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冀美版《城市雕塑》教学设计.docx
五年级冀美版城市雕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概念、功能、类型和发展历程。掌握设计和制作简单城市雕塑模型的方法,包括造型设计、材料选择、色彩搭配,能够运用不同材料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和美感的城市雕塑模型。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城市雕塑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空间造型艺术的感知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场地和主题需求进行设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城市雕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的关注和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城市雕塑在美化城市环境、传承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雕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与周围的建筑、街道、广场等环境相协调。其大小、比例、材质、色彩和风格都要与环境相契合,例如在古老的历史街区,雕塑风格宜古朴典雅,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在现代化的商业广场,则可以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指导学生掌握城市雕塑设计和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在造型设计方面,要考虑主题的表达,可从城市历史、文化、民俗、生活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出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造型。材料选择要根据雕塑的功能、环境和预算,不同材料(如金属、石材、木材、玻璃钢等)有不同的质感和表现力。色彩搭配要考虑到环境色彩和视觉效果,鲜明的色彩可用于吸引注意力,而低调的色彩则能更好地融入环境。4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设计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创意的城市雕塑,避免作品的表面化和同质化。在制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将设计理念与材料特性、制作工艺相结合,尤其是在使用复杂材料或多种材料组合时,要确保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同时要考虑作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世界各地著名城市雕塑的图片和视频、城市雕塑设计和制作过程演示动画、城市环境与雕塑关系讲解资料等)、制作城市雕塑模型的材料(如泡沫板、卡纸、彩色纸、彩泥、铁丝、牙签、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展示用的城市雕塑模型实物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一段城市街景视频,视频中有多个风格各异的城市雕塑,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铜像等,问学生:“同学们,在这些城市画面中,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特别的雕塑?它们就像城市的名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城市雕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兴趣。2.教师简单介绍城市雕塑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出课题。(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城市雕塑的概念、功能和类型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城市雕塑的定义。城市雕塑是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它是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化城市、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等功能。讲解城市雕塑的功能。其一是装饰功能,为城市环境增添美感,成为城市景观的亮点;其二是文化传承功能,通过雕塑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内容,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城市;其三是教育功能,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雕塑可以传播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介绍城市雕塑的类型。按功能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如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而建)、主题性雕塑(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创作)、装饰性雕塑(以美化环境为主要目的)、功能性雕塑(具有实际使用功能,如公园中的座椅雕塑)等。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具象雕塑形象逼真,容易理解,抽象雕塑则更强调形式美感和内在精神的传达。2 .城市雕塑的发展历程和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发展历程:简单介绍城市雕塑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发展情况。从古代城市中的神像、帝王雕像等开始,到现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雕塑在风格、题材和材料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强调城市雕塑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图片对比,展示不同环境中雕塑的不同设计,如在公园中,雕塑可能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色彩和造型更加柔和;在交通枢纽处,雕塑可能更加醒目,起到引导和标识的作用。(三)欣赏分析(10分钟)1 .展示多幅不同风格和类型的城市雕塑图片。对于一个纪念性城市雕塑一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主题雕塑群:观察其设计和表达。这些雕塑以具象的形式呈现,人物形象逼真,表情痛苦、悲愤,生动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场景。雕塑群的规模宏大,与纪念馆的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呼应,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从材质上看,使用了青铜材质,青铜的质感和色泽增强了雕塑的凝重感,体现了对历史的铭记和对遇难者的尊重。这种纪念性雕塑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分析一个主题性城市雕塑一一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云门”是一个极具现代感的雕塑,其造型独特,整个雕塑表面光滑如镜,呈椭圆形,能够反射周围的城市景观和天空,将芝加哥的城市风光与雕塑完美融合。从功能上看,它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焦点,人们可以在雕塑周围互动、拍照,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在材料上,采用了不锈钢材质,这种材料的反光性和耐久性使得雕塑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条件下都能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云门”所体现的主题是对城市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思考,展现了现代城市雕塑的创新性和多元性。观察一个装饰性城市雕塑一一巴黎街头的各种喷泉雕塑:这些喷泉雕塑形态各异,有的是神话人物造型,有的是动物造型,它们与喷泉的水元素相结合,为城市街道增添了浪漫和优雅的氛围。在色彩上,由于大多是石材雕刻而成,保持了石材本身的自然色彩,与周围的建筑色彩相协调。这些装饰性雕塑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精致,如人物的服饰纹理、动物的毛发等都栩栩如生,体现了城市雕塑对美的追求和对环境的点缀作用。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以及从中获得的灵感,教师引导学生从雕塑与环境的融合、主题表达、材料运用和艺术表现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四)示范讲解(10分钟)1.简单城市雕塑模型制作示范(制作一个以花朵为主题的装饰性雕塑模型)材料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铁丝、彩泥、颜料、画笔。制作步骤:构思与设计:确定要制作一个盛开的花朵造型的雕塑,花朵直径约20厘米。思考花朵的形状和色彩,可以选择色彩鲜艳的花瓣,如红色、粉色、黄色等。制作花瓣: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大小的花瓣形状,每个花瓣的形状可以稍有不同,以增加自然感。用铁丝作为花瓣的骨架,将铁丝一端固定在花瓣的底部,然后用胶水将铁丝粘贴在花瓣上,使花瓣能够弯曲和固定形状。组装花朵:将制作好的花瓣围绕一个中心用胶水粘贴在一起,形成花朵的形状。可以从内层花瓣开始粘贴,逐渐向外层粘贴,注意花瓣的层次和疏密关系。制作花蕊和花茎:用彩泥制作花蕊,将彩泥搓成细长条,然后盘绕在花朵的中心位置。用绿色的彩色纸或彩泥制作花茎,将花茎与花朵底部连接,可以用铁丝穿过花茎和花朵底部,然后固定。装饰与完善:用颜料为花朵添加一些细节,如在花瓣上画出一些纹理或斑点。可以根据需要将雕塑模型固定在一个底座上,如用泡沫板制作一个简单的圆形底座,将花茎插入底座中,使雕塑更加稳定。2 .复杂城市雕塑模型制作示范(制作一个具有文化主题的纪念性雕塑模型)材料准备:泡沫板、卡纸、彩色纸、彩泥、牙签、剪刀、胶水、颜料、画笔。制作步骤:主题确定与设计:确定以本地的传统文化故事为主题,比如一个古老的传说。根据故事内容设计雕塑的造型,包括主要人物、场景等元素。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设计草图,确定各个元素的位置和比例关系。基础结构制作:用泡沫板切割出雕塑的基础形状,如人物的身体、建筑的轮廓等。可以使用牙签将不同部分的泡沫板连接起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形状,可以将泡沫板切割成小块,然后拼接在一起。细节塑造:用卡纸、彩色纸和彩泥制作雕塑的细节部分。用卡纸剪出人物的服饰形状,用彩色纸粘贴出图案,用彩泥捏出人物的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细节。将这些细节部分粘贴在泡沫板的基础结构上,逐步完善雕塑的造型。色彩处理:根据设计好的色彩方案,用颜料为雕塑上色。在色彩选择上,要考虑到主题和文化内涵,如表现古老传说可以使用一些具有历史感的色彩。注意颜料的涂抹要均匀,色彩过渡要自然。可以通过多层上色来增加色彩的层次感。环境营造与展示:根据雕塑的主题和功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展示环境。如果是纪念性雕塑,可以用卡纸制作一个小型的展示台,在展示台上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元素,如文字说明、象征物等,使雕塑更好地传达其文化内涵。(五)学生创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34人),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城市主题(如家乡的历史文化、校园生活、未来城市等),然后设计并制作城市雕塑模型。教师提醒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雕塑与环境的关系、主题表达、材料特性和制作工艺。2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想象力。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小组,教师可以在主题构思、材料选择、制作方法等方面给予帮助,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使用工具(如剪刀、铁丝等)。(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组织学生将制作好的城市雕塑模型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作品。2 .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小组作品的主题、设计思路、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对作品与城市环境关系的考虑。3 .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互评,从雕塑与主题的契合度、与环境的协调性、造型设计、材料运用和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用积极、鼓励的语言评价他人作品,并提出改进建议,如某个小组制作的家乡历史文化主题雕塑,主题表现很明确,但可以在色彩上更加突出地方特色,或者某个小组的校园生活主题雕塑很有创意,但在材料的耐久性方面可以进一步考虑。4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作品进行表扬,同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雕塑与环境融合不够、制作工艺粗糙等,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六、拓展延伸1.城市雕塑的维护与更新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城市雕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如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城市雕塑进行维护和更新,收集相关资料,设计一个简单的城市雕塑维护方案,培养学生对公共艺术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2.虚拟城市雕塑设计让学生了解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虚拟设计软件,尝试设计一个虚拟城市雕塑,体验新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探索能力。七、板书设计城市雕塑城市雕塑知识:概念、功能、类型、发展与环境关系制作示范:花朵装饰雕塑、文化主题纪念雕塑(步骤、技巧)评价要点:主题契合度、环境协调性、造型设计、材料运用、制作工艺拓展延伸:维护更新、虚拟设计八、教学反思在本次城市雕塑美术教学中,通过播放城市街景视频展示城市雕塑的导入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城市雕塑设计制作的兴趣。在知识讲解和欣赏分析环节,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概念、功能、类型以及其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和优秀作品的特点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在示范讲解和学生创作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作品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创意和对制作技巧的初步掌握。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积极发言,评价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能从其他小组的作品中学习到优点。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知识讲解环节,对于一些城市雕塑设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如雕塑的力学原理、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耐久性数据)可以讲解得更深入一些,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稳定性和材料选择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在示范讲解方面,对于复杂模型制作中的细节处理(如纪念性雕塑中人物表情和动作的精准塑造)和材料组合的技巧(如多种材料结合时的连接牢固性)可以再详细一些,部分学生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关于专业知识讲解和复杂制作细节处理、材料组合技巧的内容。在拓展延伸部分,对于学生在设计维护方案和虚拟雕塑时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更充分的考虑,提供更多的指导和资源,以充分发挥拓展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这一主题更深入的理解、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