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达到4.5个以上。33 .深入实施医养结合,推进健康老龄化。拓展医疗机构老年健康服务功能,强化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能力,巩固县中医院康复科和治未病科能力。支持凤鸣镇中心卫生院、江口镇中心卫生院、南溪镇中心卫生院等医疗机构规划建设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鼓励康悦养老中心、双江人民医院医养护理分院创建市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支持资源丰富的公办医疗机构开设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提高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加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协作,提升签约服务质量。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老龄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对重病、失能、部分失能等重点老年人群开展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卫生服务。实施老年人素养和老年人信息化建设提升行动。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对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和各类季节性传染病的知识宣传,重视留守、空巢、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评估。支持开展健康养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适老化研究,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十)完善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34 .健全综合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综合监管协调机制,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全行业全过程监管,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要素准入、从业人员、质量与安全、相关产品采购使用、综合绩效、医疗机构分类、行业秩序、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在依法执业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信用监管、依法联合惩戒机制,推进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35 .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根据市规范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建设标准要求,完善监督执法机构业务用房、执法用车、设备购置、执法经费等保障政策,开展规范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创建工作。强化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法治、业务和纪律作风教育,打造一支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实施卫生监督智能化监管,建成“智慧卫监"平台。推进执法办案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控等领域监督执法。(十一)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体系,打造渝东北医学人才集聚高地36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县级医院高层次人才工程和基层卫生院全科医师工程,为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依托英才培养项目、县"梯城英才"实施办法积极引进各重点学科所需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国家级、市级的专家学者或工作站。引导县级医院在一般性医学人才(全日制本科生)引进的基础上,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医学人才、市级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博士工作站、国家级专家学者等。全面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在医共体内,县级医院按照新进临床医生的2%安排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年,将绩效考核、职称评级与基层服务经历和效果挂钩,乡镇卫生院根据辖区村卫生室缺额情况招聘专科及以上的医学生,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以订单定向生为依托,为乡镇卫生院引进全日制本科生15人,引进专科生100名;依托基层属地化医学生引进项目和急需紧缺人才考核招聘项目,为基层卫生院考核引进属地化医学生20名,急需紧缺实用人才80名。37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和集聚高端医学人才,加强短缺领域和基层人才建设,打造一批在市内领先的医学领航人才梯队。县级医院以学科团队建设和业务骨干医师建设为重点,开展团队式进修学习,根据医院学科建设规划,每年至少安排一个团队到国内相关领域领先水平的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从薪酬、培训等方面出台政策,打造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骨干医师队伍。实施优秀医学青年攀登计划,遴选20名中青年医学骨干,力争培养市级人才12名。依托区县医学头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县级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遴选20名骨干人才进行培养。实施护理人才培养项目。加快建立临床药师工作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遴选20名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I。探索建立万开云医学人才协同发展机制。38 .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在县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卫生领域内增设公共卫生人才专项,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人才引进,对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公共卫生人才给予安家费补助,力争5年引进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公共卫生人才35名,实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公共卫生人才零的突破。实施公共卫生人才引进专项,依托”英才大会、赴高校招聘等平台,开展公共卫生人才专场招聘,力争在5年之内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才50名。造就一批妇幼学科带头人,加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保障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支持。39 .加强基层“守门人才”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遴选2030名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培养基层业务骨干500名、基层管理骨干300名。继续开展乡村医生全覆盖轮训,提升技术能力,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占比达到30%o重新构建基层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根据市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统筹设置全年的继教培训,每季度指定县级医院安排不同科目内容教育培训I,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根据所需派员参加培训。专栏8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引进。十五五期间,县级公立医院力争再引进研究生20名,专家工作站2个,柔性引进一批市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全日制本科生15人,引进专科生100名,到2025年底,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每万城乡居民全科医生达到3.5人。力争引进公共卫生相关领域卫生人才5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公共卫生人才35名。人才培养。实施优秀医学青年攀登计划,遴选20名中青年医学骨干,力争培养市级人才12名。实施县级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遴选20名骨干人才进行培养。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优秀人才2030名,培养基层业务骨干500名、基层管理骨干300名。(十二)加强万开云卫生健康联动协作40 .立足万开云同城化发展,错位打造中医、中药、心血管、肿瘤、慢病管理等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全面提高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渝东北中医医学中心和渝东北肿瘤防治中心。加强县级医院与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合作交流,建设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加快三地互通的智慧医疗系统建设,搭建信息共享、远程协作、协同转诊等应用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区域分级诊疗、检验结果互认等合作机制。规范发展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机构合作,推进远程会诊应用,组建区域医学会、中医学会等学术联络研讨平台,探索医院领导、骨干医生跨区域任职、挂职。探索建立跨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交流机制和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公共卫生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从推进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明确职责,认真组织落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任务完成。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县卫生健康委要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规划落实,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完善配套保障政策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责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政府要落实好各项卫生健康投入政策,建立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机制,保障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顺利推进。合理确定政府投入责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计生惠民等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政府卫生健康事业投入力度。完善各类公立和公益性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财政补偿政策,健全政府购买卫生健康服务的机制。调整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结构,重点支持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等,切实加强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和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等工作。(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行风建设,完善重大案件问责、违规事件通报、不良执业行为记录等制度。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加强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行风评议和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第三方评价机制。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科学就医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爰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严厉依法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全面推进"三调解一保险"(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责任险)机制建设,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四)加强监测评估完善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度及效果开展全面评估。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完善规划中期、终期评估制度,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加强督导和纠偏,认真研究解决办法,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重大项目审批、医疗卫生要素准入等方面严格管理,强化规划的约束力。规范项目准入与实施,建立规划带项目,项目带资金的管理机制,彰显规划刚性。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动态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