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1827139
资源大小:15.6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上的讲话.docx
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会上的讲话各位同志:大家好!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决定中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并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这些重要改革举措能否取得实效,抓好改革落实是关键。党员干部要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保持改革锐气,增强改革本领,着力提升抓好改革落实的能力,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一、既“对标对表”,又“因地制宜”“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抓落实,目的是推动改革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必须吃透“上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改革的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有人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已经有了,只要“依样画葫芦”就是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决定作出的改革部署主要是战略性、前瞻性、方向性的,在具体推进落实过程中,还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创新实践,细化相应的方案。毕竟,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形势发展也千变万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摸清“下情”,搞清楚群众的关切点在哪、改革的难点焦点体现在何处,在吃透政策中寻找对策、在落实要求中满足需求,防止照抄照搬、机械执行,做到“照办不照搬”,让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二、既“善用经验”,又“推陈出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验可以让人少走弯路,但一味迷信、生搬硬套经验,就会陷入“经验主义”,只有在总结经验、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才能更好抓落实。比如,“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在新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在于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子,满足了新形势下群众对和谐稳定生活秩序的需要。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们将遇到更多难啃的“硬骨头”,涉及的都是体制机制深层次的问题。抓好改革落实,既要善用经验,又要打破思维定式、跳出路径依赖,干前人没干过的事,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提出新的改革举措,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实现创造性执行、高水平落实。三、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牵牛要牵牛鼻子。”整体推进,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才能弹好“协奏曲”;重点突破,牵住“牛鼻子”,方能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坚持二者相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方法的坚持和运用,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必然要求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抓落实过程中,既不能“单兵突进”,又要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四、既“只争朝夕”,又“久久为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抓好改革落实,需要统筹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既慢不得、也急不得,要以只争朝夕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一方面,我们要到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党员干部要提高站位,提升落实的速度和效率,不等不靠不拖,不贻误改革时机;另一方面,很多改革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保持耐心和定力,一步一步来,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子钉牢钉稳。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看准方向、选对路径、注重方法的前提下,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事,做到蹄疾而步稳,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愿景变成美好现实。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改革不断深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和勇气,不断增强改革的本领和能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改革不断深化。“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改革。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改革的重点难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以整体推进促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推进改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改革凝聚强大的群众基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党课: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基层干部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一下新时代如何做好党的基层干部。当今时期做好党的基层工作,切实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我在基层单位担任支部书记十几年,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在今年2月6日召开的X市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及作风建设动员会上,X市委发出了“提标提速提能力,敢闯敢干敢争先”的动员令,要求全面提升干部执行力,开展干部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各级干部要提前谋划,增强前瞻性,为发展赢得时间和主动权。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X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好市委的“三提三敢”动员要求,全面提升干部执行力。一、领导力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核心能力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所需的事情,提高整个团队办事效率的能力。基层干部,作为群众的带头人、领路人,必须要具备领导力,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完成所需要的事情。领导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瞻力。前瞻力是一种高瞻远瞩的能力,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魄力。前瞻力具有前瞻性就是以战略的眼光审视全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从全局出发,准确分析不利环境和有利条件,根据预测的结果系统筹划、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一种思想和理念。举个例子,在日常工作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拿到工作不管三七二十一埋头就做,或者简单计划一下就行动了。然而等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此路不通,最终放弃,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或者是做了一段以后,这个事情没有考虑到,那个事情也没考虑到,不得不返工,产生了“无效劳动”现象,事情办得泼辣又不理想。还有一种人领到工作以后,他不惜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整体筹划和部署。等筹划好了以后他再去做下一步工作,这事先的筹划部署就是前瞻性的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就是说在做每件事之前,首先要有计划和安排就容易成功,否则就会失败。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要具备前瞻性思维,这是战略眼光、判断能力、预测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力。尽管前瞻性思维不一定都能成功,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必定具备前瞻性思维。二是决断力。决断力是指善于谋划更善于决断,通俗的说就是在找问题、解决问题时善于下决策,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不会优柔寡断,敢于下决断的魄力。基层干部要具备决断力,在复杂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果断采取行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从10月1日朝鲜请求中国出兵到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只有18天的时间。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经历了艰难的18天,反复权衡利弊得失,最终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毅然决然地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重大而艰难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反映了毛主席和党中央无比的战略眼光和气魄以及超凡的决断力、高效的组织力。历史已经证明这个决策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遏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增强世界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信心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决断力应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决断力做事就会唯唯诺诺、犹豫不决。基层干部要有分析处理应变能力以及大局观,这样在关键时刻才会做出比较好的决策。三是结果力。结果力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做事有始有终有结果。我们有结果、落地、拿到结果才能验证前瞻力的正确,才能够让决断力得到回报,不然的话前瞻力、决断力在没有结果之前都是虚的。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国民党政权的南京后,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将革命进行到底,不可为了和平的虚名给敌人以卷土重来的机会。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力量对比各已明,不可沽名学霸王。”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努力、牺牲、干部和战士一定要做到完美收官。这正是结果力的生动体现,强调了革命事业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四是感召力。感召力指的是一种强烈的影响力,能够激发人的内心共鸣和行动的欲望,是一种不依靠物质刺激或者强迫,全凭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领导和鼓舞的能力。周恩来曾三次到大庆油田视察与油田工人和家属亲切交流。1962年6月21日,周恩来第1次来到大庆油田。当时正是大庆干部群众艰难奋斗进行石油会战的时期。周恩来不顾前一天工作到深夜的劳累,首先来到钻井队登上钻井平台和钻井工人一一握手。钻井工人看到自己的手满是油污和泥浆,都急忙用衣服擦手。周恩来主动走上去紧握工人的手,说:“没关系,我也当过工人。”因为柴油司机师傅正在工作,没办法离开岗位,周恩来从狭窄的通道挤过去和这位司机师傅握手。从周恩来的做法中可以看出,广大人民群众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自己的情绪情感,也有自己的理性认知。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尊重人、理解人、换位思考,以真情拉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让群众感受到满腔的热情和真心实意。这就是对感召力最好的诠释。五是自控力。自控力就是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一种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控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念头,能时刻做出清晰合理的决策,带领团队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回顾我党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最初只有58名党员的小党,百年后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政党。到底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党在一百年里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故,遇到什么样的敌人,或遭受什么样的曲折,我们党始终明确自身的奋斗方向,始终牢记无产阶级政党要团结的最重要的建党原理,把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这些都充分印证了“咬定青山不放松、方向必须紧密团结起来”的极端重要性。没有战略定力和自我掌控能力,无论如何是做不到或者做不久的,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强大向心力的生动体现。二、凝聚力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保障凝聚力是指集体和某一社会共同体内部各成员以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目标结合为有机整体的某种聚合力,由于存在凝聚力,社会共同体才保持了自身的内部的规定性。一旦凝聚力消失,社会共同体便会趋于解体。有个寓言故事,父亲把几个儿子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说:“你们谁能把这把筷子折断?”兄弟几个试了试,折来折去也折不断。父亲把整把筷子拆散了,分给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一次他们一折就断了。父亲说:“你们看,一把筷子多结实,折不断;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了。以后你们不要吵了。”从这个故事中可以深刻领会到凝聚力的重要性。作为基层干部,我们面临的工作纷繁复杂,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凝聚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使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更具实效,更是基层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