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docx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有效贯彻、落实、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保证企业正常、稳定发展。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甲醇事业部的职业卫生管理。3 .机构设置及职责: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由事业部经理全面负责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工艺部部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贡抓好本项工作:职业病防治办公室设在工艺部,成员由各部门、车间的主要负贡人组成,具体负责本部门、车间的职业病防治工作。4 .工作程序及要求:4.1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4.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4.3甲醇事业部职业危害因素有:煤气(主要成份Hs58.%.CO:6.2%、CO212.20%、O1.26.%、N2:4.5%和硫化氢)、甲醇、粉尘、噪声等。造成的职业病有:煤气、甲醉造成的职业中毒。粉尘造成的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噪声造成的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4危害因素分布范围:焦炉煤气气柜、焦炉煤气压缩、精脱硫、转化、合成、精阳和甲醇中间罐区,空分、锅炉、皮带通廊等。4.5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标准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标准为:硫化氢(H2S)W1.Omg/m3、一氧化碳(CO)30mgm3甲醇(CHjOH)50mgm3o4.6检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周检测由安全科和化验科负责,每周对以上各部位进行一次监测,并将检测结果报工艺部,检测人员发现有职业危害因素超标情况,应即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在规定范围之内。4.7各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场所的日常管理由各自所属单位负责管理,安全科负责职业危害的监督管理工作,办公室负责职业危害的统筹管理和职业病的后续管理工作。4.8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4.9事业部依法履行向员工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在“三级教育”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员工,员工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业病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4.10.组织员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治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4.11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12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4.11组织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4.12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P.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检测与评价结果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员工公布。4.13不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时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4M企业生产流程、生产布局必须合理,应确保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使从业人员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4.15在尽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确定责任人和检查周期,定期检查、维护、并记录,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4.16各部门根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防治计划或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目标、方法、资金、时间表等,对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要定期检查,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治与控制效果。4.17健全职工体检制度,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严格就业职工身体素质关。4.18职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