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3版).docx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2023版)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1.extracorporea1.membraneoxygenation,V-AECMO)在难治性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急诊医学专家团队在2018年发表的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系统阐述实施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1.cardiopu1.monaryresuscitation,ECPR)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大大推进了国内急诊ECPR技术的开展。我国ECPR的发展远未满足临床需求,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存在地域不均衡、部分医院缺乏经验、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于开展等情况,加之ECPR发展迅速,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结合新近文献及临床实践对2018年共识进行补充及更新。1、ECPR的应用现况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对ECPR的研究较为领先。欧洲的注册研究显示2011年5月到2018年1月间发生的可疑心源性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icardiacarrest,OHCA)中大约4%的患者使用了ECPRe截止2022年10月,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注册的成人ECPR病例共12125例,其中42%的患者能成功撤除V-AECMO,30%能够出院或者等候至器官移植。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建成了区域性ECPR中心,旦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2022年OI1.CA患者出院存活率22.5%,存活患者中77.8%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然而,部分医疗结构技术不全面、受制于伦理及费用昂贵等,ECPR技术的发展仍处于瓶颈期。建立完备的分级转诊机制、做好定期专业培训、资质认证和后续质量控制将成为我国ECPR技术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2、ECPR联合其他急救技术的集束化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ECPR开始后,即使尚未恢复F1.主循环(returnofspontaneouscircu1.ation,ROSO,体外循环仍可为全身脏器提供灌注。与传统心肺复苏(cardiopu1.monaryresuscitation,CPR)相比,ECPR能够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压、ROSC率以及除颤成功率,并且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如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ECPR能够提供充足的器官濯注,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风险。CA的治疗非常复杂,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技术交叉。V-AECM0、目标温度管理(targettemperaturemanagement,TTM)、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等复杂技术均可应用于CA患者。V-AECMO的热交换器也能够应用于TIu减少再灌注损伤,并减轻继发性脑损伤。国内及国外学:者均有报道ECPR联合HM可改善难治性CA患者预后,患者取得良好的神经功能预后。Pang等研究了TTM在接受ECPR治疗的难治性OHCA患者中的重要性,这项IUI顾性研窕显示,接受ECPR和TTV的患者的出院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均有显著改善。与常温下的ECPR相比,低温组的神经功能预后较好,患者的出院存活率更高(42.9%vs.15.4%,P=O.020)。从CA到温度达标的时间越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越好。由于ECPR能够提供稳定的全身灌注,即使发生持续性室颤,使用ECPR的患者也能进行PC1.CHEER试验纳入了26例30min内未能ROSC的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1.cardiacarrest,IHCA)及OHCA患者,使用机械心肺复苏、TTNkV-AEeMO以及对可疑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进行冠脉介入等技术,其中14例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完全恢更。这项研究提示C后包括V-ECMO的集束化治疗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推荐意见1根据CA患者情况,ECPR可联合TTM,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施集束化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3、ECPR的适应证与应用时机目前尚无统一的ECPR适应证。201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H)指南更新中指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推荐CA患者常规使用ECPR,但传统CPR失败且有熟练医生快速实施ECPR时可对选择的患者实施ECPR。随后在2020年,AHA指南对ECPR的适应证进行了更新: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对CA患者使用ECPR,但在一定的复苏时间窗内,对于那些选定的,由于可逆原因导致的CA患者,专业人员可尝试ECPR进行抢救。相较2018年成人体外心肺熨苏专家共识,本期专家共识更推荐初始心律为室速/室颤(VentriCU1.artachycardia/ventricu1.arfibri1.1.ation,VT/VF)的可电击心律的CA患者使用ECPR治疗。Maeda等发现,ECPR转机前心律为非可电击心律的患者,其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ECPR转机前心律为可电击心律的患者(OR=5.42,95%CI:2.115.36;P<0.001)Kawashima等发现初始心律为VT/VF的CA患者实施ECPR可产生3.32质量调整生命年,初始心律为心脏停搏/无脉电活动的CA患者实施ECPR只产生1.17质量调整生命年,而后者的花费是前者的两倍左右。这些研究提示初始心律为VT/VF的CA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成本效益比。缩短CA患者低流量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存活及神经功能预后。1.auridsen等研究发现ECPR前暂停的胸外按压时间每增加5s,该患者的生存率及神经功能预后都随之显著恶化。Yukawa等发现OHCA患者获得良好神经功能与从CA到V-AECMO的时间明显缩短密切相关(中位时间33minvs.46min)。当CA到ECVO时间超过40min时,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生存率从30%以上迅速下降到约15%。因此,最佳OHCA到V-AECMO时间的界值可能为40min。然而,ECMO开始前的CPR持续时间是ECPR治疗CA患者取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因素和独立因素。因此,OHCA患者ECPR开始前的CPR持续时间限制可能在40min左右。Bartos等使用明尼苏达大学的ECPR流程,对VT/VF的OHCA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在CPR进行60min以内,使用ECPR的患者神经功能结局要明显优于传统CPR的患者。CPR持续60min以上的患者其使用ECPR后病死率或神经功能不良的相对风险显著降低。C60min以上V-ECMO转机的患者获得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病例已有报道。如果OHCA患者相对年轻,有目击者且无终末期疾病,导致C的疾病可逆,超过40min后仍可考虑启动ECPRo对于IHCA患者,如果60min内实施ECPR,生存率及神经系统预后可能均存在潜在获益。推荐意见2初始心律为VT/VF的CA患者更推荐使用ECPR0推荐意见3OHCA患者CPR持续40min以内实施ECPRe对于年轻、行目击者、无终末期疾病且评估病因可逆的CA患者,在初始60min内,应当积极考虑ECPR。4、ECPR多学科团队建设ECPR在实际操作层面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特别是对于已经发生难治性CA患者而言,其机体已经出现了多系统功能的严重紊乱,由单一专业团队处理很有可能会出现抢救效率下降的窘境,因此,多学科团队协作(mu1.ti-discip1.inaryteam,MDT)的组建与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使用ECMO的科室涵盖.了心脏外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急诊科与呼吸科等多个科室。我国不同医疗中心根据自身情况摸索出适合的VDT团队特色。由于缩短V-AECMO启动时间意义重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形成了以急诊科为主导的ECPR团队,该抢救团队可以全天保持待岗状态。MDT中涵盖了心血管内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核心高年资专家,并会根据患者病情扩展为对ECMO技术熟悉的肾内科、神经内科与检验科等专业的专家。此种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效果,通常在CA现场第一目击者启动CPR后,在30min内可以完成ECVO的运转,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效率和ECMO后期脱机率。这种模式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急救部采用的模式非常接近,即在ECPR的MDT中分成急诊医生、外科医生、灌注师、内科医生、专职护士等模块,各司其职,完成流程中的各岗位要求。推荐意见4ECPR医疗中心可根据本中心特点组建ECPR多学科团队,以提高ECPR的治疗效果。5、移动ECMO设备近年来,移动ECVo设备可允许更快速地实施ECPR。由于神经功能预后随着院外复苏时间延长而恶化,当低灌注时间成为关注的要点时,移动ECPR设备可以减少低灌注的时间。明尼苏达熨苏中心的移动ECPR团队全天候待命,急救人员发现需要ECPR的患者后,立刻呼叫该团队,复苏团队与急救人员在最近的医学中心急诊室会合,为患者进行ECPR,患者随后被送往医院的心导管室,经冠脉造影或PCI后,被送往受苏中心或V-AECMO中心进行复杂的CPR后管理和V-AECMo管理。推荐意见5移动ECMO设备可应用于ECPR,以减少院外复苏低灌注时间。6、ECMo置管技术超声能够在CA情况下快速识别动、静脉,为动、静脉导管的置入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参考,超声引导下置管能够显著减少血管并发症。ECPR后即刻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动脉插管,连接远端灌注管置入股浅动脉,可以减少肢体急性缺血损伤的发生率。用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实时监测插管肢体的血运,有助于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恢复逆转。推荐意见6移动的超声设备可广泛应用于ECMO股动脉置管,提高时间利用率及成功率。7、V-AECMO的管理在使用外周V-AECMO期间,逆行的动脉灌注会增加左室后负荷从而影响左心功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1.ra-aor1.icba1.1.oonpump,IABP)能够增加舒张压,极大提高大脑中动脉的前向平均血流,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同时能够降低V-AECMO的左心室负荷,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IABP联合外周V-ECMO能够降低病死率并提高V-ECMO的脱机率。虽然部分ECPR的研究使用了V-AECMO和IABP的组合,但IABP对神经功能必否有保护作用尚不明确。容量优化管理在ECPR运行期间至关重要,一旦启动V-AECMO,就应当立即启动容量优化策略。通过使用肾脏替代治疗(rena1.rep1.acementtherapy,RRT)可以获得最佳的液体状态,V-AECMO联合RRT是CA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J-AECMO支持的患者若需要RRT,可直接将透析过滤器连至V-ECMO回路中,能够为CA患者提供高效的床旁支持治疗。在促进呼吸、循环系统恢复的同时,清除机体内毒素与多余水分,达到减轻心肺负担,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夏的目的,但也会增加感染、血栓形成和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推荐意见7V-AECW)患者如出现左心室后负荷明显增加,可选择使用IABPe推荐意见8可使用RRT在ECMO运行期间优化容量管理。8、ECMO的撤机撤除V-AECMO的决策需要一系列考量,包括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和影像学是否好转,同时需要尽可能解决CA的潜在病因。难治性VT/VF中严重冠状动脉疾病是大多数患者CA的病因。因此,心脏功能恢复通常是V-AEeM)拔管的核心标准。具体撤机标准可参照2018版成人体外心肺熨苏专家共识。可以采用降低流量、建立侧枝循环、泵控逆流试验等方法进行脱机试魄。乳酸24mmo1./1.或者乳酸16mrno1./1.且pH6.828可作为终止体外心肺更苏的一项指标。9、ECPR的并发症除2018版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所阐述ECPR的并发症外,”南北综合征”是外周V-AECVO治疗的特有并发症。V-AECMO-般选择股静脉作为引流通路,股动脉作为灌注通路,心脏泵出的顺向血流与外周V-AECMO的逆向血流存在交会平面。氧合充分的逆向血往往很难供应机体上半身,而顺向血流氧合不良,导致机体出现上半身缺氧,影响重要脏器供氧,可导致脑缺血及心肌或血,将这种并发症称为“南北综合征”(又称为HarIeqUin综合征或BIUeHead综合征)。南北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心脏本身的收缩能力逐渐恢夏的过程中。可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法或动脉血气测量法密切监测头臂动脉,如右手、手容或面部的血氧饱和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南北综合征”可以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如提高呼吸机吸入氧体积分数、增加呼吸机呼气末正压等)改善顺行血液的氧合来预防。或者可添加单独的静脉灌注套管,以创建静脉-动脉-静脉ECMO回路。泵血栓形成是一个罕见但往往导致灾难事件的并发症,可能发生在泵头处,导致严重溶血、血流动力学支持失败和死亡。动脉侧回路的任何血栓都可能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栓塞事件。推荐意见9右上肢脉氧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南北综合征”,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顺行血流的氧合可预防"南北综合征10、ECPR患者的预后及其评估方法目前整体而言,ECPR可以提高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针对难治性OHCA患者的ECPR研究结果显示,ECPR可提高难治性OHCA的生存率。根据5个欧洲医学中心的研究数据,在未经选择而使用ECPR的CA患者中,19$的患者拥有较好的神经功能预后,而经过特定标准选择后,3防的CA患者可以较好地恢熨神经功能。2015年明尼苏达复苏中心报道了一项针对VT/VF的OHCA患者的临床实验。在该实验中,需要将患者从CA的发生地点迅速转移至明尼苏达大学,途中持续进行CPR并在心脏导管室开始ECPR,如果冠脉造影提示冠脉更杂病变,需要进行PCI。这一包括ECPR和冠脉造影的程序化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最中55%的患者能够存活至出院,50%的患者能够达到脑功能表现分级(Cerebra1.performancecategory,CPC)12级。然而,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延长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时间。CA所致的多种严重疾病可导致ECPR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而缺氧性脑损伤是住院期间ECPR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除了2018年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涉及的ECpR的预后因素外,有学者使用脑电双频指数来评估预后。Jouffroy等认为ECPR患者使用治疗性低温,脑电双频指数小于30提示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脑死亡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2%,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93%,这个结果提示脑电双频指数可以用来评估预后。头颅CT也可用于评估ECPR患者预后。ECPR开始1h颅脑CT灰臼质比能够预测患者预后,平均灰白质比为1.23,对不良预后的特异度为100%,基底节灰白质比为1.24时对不良预后的特异度为88%,皮质区灰白质比为1.22时对不良预后的特异度为64%ECPR的预后因素涉及多种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的权重及相互作用复杂。Okada等利用口本协会的急救OHCA注册系统开发了TiPS65评分。该评分纳入4个影响预后的因素,分别是年龄65岁,从呼救到到达医院时间S25min,到达医院时初始心律为可电击心律,以及初始PH值,每个因素计1分。其评分及存活1个月并CPC12级概率如表1所示。根据该评分系统,对高概率组的OHCA患者给予ECPR可能是合理的,但极低概率组需重新考虑是否采用ECPRo由于年龄、从呼救到救治的时间和初始节律通常在到达医院时获得,PH值也可在到达医院后快速获得,该评分系统可以在患者刚到急诊科立即使用。表1TiPS65评分评分分组存活1个月并CPC12级概率0极低概率1.6%(95%CI:1.6%1.6%)1低概率4.4%(95%C1:4.202中等概率12.5%(95%CI:12.1%"12.8%)34高概率30.8%(95%CI:29.1%32.5%)推荐意见10整体而言,ECPR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但影响ECPR预后的因素众多,可使用预后模型或多个预后因素对患者进行综合的预后评估。IKECPR的伦理ECMO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治疗方式,为救治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带来倾慢性的影响。但是因为ECMO能够暂时中止维持生命所需的自身心肺功能,因此造成了伦理困境。ECMO实施必须以一种既尊重生命又尊重死亡,同时兼顾患者家属情感的方式进行实施与管理。判断ECMO技术是否具有适应性是其临床应用的主要伦理考量之一,因此ECMO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及其直系家属的自主性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且提供全面且正确的临床预测与信息。本次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与2018年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推荐意见的对比及补充见表2。表22023版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更新与2018版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推荐意见对比及补充S成人体外心肺更苏专家共识(2018成人体外心肺复苏解糅版专家共识更新(2023版)推荐意见1:对于可逆病因导致的心无更新脏骤停患者,经传统心肺更苏治疗不能核发自主循环或反复心脏骤停不能维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如果患界和医院的条件允许,可考虑及时使用体外心肺复苏辅助循环及氧合推荐意见2:体外心肺复苏提高患者无更新存活率的机制包括增加全身组织器官血流及班供,减轻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促进心脏功能恢复,保护脑功能等推荐意见1:根据强调CA患者的集束CA患者情况,ECPR可化管理然合Tn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实施集束化治疗,以期改善患者IS后推荐遨见3:目前并无统一的体外心肺更苏的适应证,但强调适用于由可逆因素导致的心脏骤停,且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和医院的技术条件允许,体外心肺耳苏前尽早实施不间断高质量心肺更苏.体外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以20min内合适,地迟不能超过60min推荐意见2:初始心律为YT/VF的CA患者更推荐使用Eem推荐意见3:CA患者CPR持续40min以内实施ECPR。对于年轻、有目击者、无终末期疾病且评估病因可逆的CA患者,在初始60min内,应当积极考虑ECPR强调初始心律为VT/VF患者使用ECPR后获益更多基FECPR实践经验,ECPR启动时间在201Dir1.内,且40min内转机为宜,部分患者可延长至60HiinECR的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无变化推荐意见4:ECPR医疗中心可根据本中心特点组建ECPR多学科团队,以提高ECPR的治疗效果增加ECPR团队建设相关推荐意见(推荐意见4:离心泵和中空纤维膜肺是体外循环设备的核心。耗材型号与管路型号要同患者体型相匹配。体外循环的管路可使用等渗透压晶体液进行预冲并储存备用,以尽可能缩短开始体外心肺复苏的时间推荐意见51:移动ECMO设备可应用于ECPR.以减少院外第苏低灌注时间增加移动ECMO设备的应用价值推荐遨见5:每家医院应该针对院内外心脏骤停患者建立进行体外心肺复,苏的详细流程如果符合体外心肺复苏的适应证,在实施常规高旗献复苏的同时,快速有效地进行理管和连接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置管方法首选超声引导下经皮股血管置管推荐意见6:体外膜肺乳合运行后,仍需枳极进行心脏骤停的病因筛杳和针对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尽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实施体外心肺兔另:但仍昏迷的患者,需进行目标性体温管理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体推荐意见6:移动的增加超声引导卜.留置超声设备可广泛应用管路相关推荐意见fECMO股动脉置管,提商时间利用及成功率推存意见7:V-AECMO患者如出现左心室后负荷明显增加,可选择使用IABP推荐意见8):可使用RRT在EeW)运行期间优化V-AECMO实施期间,根据情况变化可能需要联合其他设备外心肺复苏期间需要K点监测平均动脉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激活全血凝固时间及插管侧肢体的港注情况容量管理推荐意见7:符合撤机指征时才可谨慎考虑撤除部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去除导管的方法取决于黄管方法,需警惕拔出导管后形成血管并发症无更新推荐意见8:体外心肺安苏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高,其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推荐意见9:右上肢脉氧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南北综合征”,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顽行血流的辄合可预防"南北综合征"ECPR并发症增加“南北综合征”推荐意见9:目前研究认为体外心肺发苏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经体外心肺亚苏治疗的患件,其预后与多个因素相关,其中门到体外膜肺氧合的时间长短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推荐意见10:整体而言,ECPR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CA患者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预后:但影响ECPR预后的因素众多,可使用孩后模型或多个预后因素时患者进行综合的预后评估ECPR的预后因素众多,2023版强调使用孩后模型或多个预后因素对患者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综上所述,ECPR技术迅速发展,适应证越来越广泛,在使用时,要严格排除禁忌证,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尽早启动ECPR,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准确评估脱机标准,把握撤机时机。ECPR技术对医护人员技术及团队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相信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制约ECPR技术发展的瓶颈会被逐渐突破,越来越多的CA患者可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