5)测量力线(6)钢板固定(7)植骨(8)冲洗、关闭伤口(三)ERSA围手术期管理与门诊随访实习(至少参与完成50例)1.ERSA全流程管理2 .患者病历的全面书写3 .患者门诊随访五、组织管理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省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的政策保障;遴选并公布承担本省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医疗机构名单;组织全省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考核和评估;制订省级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大纲和考核要求,承担全省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基地备案工作。各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对本机构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具体落实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管理相关工作。负责本基地规范化培训的计划公布、审核招录、培训安排、教学组织、日常监管、结业考核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六、考核与结业培训基地通过过程考核与结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培医师进行考核。过程考核是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一)过程考核。过程考核是培训基地对参培医师培训过程的动态综合评价,培训基地应从参培医师医德医风、出勤情况、理论学习、日常临床实践、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业务学习情况等方面,严格参培医师日常管理和考评。(二)结业考核。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原则上采取闭卷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原则上应当由3位及以上培训导师共同进行现场审核评分,严格培训和考核质量。鼓励培训基地邀请其他培训基地培训导师参与考核工作。参培医师考核结束后,理论考核或实践技能考核不合格者,由培训基地统一组织补考。对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全部合格者,颁发限制类医疗技术培训合格证书。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