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依托“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论文.docx

    • 资源ID:1827470       资源大小:14.2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依托“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论文.docx

    依托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摘要:党的十八大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教育作用。四史是中国近代史以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好“四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依托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文章探讨了“四史”教育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并基于“四史”教育资源,提出了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的实施策略。这些探索都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关键词:四史教育,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引言:高中历史课程肩负着培育和涵养高中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时代使命。”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历史课程中历史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和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处于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的上位,是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四史”的教育作用。“四史”简单上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史,高度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中国共产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依托四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一、“四史教育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但是,现实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历史课程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严重缺失。更令人不安的是,当下一部分家国情怀缺失,无法正确地回顾和尊重自己民族历史的人,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发表大量的负能量、反动的消息和言论,部分历史无知者拿民族伤痕开玩笑,打着揭秘历史真相的旗号歪曲历史、抹黑先烈,演艺界部分艺人无底线地调侃历史,甚至出现亵渎民族精神和国家尊严的非法事件,误导青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部分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在西方逻辑和价值观冲击下,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西方敌对势力无时不在对我国实行所谓的“和平演变”,企图争取意识形态话语权要遏制以上这些情况,培育高中生家国情怀,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力口强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势在必行。重视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四史”是中国近代史以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中至关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有力支撑。四史教育,就是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学习党史,让要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朴素的家庭感情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具有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在拯救千千万个小家的责任中实现民族独立、“大国”复兴,形成了“小家”与“大国”同命相依的家国情怀。学习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认识到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想的影响。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涵养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从而保持对历史前途的信心。正如齐世荣先生强调历史教育应让青年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尽管人类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曲折,甚至是倒退,但最终是前进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这是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二、基于家国情怀培育开发四史教育资源拥有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包括两个红色旅游区,即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和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三红色旅游线路、五个红色经典景区。所以,在开展四史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统计了部分蕴含丰富四史教育资源的博物馆、纪念馆)。统计仅仅反映了部分蕴含丰富“四史”教育资源的博物馆、纪念馆,还不包括诸多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纪念馆和故居,例如地处安庆的“陈独秀故居”、地处合肥市炯炀镇中李村的“李克农将军纪念馆”等等。这些乡土历史资源承载着本土文化的基因,是当地民众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如果将"四史教育融入当地的这些历史资源,就能够让课堂更加接地气,从而给学生以极大的代入感、亲切感,使学生产生一种历史就在身边的感觉,与光辉事件、英雄人物产生共情,从而开拓有效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和方法。那么,面对如此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教学,更好的依托“四史”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笔者认为,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设计是有效的路径。在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实施背景下开展“新教学”,要求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眼中要有学生,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体现出学科价值。正如崔允鄢所说:“当代社会需要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人,需要重新思考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要学习像专家一样思考。因此,课程教学的设计要基于大单元理念,围绕主题将知识结构化,组成一个彰显学科价值的单元。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设计。例如设计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的教学,首先围绕一个大问题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展开教学。学生通过了解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乡土历史资源,补充藕塘烈士纪念馆”相关史料,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日伪军多次进犯藕塘,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在根据地周围的周家岗(全椒境内)、大桥集、占鸡岗、五尖山、黄瞳庙等地击退日伪进攻,大小战斗数百次”。同时展示馆内相关照片和视频资料:正厅屏展名垂千古,浩气长存;抗日战争时期定远地区的党、团组织发展和群众革命运动情况;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等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以及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和其它文物资料170余件,其中烈士英名录铭记着二千多个烈士英名。在实施这一教学过程中,老师紧紧围绕一个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设计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提供丰富史料,创设真实情景,引领学生自主构建历史时空顺序。通过研读刘少奇等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史料,让学生学会坚持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用日伪军在进犯藕塘中的杀戮证实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历史罪行是不能抹去的。藕塘烈士纪念馆中烈士英名录恰是说明“中华民族的民族抗战”这一主题,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从而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了让学生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入乡土历史资源,开展瞻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活动,或者引导学生结合“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陈列的文献史料,开展皖南事变为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一活动中,逐步学会用历史学科专家的视角去看待历史,认识历史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抗战,赢得民心,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也为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节课的设计上,要围绕一个大概念“人民”展开,无论是展示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的相关文献史料,还是讲述渡江战役中马毛姐送军过大江的感人故事,都充分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设计还包括对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同样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的作业的设计,仍然立足对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围绕“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精神,展开研讨,例如“大别山精神、新四军精神、铁军精神、淮海决战精神、渡江精神、小推车精神”等等,学生在研讨精神过程中,再一次重构知识体系,增强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家国情怀。正如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早已经散去,但精神高地的力量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行。正是实施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学生通过学习这段浴血屡战的烽火岁月的历史,有效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三、依托四史教育培养家国情怀的实施策略在开发了基于省情“四史”教育资源后,教师在实施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相关单元教学过程中,可依托四史教育资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视为一个整体,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根植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以历史时空事件为载体,史料实证是达成的必要途径,在通过历史解释表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分割开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彰显历史学科价值,扩大学生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让家国情怀成为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表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关注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一体化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使用的史料来源的权威性、真实性。史学即史料学,信息化时代,为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但客观上也加大了史料甄别的难度,只有客观真实的史料才有研究的价值。高中阶段是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所谓真相等伪史料的冲击,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守住使用权威史料的底线,尤其是与四史相关的史料。一方面坚决不使用来源不明、信息不清的史料;另一方面,因为一些青少年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对“四史”了解还比较少,少数人在不良文化侵蚀下,甚至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所以在选择四史史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性原则,选择具有正能量的史料,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样红色江山才能永不变色。最后,教师在实施“四史”教育过程中,还要善于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创设历史情境,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从而推进家国情怀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史时,可以利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创设情境,让学生神入历史,还可以用芜湖傻子瓜子的故事,穿针引线,以小见大,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创新的精神。在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时,可充分利用的本土人物陈独秀、王稼祥等,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更好的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参考文献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o2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202耳年。孙力,田志轩: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时代使命J思想理论教育。4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5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6朱则光: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注意事项

    本文(依托“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