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伊氏锥虫防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经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立项,特编制此规程。(二)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员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巴尔虎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海拉尔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呼伦贝尔市农牧局、阿荣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巴尔虎旗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鄂伦春自治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牙克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巴尔虎左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巴尔虎右旗农牧业事业发展中心、呼伦贝尔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呼伦贝尔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二、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一)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呼伦贝尔畜牧业以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为主,这些动物在天然草场上可以获得充足的饲草,健康生长,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伊氏锥虫病(Trypanosomosisevansi)是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一种动物寄生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多种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主要由虻、虱蝇、螫蝇、蚊子等吸血昆虫传播。伊氏锥虫可感染多种家畜,包括马、骡、驴、骆驼、牛、黄牛、山羊、绵羊、犬及猫等,其中以马、骡最为易感。且在我国分布广泛,伊氏锥虫病能导致感染动物的贫血、死胎、流产、泌乳减少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动物的急性死亡或隐性感染。曾在内蒙古阿拉善旗调查骆驼的带虫率为15.7%,广东当地黄牛及水牛带虫率为2%25%o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六大草原之一,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发源地,畜牧业是呼伦贝尔草原牧民赖以维持生计的支柱性产业。呼伦贝尔地区有着优质的牛、马、骆驼等家畜品种,这些品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下,具备了优良的品质和生长性能。然而,伊氏锥虫病是马属动物、牛、骆驼的常见疾病,2023年呼伦贝尔市对伊氏锥虫病进行了临床调研监测,结果显示我市马属动物阳性检出率为5%15%,阳性率较高,对我市马产业发展、畜牧业养殖造成了一定阻碍。通过防控伊氏锥虫病,可以减少家畜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防控该病还有助于提高养殖业的整体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养殖业向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因此制定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势在必行(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伊氏锥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家畜的血液、排泄物等传播给人类。伊氏锥虫病疫情的扩散也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家畜的死亡和损失会增加,肉制品和乳制品的供应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和消费者恐慌。这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做好伊氏锥虫病的防控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三)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伊氏锥虫病的防控也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动物源性食品是指直接或间接来自动物的食品,如肉、蛋、奶等。如果家畜中存在伊氏锥虫病疫情,且防控不当,可能会导致家畜死亡或疾病,进而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做好伊氏锥虫病的防控工作,有助于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四)培育放大优质畜产品品牌效应的重要手段呼伦贝尔畜产品生产注重质量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本规范的实施可以使呼伦贝尔的畜产品品牌营销和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国内外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呼伦贝尔的畜牧业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五)扩大畜产品输出的迫切需要呼伦贝尔市拥有丰富的草原和牧场资源,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草原羊肉、牛奶、牛肉等畜产品品质优良,口感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呼伦贝尔注重品牌建设和宣传,通过本规范的实施,可提高呼伦贝尔畜产品的安全性、知名度和美誉度。三、编制过程(一)分工情况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本标准编制提供人员和技术保障。(二)起草阶段2023年3月-2024年2月,根据全市伊氏锥虫病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研究调研报告,征求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意见,形成了本标准的初稿。2024年5月,呼伦贝尔市农牧局主持召开呼伦贝尔市农牧领域地方标准立项论证会,认为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符合制定范围和制定原则,同意立项。(三)发函征求专家意见2024年6月-7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广泛征求畜牧兽医、基层官方兽医意见,向4个单位5位专家发出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地方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5张,收回5张表,其中5位专家提出5条修改意见。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查阅大量相关内容依据,进行了认真研讨,认为5位专家的修改意见符合当地环境条件,在生产中切实可行,予与采纳。2024年8月,挂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经一个月的公示期没有收到反馈意见。(四)送审阶段2024年9月,上报至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汇总后于2024年9月,报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核。2024年11月,起草工作小组形成该地方标准送审稿,在呼伦贝尔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技术审查会。(五)报批阶段2024年12月。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一)编制标准的原则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以现行法律、法规为本标准编制的基础和依据,注重了标准的可操作性。1 .合法性原则。本规范的编制以贯彻执行现行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2 .规范性原则。本规范对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做出规范。3 .科学性原则。本规范根据相关资料的阐述和总结多年疫病防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体现了科学性原则。4 .先进性原则。本规范的编制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国内相关资料的论述及多年的可行性实践经验,在内蒙古自治区首次编制该标准,体现了先进性的原则。5 .可行性原则。力求结合养殖产业生产和疫病流行实际情况,在伊氏锥虫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上力求科学、先进、可行,以便于指导全市开展伊氏锥虫病防治。(二)编制依据1.格式依据: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编写。6 .参考标准:GB19193疫源地消毒总则GB/T23239伊氏锥虫病诊断技术GB27953疫源地消毒剂通用要求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5030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 .现行法律、法规是本标准编制的基础和依据。2 .现行有关标准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一)条款说明本文件规定了伊氏锥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疫情报告与处置、防治、无害化处理。(二)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脸脸证的论述伊氏锥虫病是世界范围广泛分布的一种动物寄生虫病,是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多种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主要由虻、虱蝇、螫蝇、蚊子等吸血昆虫传播。在我国分布广泛,伊氏锥虫病能导致感染动物的贫血、死胎、流产、泌乳减少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动物的急性死亡或隐性感染,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六大草原之一,畜牧业是呼伦贝尔草原牧民赖以维持生计的支柱性产业。伊氏锥虫可感染多种家畜,包括马、骆驼、牛等,其中以马最为易感。因此针对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对于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地区伊氏锥虫病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市该病平均阳性率为6%左右,工作组依据呼伦贝尔地区多年伊氏锥虫病的流行情况、防治情况等,通过对呼伦贝尔地区马属动物、牛、骆驼养殖户进行走访调研,形成了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调研报告,对全市伊氏锥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2023年工作组通过对12个旗市区进行调查问卷采集,归纳总结我市伊氏锥虫病主要在牧业旗区流行率4%左右,同时应用E1.ISA检测方法开展了2023年伊氏锥虫病实验室监测,结果平均阳性率6.39%,高于调查问卷结果。根据调研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总结归纳出了本地区伊氏锥虫病治疗方法。蔡磺苯酰版:马属动物1g100kg用注射用水配成10%溶液静注或肌注或皮下注射,一个月后再用药一次。成年牛3g/头、5g/头,1周后再用药一次。骆驼17mg/kg用生理盐水配成100g/1.溶液静脉注射;硫酸甲基喳喀胺:马属动物、牛0.3g/100kg0.5g/100kg注射用配成10乐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三氮眯:马属动物、牛3.5mg/kg'3.8mg/kg以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骆驼025g/峰0.50g/峰以注射用水配成50g1.,一次静脉注射;氯化氮胺菲唳盐酸盐:马属动物、牛按0.5mg/kg1mg/kg以生理盐水配成2%溶液肌肉注射;安锥赛硫酸甲酯:用量为每100kg体重0.3g0.5g,以灭菌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可隔日注射1次,连用(23)次,亦可与蔡磺苯酰服交替使用,效果更好。综上起草小组通过调研走访、实验室检测、汇总材料,形成了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规范诊断。实验室诊断中,按照GB/T23239-2009规定执行。规范预防。人工灭虫:在虻、虱蝇、蚊子等吸血昆虫活跃季节定期给家畜洗刷体表,或喷撒灭害灵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环境灭虫: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消灭虻、虱蝇、蚊子等吸血昆虫;计划性驱虫:长期外出或由疫区调入的家畜,应隔离观察,确定健康后,方可使役和混群;提高宿主免疫力:对健康家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管理。应用蔡磺苯酰服、三氮眯等抗虫药物做预防性治疗。规范消毒。消毒按照GB19193规定执行,消毒剂使用按照GB27953规定执行。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依据和结果经本行业、本领域专家和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就该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没有收到过分歧意见。在伊氏锥虫病防治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当地生产实际。无重大分歧意见。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彩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经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台检索,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规范未被纳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八、推广实施(一)开展标准推广试点建设推动标准在养殖场(户)中的实施,选取重点养殖场(户)对标准中的内容和技术指标进行验证和初步测评,对标准的适用性和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并通过数据量化的形式体现标准的实施对养殖场(户)带来的效益和实际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形成标准验证报告及效益分析报告。(二)加强标准化培训宣传面向养殖场(户)召开12场标准宣传培训会,并依托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对标准体系及发布的标准进行宣传,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加大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宣传对象覆盖规模养殖场(户),以推广标准的实施应用,推广先进经验与做法,提升标准体系及标准在养殖场(户)乃至整个畜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不断细化完善标准通过标准的有效实施,检验标准能否给养殖场(户)伊氏锥虫病防治带来效益和作用,反复检验和验证查找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该标准修订提供依据。九、其他应说明的事项起草小组人员多年从事动物疫病防控的科研和疫病防治工作,充分了解伊氏锥虫病防治技术。虽然在规范的起草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翻阅了大量的标准及书籍,尽可能地使规范的设计科学合理,但本规范仍会有不全面或者不符合当地实际环境的情况存在,在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