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出现静脉炎与这6大因素有关.docx

    • 资源ID:1788134       资源大小:11.3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出现静脉炎与这6大因素有关.docx

    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出现静脉炎与这6大因素有关1、患者相关因索包括患者当前感染、免疫缺陷、糖尿病、下肢置管(婴儿除外)、年龄60岁,这些患者发生静脉炎的风险较高。2、化学因素(1)输注液体的渗透压:药液中前萄糖含量10%或渗透压较高(90OmOSm/1.)。渗透压是一个独立于输液总量和输液速度,导致静脉炎的重要因素。输入如甘露醉等高渗溶液时,血管内皮细胞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脱水、萎缩、坏死,血管内膜受损,同时释放前列腺素E1.、E2和组织胺,血管壁发生炎症改变,进而使静脉血管收缩、变硬。(2)输注液体的酸碱度:人体可耐受的输液PH范围为49。当PH超出该范围,会导致静脉疼痛和静脉炎发生;如果输入液pH在6.。7.4,则可降低静脉炎和静脉疼痛的发生。静脉滴注pH小于4.5的溶液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100%。(3)某些药物(取决于输液剂量和持续时间):如氯化钾、胺碘酮和一些抗生素。研究报道,双氨西林钠、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注射用苇星青霉素和头泡味辛所引起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17%、4.06%、2.27%和2.07%。这是由于不同抗生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抗感染因子的表达程度不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不同。(4)消毒剂未完全待干:消毒剂在导管置入过程中被抽吸到静脉内而引起化学性静脉炎。3、机械因素由于静脉壁受到机械性损伤或刺激所引起的,可能与导管管径与血管径相对过大、导管活动、插管损伤或导管材质和硬度有关。(1)导管管径:所选择导管型号和血管粗细不适宜会损伤血管内膜,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吕晓等通过对不同型号留置针和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型号越大,管径越粗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越高,因管径细小的留置针可漂浮在血管中,对血管内膜的机械摩擦减少而降低损伤和微小血栓的形成。(2)穿刺部位:研究显示,肘前窝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63.2%。腕关节周围、手背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高。这与关节处易活动,血管壁易受损有关。(3)置管静脉:在P1.CC置管过程中,不同的穿刺静脉与静脉炎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静脉炎的发生也与静脉的位置和解剖特点有关。贵要静脉不受关节活动的影响,且贵要静脉管径较粗,静脉较少,走行较直,变异较小,且位于皮下组织内,肘部位置表浅,穿刺成功率高。肘正中静脉在窝下管径虽然较大,位置也较表浅,但其注入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的变异较多,汇入角度较大,不作为置管的首选。当时关节运动时,导管受挤压且与静脉内膜摩擦,也相应增加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头臂静脉的解剖特点是由下向上逐渐变细,高低起伏,且静脉瓣较多,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在行经三角胸肌间沟处管径明显变窄,在穿经锁胸筋膜后多以20°的锐角汇入腋静脉,头静脉行程较贵要静脉长,这些都给导管进入增加了难度,增大了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的概率。(4)穿刺技术:穿刺技术不规范不熟练,多次反复穿刺会对血管内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管壁变薄、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出现静脉炎症状随着穿刺次数的增加,对血管的机械性损伤也随之加重。有研窕表明,在同一血管只穿刺1次增加到反曳穿刺2次及以上时,该血管出现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4%相应增加到24%,例如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机械性静脉炎、送管困难、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等。(5)导管固定:导管穿刺后通常予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固定不牢靠或固定松脱后未及时更换,造成导管反复微小移位而增加对血管内膜的摩擦与损伤,容易发生静脉炎。(6)输注液体中的颗粒物:输液中微粒含量的多少,与静脉炎的发生有关,约占70%。不溶性微粒随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刺激血管内壁,使血管壁正常状态发生改变,血管内膜受损,引起血小板的聚集、黏附而诱发静脉炎。(7)带滑石粉的手套:置管时,操作者所佩戴手套上的颗粒物也是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因素之一。传统工艺生产的手套需涂抹润滑粉才能保证不粘连和顺利佩戴。润滑粉主要成分是滑石粉,属于不溶性颗粒,带入患者体内会导致静脉炎和延缓伤口愈合等不良反应。4、输液的温度和速度(I)输液温度:当输入液体温度过低时,局部血管易产生痉挛,血流速度减慢,增加了药物在血管壁的吸附与刺激,引起血管壁炎症介质释放与供血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易发生损伤而致静脉炎发生。王萍等对186例快速滴注20%甘露醇患者研究发现,将甘露醇加温至36C左右并恒温输入,明显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闻曲等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恒温器对输注氨尿啼咤患者进行液体增温疗法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输入液体加温可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缩短药物在局部的停留时间,但增温是否会影响药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输液速度:国内文献报道,药液输注过快,使血药浓度升高,超过了血管应急缓冲能力,损害静脉内膜,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外科患者术中或术后常需要大量快速补液,输液速度过快,增加了血管壁侧压可能导致血管壁机械性损伤。但也有学者提出相悖的理论,短时间内快速冲击给药,可缩短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刺激的时间,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关于输液速度与静脉炎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5、感染性因素未注意手卫生、紧急置管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不熟练的人员进行置管和护理等是导致留置针感染率提高的极危险因素。细菌性静脉炎最普遍的感染途径是穿刺点皮肤的病原菌定植在导管尖端并随之进入导管隧道,而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套管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可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聚集,血栓性静脉炎风险亦增加。6、导管材质导管材料的性质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最重要的因素,使用聚缄酯(Via1.On)导管引起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聚四氯乙烯(TefIon)导管。使用聚四叙乙烯导管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为49%,明显高于生物材料导管24%的发生率。

    注意事项

    本文(导管留置期间患者出现静脉炎与这6大因素有关.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