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商业银行.ppt
第五章 商业银行,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一、商业银行的概念及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并在经济生活中起多方面作用的金融服务企业。,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商业银行的性质(1)商业银行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2)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它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综合性“金融百货公司”。,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二、商业银行的基本类型 1.职能分工型(分业制)商业银行:,是通过立法对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进行具体的分工。2.综合型(混业制)商业银行,是指商业银行可以不受限制地经营存放款、投资、证券、信托等金融业务,甚至还有不动产及工商业的投资经营。,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201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意味着废除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标志着西方国家分业经营制度的最终结束。,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1.单元银行制度。又称单一银行制度,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不设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这种银行制度目前仅存于美国。2.分支行制度。指在各大中心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埠、国内、国外普遍设立分支银行的制度。这是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制度。尤以英国最为典型。,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3.银行控股公司制度。又称集团银行制,指由某一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的银行制度。发端于20世纪初,“二战”以后获得长足发展,在美国最为流行。4.连锁银行制度。指由同一个人或集团购买两家以上银行多数股票,从而控制银行的经营决策而又不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出现的一种银行组织形式。连锁银行的成员一般都是形式上独立的小银行。,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2.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分成三大快:即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商业银行内部组织形式图,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四、商业银行的功能1.信用中介功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资金投放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即在借贷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其功能体现三方面:一是变闲置资本为有用资本;二是变小额资本为大额资本;三是变短期资本为长期资本。2.支付中介功能。是指商业银行为商品交易的货币结算提供一种付款机制。即通过账户间的划拔和转移来完成货币结算。,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3.信用创造功能。是指商业银行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情况下,利用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时,不以现金形式或不完全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客户,而只是把贷款转到客户的存款帐户上,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创造了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功能。是指商业银行同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以及个人存在多面的联系,能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相应的各种金融服务。如:各种代理业务和咨询业务等。,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概述,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一是商业银行经营的规模化二是商业银行经营资本社会化三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全能化四是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国际化五是商业银行经营手段的电子化,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资产负债净值(资本账户)净值(资本账户)资产负债 杠杆率资产总额/资本账户余额(杠杆率必须适度p166),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这是商业银行最基础、最主要的业务。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负债两部分,其中自有资本所占比例较低,因此银行主要通过各种负债工具来筹措资金。主要几种负债工具:存款、借入款、结算中的负债,存款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一种被动型的负债业务。一般存款以期限划分,可以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年来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开发出一系列的新的存款形式。其特点是既能灵活方便的支取,又能给客户支付利息。这种新型的存款账户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充分满足了存款人对安全、流动与盈利的多重要求,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扩大了资金来源。这些新型的账户主要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可转让支付命令书、自动转账服务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等。,借入负债 借入负债又称非存款性负债,是商业银行主动地通过金融市场或向中央银行融通的资金,主要有:(1)同业拆借(2)向中央银行借款(3)回购协议(4)发行金融债券(4)境外借款,结算中的负债 结算中的负债是指在商业银行的结算业务活动中,一些特殊的结算方式所要求的临时负债。例如:信用证结算方式可以使购货单位的开户行获得一笔暂时负债,汇票结算、限额结算方式也可以形成类似的负债;此外,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暂收款、应付款,也可视为结算中的负债。这部分负债数量有限,但相对稳定。,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银行资产就是商业银行可以使用的资金。资产业务就是资金运用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包括现金资产、贷款资产、证券资产等。,(1)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中最富有流动性的资产,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保证,是商业银行的一线准备。但由于现金资产没有盈利,所以往往在资产业务中所占比例较小。现金资产由以下内容构成:1)库存现金 2)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3)同业存款,(2)贷款资产贷款是银行将其所吸收的资金,按一定的利率贷给客户并约定归还期限的业务。贷款资产是商业银行中占比最大、最重要的资产。按贷款期限分类: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分类: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按贷款是否有抵押品分类: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对于担保贷款而言,按担保方式的不同,担保贷款又可以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三种方式。此外,按照贷款的对象不同,贷款可分为个人贷款、法人单位贷款、政府贷款和同业贷款;按照贷款的计息方式不同,可分为浮动利率贷款、固定利率贷款和优惠利率贷款;按照银行发放贷款的自主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等等。,(3)证券资产由于有价证券的流动性较强,也可以兼顾资产的获利性,而且某些证券还有免税规定,因此成为银行资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对象是信用可靠、风险较小、流动性较强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的证券。商业银行也投资一些财力雄厚、信誉度较高的公司债券和优质股票等。,能否投资于公司的股票是区分商业银行属于职能分工型还是综合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限于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在商业银行的业务中,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统称为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这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中间业务中间业务就是商业银行不用或较少占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收取各种费用的业务。该种业务是由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衍生而来的,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间业务的种类主要有:结算类业务代理类业务 信息咨询类业 银行卡业务 其它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根据各国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受商业银行法律保护的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保险自营业务等。,(2)表外业务从广义上看,表外业务既包括前面的金融服务类的中间业务,也包括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业务;狭义上就仅指后一类。我们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表外业务。即:这一类业务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是与表内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关系十分密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表内的业务。所以也称之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较大、风险也较大。,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常见的表外业务主要有:1)贸易融通类业务:银行承兑业务、商业信用证业务 2)金融保证类业务: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保函业务、贷款销售或资产证券化业务4)其它表外业务: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由于表外业务不反映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又常常以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形式存在,因而具有相当大的隐蔽性,一旦客户违约或商业银行市场决策判断失误,将给商业银行造成极大的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在严格的自律以及金融监管约束下谨慎操作。,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不少西方国家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量已大大超过其表内业务量;从收益看,不少银行这方面的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其表内业务收入。,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金融创新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原因:避免风险、规避管制、便有竞争、新技术出现及其应用。表现形式;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所形成的存款。原始存款能够形成商业银行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基础。p202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放款、投资和贴现(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存款。,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二、派生存款的创造 1、创造过程:假设:客户存在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吸收原始存款后除了保留一定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客户取得银行贷款后不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甲银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备金后向A客户发放贷款,形成客户在甲银行的存款,A客户用存款进行转帐支付,形成乙银行B客户的存款增加,乙银行继续前面过程。银行体系可以派生出数倍的存款货币。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p163,R原始存款,r法定存款准备率D存款总额L派生存款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书上例子,10000元原始存款创造了40000元的存款货币,流通中的货币已增至50000元。,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2、影响派生存款创造的制约因素:(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并且逐步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P202,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2)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是指一部分通货流出银行系统被公众持有。现金漏损额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叫现金漏损率。(3)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从存款中留下的、法定准备金以外的现金,用于支付客户意外的提现与借款。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即超额准备金率。,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4)活期存款转入定期存款的比例(t):中央银行规定,对于定期存款也需交纳一定的低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P166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公式,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5)中央银行的行为:原始存款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基础货币是央行的负债,由央行创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央银决定;央行还可以影响公众的行为(中央银行在货币扩张机制中的作用)p203,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包括社会公众手持现金、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扩张或收缩基础货币时,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或收缩过程,可使市场货币供给量多倍扩张或收缩。因此,基础货币是一种活动力强、具有高能量的货币,故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再贷款、再贴现;金银、外汇储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6)公众的行为:存款和贷款的意愿等。,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三、货币供给量M1:流通中货币的存量,它包括社会公众和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以及社会公众在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存款。,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R为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C为商行和社会公众持有现金;D为社会公众在存款机构存款。则如图所示:,其中,基础货币BRC,而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M1DC,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倍数扩张关系,即货币乘数,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则要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P263,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货币供应量的最大理论值)。P262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四、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之外的经济部门和经济因素。,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机制,货币流通最终由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货币供给量从根本上具有内生性。在现代银行体制下,银行体系的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数量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即很大程度上由中央银行所控制,故它又具有外生性。货币供给既具有内生性、又具有外生性。,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1、三原则:(1)安全性。是指银行资产可按期收回本息的程度。(2)流动性。是指在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银行及时支付的能力,包括客户提现,以及满足必要的贷款。(3)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正常经营状态下的盈利能力。任何商业银行,无不把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作为其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2、“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矛盾与统一 安全性是前提和基础;流动性是条件、是手段;盈利性是目的。商业银行经营的总方针是:在保持资产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进 1、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前,重点管理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以确保流动性和安全性,但会影响盈利性。,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自己的存款,那么银行只能倒闭。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在这种贷款中,一般采取票据贴现的方式。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它具有自偿性。这个理论的主要缺点是:将银行的业务限制在狭义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内,对于大量的有偿还能力的贷款不予考虑。对于提款人的假设过于绝对化,就一般情况来讲,存款人总是一面提款,也一面存款,总有一部分资金留在银行不取,而这部分资金就是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不需要保持太大的流动性。事实上,真实票据的自偿性不那么如人意,即使在经济情况好转的情况下也有相当的票据不能自偿。,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2)预期收入理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应着眼于贷款的按期偿还或资产的顺利变现。而无论是短期商业性贷款还是可转让的资产,其偿还或变现能力,都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有保证,哪怕是长期放款,仍然可以保持流动性;反之,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放款,也难以保持流动性。因此,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安排贷款的期限、方式,或根据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来选择购买相应的资产。如果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明显,银行则可发放长期贷款;反之,如果一项贷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也不宜发放。,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3)可转换理论: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在存款人提现时能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不论是否具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这个理论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同时,还要看市场特点,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证券抛售量往往大大超过证券购买量,就难以保证流动性。,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2、负债管理理:20世纪70年代,核心思想就是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明显缺陷是增加了经营风险。,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负债管理,都只是侧重一个方面来对待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不全面。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基本思想是将资产和负债作通盘考虑,以“对称原则”(资产项目的利率、期限与负债项目的利率、期限要对称)为基础以此追求利润最大化选出最佳的资产和负债结构组合。,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资金总库法。指将各种资金来源汇集成一个资金总库,按照谨慎的安全性原则排列资金使用的先后顺序。(2)资金转换法。这一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区别对待不同的资金来源,分别处理,更加注重流动性,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放款和投资以增加盈利。,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3)线性规划法。为了更准确地制定业务经营管理战略,许多大银行采用复杂的数学规划法。线性规划法是指在一定的资金流动性与法令限制的先决条件下,用于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量,使银行利润最大化的方法。,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4)缺口管理法(差额管理法)缺口管理法是指银行管理者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缺口利率敏感资产一利率敏感负债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的大小,以及它们对市场利率变化的调整速度,称为银行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型:零缺口模型: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较为保守。,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正缺口模型:利率敏感性资产比例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比例,即浮动利率的资产与固定利率负债的比例相对较大,适用于预期利率将上升的时候,资产收益因利率上升而增加较多,而负债成本却增加有限。负缺口模型:利率敏感性资产比例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比例,即银行持有的浮动利率负债与固定利率资产的比重较大。适用于预期利率将下降的时候,有助于减轻银行的利息负担。,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正缺口模型和负缺口模型是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践:1953年-1980年:“统收统支”1981年-1984年:“差额包干”1985年-2019年:“实存实贷”2019年1月1日起,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统收统支:统收是指各级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全部上交总行,存款的运用权归总行;统支是指各项贷款由总行统一核定计划指标,逐级下达,各级行都实行指标管理,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差额包干:在1979年2月的全国分行长会议上,提出对信贷资金管理办法的改革意见,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管理办法,并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于1981年改进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管理办法。实存实贷:在1984年10月推出了信贷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存实贷,互相融通”的管理办法。,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约束资金运营的管理办法。其实质是通过建立关于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指标体系,并根据经验值和实践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各个指标相应的最佳值域,并以此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的运作是否正常的标准。,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流动性管理 备付金比例 资产流动性比例 中长期贷款比例2)安全性管理 资本充足率 单个贷款比例3)盈利性管理,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1、资本金管理: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的资本净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之比来衡量,是衡量商业银行资本是否充足的指标。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核心资本最低应为4。,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BIS)于1988年7月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巴塞尔协议为国际金融监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方法,使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成为可能和必然。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清算银行1930年5月组建,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刚建立时只有7个成员国(美、英、法、德、意、比、日),现成员国已发展至45个。是中央银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11月正式加入国际清算银行。,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2、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负债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业务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存款的管理 1)保持存款的稳定性 2)降低存款的成本 3)提高存款的增长率,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2)其他借入资金的管理 第一,借入资金的规模。第二,借入资金的期限。第三,借入资金的相对成本。第四,借入资金的风险 第五,借入资金的法律限制,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3、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商业银行进行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对信用的评估分析、对贷款的管理,对投资的管理等。(1)信用的评估分析所谓信用分析,就是对债务人的信用进行评估与审查。这种分析通常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的:一是分析贷款人过去的情况,了解其过去的还款记录是否令人满意;二是对借款人将来的信用状况进行预测。,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分析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6C”原则:1)品德(Character);2)能力(Capacity)3)资本(Capital);4)担保品(Collateral)5)经营环境(Condition)6)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2)贷款的管理 1)贷款政策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贷款政策。贷款政策是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指导银行贷款投向和规模,规范贷款业务操作的各项方针与规则的总和。,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2)贷款风险的分类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比较了各国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该原则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将正式采用新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第一、二类贷款,均属正常贷款,而第三、四、五类贷款,则合称为不良贷款。正常类贷款: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关注类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次级类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可疑类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 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损失类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3)不良贷款的处理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贷款。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保证贷款的安全。其中主要的措施有:贷款展期、追加新担保、对借款人经营活动做出某些限制性规定、银行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等。对重组的企业,落实贷款的债权债务,防止借款人借重组逃废银行的债务。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追偿贷款。对经过努力,最终仍无法收回的贷款,列入呆账,依照有关规定由呆账准备金核销。,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4、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五、商业银行的监管,一、商业银行监管的必要性 高风险性及其风险的扩散性。,五、商业银行的监管,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2、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3、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4、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五、商业银行的监管,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八类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五、商业银行的监管,1.对商业银行开业的规定。审查的重点是:银行必须具有最低资本、业务范围及其经营人员的资格。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五、商业银行的监管,二、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1、对商业银行开业的规定。审查的重点是:银行必须具有最低资本、业务范围及其经营人员的资格。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五、商业银行的监管,2、对商业银行资本适宜度的规定。资本适宜度是指银行资本应保持既能经受坏账损失的风险,又能正常营运,达到盈利的水平。巴塞尔协议,要求签字国银行资本对其经加权计算的风险资产的比率达到8%。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五、商业银行的监管,3、对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规定流动性资产比例:银行所持有的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必须要在其资产总额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五、商业银行的监管,4、对银行业务活动范围的规定 经营范围有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之分。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直接投资。,五、商业银行的监管,5、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6、对商业银行参加存款保险制度的规定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最早 的国家(1933年)。,五、商业银行的监管,对商业银行监管主要有市场准入的监管;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市场退出的监管。,五、商业银行的监管,三、商业银行的国际监管1、银行机构的国际化给银行监管带来的挑战。2、2019年巴塞尔协议第二稿,成为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五、商业银行的监管,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1)第一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有关资本的定义和8%的最低资本比率,没有发生变化。但对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除原来考虑的信用风险,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五、商业银行的监管,(2)第二大支柱监管当局的监管:监管当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3)第三大支柱市场纪律: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为了提高市场纪律的有效性,推出标准统一的信息披露框架。,五、商业银行的监管,3、2019年9月巴塞尔协议III达成的新协议,到2019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而由普通股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占银行风险资产的下限则提高得更为明显,将达到7%,其中包括2.5%的资本留存缓冲。新协议还对银行资本的定义和风险评估做出了更加严格的界定。,第六节 网络银行,一、网络银行的定义网络银行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或其他电子通讯网络手段,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金融交易网络的总称。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电子银行、互联网银行、电话银行等,其实都属于网络银行的范畴。,第六节 网络银行,二、网络银行的特征 网络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的重要特征是其“地理位置的无关性”。网络银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虚拟服务方式。(2)运行环境开放。(3)真实的银行业务。(4)业务实时处理。,第六节 网络银行,三、网络银行的发展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9年10月18日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在美国诞生。在全球范围内,网上银行的用户每年都在成倍地增长。到2019年,美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占银行业务总量的50%以上。存在的问题: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安全问题的困扰,第六节 网络银行,四、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 2019年3月,中国银行率先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中国招商银行率先在国内推出网络银行品牌“一网通”。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网络银行业务。,思考题,名词解释商业银行、银行控股公司制度、连锁银行制度、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派生存款、表外业务、对称原则、缺口管理、资产负债联合管理、5C原则、利率敏感性负债。,思考题,问答题二战后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商业银行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哪些内容?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区别有哪些?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以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为什么必须保持流动性?试述利率敏感性缺口与商业银行盈利的关系。西方商业银行“缺口管理”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商业银行的存款实行法定准备金缴存制度有什么作用?简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实施监管有何必要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的基本内容。,思考题,计算题1、假设央行向某银行购买了100万元的国库券,法定准备率为10,如果这一行动导致存款扩张了800万元,此银行系统是否均衡?为什么?2、假设某商业银行有1000万元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试计算:(1)若现金漏损率为2%,则该商业银行可新增加存款多少?(2)若在上述前提下,中央银行规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4%,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为50%,则该商业银行可新增加存款多少?3、假定A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1000元的贴现贷款,且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那么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如果每家银行都希望持有5%的超额准备金,情形又将如何?如果银行每增加1元的支票存款,便会有15分转化为流通中现金,20分转化为定期存款,且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3%,则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支票存款,多少流通中现金,多少定期存款?,思考题,4、商业银行吸收的原始存款为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率为5,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试计算该商业银行系统的最大派生存款,为什么说这是最大的可能派生存款量?,思考题,5、某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资 产 负 债 现 金 25 资本账户 10 投 资 30 存款及其他负债120 放 款 75 总 计 130 总计 130 计算该银行资产负债“杠杆率”假设由于管理失误,该行投资贬值了300万元,放款出现坏账损失700万元。分析该行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