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docx

    • 资源ID:1813898       资源大小:25.5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docx

    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4年7月第一号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情况1-第二号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5-第三号天津市历史灾害普查-IO-第四号天津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13-第五号天津市海洋灾害风险普查-16-第六号天津市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19-第七号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21-第八号天津市水旱灾害风险普查-24-第九号天津气象灾害风险普查-28-第十号天津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查-31-第十一号天津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33-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第一号)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杳总体情况市普查办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7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自2020年8月正式启动普查工作以来,我市按照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普查办”)工作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各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强化专业团队建设,圆满完成了普查调查、评估与区划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全部任务,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一、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普查办”)设在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全市普查工作的统筹协调。规划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应急管理、水务、生态环境、气象和地震等9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组建由573人组成的管理队伍,通过建立进度控制和核查通报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本行业、本区普查工作。各区各部门依托第三方技术团队、街镇和社区基层干部以及社会志愿者,组织9908名技术人员开展数据采集、质检核查以及评估区划,形成了“全市统一领导、市普查办统筹协调、部门分工协作、市区分级落实、专家团队支撑、公众广泛参与”的普查工作机制。二、坚持试点先行,优化技术路线本次普查是自然灾害领域一次开创性的工作,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为高质量做好普查工作,市普查办先后组织完成滨海新区“一省一县”调查试点、滨海新区评估与区划试点和河西区“一省一市”评估与区划试点,通过试点进一步验证并完善了从数据调查到评估与区划的全灾种、全模块、全链条技术流程,为推进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坚持质量第一,确保成果可靠各区各部门坚持把“质量第一”理念贯穿到数据采集、质检、核查等各个环节,全面落实自查、审查、抽查、外业核查、系统质检等各环节数据质量管控,依托“四检一审”质量控制机制,即调查单位自检(落实“谁填报、谁负责”要求)、技术单位核检(发挥独立第三方的作用)、区级行业部门复检(确保调查数据专业性)、市级行业部门抽检(按照5%比例现场核实数据)、各级普查办审核(发挥普查办综合审核验收作用),全面提高普杳数据质量,全市普杳数据全部通过国家质检核杳,普查成果真实可靠。四、完成全市灾害风险调查全市共获取超过215万条灾害风险要素数据,涵盖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海洋、森林火灾等6大类21种灾害致灾要素数据,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6大类27种承灾体数据,政府、社会、基层等3大类16种综合减灾能力数据,以及1978年以来年度历史灾害和1949年以来重大历史灾害数据。五、完成市区两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完成了市区两级6大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编制了主要灾害类型灾害风险图和区划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综合风险区划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揭示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形成原因和主控因素,提出了防治建议。六、建成市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按照“统一规划、共同建设,统一标准、共享共用,常态运行、分类管理”的原则,建成市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并实现与国家级综合库互联互通。印发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建立普查数据共享联合审批机制,为推进数据的本地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七、广泛开展普查宣传培训印发普查宣传工作计划,组织策划一系列普查宣传活动。制作普查宣传片,向社会公众发布普行公开信,号召市民广泛支持参与普查工作。制定普查培训方案,综合运用线下培训、线上直播答疑、微信群点对点服务等多种手段,对普查工作人员开展“一对一”业务辅导、“手把手”教学演示、“面对面”答疑解惑。普杳开展以来,各区各部门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普杳宣传活动近2800场次,累计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900余次,培训业务骨干45000余人次,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夯实了工作基础。八、积极推动普查成果应用落地见效市普查办印发天津市普查数据与成果应用实施细则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指导意见,指导各区各部门将普查成果与防灾减灾救灾、完善社会踪合治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深度融合。各区各部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将普查成果应用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三级四层”地质灾害隐患网格化监测与预警、应急管理"一张图''体系建设、沿海警戒潮位核定、全市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等工作,有效提升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完成滨海新区普查成果应用试点,为深化我市区级层面普查成果应用积累了丰富鲜活、可推广复制的工作经验。说明:本次普查的标准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第二号)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市普查办市应急管理局2024年7月本次普查基于地宸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和森林火灾等6大类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在国务院普查办的统一技术框架体系下,构建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模型,完成了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区划,客观认识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在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主要灾害类型灾害防治区划成果、综合减灾能力评估成果等完成了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为我市各级人民政府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一、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遵循“危险性-脆弱性-暴露度”三维度准则,基于6大类21种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承灾体调查数据、历史灾情调查数据等开展。评估结果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等5个等级,反映了灾害综合风险水平的相对高低。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总体中等偏高。天津市自然灾害高、中高综合风险等级街道(乡镇)共有44个,主要分布在市内六区、滨海新区和蓟州区。洪水、干旱、地震和风雹是影响天津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主要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基于孕灾环境、历史灾情、主要承灾体综合风险区域差异划分得到,为两级区划:一级区划主要依据天津市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气候地带等孕灾环境的区域差异,以及6大类自然灾害的类型组合特征和区域主导灾种,划分为5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防治区:东南部洪涝-风雹-海洋灾害为主区;北部干旱-洪涝-风雹-地震-地质灾害为主区;中东部干旱-洪涝-风雹-地震灾害为主区;西部干旱-洪涝-风雹灾害为主区;中部洪涝-地震灾害为主区。在一级区划内,依据全市单灾种危险性、历史灾情和综合风险等级,形成综合风险区划的二级区划,共29个二级区,包括高、中高、中、中低和低风险区等5类区域,占天津市陆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99%、5.70%.77.72%、15.59%、0.00%。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为三级区划:一、二级防治区划与风险区划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自然灾害综合防治指数,将29个二级区进一步划分为50个三级区,包括4个重点防治区域,14个次重点防治区域,17个中等防治区和15个一般防治区,占天津市陆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41%.7.33%,26.56%、65.70%o二、天津市综合减灾能力本次普查从政府、社会、基层3个方面开展了综合减灾能力调查,共获取28240条调查数据,第一次形成了覆盖“市区-街镇-社区(行政村)-家庭”的天津市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通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以区为评估单元,在政府、社会、基层减灾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得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结果表达了综合减灾能力的相对高低,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5个等级。全市综合减灾能力强、较强、中等、较弱、弱的行政区数量分别为2个、3个、8个、2个、1个,其占比依次分别为12.50%、18.75%、50.0()%、12.50%和6.25%。其中西青区、蓟州区、滨海新区、武清区、和平区综合减灾能力较强,而东丽区、河北区、河东区综合减灾能力较为薄弱。说明:I.自然灾害(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害):台风、嘉雨、地震等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等,就彩成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形成有三要京:孕灾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字我灾害发生的因子)、承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如果致交因子强度技大,但时空上和承灾体不变受,或因承定体设防水平高而未形成损失,则一般称为自然因素而不是自然灾害。2 .学父环境(孕育灾害的环境):孕育自然灾害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是由地球大气圉、水图、岩石03、生物阴、冰冻图和人类社会四所构成的琼合地球表层环境。孕灾环境的区域差异,决定了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时空分布特征的背景。孕灾坏境稳定性越尚,发生自然灾害的可施性越低。孕灾环琥的改耳,能有效减轻灾害风险。3 .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资源环境或各种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并达到造成灾害程度的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暴雨、洪涝、干旱、滑坡、泥石流等。4 .致灾危险性(致灾因子的强度):台风、K西、地震等致灾因子发生的范国、吸率和强度。致定因子发生效率越高,致灾范围越广,致灾强度越大,则致灾危险性就越南。5 .承父体(承爻灾害的客体):直按爻到自然灾害影响和报害的人类社会对象及资源环境,包括人类本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能淞、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各种减灾工程设施及生产、生活反务设施,人们所积累起来的各类财富,以及资源环境等。6 .承灾体暴密度(人、贿、物曾承尖体的集中程度):致定因子可能影响范围内的人、房屋建筑、基思设施、泾济及资源环境等承定体的数量。承父体暴露度越高,越容易形成更大的灾害桢失。7 .承灾体脆弱性(承农体在致灾因子作用下易于身成桢失的敏感程度):表达旅灾体的状态或1性能受到致灾因子不利影响的倾向、敏感性和易领性,一般体现为致灾危险性大小与承实体损失程度之间的关系。在致灾危险性相同的情况下,承实体脆弱性越大,则承定体损失程度越高。8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致尖因子造成的潜在损失):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法在人员伤亡、经济极失等,是对自然灾害报失的客观可能性进行的主观评价。自然灾害风险高低与孕灾环或、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乱露度和脆弱性有关,致灾危险性越大,旗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越高,自然灾害风险则越高。本次普查的24座水库中约有66.7%存在不同程度风险隐患;380座水闸中约有37.9%存在不同程度风险隐患;2138.5千米5级以上堤防约有29.7%未达到规划设计防洪标准;1()处国家蓄滞洪区全部存在蓄滞洪区围堤未达标或未完成安全建设。二、天津市洪水风险区划及防治区划(一)洪水风险区划天津市洪水区划总面积119106km2,大部分地区的洪水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区,分布于已完成达标治理河遒的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保留区和山地洪水威胁区内,总面积9091.Ikm2,占比76.4%;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贾口洼、大黄堡洼和青甸洼等蓄滞洪区、未完成达标治理河段的防洪保护区和蓟州北部山洪沟沿线,总面积1021.Ikm2,占比8.6%;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黄庄洼、大黄堡洼、文安洼等蓄滞洪区、未完成达标治理河段的溃口附近和蓟州北部山洪沟沿线,总面积487.1knE占比4.1%;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泛区、东淀、文安洼、黄庄洼I区滞洪围堤内和未完成达标治理河段的溃口附近,总面积3489knE占比2.9%;其余为河道及常年水域范围。(二)洪水灾害防治区划将天津市全域11910.6kn2国土根据洪水威胁来源划分为主要江河防洪区和山地洪水威胁区两类。基于防洪治理需求的迫切性,结合洪水风险区划成果,又分为一级重点防治区、二级重点防治区、中等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形成洪水灾害防治区划图。(二)干旱灾害防治区划1 .一级防治区划将全市16个区划分为4个干旱灾害一级防治等级。其中,严重受旱县2个,为静海区、宁河区,占12.5%;主要受旱县1个,为宝城区,占6.2%;一般受旱县7个,为蓟州区、滨海新区、武清区、北辰区、津南区、西青区、东丽区,占43.8%;非受旱县6个,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占37.5%。2 .二级防治区划将全市16个区划分为3个干旱灾害二级防治等级。其中,重点防治区1个,为静海区,占6.2%;中等防治区3个,为蓟州区、宁河区、津南区,占18.8%;一般防治区12个,为宝抵区、武清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占75%。说明: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第九号)天津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市气象局2024年7月市气象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按照中国气象局、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开展了台风、暴雨、冰雹、高温、低温、大风、干旱、雪灾和雷电等9种气象灾害的致灾调查和风险评估区划,圆满完成各项普查任务,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重点任务常抓不懈,推动建立普杳长效工作机制。一、气象灾害调查首次对台风、暴雨、冰雹、高温、低温、大风、干旱、雪灾和雷电等9种气象灾害分两级(市、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风险评估,累计获取气象灾害致灾因子信息31737条,摸清了全市及各地区气象灾害底数,识别了高风险区域。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对9种气象灾害进行了致灾危险性评估,以及人口、经济(GDP)、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不同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制作评估与区划类产品1376份,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评价致灾因子变化和综合风险格局。其中:台风。危险性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津南、东丽东南部和西青中西部,面积633.9k11,占天津总面积的5.3%;较高危险区面积4269.0kn占35.7%。暴雨。危险性大体呈中部低、周边相对较高的分布形式。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静海、滨海新区中部、蓟州山区、宝城和宁河等地,面积18844k11占15.7%;较高危险区面积3718.7平方千米,占31.1%。冰雹。危险性较高及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蓟州、滨海新区和静海等地。高危险区面积2107.1km2,占17.6%;较高危险区面积2246.2k11占18.8%。高温。危险性较高及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高危险区面积4429.5kn2,占37.1%;较高危险区面积3269.3knr,占27.3%o低温。危险性大体呈西北部较高、东部相对较低的分布形式。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武清、宝城中部、西青西部和滨海新区南部地区,面积2682.8k11,占22.4%;较高风险区面积3788.2kn,占31.7%0大风。危险性较高及以上的区域主要位于武清、蓟州山区、宝斌南部和滨海新区及其周边地区。高危险区面积1136.Ikm2,占9.5%;较高危险区面积5626.5knR占比为47.0%。气象干旱。危险性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蓟州、宝纸、武清和宁河东北部危险性最高;其次为北辰、西青、静海、宁河西甫部、市区部分地区及滨海新区中部;滨海新区大部和津南东南部危险性最低。雪灾。危险性较高及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蓟州北部,宁河北部和滨海新区南部等地。高危险区面积2616.0kn占21.9%;较高危险区面积4206.1knF,占35.1%。雷电。高危险区主要位于蓟州山区、静海西南部和西青东部,面积6453km2,占5.4%;较高危险区以高风险地区为中心向外延伸,在河西、宝抵、北辰、武清北部和津南西部等地分布,面积3804.3km2,占31.8%。三、普查成果应用市气象局将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于城市发展规划、城市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实施保障、风险预警指标改进等工作。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完善、边见效”的工作目标,实现普查成果与业务服务应用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有效提升了“杜苏芮”台风、极端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决策服务的质量和权威性。说明:本次否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第十号)天津市森林火灾风险普杳市规划资源局2024年7月市规划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国家和我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部署要求,完成了天津市森林可燃物、野外火源、气候等致灾因子调查分析和减灾能力、历史森林火灾等调查,形成了森林火灾危险性、风险、减灾能力、火灾防治区划成果,全面完成了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各项任务,为天津市森林火灾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一、致灾因子调查森林可燃物。本次调查采集62个森林可燃物样地,其中,6个可燃物大样地,56个可燃物标准样地,构建了分植被区域、分类型的可燃物模型库。野外火源。调查2016-2020年天津市森林防火区野外火源底数,包括经批准的野外用火、违规野外用火、重要火源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口等因子。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区划森林火灾危险性。天津市16个区级行政单位(以下简称区)划分为4个危险性等级。其中,高等级的区1个,面积占比为13.456%:中高等级的区2个,面积占比为16.587%;中低等级的区7个,面积占比为68.423%;低等级的区6个,面积占比为1.534%j森林火灾风险。天津市16个区级行政单位(以下简称区)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其中,中高等级的区1个,面积占比为13.456%;中等级的区2个,面积占比为16.587%;中低等级的区7个,面积占比为68.423%;低等级的区6个,面积占比为1.534%。森林火灾防治区划。天津市16个区级行政单位(以下简称区)划分为4个防治区划类型。其中,重点防治区1个,面积占比为13.456%;次重点防治区1个,面积占比为13.306%;中等防治区8个,面积占比为71.704%;一般防治区6个,面积占比为1.534%0说明: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第十一号)天津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杳市地震局2024年7月市地震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普查技术规范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管理、聚焦产品应用,结合既有工作成果开展了地震活动断层调查、房屋建筑抽样详查以及天津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划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一、致灾危险性和隐患调查收集整理天津市19条主要第四纪断裂探测数据集,收集整理场地钻孔数据702个、地震危险性数据18605条,完成1557栋不同建筑类型房屋数据调查,建成能够体现当前工作程度和水平的全市地震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完成全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计算了4个概率水平的地震基岩、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完成全市1:25万地震危险性图编制。开展了全市及16个行政区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编制了全市1:25万地震构造图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图。编制完成了市区各级技术报告32份。评估结果显示,我市地震危险性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高风险等级、中高风险等级和中低风险等级。高风险等级地区面积较少,主要涉及蓟州区西部和宁河区东部,中低风险等级地区主要涉及滨海新区南部、西青区南部、静海区大部和蓟州区东北部,其余为中高风险地区。表1天津市地震危险性等级划分地震危险性等级面积(km2)面积占比高风险207.2451.74%中高风险9600.66080.61%中低风险2102.73617.65%三、普查成果应用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服务于南港工业区、大港石化产业园、临港新材料产业园的化工园区认定工作,保障天津“达沃斯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等重大活动,为天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项目选址等提供安全信息服务,为地宸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实施、第六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天津市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平台建设以及全市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说明: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公报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