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docx
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II初步设计阶段文件编制统一规定(V1.0)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II总体组2014年11月一、初步设计说明文档模板二、设计文件编制规定三、初步设计图框四、总体设计及一体化公交走廊设计文件目录总策划单五、总体设计目录六、子项目一设计依据七、子项目一初设总说明书(BRTX号线)八、子项目二设计依据九、子项目二初设总说明书目录十、子项目三设计依据十一、子项目三初设总说明书目录一、初步设计说明文档模板(请子项目1、2、3按照此文档模板执行,电子版模板另见附件)二、设计文件编制规定(请子项目I按照此编制规定执行,请子项目2、3参考此编制规定。请子项目2扉页加总体设计单位签字栏。电子版封面和扉页另见附件)初设文件编制规定1 .总则1.1 为提高设计文件成品的质员,使之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的编排和图纸编号规则进行J'统一规定。2 .市政公用工程2.1 文件编制策划2.1.1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分“卷(篇)”、“册”报出,规定如下:a)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固体废弃物及建筑工程等按专业、工艺流程或建筑(构筑)总体等分别分“卷”编制。各工程类别卷号独立排序。卷卜可分“册”,每卷下的册号独立排序,每册中的图纸号独立排序。当同册图纸数量过多时,“册”下可分“分册”装订,但同册中各分册间图纸编号必须连续,2.2 版面设计及装订顺序2.2.1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按下列顺序装订:a)封面b)设计文件届页(公司存档文件为手签,其余为打印)c)资质证明文件d)主编单位,参编单位C)说明书(可附重要的设计依据文件)f)工程数量表或工程设备材料表g)估算或概(预)篇(也可单独装订成册)h)设计图纸2.2.2报出的每册设计文件应装有封面,封面分为A2、A3、A4三种规格。2.2.3封而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卷(篇)册名称、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编号、卷(篇)号、册号、分册号、院名称、设计证书号、报出日期等.当行业或总体设计单位对封面有明确要求时,应遵循行业或总体设计单位的规定。2.2.4封面上标明的工程名称由经营部在下达任务时命名。命名原则般应包括地域、地点、工程类别。填写的工程名称应与经营部下达的名称致,需要变动时,应通过经营部进行更改。2.2.5纯文本文件、送上级主管部门的报审文件和院存档文件均装订成A4规格.2.2.6道路、桥梁工程及各配套专业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均装订成A3规格。2.2.7设计文件均应有目录,当分册装订时,应设总目录(总目录只列出卷册名称)。目录格式见附件。总目录装订于第一卷第一册。道路、桥梁工程及各配套专业工程应分专业设置总目录。2.2.8工程数量表或工程设备材料表、估算或概(预)算等设计文件单独装订时应分别签署。2.2.9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应采用统一格式,其最后一页应在右下角设置签署栏(专业负贵人、编制人、审核、审定),当其中汇集相关专业内容时,应由相关专业人员会签(请子项目1、2、3务必执行此条规定).文件在排板时应避免最后一页为只设置签署栏的空页。原则上设计说明书应与同册装订的设计文件规格一致,一般为A3或A4。2.2.10图纸图幅执行国家制图标准,规范为AO、A1.、A2、A3四种规格。在图纸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每种规格图纸长度有:种,图签分为市政,建筑、轨道、公路、涉外和机械六种。2.2.11文本字体为宋体。文档模板另见附件。插图及表格的字体、字号应与整体文本相适宜。插图及表格均应有标题及编号。2.3设计文件编号设计文件编号由工程编号和文件编号组成.2.3.1工程编号工程编号由经营部统下达、形式如下:乌科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II工程编号:201411692.3.2市政公用工程其余项目设计文件编号市政公用工程其余项目文件编号中除工程编号以外均由项目负贡人或专业负责人根据本规定的方法自行编排。编号均用压缩形式的符号串表示。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封面上的编号印制范围到图纸专业类别止。各阶段设计图纸中标识全部编号。编号形式如下: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设变工卷图图图程计更程册纸号编阶或类序专号段复别号号业代核代类码设码别计代码a)设计阶段或类别代码采用汉语拼音缩写,规定为:YK硕可行性研究KY可行性研究XM一项目建议书ZX一咨询JP-交通影响评价GH-专项规划FA一方案设计CS-初步设计JS技术设计SS施工图设计b)变更设计代码用B表示,B1.、B2、B3表示第次、第二次、第三次变更的设计文件;复核设计代码用F表示,F1.、F2、1;3表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红核设计文件。初始设计此字节用“00”表示。c)工程类别代码采用汉语拼音缩写,并按下列规定填写:D1.道路工程GS给水工程PS排水工程ZS中水工程JZ建筑工程HD河道工程SD隧道工程Y1.园林(兔观)工程(无)GF固体废弃物工程Q1.桥梁工程(含通道)DQ电气(照明)工程JT交通工程G1.综合管廊工程GZ管线综合工程ZS-再生水工程示例:以道路工程为主体的项目中,除道路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填写“D1.”外,其余各专业填写上述规定的本专业工程类别代码。<)图纸专业类别的专业代码采用汉语拼音缩写,各专业代码规定如下:D1.-一道路Q1.-一桥梁GS-一给水PS-一排水JZ-一建筑JG-一结构JX-一机械DQ-一电气YZ-一仪表自控IID河道RQ-一燃气R1.-一热力NT-一暖通JT-一交通工程ZS-一中水SD-一隧道TX-一通讯JJ-一技经GF-一固体废弃物GP-一建筑给排水Y1.-一园林Z1.1.-一综合e)卷的划分和编号由项目负贵人与专业负责人商定,最多可划分为99卷,其编号域为0199,当为变更设计时,卷号可与原卷号一致,也可重新编卷号.当为复核设计时,卷号全新编制。f)图册序号为每卷文件中包含的图册序号,其编号域为01-99.当为变更设计时,册号可与原册号致,也可重新编册号。g)图号占二位,每一册图纸的编号域为OIT9。h)不设分册号。当需要装订分册时,用中文标识于封面中工程编号卜面,如第分册、第二分册。i)编号示例:外地某道路工程交通工程专业初步设计图纸编号20O3Y073-CS00DI.0204JT09表示2003年、外地、第073号工程项目、初设阶段、初始设计、道路工程、第02卷、第04册、交通工程专业、第09号图纸O3.附页5.1 设计文件扉页5.2 设计文件总目录5.3 设计文件目录5.4 计算书封面5.5 设计说明书格式工程名称:第卷(篇)(卷名称)第册(册名称法人代表XXX(职称)(无总工程师×XX(职称)(无XX专业审定人XXX(职务、职称)×X专业审核人XXX(职务、职称)项目总负田人XXX(职务、职称)项目负费人XXX(职务、职称)副项目负责人XXX(职务、职称)XX专业负五人×××(职务、职称)XX专业负费人XXX(职务、职称)XX专业负责人XXX(职务、职称)注;签署原件归档,报出时装订打印件。设计文件总目录工程名称:工程编号:专业:(列出各相关专业)设计阶段:1J-1'.名称卷(篇)号册号备注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卷(篇)册名称:图纸专业:(列出所含专业)设计阶段:名称图纸编号复使用图纸编号张数需注注:文件不分册装订时,卷、册号不填.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计算书工程名称,工程编号专业名称I计算内容,共页附图张计尊年月H校核年月H审核年月13申定年月11设计说明书格式A3(一般页)城制人布枝人审定人专建一贵A人审KA审定A01WA串KA审定人编制人帘搐A审定人设计说明书格式A3(最后一页)三、初步设计A3图框(电子版图框另见附件)四、总体设计及一体化公交走廊设计文件目录总策划单设计文件目录总策划单Z1.07-06I:程着称马督木齐交通改善项目IK一体化公交走廊工程)项目(总)负责人周正全、叶远春工程编号20I4WI69设计阶段初步设计专业文件编号(到卷号或册号)卷(或册名称BRT42014W169CS00D1.0101ZT第一卷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I1.第一册总体设计方案说明2014V169-CS(X)D1.0201D1.第二卷BK4第一册BRT4总说明2014W169-CS(X)D1.0202D1.第二卷BRT4第二册BRT4道路工程2014W169-CS0OD1.O2O3JT第二卷BRT4第三冽BRT4交通工程2014WI69-CSD1.0204GX第二卷BRT4第四册BRT4管战工程20I4WI69CSOOD1.O104CZ第二卷BRT4第五册BRT4车站工程2014W169CS00D1.0206DQ第二卷BK4笫六册BRT4智能系统2014W169-CS(X)D1.(>207DQ第二卷BRT4第七册BRT4外电源工程2014W169-CSooD1.O208JJ第二卷BRT4第八册BRT4概算BRT62014W169-CS00D1.0301.D1.第三卷BRT6第一册BRT6总说明2014W169-CS0OD1.O3O2D1.第港BRTft第:册BRT6道路工程2014VI69-CSX)DM)3O3JT第二卷BKr6第三册BRT6交通工程2014W169-CS(X)D1.03(MGX第三卷BRT6第四册BRT6管线工程2O14W169-CSooD1.O305CZ第三卷BRT6第五册BRT6车站工程2014WI69-CS00D1.0306DQ第三卷BRT6第六册BRT6智能系统2014W169-CSD1.0307DQ第:.卷BRT6笫七册BRT6外电源工程2014WI69-CS(X)D1.O3O8JJ第三卷BR6第八册BRT6概算BRT6B2OI4W169-CS(X)D1.04()1.D1.第四卷BRT6B第一册BRT6B总说明2O14W169-CS00D1.0402D1.第四卷BRT6B第二冽BRT4道路工程2014V169CS00D1.0403JT第四卷BRT6B第三册BRT6B交通工程2014WI69-CSoOD1.(M(MGX第四卷BRT6B第四册BRr6B管线工程2014WI69-CSooD1.(MOSCZ第四#BRT6B第五册BRIfiB车站工程2014W169CSOoD1.O406DQ第四卷BRT6B第六册BRT6B智能系统2014W169-CS(M)DI.(M07DQ第四卷BRT6B笫七册BRT6B外电源工程2014W169-CS(X)D1.0408JJ第四卷BRT6B第八册BRT6B概曾注tI、院管项目和所管厂站项目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由项目负责人填写此表单.2、策划范围应包括项目所有专业(含技般专业五、总体设计目录乌鲁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11总体设计目录1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1.2 承办单位1.3 项目背景1.4 设计过程1.5 编制依据1.6 设计他国及内容1.7 主要结论1.8 可研报告批登意见的执行情况1.9 初设文件结构2技术标准4. I主要技术标准4.2采用的行业规范标准3总体交通分析3. I概述3.2城市交通现状3. 3现状BRT系统分析3.4 新建BRT走廊交通分析3.5 新建BRT走廊交通评价3.6 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分析4交通一体化公交走廊建设4. I概述4.4 工程概况4.5 主要技术指标1.4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4.5 道路交通工程4.6 桥涵工程4.7 管线工程4.8 车站工程4.9 车辆工程4. 10设备系统5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5. I概述5.2 设计目标5.3 设计内容5.4 总体构架5.5 一级平台建设方案5.6 一级平台建设方案一共建共用5.7 二级平台加强方案一智能交通6公共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6.1 概述6.2 设计原则与思路6.3 高铁站南广场公交枢纽设计方案6.4 高铁站北广场公交首末站设计方案6.5 北郊客运枢纽设计方案6.6 三宫公交停保场设计方案6.7 米东公交首末站设计方案6.8 米东公交停保场设计方案6.9 场站智能交通设计7工程筹划7.1总工期计划和实施阶段划分7.2 工程进度关键路段和控制点7.3 工期筹划进度安排8工程梃其与资金筹措1.1 1编制依据1.2 相关说明1.3 工程概算总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1.4 资金筹措1.5 国外贷款使用方案1.6 借款偿还计划9问题与建议六、子项目一设计依据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详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颁布的书)七、子项目一初设总说明书(BRTX号线)乌,木齐城市交通改善项目H(一体化公交走廊工程)BRT-4号线初步设计总说明书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1.2 设计依据1.3 前期相关意见及执行情况1.3. I世界银行意见及执行情况1.3.2可行性研究审批意见及执行情况第二章工程概况2.1 线路方案1 .1.1线路走向2 .1.2总体布置2.2 运输能力2.2.1预测客流2.2.2设计运输能力第三章主要技术指标3.1 道路交通工程3.2 桥涵工程3-2运营组织3.3 BRT车辆3.4 车站工程3.5 设备系统第四章行车组织与运誉管理4.1 行车组织4.2 运营管理4.2.1设计原则及依据4.2.2线路方案4.2.3运营时间4.2.4运营方案4.3常规公交线网调整4.3.I公交线网调整方案4.3.2共走廊公交调整方案(I可台换乘)4.3.3公交站点调整方案第五章道路交通工程5.1 设计原则及依据5.2 道路平、纵、横设计5.3 车站平面设计5.4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5.5 人行过街设计5.6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第六章桥港工程6.1 设计原则及依据6.2 桥涵方案第4管虹程7.1 设计原则及依据7.2 管线保护、拆除、改移方案第,Ut车站8.1 车站建筑工程1. 1.1设计原则及依据8. 1.2共走廊公交调整方案(同台换乘9. 1.3车站类型、站台及设施10. 1.4车站建筑设计及建筑风格8. 1.5无障碍设计8.2 车站结构8. 2.1设计原则及依据9. 2.2设计标准及设计荷载10. 2.3结构设计11. 2.4材料12. 2.5施工注意事项8.3 车站附属结构8.3.1照明8.3.2暧通及给排水第九章车辆工程9.1 车辆选型原则及依据9.2 BRT-4车辆选型第十章设备系统10.1供配电系统10.1.1设计原则及依据10.1.2供配电方案10.2智能交通系统10.2.1设计原则及依据10.2.1设计目标10.2.2总体设计架构10.3自动售检票系统10.3.1设计原则及依据10.3.2系统设计架构10.4站台安全门系统10.4.1设计原则及依据10.4.2系统设计方案10.5站台安防系统10. 5.1设计原则及依据11. 5.2站台配置方案第十一章概算I1.I编制范围12. 2编制依据I1.3概算总额及构成第十二章问题与建议13. 1存在问题14. 2建议八、子项目二设计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二OO七年八月卜三F1.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财政性资金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政务项目主要是指: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国家重点业务信息系统、国家基础信息库、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电子政务相关支撑体系等建设项目。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以提商应用水平、发挥系统效能为重点,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坏同,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改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作用。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建设单位是指中央政务部门和参与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地方政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申请,组织或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审批部门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审批,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第二章申报和审批管理第六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研究提出电子政务项目的立项申请。第七条电子政务项目原则上包括以下审批环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对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及特殊情况的,可简化为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第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要求(附件一)的规定,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委托有费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应专门组织项目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送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咨询意见,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参考。第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建议书批复,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附件二)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后审核批复,或报国务院审批后下达批复。第十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据项目审批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芨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编制要求(附件三)的规定,招标选定或委托具有相关专业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报送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委托专门评审机构评审后审核批受。第十一条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共建的电子政务项目,由中央政务部门牵头组织地方政务部门共同编制项目建议书,涉及地方的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摸,应征求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的意见。项目审批部门整体枇复项目建议书后,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由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分别编制,并报同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应按照项目建议书批复要求审批地方政务部门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事先征求中央政务部门的意见。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审批方面有专门规定的,可参照地方规定执行。第十二条中央和地方共建的需要申请中央财政性资金补助的地方电子政务项目,应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31号)的规定,由地方政务部门组织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经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并报项目审批部门审批。补助资金可根据项目建设进度一次或分次下达。第十三条项目审批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批复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批复中核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概算和其他控制指标原则上应严格遵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建议书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的,应重新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重大变更或变更投资超出已批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应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内容有少量调整且其调整内容未超出已枇复总投资额度百分之十的,需在提交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报告时以独立章节对调整部分进行定量补充说明。第三章建设管理第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奏任制,并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制度。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应确定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责任人,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责任人应向项目审枇部门报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建设进度、概算控制等情况。项目建设单位主管领导应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费金管理及运行管理等负总责。第十六条电子政务项目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遵从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原则。第十七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依法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核准的招标内容和招标方式组织招标采购,确定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中标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订立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第十八条电子政务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工程监理。第十九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于每年七月底和次年一月底前,向项目审批部门、财政部门报告项目上半年和全年建设进度和假预算执行情况。第二十条项目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审批部门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实施项目建设。如有特殊情况,主要建设内容或投资概算确需调整的,必须事先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调整报告,履行报批手续。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重大设计变更而导致超概算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再受理事后调概申请。第二十一条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工程严重逾期、投资重大损失等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向项目审批部门报告,项目审批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可要求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和暂停项目建设。第四章资金管理第二十二条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可申请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应用需求分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的编制、专家咨询评审等工作。项目审批部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批准下达前期工作经费,前期工作经费计入项目总投资。第二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获得批复及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后,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申请,项目审批部门将其作为下达年度中央投资计划的依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未获批里前,原则上不予下达项目建设资金。对确需提前安排资金的电子政务项目(如用于购地、购房、拆迁等),项目建设单位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交后,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资金使用申请,说明要提前安排资金的原因及理由,经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后,下达项目建设资金。第二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财政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应接受项目审批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对电子政务项目进行稽察,主要监督检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以及项目招标投标、工程质量、进度、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等情况。对稽察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及批复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要求项目建设单位限期整改或遵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批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暂缓拨付建设资金、暂停项目速设、直至终止项目。第二十七条有关部门依法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的采购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实施监督管理。第二十八条项目建设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当协助稽察、审计等监督管理工作,如实提供建设项目有关的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隐匿、瞒报。第六章验收评价管理第二十九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实行险收和后评价制度。第三十条电子政务项目应遵循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脸收工作大纲(附件四,以下简称验收工作大纲)的相关规定开展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初步骏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验收工作大纲要求自行组织;竣工险收由项目审批部门或其组织成立的电子政务项目竣工验收委员会组织;对建设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较简单的电子政务项目,项目审批部门可委托项目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第三十一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后的半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初步验收工作。初步脸收合格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并将项目建设总结、初步验收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文件作为附件一并上报。项目审批部门应适时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单位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审批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第三十二条项目审批部门根据电子政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情况,可适时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对建设项目的系统运行效率、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后评价。后评价认为建设项目未实现批复的建设目标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建设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审枇部门可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第七章运行管理第三十三条电子政务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实行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制。项目建设单位应确立项目运行机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落实运行维护费用。鼓励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和维护。第三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应按照风险评估的相关规定,对建成项目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检验其网络和信息系统对安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保障信息安全目标的实现。第八章法律贵任第三十五条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截留、挪用电子政务项目资金等,由有关部门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惩处;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或因管理不善、弄虚作假,造成严重超概算、质量低劣、损失浪费、安全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的,项目审批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密释。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二。七年九月一日起施行。附件三: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提纲)第一章项目概述I、项目名称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3,初设及概算编制单位4、初设及概算编制依据5、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6、息投资及资金来源7,效益及风险8、相对可研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9,主要结论与建议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第三章需求分析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2,系统功能指标3、信息量指标4,系统性能指标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1、总体设计原则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第五章本期项目设计方案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5、应用系统设计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8、网络系统设计9、安全系统设计10、备份系统设计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12、其它系统设计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第六章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1、领导和管理机构2、项目实施机构3、运行维护机构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6、相关管理制度第七章人员配置与培训1、人员配置计划2,人员培训方案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第九章初步设计概算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第十章风险及效益分析1、风险分析及对策2、效益分析附拓1 .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2 .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附件;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附图:1、系统网络拓扑图2、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九、子项目二初设总说明书第一篇设计说明书第1章项目概述1.I项目背景I.2设计依据1.3建设目标及内容1.4批复及相关意见执行情况第2章需求分析2.1业务需求分析2.2功能需求分析2.3性能需求分析第3章总体设计1.1 建设目标3. 2建设原则4. 3建设内容5. 4总体架构3. 5工程边界第4章一皴平台应用系统分项设计3.1 交通综合信息共享和交换系统4. 1.1系统架构设计4. 1.1.1系统架构4.1.1.2系统功能4. 1.2交通汇聚与管理了系统6. 1.2.1交通信息汇聚(1)交通信息资源汇聚内容(2)交通信息资源汇聚方式(3)交通信息资源汇聚功能4.1.2.2交通信息资源存储4. 1.2.3数据库内容设计<1)基础数据库(2)主题数据库(3)业务数据库4.1.2.4接口设计4. 1.3交通信息共享与交换子系统4.1 .3.1交通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内容4.2 .3.2交通信息共享与交换的方式4.1.3.3交通信息共享与交换功能4.1.4交通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4.2交通运行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4.2.1交通综合监测系统4.2.2缓解交通拥堵管理决策支持系统4.2.2.1交通运行与拥堵分析子系统4.2.2.2缓解交通拥堵决策支持子系统4.2.3交通仿真与评价系统4. 2.4交通运行评价系统4.24.1公共交通评价子系统4.2.4.2出租汽车运行服务评价子系统4.2.4,3停车场运行评价子系统4.2.5城市交通客流分析系统4.2.6交通运行统计与年报支持系统4.2.7行业监管与民意态势分析系统4.2.8协调指挥支持系统4.3交通粽合信息服务系统4. 3.I交通综合信息网站服务子系统5. 3.2交通出行服务手机APP子系统6. 3.3各类交通信息服务应用支持子系统4. 3.4交通公共服务数据接口子系统第5章平台的计算机系统分项设计4.1 总体方案设计5. 2主机系统设计5. 2.1主机需求分析7. 2.1.1业务应用模式分析7.3 数据存储系统设计7.4 网络系统设计5.5应用支掠系统设计5.6综合运维系统设计5.6.1云管理系统5.6.2IT综合运维系统5.6.3主干通信网监测系统5.7信息安全方案5.7.1安全需求分析5.7.2安全技术方案5. 7.3安全管理方案5.8I司城灾备方案第6通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主干通信网分项设计6.1 需求分析6.1.1 通信网V点分析6.1.2传输内容及带宽分析6.2建设模式6.3主干通信网建设方案6.4道路信息采集点通信网建设方案第7通平台的机房及交通综合信息中心大厅分项设计7.1 平台的机房环境设计1 .1.1设计原则7 .1.2机房建设标准及布局?.1.3机房环境建设工程7.1.4机房供配电7.1.5机房空调系统7.1.6机后综合布线7.1.7机房消防71.8机房集中监控7.1.9机房门禁7.1.10机房防雷接地72交通综合信息中心大厅设计7. 2.I总体布局8. 2.2大屏幕系统9. 2.3通信调度系统10. 2.4视频会议系统72.5工作席系统11. 2.6投影显示系统12. 2.7音响扩声系统72.8中央控制系统13. 2.9数字会议系统14. 2.10液晶屏升降系统第8章道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疑分项设计8.1快速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8. 1.1采集点位总体布局8. 1.2系统整体设计8. 1.3前端系统设计8. 1.3.1前端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