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制说明.docx
-
资源ID:1818768
资源大小:13.67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标准编制说明.docx
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修订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复查工作的通知(内市监标准字2023461号)和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现行有效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排查结果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定的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修订。(二)提出和归口单位本标准由本文件由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归口。(三)起草单位标准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扎兰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荣旗农业事业发展中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鄂伦春自治旗农牧科技事业发展中心。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近年来,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地力严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严重超采、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连作和单一种植造成病虫害的加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降雨量达400-600亳米(基本不需要灌溉),是我国玉米、大豆主产区,根食作物面积1700万亩左右。目前,大豆面积偏大,大豆重茬问题比较严重。大豆不耐连作,重茬常导致产量下降,病虫害加重,品质变劣。据试验研究,重茬一年减产9.9%,重茬两年减产13.8%,重茬三年减产17.0%,迎茬大豆百粒重比正茬大豆降低2.7%重茬大豆百粒重比正茬大豆减少3.7近重茬大豆的病粒率、虫食率分别比正茬增加95.5轧长期重茬减产更严重。轮作种植在产量及营养品质等方面都比连作都有显著提高。实践表明,米豆轮作大豆产量比连作大豆平均增产15.00%;各轮作模式下玉米产量均高于连作,平均增产21.76%o在大豆、玉米籽粒营养成份方面,大豆-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比大豆连作分别增加0.5%、1.6%;不同轮作与连作比较,玉米粗蛋白、粗淀粉、赖氨酸、容重均有提高,其中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3.57%,赖氨酸含量提高了3%,容重提高了15.75g1.,提高2.16%。因此,大豆、玉米的合理轮作是呼伦贝尔市生产上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既能够调节土壤养分和培肥地力,还能减少杂草危害和防止病虫害的蔓延,从而明显增加大豆、玉米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呼伦贝尔市作为内蒙古主要生态区特征和作物布局,以培肥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粮豆均衡增产噌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生产潜力。同时,大豆和其它豆类均可共生固氮,根茬落叶多且较易腐解,是良好的养地作物,玉米和大豆是最为理想的轮作“伙伴”,合理轮作、互相换茬可以互促增产。同时,扩大耕地轮作制度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我国农业发展突出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的重要举措,也受到各级农牧业部门也高度重视,具有较强的紧迫感。但由于缺乏作业技术标准,农户在应用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时,相关环节技术不到位导致技术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该技术向更大范围推广应用,迫切需要制定相应技术标准,以推动该项技术的标准化生产和向更大范围示范应用。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环境问题治理。减轻因轮作作物不合理或田间管理不规范造成的损失,有效提高次年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标准制定团队通过轮作试点期间探索呼伦贝尔市玉米-大豆轮作丰产栽培技术,此项技术丰产增效效果明显,有效减轻下茬作物药害问题,种植区域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对此项技术认可度较高,技术应用具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三、主要修订过程(一)分工情况按照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现有有效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排查结果的通知文件要求,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标准修订的主持单位,与呼伦贝尔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的旗县市有关人员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对标准越草进行分工,明确各自任务、阶段进展和职责,落实到人。第一起草人负责本文件制定过程的总体设计、技术把关,组织开展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起草;其他起草人开展调研、修订、格式校对等工作。(二)起草阶段在接受本标准修订任务后,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呼伦贝尔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的旗县市相关人员成立了标准修订小组,立即有针对性的查阅了玉米、大豆栽培的技术资料,收集和总结了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玉米-大豆轮作栽培的成功经验,参考其它地区地方标准和技术资料,结合呼伦贝尔市玉米-大豆轮作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认真分析,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对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修订。本标准在原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规程(DB1507/T51-2020)基础上,将原标准前言中标准依据和引用过期的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更新为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内容,同时结合当前地方标准编制的各项规范性内容对本标准进行了形式方面的修改,完成了标准初稿。2024年6月对修订稿进行讨论,完善标准内容,形成征求意见稿,报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标准修订原则在本标准综合体编制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合法性、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的原则,以现行法律、法规为本标准编制的基础和依据,注重了标准的可操作性。1、合法性原则。标准的编制以贯彻执行现行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2、规范性原则。标准对产地环境、术语和定义、轮作方式、轮作优点、技术要求、玉米栽培技术、大豆栽培技术和第三茬作物种植要求进行了规范。3、科学性原则。本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及相关资料的相关阐述和多年的技术推广的基础上,提出本规程,体现了科学性原则。4、先进性原则。本标准的编制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国内相关资料的论述及多年的可行性实践经验,在内蒙古自治区尚属首次编制该标准,体现了先进性的原则。5、可行性原则。本标准在指标上力求科学、先进、可行,以便于能指导实际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模式生产服务。(二)修订制依据本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修订,并依据了以下国标和行标: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645玉米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738大豆联合收割机械作业质量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DB15/T949-2016绿肥饲草作物与粮油作物间作轮作技术规程(三)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现行法律、法规是本标准编制的基础和依据。2、现行有关标准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3、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没有矛盾。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一)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的产地环境、术语和定义、轮作模式、技术要求、玉米栽培技术、大豆栽培技术和第三茬作物种植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规模化生产。(二)主要条款说明:本标准的主要条款的技术指标来源于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联合玉米、大豆主要种植旗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2016年至2024年,以国家、自治区等重大项目为平台,连续多年在玉米、大豆主产区开展玉米-大豆轮作丰产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累计完成轮作面积1000万亩以上,涉及农垦集团、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或农民合作社。试验示范轮作模式是玉米和大豆进行轮作,第三年种植马铃薯、小麦、油料、饲草、杂粮杂豆、苜蓿、饲用燕麦等作物。经过试验粮豆轮作既实现了稳产增产又提高了品质,降低了病虫害,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有效解决大豆重迎茬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实行玉米与大豆轮作,亩均化肥用量降低30乳农药用量降低50乐亩均化肥农药用量降低20公斤、12毫升,每亩降低化肥农药成本40元、3元,每亩降低生产成本35元以上。通过轮作试验,秋季测产,大豆亩产平均185公斤,较非轮作项目区亩增产46.6公斤,高粱亩产平均465.2公斤,较非轮作项目区亩增产54.6公斤。通过对轮作生产验证,在广泛征集相关意见、建议和专家评审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了分级标准,结果表明,综合实施能力与修正后的标准生产能力分级吻合程度良好。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标准修订过程并无产生重大意见分歧情况。七、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目前尚未检索到国外同类标准。八、推广实施本标准由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呼伦贝尔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的旗市联合起草,规定了玉米-大豆轮作丰产增效栽培技术措施。通过公开发布形式,在呼伦贝尔市玉米、大豆主要种植区应用,规范了玉米-大豆轮作从种到收整个流程。九、其他应说明的事项无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4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