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平凡的美》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827622
资源大小:15.7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平凡的美》教学设计.docx
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平凡的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发现身边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美,理解平凡之美的内涵,包括形式美、内在美等。掌握用美术语言表现平凡之美的方法,如通过构图、色彩、线条来描绘平凡事物,创作具有美感的作品。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平凡事物的审美表现力,使作品能展现出平凡事物独特的魅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表现平凡之美的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生活中美的珍惜。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如旧墙壁上的斑驳痕迹、路边的石头、普通的生活用品等,分析它们的形状、色彩、纹理等特点,挖掘其中的美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艺术手法表现平凡之美,例如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旧物件的质感,用独特的构图展现普通场景的韵味,掌握从平凡中提炼美的技巧。4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突破对传统美的认知局限,深入理解平凡事物内在的、不被轻易察觉的美,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表达,避免作品的肤浅。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处理好平凡事物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平衡,使作品既保留平凡事物的质朴,又能通过艺术加工展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避免过于写实或过于夸张而失去平凡之美的韵味。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展现平凡之美的图片、视频资料,包括日常生活场景、老旧物件、自然中平凡角落等,以及运用平凡之美创作的艺术作品图片,涵盖绘画、摄影、手工艺术等。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铅笔、橡皮、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毛笔等;手工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展示作品用的展板或展示区。以平凡的美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范例,展示多种创意和表现手法,如用废旧金属拼贴出具有现代感的平凡街头场景、用绘画表现出老物件的历史韵味。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平凡之美的概念讲解、作品欣赏和创作步骤展示。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或手工材料(根据自己的选择准备)。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3分钟)1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对比强烈的图片,一边是著名的艺术杰作(如蒙娜丽莎),另一边是生活中常见的平凡场景(如杂乱的菜市场一角)。教师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蒙娜丽莎是一幅非常美的画,那你们觉得菜市场这个普通的场景美吗?其实啊,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凡的事物,也有着独特的美,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凡的美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知识讲解(7分钟)1 .平凡之美的内涵(3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平凡事物图片,讲解平凡之美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美。它可能体现在事物的外在形式上,如旧椅子磨损的木质纹理有着独特的线条美,斑驳的墙壁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也可能体现在内在的情感或故事中,比如一把陪伴老人多年的扇子,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这也是一种美。2 .平凡之美在生活与艺术中的体现(4分钟)教师继续展示生活场景和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在生活中,观察那些平凡事物的细节,如路边石头的形状各异、生锈的铁门有着独特的色彩和质感;在艺术作品中,看艺术家是如何将平凡事物转化为艺术之美的,比如画家笔下那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通过生动的表情和姿态展现出人性的光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平凡之美在这些情境中的表现形式,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如内涵(形式美、内在美)、体现(生活细节、艺术作品)。(三)作品欣赏(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体现平凡之美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在欣赏写实风格作品时,观察画家是如何细腻地描绘平凡事物的质感和细节的,比如描绘一个破旧的书包,通过对书包磨损的边角、褪色的图案的刻画,展现出岁月的痕迹;在欣赏抽象风格作品时,注意艺术家是如何提取平凡事物的元素并进行重组和夸张表现的,如以街头的电线杆和电线为灵感,用线条和色彩构成一幅富有节奏感的抽象画;在欣赏摄影作品时,看摄影师是如何捕捉平凡瞬间的精彩的,利用光影和构图突出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像在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洒在老旧的街道上,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四)教师示范(8分钟)1.构思示范(2分钟)教师以创作一幅“老墙的故事”为例进行构思示范。确定画面以一面布满岁月痕迹的老墙为主体,墙上有剥落的墙皮、涂鸦、水渍等,墙根下有几株小草顽强地生长着。通过这些元素来表现老墙平凡而坚韧的美,以及岁月流逝的感觉。3 .创作步骤示范(6分钟)如果是绘画:先用铅笔在画纸上轻轻地画出老墙的大致轮廓,注意表现出墙的不规则形状和立体感。然后,用橡皮擦去不必要的线条,使轮廓更加清晰。选择合适的色彩,如用土黄色、灰色等表现老墙的主体颜色,用深色表现墙的阴影部分,用不同的色彩变化来描绘墙皮剥落的地方,体现出层次感。对于墙上的涂鸦,可以用彩色笔添加一些简单的图案,如儿童画的花朵、星星等。用绿色彩笔描绘墙根下的小草,表现出它们的生机。最后,用更细的画笔添加一些细节,如墙缝中的苔葬、水渍的反光等,使画面更加生动。如果是手工制作:首先,用彩色卡纸剪出老墙的形状,用颜料或彩笔在卡纸上画出墙的颜色和纹理,模拟老墙的斑驳效果。然后,用废旧的纸张或布料剪出墙皮剥落的形状,用胶水粘贴在墙上。用彩泥捏出小草的形状,粘在墙根下。可以用彩色纸条或丝线在墙上模拟出涂鸦的线条,表现出老墙丰富的内容。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感和色彩搭配,以突出老墙的平凡之美。(五)学生实践(20分钟)1 .布置任务(2分钟)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眼中平凡而有美的事物或场景(如家中的旧家具、小区的角落、校园里的旧操场等),运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充分展现平凡事物的独特魅力,发挥创意,添加自己的理解和情感。2 .学生操作(18分钟)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不知如何挖掘平凡之美的学生,教师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事物的特点和可能蕴含的情感;对于在艺术表现上有困难的学生,如不知道如何表现质感或构图不合理,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建议。对于有创意的设计和表现,如独特的观察视角或新颖的表现手法,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3 作品展示(3分钟)教师在教室前方设置一个展示区,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展示。4 .自我评价(2分钟)邀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作品所表现的平凡事物是什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还有自己对作品的满意程度。重点讲述自己是如何发现和表现平凡之美的。5 .同学互评(3分钟)引导其他学生从对平凡之美的挖掘、创意表现、材料运用和整体效果等方面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评价问题,如“你觉得哪个作品最能让你感受到平凡事物的美?为什么?”“哪个作品的创意最独特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学习。6 .教师评价(2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对表现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比如能深刻挖掘平凡之美、创意新颖、材料运用合理且整体效果好的作品。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对平凡之美理解不足、表现手法生硬等,提出改进建议。(七)拓展延伸(8分钟)1 .知识拓展(3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文化中对平凡之美的理解和表现,比如日本的“诧寂”美学,崇尚自然、质朴、残缺之美,在建筑、园林、茶道等方面都有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对平凡生活之美的赞美,如田园诗所描绘的乡村生活。通过图片或故事展示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平凡之美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2 .艺术拓展(5分钟)展示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中对平凡之美概念的创新表现,如利用数字艺术将平凡的日常场景转化为奇幻的视觉体验,或者在一些公共艺术中,通过对平凡事物的放大、变形等手法引发人们对生活的重新审视。启发学生可以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来拓展自己对平凡之美的创作,鼓励学生课后关注平凡之美在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性,将平凡之美与现代科技、文化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魅力的作品。(八)课堂总结(2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平凡之美知识、创作方法以及拓展的内容。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艺术作品展现平凡事物的精彩。六、板书设计平凡的美1.平凡之美内涵形式美:形状、色彩、纹理内在美:情感、故事3 .创作方法构思:选择平凡事物、挖掘美感步骤:绘画(轮廓、色彩、细节)、手工(形状裁剪、材料组合、装饰)效果:展现平凡之美、富有创意、整体和谐4 .拓展思考不同文化理解(日本“诧寂”、中国田园诗)现代艺术创新(数字艺术、公共艺术)七、教学反思在本次平凡的美教学中,趣味导入环节通过对比著名艺术杰作和平凡场景的图片,有效地引起了学生对平凡之美这一概念的关注,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知识讲解环节让学生对平凡之美的内涵和在生活、艺术中的体现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在讲解平凡事物的内在美时,可以引导学生分享更多自己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情感故事,加深理解。教师示范过程清晰地展示了绘画和手工两种创作方式,但在示范绘画的色彩选择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对色彩象征意义与平凡事物情感关联的讲解,比如用暖色调表现有温度的回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作需求。学生实践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然而,部分学生在深入挖掘平凡之美和艺术表现的融合方面还有些不足,例如作品只是简单地描绘了平凡事物的外观,缺乏对其内在美的体现,或者艺术表现过于生硬,破坏了平凡之美的质朴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深入挖掘平凡之美且艺术表现自然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并在指导过程中加强对这两方面的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创作的欲望,但在知识拓展介绍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文化中类似平凡之美概念的例子,增强互动性。总体而言,这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细节和学生指导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平凡之美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