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校《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标准.docx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顺与任务3(一)课程性质3二课程任务3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3(一)学科核心素养3<-)课程目标3三、课程结构4四、课程内容6第一模块食刖菌生产基础6(一)食用菌生产概况6(二)食用阳的形态发育6(三)食用曲的生活条件7第二模块食用茜苗种制作技术8(一)做种生产类型及苗种生产流程8(二)一级芮种制作9(三)二、二级曲种制作9(四)菌种保藏与菌种复壮9第三模块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9(一)平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IO(二)羊肚茵绿色诙效栽培技术10(三)金针菇球色岛效栽培技术IO第四模块)食用福保鲜加工技术IO(一)食用菌保鲜技术11(二)食用菌初加工技术I1.五、学业版IftI1.()学业质量内涵I1.(二)学业质量水平12六、课程实施13(一)教学要求13(二)学业水平评价15<=)教材编写要求15(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16(五)教师团队建设16(六)课程考核评价17(七)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17七、参考资料171、教材172、学习网站18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食用菌栽培学(课程代码:51010214)是依据新农科类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立的专业课,是一门理实结合紧密的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于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包括食用菌形态结构与主要类型、生理与生态、遗传与育种、培养料与栽培设施设备、菌种繁育、病虫害防控、保鲜加工与菌渣利用等基础理论知识及各类型代表食用菌栽培技术。(二)课程任务课程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食用菌栽培的历史及价值,理解食用菌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食用菌栽培相关的新技术、新品种、新工之;掌握食用菌主要类型及品种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学生具备食用菌制种能力、栽培能力、病虫害防治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能胜任高级菌类园艺工、食用菌生产工生产岗位工作。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核心素养由食用菌栽培职业素养、技术运用理念、技术创新与发展思维、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安全意识四个方面组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食用菌栽培道德素养;生产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术运用理念: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具备技术创新与发展思维: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树立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食用菌栽培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基本形态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理解食用菌栽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食用菌栽培基本技能。除规划教材外,还要求学生课外多渠道、多方法拓展食用的栽培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1)能根据食用菌形态特征辨认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的能力;2)能根据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创造或调控其适宜生长环境的能力;3)能根据生产需求及环境条件合理规划布局生产场地的能力:4)能够准确诊断食用菌栽培常见病虫害的能力;5)能制订食用菌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能力:6)能生产食用菌各级菌种的能力:7)能转化推广食用菌栽培成果的能力。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联系食用菌产业实际、关注产业前沿,增强“四个自信”。三、课程结构根据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目标,结合实际岗位需求及任务要求,按照项目化教学内容,确定以下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课程总学时64学时(课内)+课外时间,其中基础知识部分26学时,实验实训38学时。课程安排见表3-1:表3-1食用菌栽培课程安排表序号教学模块/工作项目教学内容/工作子项目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时分理理论实践1食用菌生食用菌生产概况了解食用菌生产概况菌类识别22产葩础食用阑形态发育弄清食用苗形态结构掌握食用甫生活条件形态描述生长环境评价2i3食用菌生活条件21菌种制作菌种生产基础弄清菌种生产类型掌握菜种生产原理及流程学会规划设计储种生产场菌种场规划设计一级曲种制作:级苗种制作二级苗种时作菌种质麻鉴定25技术级调种制作I18二级的种制作1;7三级曲种制作了解苗种生产仪器设在掌握苗种质破鉴定方法11S栽培管理技术平菇绿色高效栽培掌握各种菌类形态特征弄清各种菌类生活条件弄清各种栽培方法及流程拿握各种管理技术及措施掌握菌类果也要求及方法配制培养料、分奘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泊而、接种与播种、发菌期及出嘉期管理、防虫害防治、采收及销件等259羊肚菌绿色高效栽培S10101:12佥针菇绿色高效栽培2613保群加工技术保鲜技术掌握常见食用菌保鲜技术及像理掌握常见食用菌加工技术及原理冷藏保抑干制,盐渍1114初加工技术11合计M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32)学时.理论:实践1:1.52618说明:课程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穿插进行,课程实践安排见表3-2表3-2食用的栽培课程实践表序号实践项目实践技能实践场所实战时间实践性质1形态特征观察信用菌形态描述、曲类识别实验室课内2学时校内实验2菌种场设计语种场布国、制种设备菌种场课外时间现场教学3一级制种制作培养格的配制及分装、消毒与灭茵、无菌操作、苗种分掰、提纯、特管、菌种培育及质量检杳、菌种保藏、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实蛤空课内6学时课外时间校内实验4二级菌种制作培养基的配制及分装、消毒与灭曲、无菌操作、接种、苗种培育及筋H检杳、相关仪器设符的使用实验室课内4学时课外时间校内实验5三级苗种制作培养星的配制及分装、消停与灭茵、无菌操作、接种、曲种培育及质N检盘、相关仪零设分的使用实蛤空课内4学时课外时间校内实验6平法绿色拓效裁培备料、配料'装袋、消毒与灭菌、接种、发诙管理、出菇管理、采收.ffitt栽培室课内6学时课外时间校内实训7金针绿色高效嘉栽培备料、配料、装袋、消毒与灭菌、接种、发的节理、出此检理、采收、错竹栽培室课内6学时课外时间校内实训8羊肚曲绿色而效栽培选地改土、选种播种、营养袋制做摆放,出苗管理、病虫害防治校内实训基地课内10学时课外时间校内实训9保鲜技术冷破保鲜实验空课内I学时校内实验10初加工技术干制加工、盐渣加工实验室课内1学时校内实验11综合实践市场调查、科技宣传、产品背精'创业实践等生产基地、消龙市场课外时间社会实践四、课程内容第一模块食用菌生产基础(一)食用菌生产概况【教学目的要求】1 .弄清食用菌的概念、分类地位以及食用菌与毒菌的区别。2 .了解食用菌种类、分布、营养价值及食用菌栽培的特点和发展前景。3 .明确本课程学习内容、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 .食用菌的概念。2 .食用菌的分类地位。3 .食用菌与毒菌的区别。【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1 .食用菌的分类地位及概念。2 .我国食用菌的分布及种类。3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营养、保健、药用)。4 .食用菌栽培的特点及发展前景。5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基本要求和考核办法。(二)食用菌的形态发育【教学目的要求】1 .弄清食用菌的基本组成及其形态结构特点。2 .了解食用菌子实体的发育形式。3 .弄清食用菌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类型,理解其基本概念。【教学重点难点】1 .食用菌的基本组成92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特点。3 .担子菌类的生活史过程。【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市场调查、实验实训【教学内容】1.食用菌的形态结构1)食用菌的基本组成。2)菌丝体的基本形态和构造。3)r实体的基本形态和构造。4)子实体的发育形式。2.食用菌的生活史1)食用菌生活史的概念。2)担子菌类典型的生活史过程。3)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史类型。【实验实训】食用菌的形态特征观察(三)食用菌的生活条件【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食用菌的营养类型。2.弄清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并了解在生产中控制解决的办法,为食用菌制种及栽培管理打下理论基础。【教学重点难点】1.食用菌的营养条件2.食用菌的环境条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内容】1.食用菌的营养条件D食用的的营养类型(腐生、共生、寄生)。2)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矿物质等)。2.食用菌的环境条件1)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理化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空气、酸碱度)。2)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物环境条件。第二模块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食用菌的繁殖特点,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弃清菌种、培养基、灭菌、消毒、接种、菌种分离、无菌操作等基本概念。2. 弄清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抓住菌种制作过程中配制培养基、灭菌、消毒、接种、培养等基本环节,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3. 了解食用菌菌种制作的相关设备、器具和药品。4. Jz解食用菌菌种保藏和菌种复壮的概念及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 .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2 .灭菌、消毒的的概念及方法。3 .菌种分离、接种、无菌操作的概念及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一)菌种生产类型及菌种生产流程1 .菌种的有关概念2 .菌种生产类型及菌种生产流程3 .制种设备、器具及药品(二)一级菌种制作1 .一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2 .灭菌及消毒3 .菌种分离4 .菌种的提纯、鉴定、转管及培养5 .菌种质量检查(三)二、三级菌种制作1 .:、三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及其灭菌。2 .二、三级菌种的接种及培养。3 .菌种质量检查及制种中异常现象的处理等。(四)菌种保藏与菌种复壮1 .菌种保藏的概念及方法2 .菌种豆壮的概念及方法【实验实训】1 .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2 .菌种分离及转管3 .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制作及灭菌4 .二、三级菌种接种及培养5 .菌种质量检查第三模块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目前商业性栽培的几种主要的食用菌种类及其基本情况。2 .弄清各菌类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3 .初步掌握各菌类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保鲜加工技术。【教学重点难点】1.平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4 .金针绿色高效菇栽培技术5 .羊肚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一)平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1 .概述。2 .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条件)。3 .栽培、管理、采收及加工技术。(二)羊肚菌绿色高效栽培技术1 .概述。2 .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条件)。3 .栽培、管理、采收及加工技术。(三)金针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1 .概述.2 .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条件)。3 .栽培、管理、采收及加工技术。第四模块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食用菌保鲜的原理及方法。2. 了解食用菌初加工的原理及方法。3. 掌握食用菌常用的保鲜和初加工技术。【教学重点难点】1 .食用菌冷藏保鲜技术2 .食用菌干制和盐渍技术【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内容】(一)食用菌保鲜技术1 .冷藏保鲜法2 .气调贮做法3 .化学保鲜法4 .辐射保鲜法(二)食用菌初加工技术1 .干制技术2 .盐渍技术【实验实训】1.冷藏保鲜3 .食用菌干制4 .食用菌盐渍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课程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具体表现为主要维度(见表5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表5-1食用菌栽培核心素养及表现表核心素养内涵具体表现食用赭栽培T解食用曲栽培职业索养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价值,自觉地依据国家法律理耨食用菌栽培的概念和意义:拿握食用苗用培栽理和方法,并将I1.职业索养法规依法按照作物安全生产规程进行基地规划、生产管理和产品收获储藏与处理,具有团队例作精神.善于与他人合作、吃苦耐劳、立志农业的理想信念.其与具体问题相联系:能对食用食用培中附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影响进行判断.技术运用理念能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按照食用菌生长发育规律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集合进行食用菌栽培信息的果集、整理、分析、j结M1方案制定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起,能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迁移运用到职业出位与生活情境的相关向超解决过程中,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并能用来思考问超:具备在食用曲栽培中出现问鹿的过程中寻求解决的模型化、系统化、自动化的抽象思维能力: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结合食序曲栽培专业知识,运用智怒农业技术在食用衡栽培情境中形成完整技术体系的解决方案.技术创新与发展思维能理解当地食用菜栽培的优势和局限,能从系野化的角度分析问遨的解决路径,通过创新思维、具体实践使问遨知以解决:能运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养成数字化学习与实践创新的习惯,开展自主学习、悔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能进行食用倒栽培实践活动,恰当换取(学习)环境的创设:能进行食用商栽培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处理:能以食用菌栽培实践经脸、知识进行展示交流:能创造性地运用食用曲栽培技术原理和方法解决生产实际向阳:能清晰描述食用菌极培技术花本专业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环境保妒和农产品产品安全意识在食用的栽培中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守农产品生产的社会道伤与伦理准则;具备较高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识与产品安全意识:自觉锻范使用合法合规的农业生产资料和设备,雉护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秩序。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事物.能从社.会发展、职业发展的视角进行理性的判断和负责的行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了解食用雨栽培的传统伦理道使准则,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具备生态保护意识、农产品安全意识和相关防护能力.(.)学业质量水平食用菌栽培课程学业质量水平分为两级,每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食用菌栽培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具体表述见表52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掌握基础模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综合模块知识对食用菌栽培发展与应用有一定的了解,能完成常见食用菌品种的栽培管理。水平二:在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综合模块的知识技能,对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表5-2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一水平二1-1学习健力 理解自用的栽培的概念和意义,对食用菌栽培具有兴趣: 能定义和描述食用带和食用倒栽培; 掌握食用菌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能力。2-1学习能力充分理解自用前栽培的概念和懑义,对用而栽培极具有兴地:熟练定义和描述食用菌和用弗栽培:充分掌握食用菌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能力.1-2工作能力掌握用菌栽培管理的能力:具备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系统化抽象能力:能协谢各方面公共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2-2工作能力完全掌握用菌栽培管理的能力:具备解决何SS过程中的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系统化抽改能力:很好地协调各方面公共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3创新思维能力能进行用菌菽培科学研究实验;能引进或改进生产技术:能进行初步的发明创造。2-3【创新思维能力能熟练诳行用带我培科学研究实验:能科学引进或改进生产技术:能进行诳一步的发明创造。1-4农产品安全意识广解相关法律法戏并自觉遵守:广解伦理道镌准则,规范日常用阳栽培行为:具需农产品安全意识和相关防护能力,2-4农产品安全意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自觉遵守:熟悉伦理道传准则,规范日常用曲栽培行为:充分具符农产品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六、课程实施(一)教学要求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是提升学生食用菌栽培能力,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教学要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升学生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利用食用菌栽培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 .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教育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切实落实课程思政教学要求,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能站稳立场、明辨是非、行为自律、知晓贡任。在课程中,各主题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食用菌栽培、发现食用菌栽培的价值,提高对食用菌栽培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食用菌栽培意识,形成健康的食用菌栽培情趣,使其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际事例、教学案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食用菌栽培敏感度和对食用菌栽培价值的判断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食用菌栽培典型事件,认识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食用菌栽培困境时,能基于相关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准则,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认识,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负责的行动。2 .突出技能,提升学生食用菌栽培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食用菌栽培课程要重点突出学生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食用菌栽培环境、食用菌生长特点,能熟练使用各种生产方法进行食用菌栽培。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要关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在各主题教学中数师要通过综合教学案例和项目实践,将知识、技能、意识、经验等融汇贯通,让学生体会从食用菌栽培化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逐渐形成运用食用菌栽培技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 .创新发展,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环境与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并进行分享和合作;利用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完成学习任务和支持任务需求得到解决。学生要学会根据H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平台,创设学习环境,形成自主开展数字化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二)学业水平评价食用菌栽培课程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应从掌心能力、工作能力、创新与发展及食品安全意识等方面考察学生的食用菌栽培素养水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食用菌栽培素养的提升。情感态度与社会责任方面的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在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对食用菌栽培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的了解,农产品安全意识和防范水平,对食用菌栽培社会责任的认知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业水平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考查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关注食用菌栽培安全意识、创新能力、产品安全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要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情况。总结性评价应基于学生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食用菌栽培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培养要求,创设基于应用情境的项目案例,考查学生食用菌栽培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以及自我创新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三)教材编写要求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内容四大模块构成。教材编写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教材内容要优先选择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的食用菌栽培品种。教材组织要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相适应,突出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教材形式要落实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要求,倡导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积极构建具有丰富多媒体食用菌栽培的新形态立体化教材。食用菌栽培课程教材选用要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及国家相关教材管理政策等。(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课程资源和学习环境是实现食用菌栽培课程目标,提升学生食用菌栽培素养的重要支撑条件。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支持课程教学的除教材以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环境主要是指教学设备设施,以及支持学生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条件。教学开展应具有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企业。(五)教师团队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对课程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食用菌栽培课程任课教师应符合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具有丰富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实践经验和课程教学能力。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师的数量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学校应重视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年龄、性别、职称与学历结构,增强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应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组建教师创新团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要注重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建立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与时俱进地提升教师的技术水平、实践经验。以专任教师为主,开展校企合作,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使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六)课程考核评价根据基础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给与考核。由企业(合作社)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评价。进行过程评价、项目评价、结果评价、能力评价,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成绩评定为过程考核占60%(包含平时成绩、技能测试、实验成绩),结果考核占40%。课程考核表见6T表61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项目过程考核四结果考核40%出勤(10)课堂表现(10%)个人作业(10)平时测依(20%)团队作业(Io%)期末考忒<40)考核点出勤次数源堂枳极性、回答问题准确性、操作熟练程度及创新性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实习实训成绩实习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及在团队中的表现卷而、实探成馈(七)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食用菌栽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运用观察、比较和实践的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观测和技能训练。教学中采用情先教学、任务驱动、演示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动手意识,通过工学结合学生直接投身于食用菌栽培的实践中,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七、参考资料1、教材1)全国高等学校“十三五”农林规划教材食用菌栽培学,第3版,边银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食用菌栽培,黄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学习网站1)中国食用菌协会:2)中国大学慕课https:/www.icourse1.63.org/其它说明:1 .本课程在春秋季两季不同专业开设、保证食用菌栽培的周年连续性。2 .教学时,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手段,尽量利用实物标本、图表、多媒体、参观、实验实习等配合课堂讲授,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理性认识。3 .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生产季节,加强实验实习环节。适时安排2周生产实习,巩固课堂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提高食用菌栽培管理水平。4 .在保证教学总时数的前提下,各政教学时间可根据教学需要和生产季节作适当的调整。修订人:何斌20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