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
资源ID:1784570
资源大小:18.3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药产业是以中药材为基础的资源性产业,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有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为8339万亩(1亩666.67m2)o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段多、生产体系最完整的中药材生产大国。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关系着人民健康及中医药行业的兴衰。近年来,药材需求量的增长导致药材质量问题凸显,甚至有学者提出“中医将亡于中药”的担忧。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深入,公众对中药质量的要求口益提高,中药材品质提升逐渐成为行业需求。2022年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指对中药材的采集、鉴定、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和管理,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本文对当前我国中药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对策,以期为我国中药品质提升和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一、主要问题1.1 盲目使用投入品中药材需求量显著增加、野生变家种等问题导致中药材大面枳、高密度种植,反复种植又导致连作障碍、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药材质量下降。药农为了获得短期效益,一味追求药材产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滥用,造成中药材农药及重金属有害元素残留量超标、药材指标成分含量下降,影响了药材品质,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2017年7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了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其他类农药的使用要求也陆续被列入法规之中。然而,2017年中药饮片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的人参、黄芭等15个中药饮片2064批次样品中,不符合规定的有211批次,包括农药残留(人参48批次)、黄曲霉毒素(远志11批次)、二氧化硫残留(11批次)等:2018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7组(14个)中药饮片品种(含2个中药配方颗粒)2284批次样品,不符合规定的有278批次,包括二氧化硫残留(26批次)、黄曲霉毒素(60批次)等。李嘉欣等对收集的不同产地64个金银花样品进行23种禁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其中检出毒死蜘、氧乐果、三哩磷、甲基异柳磷、甲胺磷、水胺硫磷6种禁用农药,农药残留检出率高达58%,氧乐果全部高于最大残留限量。王晓琳等研究表明,甘肃岷县不同区域采集的20批当归样品中,均检出2种及以上农药残留,所有样品均检出甲拌磷、辛硫磷,禁限用农药检出多达10种。种植户在防病、防虫害时选择速效、高效、廉价的化学农药,且对农药的使用时间、使用次数、适用范围、药剂配施方法等没有明确的概念,导致药材中残留剧毒、高毒农药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乱用、滥用现象也十分严重。为确保中药材的产量,壮根灵、膨大剂和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使用。2019年,余翠翠等发现,三台县麦冬种植过程中生长调节剂使用非常普遍,种植过程共使用了5种生长调节剂,生长调节剂在药材及其种植土壤中残留严重;被调查农户中约97%使用多效哇,其中26%的农户使用多效噗的同时还使用其他生长调节剂提高产量,17研勺农户使用烯效哇,9%的农户使用膨大素、壮根灵和多生果:种植过程中使用多效喋后,川麦冬中皂甘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导致药材质量下降、指标性成分含量降低,影响了药材的品质。有研究表明,使用膨大剂可能会影响药材质量,盲目使用投入品可导致药材质量不合格。避免使用高毒农药、使用有机肥部分取代化肥等成为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必然趋势。1.2 加工、存储不规范加工、存储不规范也严重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突出问题包括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和黄曲毒毒素污染。在存储过程中,仓储环境的湿度、温度控制不规范容易导致中药材滋生毒菌,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熏硫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中药材粗加工处理方式,目的是干燥、防腐、防虫,同时也具有漂白作用。药农加工时为防止霉烂、降低成本、方便存储和保持药效稳定,经常使用硫黄熏蒸的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部分药材中的二氧化硫进行了限量规定,但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问题在药材中仍然频发。例如,许玮仪等研窕表明,党参、天花粉、天冬、粉葛、牛膝5个品种硫熏现象较为严重,合格率均不到80%:金银花、瓜菱皮等35个品种存在严重的过度硫熏问题。除此之外,部分中药饮片性状、检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分等检查项也出现了不合格的情况。有研究表明,48批中药饮片性状、38批中药饮片鉴别项及22批中药饮片浸出物检测不合格;12批山药总灰分、9批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酸不溶性灰分及7批槟榔水分不合格,加工、存储不规范也是导致以上检查不合格的因素之一。此外,存储不规范还会导致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潮解、粘连、腐烂等问题,均影响中药材的整体质量。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癌性,中药材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也频频被曝出。2018年,赵祥升等发现,我国300种中药材中有149种均被报道出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问题;2018年全国中药饮片抽检中发现,14批槟榔(炒槟榔)被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超标。中药材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均会影响中药质量。据统计,炮制不规范导致的问题占比最高为36.00%;其次是储存和保管问题,占比为22.00%:中药材原料的品种选择问题占比为10.00%采收、初加工、产地、净选、农药残留问题占比均为4.00%:运输、二次污染问题占比均为6.00%o1.3 等级划分标准匮乏标准是引领一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准缺乏或不完善会导致药材质量监管缺乏依据,造成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而我国中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研究仍显不足。我国有约5000种较常用的地方习用药材和民族药材品种,只有部分品种开展了真伪鉴定或质量分析研究,仍有相当数量的药材还没有载入任何药品标准中,如湖北多个县级医疗机构使用多年的30余种土家族药用植物品种仍没有载入标准,这些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缺乏法定技术依据。中药的等级是药材内在品质的外在体现,现代研究中多结合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含量进行评定。由于天然药材的活性成分极其复杂,目前多数中药材品种的有效成分(群)尚未明确或未完全明确。在未明确药材质量特征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开展其质量控制或质量标准研究。标准中虽有含量测定项,但测定指标成分无显著差异的品种还较多。极少数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药材质量,也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中药材质量评价标准与临床脱节,长此以往将导致中药疗效大打折扣,进而对中医药行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部分药材标准中,对于外观性状及化学成分相近的近缘种的鉴别专属性不足,载入标准的许多性状或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无法有效区分某些近缘种的混淆品。近年来,中药材混伪品、替代品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中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用药安全。DNA条形码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鉴定方法,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不仅用于物种鉴定,还可以帮助生物学家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内发生的相互作用。但目前该方法还没有完善到可以普及的程度,DNA条形码鉴定数据库尚不完善,仅在部分中药材鉴定中试用。由于研究时间、经费的限制或研究力量相对较弱,部分地方药材标准及民族药材标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1)某些药材标准的性状、鉴别(如显微鉴别)项内容描述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反映药材的特征,无法有效用于鉴别基原相近的易混淆品种。2)有定量分析方法的品种较少,需注重完善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标准的质量可控性。3)非检测项及内容的拟定存在不足,如药材的名称、药用部位、采收期、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内容拟定不够慎重,有照搬文献描述、与实际应用状况或质量要求不完全相符的情况。此外,部分中药材及饮片难以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出现中药饮片性状、检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分等不合格的情况。中药材市场混乱,以次充好、人为掺假、染色增质量、产地混杂、加工污染、水分超标、灰分超标等均是导致中药材整体质量下降的因素。调研发现,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试剂可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实际检测准确性难以达到要求,也是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仓储管理人员知识掌握不充分也会导致环境对药材及饮片质量产生影响。1.4质量追溯体系推广不足质量追溯是中药材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搭建信息化的追溯平台,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追溯,这需要设计开发适用于中药材种植、养殖、出间管理、采收加工、饮片和中成药生产质量过程管控的软件,搭建能够规范不同生产方式和产品类型信息采集、传递、识别、查询的追溯信息管理系统,制定追溯信息交换平台的数据接口标准、系统操作规范等。中药溯源作为保障中药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中药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设计开发中药质量追溯系统,能够有效保证中药材质量,从而有效提高中药临床疗效。追溯的目的是加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将农事生产、产地环境及田间管理等信息化、数据化,为客户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质量信息记录,规范种植生产制度,落实操作规程和技术规程。建立追溯系统有利于对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便于管理与查阅,从而能够快速掌握中药材生产相关的信息。目前,我国中药追溯体系还不完善,问题包括:1)追溯平台推广难。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及中药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建立追溯体系需要软硬件设施等成本投入和关键技术(如标识技术、追溯码编码技术、可追溯信息平台数据同步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的支撑,目前建立成熟、易推广的追溯体系难度较大。2)追溯平台使用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存在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省市建立了各式各样的追溯系统,但从农户使用的角度来看,便捷度低、操作流程夏杂、款项理解困难等问题突出。3)企业责任意识较弱。中药生产企业是中药质量管理主体贡任的承担者,构建质量追溯体系的最终目的是让药品来源可追溯、确保从源头控制中药质量,受生产企业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及管理需求差异的影响,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应用环节存在一定问题。二、对策与建议针对中药材质量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中药材种植领域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2.1 加强质量及投入品使用监管从药材生产、投入品使用、加工、储存、销售等全链条进行质量监管。一是加强中药材生产农事管理与记录,从生产环节严格控制投入品流通和使用,对投入品的销售单位、购买资格、用途等进行监管。二是按照药材特性及储存条件,对储存方式、包装材料、环境温湿度等严格控制,确保在储存期间药材不变质,减少外源污染物的使用。三是全面增强中药材质量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使中药材质量检测报告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追溯。四是细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中药材市场掺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建立市场销售药材可追溯机制,加强中药材行业药材追溯工作的监督引导。因中药材属于特殊农产品,对药食同源、有毒、大毒等不同中药材采取分类管理,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一刀切”。2.2 积极开展产地初加工积极开展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在传统加工经验基础上,通过优化产地初加工模式,形成具有可行性、示范性的优化方案,构建具有中药材道地属性的产地初加工标准,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产地加工企业应具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有鲜切药材产品的质量标准、加工工艺规程,以及人员、原料、采收、加工过程、仓储等管理制度文件。应加快全国产地趁鲜加工政策落地与实施,推进中药材加工产业快速发展。2.3 完善质量标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提出的“三无一全”品牌品种标准是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建立的优质中药材等级标准。“三无一全”指种植及加工过程中无硫黄、无黄曲霉毒素超标、无公害(包括无农药残留超标、无重金属超标、不使用生长调节剂促进采收器官生长)及全过程可追溯。该标准与新版GAP、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具有很好的契合度,已经在行业内形成较大影响。90余家企业的MO多个品种已经达到了“三无一全”标准,为行业树立了优质药材的典范,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三无一全”要求的全过程可追溯,对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强化中药材质量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家中药材等级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修订或增删,使之符合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中药材等级标准及质量评价体系。2.4 加快良种繁育制定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与鉴别、收集、培育、扩繁研究,加快开展药材的良种选育、退化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通过积极引导、科学规划、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快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研究并建立相关质量标准。加强良利I、珍稀濒危品种的繁育和替代品研究,解决中药材抗性问题,引导野生中药材抚育种植产业化发展,实现优质中药材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2.5 搭建合作平台组织优秀的科研机构及道地药材生产企业,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研发及合作平台,通过“多渠道、少环节”方式促进产需对接,形成适应不同情况的经营管理模式。联盟通过汇集优势资源,已经与行业内不同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并集聚了大批优秀药材基地。截至2022年,符合联盟要求并向行业推荐的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较好的基地总面积超过260万亩,涉及96种药材、218个基地,其中万亩以上规模的基地有54个,部分基地已经建立了药材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实现了“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联盟基地由企业、农户、合作社等不同主体组成,多元化模式生产,且部分基地符合药材产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饮片原料药生产条件。2.6 强化科研攻坚积极跨界融合,推动中医药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如土壤改良、病虫害生物防控、基因检测、肥料添加剂创新、采收机械化、药材储存气调养护、可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药材购销云平台搭建、网络培训等。通过科技助力,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提高中药材质量、加强管理注入活力。2.7 加强GAP培训中药材质量提高需要规范化生产,但中药材生产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普遍不高,需加强规范化培训,增强其质量意识,严格按照国家GAP要求进行培训I,积极推广行业内的高质量标准,如无公害栽培技术、“三无一全”要求等。针对行业内不同层面的问题,组建专家队伍,加强GAp技术培训,促进经验交流与推广。综上所述,中药材行业是一个集农业种植、工业、科技、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涉及药用植物、医疗、金融、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在中药材的整个产业中,政府及管理部门需积极引导、协调多方合作,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中药材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