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docx
-
资源ID:180320
资源大小:63.5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docx
新时代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为进一步做优做强区现代金融产业,加快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风险等任务,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双向开放,着力发挥区域综合优势,坚守区金融产业传统特色,加速金融企业聚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守区域金融安全底线,全力提升金融业发展质量。二、发展目标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国际化金融中心核心区、创投风投集聚区、财富金融示范区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强银行证券保险传统行业长板、补法人机构与创投风投基金短板,灵活运用“投创投、招创投、创投招、创投投”等招商方法,不断做大总量、做强业态、做优服务、做稳底线,突出发展财富金融、科创金融两大特色行业,重点围绕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六个方面,落实二十项具体任务。到2025年,稳固传统金融优势,新兴金融聚合发展,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显著,切实成为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的重要力量。金融支撑地位进一步凸显。金融业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对实体经济的保障支撑进一步加强,增强金融业作为区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到2025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35%以上。金融创新业态进一步完善。巩固银行证券保险行业优势,壮大法人金融机构,提升对外辐射能力,招引一批优质金融资源,形成牌照齐全、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到2025年,金融机构数量达到152家,外资金融机构达到30家。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通过科技创新加持,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效率逐步提升,企业利用各类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加大产业基金项目招引,提升产融结合力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化。到2025年,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12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800亿元。金融风险防范进一步增强。健全金融风险预防、处置制度,常态化预警探头作用发挥效力,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持续提高,识别风险、监测风险、管理风险和处置风险的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大幅提升。表1: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发展目标序号指标2021年2025年1金融业增加值(亿元)3064002金融机构数量(家)1321523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家)27304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家)6125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亿元)50800三、重点任务(一)着眼招商引资,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1 .推动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金融重点项目招引清单化管理,充分运用资本招商、平台招商、社会化招商等方式,加速集聚优质金融资源。加快浙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分行设立支行,推动港信期货、联储证券等本地法人机构落地分支公司。推动国泰君安、国都证券等营业部升级为分公司,增强带动效能。加强与港口集团对接联动,争取更多港金融项目落地。鼓励银行提升信贷投放与资金配置能力,提供差异化信贷产品,支持区内金融机构积极争取黄金交易账户、货币性交易基金等全国性交易账户业务。整合可控业务资源,助力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引导专项债资金、发债企业与驻区银行、证券合作,支持证券公司做大投资银行、重组并购、资产证券化(ABS)等业务。到2025年,全区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达152家,金融类企业达到IOOO家以上。2 .壮大法人金融企业群体。绘制金融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招引中外合资证券、公募基金、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有实力的国企和民企布局金融板块,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发起设立证券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法人金融机构。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或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支持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来设立私募基金子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等专业子公司。支持法人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培育法人机构做大做强,提升金融功能服务能级,将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全力推进意才合资证券等一批法人金融机构项目落地。到2025年,全区法人机构力争达到6家。3 .集聚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打造国际化、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集聚中心,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仲裁机构等金融中介机构集聚发展,推动机构提升执业能力、执业质量和公信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探索通过入股等方式成立区属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担保公司,推动区内保险业务规模化、品牌化发展。4 .优化金融招商发展空间。打造“一带一区、两翼协同、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以浮山湾国际金融集聚带为主,建设“两横五纵”集聚带,加速楼宇载体数字化改造与特色化升级,打造航贸金大厦、财富中心等专业金融特色楼宇,重点集聚法人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与创投风投机构,通过汇聚多元金融业态,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打造西部历史城区金融复兴区,结合西部老城区保护更新,推动太平角别墅区、疗养院、银行业公会等优质历史建筑改造提升,适时引入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以及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市金融源点复兴活动,探索建设金融博物馆,以“金融+文化”唤醒百年金融文脉。图例西部历史城区金融直兴区浮山湾国际金融集聚带f餐点建筑(金融楼字图1:区金融业发展空间布局(二)着眼精准赋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5 .精准服务科技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助力专精特新、隐形冠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企业成长,支持银行开发“孵化贷''"成长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证保险贷款等融资业务规模。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对接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创新平台融资需求,提供优惠利率的中长期贷款。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科技保险。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探索建立“政银保担投”业务联动机制,发挥高创融资担保等政策性担保公司优势,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金额达4亿元。6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等地方金融组织创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健全融资担保、应急转贷和增信体系,扩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助力制造业绿色转型,探索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路径,建立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发展碳金融结构性存款、碳资产回购式融资、"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采用“一产业一载体一政策一基金”发展思路,聚焦数字经济、高端商务、时尚消费、航运物流、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加大重点产业项目金融保障。7 .提升资本助力成果。优化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功能,深化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香港SPAC(特殊目的收购)资本市场中心合作,搭建覆盖胶东半岛的企业信息资源库,助力拟上市企业加快登陆资本市场。成立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完善专班工作机制,畅通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二开展上市企业招大引强与梯度培育计划,重点挖掘“高企上市培育库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等上市后备资源。支持主业突出的成熟型企业至主板上市,推动积成电子登陆北交所、乐舱网物流港交所上市,推动松立控股、金东数字、科凯电子等企业加快上市进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债券融资,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支持上市公司使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等再融资工具。到2025年,区内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2家。8 .深度赋能城市更新。发挥银行机构集聚优势,鼓励银行加大对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区属国有平台公司围绕重点项目争取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城市更新贷款。积极推广专项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融资模式和工具,服务区西部老城区改造升级。支持平安资管等保险资金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参与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适时设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城市更新专项基金,完善社会资本的参与方式与退出机制。(三)着眼创新发展,打造科创金融特色品牌9 .打造科创资本赋能高地。实施头部创投风投引育行动,开通头部创投风投落户绿色通道,聚集一批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私募基金,实现产业基金总量增加、结构趋优的良好发展态势。推动鲁信创投、鲁商资本、华民财欣、中青旅资本、歌尔元宇宙等基金项目落地,鼓励金融机构、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多元化资金扩大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入。依托区政府引导基金打造区科技创新基金群,撬动洪泰资本、中建上信、中泰资本等优质机构、产业资源,畅通产业基金与实体经济互通渠道,重点支持“小金花企业”、元宇宙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发展发展。做强做优区属平台公司,优化提升资本运营和产业投资功能,创新“产业基金+资本招商”模式,助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到2025年,每年至少引进1支百亿级基金,全区基金管理规模突破800亿。10 .构筑金融科技生态圈。积极培育金融科技产业,抓住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板块法人化、独立化机遇,争取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吸引一批金融领域区块链、互联技术、安全技术、数字支付等前沿科技企业,形成金融科技产业集群。支持数字万融、银联、联信商务等金融科技企业做强核心业务,培育一批金融科技专精特新企业。筹建金融科技研究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争取市级重大金融科技项目在区试点应用与转化。引导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开展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支持银行在信用评估、交易安全等业务场景推动智能化升级,鼓励证券、期货、基金等机构基于大数据与知识图谱技术,打造智能投顾与智能投研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争取总部资源,推动在区落地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和应用场景,深度参与数字建设。到2025年,区内金融科技企业突破50家。IL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联合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及数金公服公司,加快数字人民币在政务服务、财富管理、低碳环保、民生及公共事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率先覆盖浮山湾商圈、中山路银鱼巷街区等消费场景,打造支付场景全覆盖的数字人民币试点样板。开拓“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应用场景,在交通、餐饮、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条件支付、约时支付。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结算领域的多元化应用,筛选重点跨境结算企业及银行开展试点,强化信息保护与数字系统安全。(四)着眼价值创造,积极培育财富金融业态12 .集聚财富管理专业机构。加快引进经营合规、信誉良好、资质优秀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销售公司等专业财富管理机构。重点吸引私人银行、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等新兴财富管理专营机构来落户。鼓励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理财等机构来区开展投资理财业务。支持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扩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投资基金、理财产品、信托代销、私人银行等多元化服务。到2025年,累计引进10家持牌财富管理机构。13 .创新服务促进共同富裕。支持财富管理机构构建多层次、多样化财富管理产品体系,提升产品服务专业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鼓励私人银行等机构为高净值客户人群建立全面财务规划,提供具有全球视野的投资产品。结合区养老产业发展,扩大养老理财、养老储蓄产品试点范围和规模,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创新试点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支持力度,提供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保险+期货”金融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14 .助力小微企业增资减压。建设云金汇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汇聚银行贷款、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融资工具,畅通金融供给渠道,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助力企业融资增信。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首贷培植力度、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探索运用风险补偿基金、应急转贷金、担保、保险等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索“税务金融数据共享共联”机制,有机整合企业税收、社保、水电、工商等各类企业数据助力小微企业增信、融资。建立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完善金融辅导员制度,每年组织定制化、精准化、专业化的金企对接活动30场以上,帮助各类企业融资10亿元以上。(五)着眼改革发展,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15 .打造外资金融机构首选地。重点招引外资银行、外资证券、外资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外资金融集聚度,打造外资金融特色品牌。探索成立区外资金融机构俱乐部,建立外资金融机构、政府、企业等多主体交流协作机制,搭建以外资金融机构为桥梁的外商招商链条。积极与上海银行同业公会、上海保险同业公会建立密切联系,争取更多外资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分行、子公司等分支机构。加快英大泰和人寿、意才合资证券等项目建设,推动京东安联财险、大华银行等储备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到2025年,拥有外资金融机构30家,金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16 .开展跨境金融服务试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探索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和债券发行、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等人民币业务。探索通过人民币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方式,推动贸易投资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打通基金跨境双向投资通道,争取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额度,推动金信期盈、鲁信创投等QDLP项目落地。鼓励开弦资本、摩创资本、韦希资本等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鼓励区内金融机构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引导企业依托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联合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推广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ClPS)试点,提高跨境清算效率,为国际经贸往来提供金融保障。17 .深化区域金融交流合作。加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契机,在跨境理财、融资投资等领域先行先试。发挥区内日韩金融机构集聚优势,搭建中日韩金融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跨境融资等金融合作创新。融入胶东经济圈金融合作发展,面向胶东五市提供跨区域财富管理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加强链接各地金融服务资源,在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金融监管、培育金融人才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六)着眼底线思维,营造安全规范金融环境18 .提升现代金融监管能力。加强与“一行两会”驻青监管机构在金融监管、风险处置、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沟通对接,提升监管服务效能。促进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与公安、市场监管等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交流和协同联动。强化监管科技运用,依托“金安工程”“金智谷”等大数据平台,强化金融运行监测及重点领域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金融监管体系。发挥金融行业协会组织自律、监管、协调与服务作用,推动金融智库学术会议、研讨交流成果向政府决策咨询资源转化。19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依托新媒体平台、基层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等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春风行动”和排查“春雷行动”,建立联合执法队伍,形成“金融+网格”工作新模式,建立非法集资案件动态管理库,逐案跟踪销号管理,提升处置效能。支持金融机构利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化解不良资产存量,压实银行化解不良贷款主体责任。支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合作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金融机构关键业务和服务不中断,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20 .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按照“支农、支小、支微”定位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优势,优化“金政企”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开发涉海及大型医疗设备业务,在海洋金融、医疗设备领域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支持商业保理服务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发展,鼓励华财商业保理开拓国际业务。支持典当行培育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服务小微企业、居民个人短期、应急融资需求。推动地方金融组织合法合规经营,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互补产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办落实。发挥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推动政银企对接,配合做好金融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联动的金融工作格局,完善区领导包联、部门包干、专班攻坚的三级联动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开展第三方评估,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确保方案有序实施。(二)完善政策体系构建推动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金融业支持力度,从主体集聚、融资渠道、产品创新、人才引培、生态构建等方面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联合重点金融机构开展针对性政策试点。研究出台支持财富金融、科创金融、创投风投、企业上市等专项政策,不断创新扶持方式方法,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政策合力。强化政策评估分析,及时跟踪调整优化,确保政策的实时性、延续性和协同性。(三)深化资源协同加强对驻区金融机构业务协同支持,推动平台公司融资。整合政府购买保险、城市更新融资、专项债、重点产业项目、政府及平台公司的存贷款、各类保险等业务资源,为驻区金融机构提供业务支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共赢机制。做强区属平台公司与金控公司,探索设立或入股区属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统筹区内保险业务资源,强化保险领域合作。(四)加快人才招引引育以高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为代表的金融高层次人才,分层分类给予激励奖励,依据相关政策提升子女入学、医疗直通车等保障服务。支持区内金融机构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联合建设金融人才培训与实践基地,定向集聚专业人才。推动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开展人员交叉挂职锻炼。鼓励金融机构为青年人才建立专项晋升通道。联合银行业协会、保险业协会、基金业协会定期组织金融读书会、金融沙龙等系列活动,提升金融高管、金融人才荣誉感与归属感。(五)强化氛围保障加强金融政策法规解读、金融知识教育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营造全社会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风气。积极承办、举办中国财富论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等重大活动,培育香港中路现代金融集聚区,擦亮“金融街”品牌,策划浮山湾金融论坛等高端品牌活动,搭建面向全球的投融资对接平台与金融产业发展交流平台,提升区金融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