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优质护理对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docx

    • 资源ID:1798855       资源大小:19.7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质护理对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docx

    优质护理对儿科院内感染限制的体会目录摘要I第一章绪论1其次章探讨对象与方法12.1临床资料12.2护理方法12.2.1护理人员转变服务观念22.2.2加强并发症预防22.2.3加强沟通,落实人性化护理22.2.4明确岗位职责,定期培训32.2.5确保健康教化工作的层次化、特性化32.2.6做好出院指导工作32.3视察指标与评价标准42.4统计学分析4第三章结果43.1两组患者护理满足度评分、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比较43.2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院内感染率对比53.3发生儿科院内感染的1.ogistcs回来分析5第四章探讨64.1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64.2优质护理可削减传播途径,限制传染源,隔离易感染群64.3优质护理很好地消退了儿科院内感染的危急因素7参考文献8致谢9I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我院儿科的护理工作的开展,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的膨响,并总结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的临床阅历,以便为护理实践工作供应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住院患儿300例作为比照组,均依据传统护理模式蜴予护理:另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300例,在优质护理模式下接受护理干预,作为视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足度评分、住院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不同年龄段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同时对儿科院内感染的危急因素进行1.ogistics回顾分析。结果:视察组的护理满足度评分与比照组比较相对更高,且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率较比照组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儿科发生院内感染为因变量,构建多元1.ogistics回来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护理操作不当以及病房消毒合格率均是引起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预防院内感染,降低感染风险,促进患儿的病情康复,同时还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足度,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在儿科护理中对优质护理进行临床推广的意义重大,临床价值高。关键词:优质护理;儿科;院内感染;限制1第一章绪论当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新类型感染或在出院后的较短时间内马上出现感染症状,则定义为院内感染1。院内感染并不包括在入院前以存在或在入院后处于潜藏期的感染类型,其发生率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2。如何限制院内感染,降低感染率,是现阶段各医院的重点关注问题。儿科由于其接诊对象特别性,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较其它科室相对更高,探讨有效的护理模式与方法,对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加以限制很有必要。为此,我院在2014年6月引入优质护理,本次探讨通过对比优质护理开展前后的护理质量以及各项相关指标,分析优质护理对于降低儿科院内感染中的临床作用,旨在为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供应参考。详细内容整理无误后汇报如下。其次章探讨对象与方法2.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300例患儿进行探讨,均依据传统护理模式蜴予护理,作为比照组:另选取2014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00例患儿作为视察组,并依据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照组中共纳入男性患儿167例,女性患儿133例:患儿年龄范围在3个月T3岁之间,平均年龄(5.291.20)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24例,神经系统疾病76例,消化系统疾病64例,泌尿系统疾病36例。视察组中所纳入的男性患儿例数为171例,女性患儿129例;患儿年龄范围在4个月T4岁之间,平均年龄(6.471.89)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32例,神经系统疾病82例,消化系统疾病54切断传播途径,并对易感人群加以隔离,尽可能限制院内感染。2.2.2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应结合儿科的实际状况,将基础护理中的各项要求与护理内容进行细化,并对其中的重点内容予以强化。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儿的各项临床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与视察,还应进一步细化患儿的口腔护理、引流管护理、会阴部护理以及高危皮肤护理等内容,如有尿管留置者还需加强这一方面护理,包括定期更换尿管,对会阴部加强清洁与消毒处理,在消毒时需选取刺激性小的药物,并保持动作温柔,在更换导尿管时留意视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等改变5-6,如有异样则刚好处理,尽可能削减发生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2.2.3加强沟通,落实人性化护理临床阅历显示,儿科疾病大多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加上患儿年龄小、临床依从性低,对于生疏的医疗环境以及医务人员普遍会存在恐惊心理,且患儿家属大多处于焦虑状态,缺乏耐性,若沟通不当则会增大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鉴于此,在开展优质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与患儿以及其家属的沟通,通过观3察患儿临床表现来对其心理加以推断,对于可进行沟通的患儿,应保持亲切语气,并尽量运用激励性话语对患儿进行沟通,而针对无法正常沟通的患儿则应实行肢体语言、微笑等非语言模式进行沟通7,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切。针对患儿家属,护理人员应设身处地,理解患儿家属的焦虑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刚好预期进行沟通,使家属对患儿的病情有清晰了解,并帮助家属了解治疗过程以及用药方法,使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的可能途径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另外,考虑到儿科的病种多样,交叉感染的风险高,应让家属F1.觉削减探视病患的次数8,避开交叉感染。2.2.4明确岗位职责,定期培训考虑到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无法很好地满足优质护理需求,应对儿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问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以及消毒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促进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的加强;同时还需对消毒措施以及院内感染的处理方法进行学习,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在儿科病房内均得到良好落实,并定期对病房进行空气检测、物品抽样检测等,每厂2d对病房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9。另外,护理人员在进行查房、帮助医生进行诊疗时,均需严格洗手10,履行无菌理念,削减各环节的感染传播儿率,从而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2.2.5确保健康教化工作的层次化、特性化在为患儿进行系统化护理(护理内容包拈临床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康复指导、治疗性护理等)的同时,也应结合个体实际予以层次化、特性化的健康教化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实际临床护理中,结合患儿及其家属的实际状况,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认知实力以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与理解实力等,尽量采纳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化,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还可采纳趣味性强的图片或卡通类视频等形式开展健康教化活动,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更好了解院内感染的有关学问,并在口常生活中提高H我防护意识,做到四不,即不相互串病房、不在未消毒的状况下相互交换玩具、不随地吐痰、患儿不随地大小便等11,从而有效限制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几率。2. 2.6做好出院指导工作4确定患儿符合出院指征后,帮助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并在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向患儿家属交代患儿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的生活留意事项,包括饮食、运动、个人卫生等方面,即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适量运动并在运动后沐浴,避开交叉感染:并告知家属院内感染的发生症状,若患儿在出院后的2-3d内出现疑似症状应刚好返院就诊12,以免最佳治疗时机的延误而导致不良后果。2.3 视察指标与评价标准统计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院内感染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3进行判别。同时对两组患儿不同年龄段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在两组患儿出院前1d由护士长向患儿家屈发放自制的满足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足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中共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5分,满分100分。最终得分80分为非常满足,6079分为满足,V60分为不满足。并以院内感染为因变量,构建多元1.ogistics回来分析模型,对儿科院内感染的危急因素进行分析。2.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3.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患者性别、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足度等技术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S05为校验水平,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代表差异无显著意义。第三章结果3.1两组患者护理满足度评分、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率比较与比照组相比,视察组的护理满足度评分相对更高,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率均明显下降,各项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护理满足度对比详情如表1所示。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足度对比n(%)5组别例数护理满意度评分(分)住院时间(d)院内感染率n(%)视察组30091.204.298.582.105(1.67)比照组30080.435.3112.653.2928(9.33)x2/t-16.5714.398.54P-<0.05<0.05<0.053.2两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院内感染率对比两组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几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岁,1074岁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最低,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o两组患者不同年龄段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状况对比详情如表2所示。表2.两组患者不同年龄段的院内感染发生状况对比n(%)年龄段比照组视察组V1.岁16(57.14)3(60.00)1-5岁7(25.00)1(20.00)6-9岁3(10.72)1(20.00)10-14岁2(7.14)0合计285注:进行组内比较时,与<1岁对比,P<0.05:与10-14岁对比,P<0.053.3发生儿科院内感染的1.ogistics回来分析以儿科发生院内感染为因变量,构建多元1.ogistics回来分析模型,对影响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如下表3所示。表3.儿科院内感染的多元1.ogistics回来分析结果F1.变量B值Wa1.d值P0R(95%CI)住院时间3.2923.040.0013.29(2.54-4.10)护理操作不当-1.647.970.0201.37(0.98-2.43)6病房消毒合格率4.2017.340.0066.43(3.20-8.16)第四章探讨优质护理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力求在临床护理服务中深刻落实人文关怀。优质护理F1.提出以来便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应用,取得不错效果,现已日益受到重视。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在为患儿供应基础性护理服务的同时,更应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以及沟通,从而为其供应特性化、能满足患儿实际需求的护理服务。4.1 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大多是对院内感染实行被动、应对式护理,对于院内感染的限制效果不佳。而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问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院内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院内感染的临床征象以及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等,从多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促使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对院内感染的有效限制。另外,优质护理还要求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予以特性化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患儿与家属的需求,并予以相应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会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H己,间接实现护理人员H身素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提升。4.2 优质护理可削减传播途径,限制传染源,隔离易感人群优质护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让患儿以及家属对院内感染的相关学问有了清晰了解,促使其形成自我防护意识并建立防护行为。通过对病房的空气消毒、病房内药物采样监测等措施,能够刚好发觉传染源并予以限制;而要求患儿及家属做到四不,并对病房定期进行开窗通风,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在儿科病房内得到良好落实,确保消毒隔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这一做法则可削减甚至切断传播途径,限制易感人群,将院内感染发生率降至最低。在开窗通风时应留意,部分家屈由于担忧患儿着凉感冒而拒绝开窗,此时应充分理解家属担忧患儿的心情,耐性向其讲解开窗通风的必要性,并做好患儿的保暖措施15.7本探讨结果显示,视察组患儿在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后,其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率均显著低于比照组,且视察组的护理满足度评分较比照组有显著提升,各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均<0.05)。与程秀敏16的临床结论具有一样性,证明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的病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降低护患纠纷风险。4.3 优质护理很好地消退了儿科院内感染的危急因素本探讨还针对儿科院内感染的危急因素进行多元1.ogistics回来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护理操作不当以及病房消毒合格率是影响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另外,本次探讨还发觉两组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几率最高的年龄组为V1.岁,10T4岁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最低,组间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证明年龄越小越简单发生院内感染,需引起重视。而优质护理的实施,要求严格依据患儿病况进行特性化护理,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医嘱对患儿进行治疗,且要求对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与考核,确保儿科护理人员的自身素养符合要求,杜绝了护理操作不当引起儿科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优质护理要求对儿科病房每日进行空气监测、并对病房内物品抽检,以便对病房内的空气质量以及病菌分布状况有所了解,从而能够限制传染源的分布,一旦发觉异样便可刚好处理,确保病房内环境消毒合格。另外,由于在实施优质护理后,患儿的病情得到良好限制,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也有了明显下降,缩短了住院时间,也间接降低了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有利于降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促进患儿的病情复原,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另外,临床儿科需对住院时间、护理操作不当以及病房消毒合格率等引起院内感染的危急因素引起重视,在护理工作中有的放矢,对院内感染进行更有效限制。8参考文献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等.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11-2013.2马福霞.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871-1872.3陈静,段娟,李思静等.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U.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7):1295-1296.4魏玲,胡莲芳.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U1.医药前沿,2014,(33):343-344.9致谢至此毕业之李,诚心感谢中南高校网络教化学院各科任老师,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在课程学习和作业上对本人的谆谆教化,感谢田先老师对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让我能够顺当完成护理本科的写作!

    注意事项

    本文(优质护理对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