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标准.docx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学时64制定日期年月审核日期年月课程代码560406学分4开课部门机电工程系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制定人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现代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与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后续课程有电气工程综合能力训练交直流调速系统工业组态与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技术等。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不同类型供配电设备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科学实践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与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安全、节能、环保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本课程从实际工程应用和高职教学需要,以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认识、运行与维护;高压开关设备及高压配电装置的认识、选择与安装;供配电线路的设计与维护;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工厂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共5个项目为背景,介绍相关工厂供配技术应用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实际应用和故障检测I)本课程将紧紧围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模块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有层次、有目的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工厂供配技术课程将技术学科和实践导向相融合,采用学与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工程角度出发,学以致用,注道工程实践。在教学手段上,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学方面要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的,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1 .知识目标.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供配电系统、供配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掌握高压开关设备的认识与选择,高压配电装置的认识与安装。理解供配电线路的设计与维护。掌握变压器的运行、检查、检修与维护。理解电网的保护、电力变压器的保护、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了解安全用电小常识与防雷保护小知识。2 .技能目标能独立完成规定的实验与实训;熟练地掌握常用工厂供配电设备,并能对先进的供配电设备进行调试,维护和检修:学提供配电线潞的认识与维护,并能对常见故障进行正确判断和分析:掌握高压开关设备的选择,并会安装高压配电装置;掌握变压器的选择、运行、检修与维护的知识,并能对常见故障进行正确判断和分析;掌握供配电系统的保护方法,并能完成简单的继电保护选择;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决策能力。3 .素质目标(1)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礼貌: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的认知理念与认知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身体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确立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能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能正确处理好男女之间的友谊、爱情关系;自强、自立、自爱;有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2)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不谋私利、公遒正派、廉洁自律、坚持原则。职业行为:通过实验室实施6S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尊重用户、吃苦耐劳、文明生产、热爱集体、团结协作。(3)能力素质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及劳动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推理与判断、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欠理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运用,体现注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思路现代化标志之一是自动化程度提高,实现生产设备智能化,代替人力,部分代替人脑,技术工人内涵有了较大变化,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管理生产的一部分或整个,要求有更多的综合处理能力,人与人合作机会增多,产品质量与技术工人素质发生了联系。只有把培养目标指向学生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上,使学生有能力适应未来可预见到的新的要求上。行为引导式职业教育课程从“实践性”的角度,把实践性深深地渗透到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行为引导式模式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1 .职业化选取来自生产一线典型案例做载体,构建学习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在项目结果的形成过程中,学生依据相关的国家工程质量标准、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既学习行业已有的经验性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又开展新思维、新方法、新应用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做学习方案的引导者,学习过程的陪同者,学习结果评定的组织者。结果的评定采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功能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相关内容的评定。与职业实践面对面,训练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2 .过程化学习情境的构成就是一个完整的单元为载体。由任务的布置,到相关资料的搜集(积累经验性知识)、任务分析与决策(学习策略性知识)、任务计划(包括材料计划、时间计划、工具计划等)、任务实施(相关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应用、工程的实施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逐次提升的目标)、任务的检查(完善任务内容,总结任务经验)、任务评价(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提高对任务的认识,完成知识能力的迂移),形成整个任务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训练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实现提高职业能力的目标。3 .系统化课程选取典型项目最为载体,开展相关内容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基本涵盖行业企业的工厂供配电技术的应用知识和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依照生产过程化进行的,自成体系。4 .开放化课程的开放化体现在两个方面:(1)学习人员的开放化。课程不仅适合在校的高职学生的学习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工厂供配电技术的爱好者或者初学者使用,同时也为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2)学习过程的开放化。课程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传授,同时应该在在相关实训室开展教学,到相关企业去实地教学,互相结合,互为补充。(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1.课时分配表项目(或模块)名称序号任务内容学时分配备注供S1.电系统的认识1电力系统的认识42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4供配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1高压开关谀备的认识与选择42高压配电奘K1.的认识与安装43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维护A供配电线路的设计与维护1供泥也的认识与敷设42供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5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I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52变压器的运行与检修53变压器的检查与维护5电网的保护1继电器的认识42电网的保护43电力变压器保护44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45安全用电与防传保护4总学时642.任务设计项目(或模块)供配电系统的认识任务1电力系统的认识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电力系统的组成、弃部分的作用、运行挣点及工厂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及作配电电压的选择标准及要求.电压的质盘要求及控制方法、负荷的分类.方式电路结构及其应用场合,fh额定电压、电压要求、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分类,不同主要内容电力系统各部分的作、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额定电压的含义、工厂供配电系统配电电压的选择标准.电压的质量要求、保证电压顺量的控制方法、电力负荷的类型及叉断方法.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分类,不同方式电路结构及其应用场合。任务2工厂供汉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跳、保护线和保护中性跷的功能:保护接地的三种不统以及Tr系统的应刖场合。电气主电路图的祭本概会及形式;肺用接战力合。变配电所的布置要求、所址选择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可类型的结构:JT系统、Pi系法、电路结构、特点及应用场生要内容总降变电所的接线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变配电所的作用1次设备的作用,配电所的布置要求及选择的一般要求.项目(或模块供配电设备件运行与维护任务1高压开关设i的认识与选择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高压断路器的定义、作用、类型别*分类及作用.产气式负荷开及结构.高压隔离开关的定义、型号、分类及作用.JS乐负荷开关的识关的概念、结构及技术参数.主要内容高压开关设备的分类方法、正确区分常见的高压开关设备.商压电气设备的选择条件、正确选择常见的高压电气设备。高压断路器的结构、能正确区分常见的离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的外型结构。任务2高压配电装徨的认识与安装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高压开关柜的定义、用途、主要特点和条件。腐压开关柜五防的定义、具器的识别、结构与型号、接线与运行维护.电网的功率、无功补偿的原理.本操作、基本原则.高压电容无功补偿柜.主:要内容两压开关柜的定义和主要特点,高压开关柜五防的具体操作和基本原则,而压电容器的识别、结构与型号、接践.无功补偿的原理、无功补偿柜。任务3电气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断路器、隔离开美和负荷开关的要求与原则、组织与技术措施,安装及运行与维妒电气设备状态的分类;电气设备倒饵操作要求和掾作牍序。例间操作的概念、任务、基本主要内容断路器、隔离开关和负荷开关的安装及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状态的分类:倒剂操作的概念、任务、基本要求与原则、组织与技术措施.电气设备倒向操作要求和操作顺序.项目(或模块)供配电线路的一i与维护任务1电力电税的结构、分类及箝点.失的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方法.低供配电线路的认识与敷设我抖电力电畿的姒设方法及供?压、高压把电我路不同接我方式学时t要求.按.的电路结理论2实践2体化机械强度、发向及优法点.热条件、电压损主要内容电力电缆的结构及分类,电力电缆与架空规路的区别;电力电缆的特点,电力电缆的软设方法及敷设要求。按机械强度、发热条件、电压损失的选择守城和电缆的方法.低压'高压配电处路的接战方式的电路结构及不同接线方式的优缺点.任务2供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学时理论3实践2一体化低压、高压配电线路不同接跳方式的电路结构及优缺点.架空Z缆战路的巡视松杳要求、内容及注意山顶,电缆故睁的分类、米路的检修及步故处理,Q路标志的识别、巡视、维妒和检修.电手点及常见电缆故嫄的测试方法。电缆戏主要内容低压、高压配电线路的接城方式的电路结构及不同接战方式的优缺点.架空线路标志的识别、巡视类型及特点。城路维护的防污措施和覆冰的消除措施,线路检修工作的分类及具体工作内容,电缆我路的巡视检查要求和内容.电缆线路故障的分类和特点.检修周期、小修和大修的方法.项目(或模块)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任务1变压器的认识学时理论3实践2一体化用途、分类、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变压器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任务2变压湍的运行与检修学时理论3实践2一体化变压器的空或运行、负教运行、并联运行.变压器的运行性能、运行中的要求及允许运行方式.主要内容变压器的空载运行的损耗、负裁运行的电流变换、并联运行理想和作理想条件卜的运行分析变压潺的外特性及电压调节:运行中的要求:允许运行方式.任务3变压器的检注与维护学时理论3实践2体化变压器的检查、负荷检查及常见故障及处理、变孤器的检修主要内容变压器的检食要求及内容: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变压器的检修标准、要求和注意M项。项目(或模块)供配电系统的保妒任务1继电保护的认识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维电保护装置的组成、作用、原理及要求.常用维电保护滞.主要内容继电保护爰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要求.常用继电保护器的结构和接线方式.任务2电网的保护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电流保护的接战方式:过电流保护,主要内容电流保护的接规方式及各种短路时电流相图;过电流保护原理、组成接线及集定原则。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构成及整定计算.距圉保护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特性分析,任务3电力变压涔保护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的类型:瓦斯保护:过电流保护:电流速阍保护.电力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过负荷保护:零序电流保妒.主要内容瓦斯保护、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原理及构成,电力变压器双联差动保护、过鱼荷保护、零序电流保护原理.任务4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熔断器保护、低压断路器保护.主要内容熔断器保护、低压断路器保护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任务5安全用电与防雷保护学时理论2实践2一体化安全用电常识;防雷保护.主要内容触电急救措施:防需保护装置四、课程实施(一)做学方法速议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有关学情,选择适合于本课程的最优化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综合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可操作性等因素,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供配电系统模拟操作及变电所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的院变电所和实训室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过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变电所日常运行与维护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熟悉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过程及操作要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运行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二)师资条件要求“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包括:1.校内专任教师(1)具有工厂供配电相关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熟知本专业、本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熟知本课程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能力:(3)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4)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5)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课堂调控能力。2.校外兼职教师兼职师费配置是根据学习领域课程中知识、技能、态度以及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的要求来确定的。要求专业、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具有丰富实践经脸,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具有一定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历,为人正派。(1)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2)具有熟练操作电气设备的能力;(3)熟练掌握工厂供配电操作的知识;(4)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较复杂的技术或工艺问题。(三)教学条件基本要求1 .校内实训(实跄)条件要求:YeTPSSO1.型智能供配电实训平台。智能供配电实训平台由高压配电装置、低压配电装置、能量管理装置及智能电力监控装置组成。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技术先进,开放实用、安全可靠,该供配电系统和工业现场供配电系统相同,能清晰地反映现场供电装置,以真实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2 .校外实训(实跄)条件根据专业特点,以校企双赢、培养人才、贡献社会为原则,现有电气专业校外实训基地7个。(四)教学资源基本要求1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本课程选用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电类课程新形态一体化规划教材,工厂供配电技术,李高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选用的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将本课程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通过自行设计供配电系统、观看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录像、变电所现场参观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图文并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精炼、准确、科学;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2 .网络资源建设:“智慧职教”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3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4 .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厂供配电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严俊长工厂供配电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马桂荣工厂供配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王宇工厂供配电技术(第2版),张莹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工厂供配技术,杨洋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工厂供配技术,周文彬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工厂供配技术及技能训练,田双珍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设备,刘宝贵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工技术培训读本,孙琴梅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法,重视教学过程评价,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静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如:学生成绩100%学生成绩构成比例评价主体供配电系统基本认知货实训指导教师火电厂电线解说、变配电所认知4%实训指导教师倒闸操作票的使用4%实训指导教师变压器柜停电倒闸操作4%实训指导教师触电现场急救4%实训指导教师考试60%教师考勤20%教师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即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原则上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实行学习期末考核和综合技能考核两方面相结合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课程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具体考核内容分配如下:1.终结性考核即学习期末考核:60笔考核内容构成及分数比例分配如下:学习项目供配电系统的认识供配电设备的运行和雒护配电戏路的设计与维护变压器的运行与M护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分数比值15%25%15%20%25%合计1OO2.形成性考核(即过程考核):40%不仅限于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期中测验、单元测验,还包括学生的综合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以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核依据,在每个工作任务的最后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并通过网络、图书等工具查找并学习工厂供配电中的典型案例,拓展工厂供配电技术的职业技能。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任务中的表现,从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工作态度等方面做综合考评,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