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电脑美术——“变形”画画》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827780
资源大小:16.2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电脑美术——“变形”画画》教学设计.docx
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电脑美术变形“画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电脑美术中“变形”工具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如拉伸、扭曲、缩放等。掌握运用电脑绘画软件中的“变形”功能进行创意绘画的技能,能够创作一幅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包括对物体形状、色彩的变形处理和画面的构图。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对电脑绘画工具的操作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利用电脑软件实现创意的能力,使作品能体现出变形手法带来的趣味性和艺术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勇于尝试新事物的精神。让学生在电脑美术创作中体验乐趣,感受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魅力,增强对现代艺术多样性的理解。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电脑绘画软件中的“变形”工具,了解其在不同绘画软件(如WindOWS画图、Phote)ShOP等)中的位置和基本操作方式,如通过鼠标拖动、输入参数等方法实现变形效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变形”工具进行简单的图形和图像变形,掌握基本的变形技巧,如将一个圆形通过拉伸变形为椭圆形,将一个人物图像通过扭曲变形创造出夸张的动态效果,并将变形后的元素组合成有意义的画面。2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变形”工具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画面内容和艺术效果,避免作品只是简单的变形堆砌,使作品具有内涵和情感表达。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好变形的程度和节奏,避免过度变形导致画面失去美感或难以理解,同时要注意色彩与形状变形的协调性,使作品呈现出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欣赏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运用电脑变形手法创作的美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包括不同风格(如抽象、奇幻、超现实)和题材(如风景、人物、科幻)的作品。准备安装有绘画软件(如Windows画图或简单的绘图软件)的电脑设备,确保每台电脑可正常使用,并熟悉软件中“变形”工具的操作。以电脑“变形”画画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范例,展示多种创意和表现手法,如用细腻的变形表现梦幻场景、用夸张的变形创造奇特生物。制作教学课件,内容包括电脑美术介绍、“变形”工具讲解、作品欣赏和创作步骤展示。2.学生准备提前熟悉电脑基本操作,如鼠标的使用、打开和关闭软件等。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3分钟)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正常的风景画,然后说:“同学们,这是我们常见的风景画面,但如果我们可以像魔法师一样,让画面中的物体自由变形,那会是怎样的奇妙场景呢?”接着,教师通过电脑操作,将画面中的树木拉长、山峰扭曲,变成一幅奇幻的变形风景画,引起学生的惊叹。教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脑美术一一'变形'画画。”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知识讲解(7分钟)1.电脑美术简介(3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电脑美术在现代艺术领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范围,讲解电脑美术是如何借助计算机技术为艺术家提供新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的。介绍电脑美术在动画制作、游戏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2.“变形”工具介绍(4分钟)教师打开电脑绘画软件,向学生展示“变形”工具所在的菜单或工具栏位置。以一个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为例,演示不同类型的变形操作,如拉伸(水平拉伸使正方形变成矩形,垂直拉伸改变其高度)、扭曲(使正方形的边产生弯曲变形)、缩放(放大或缩小正方形的大小)等。讲解每个变形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如通过鼠标拖动控制点来实现变形,同时介绍一些软件中可能存在的辅助功能,如变形的比例设置、变形中心的选择等。(三)作品欣赏(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电脑“变形”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在欣赏抽象风格的作品时,观察艺术家是如何运用变形工具将简单的几何形状组合、变形,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画面的,比如通过对线条和色块的变形,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在欣赏奇幻风格的作品时,注意作品是如何利用变形将现实元素与想象元素融合的,如将动物和植物的形状进行夸张变形,创造出神奇的生物;在欣赏超现实风格的作品时,看画家是如何突破现实逻辑,运用变形手法创造出荒诞而又引人深思的画面的,如将物体的大小、位置和形状进行极端变形,打破人们的常规认知。(四)教师示范(8分钟)1.构思示范(2分钟)教师以创作一幅“梦幻森林”的作品为例进行构思示范。确定画面中有各种变形的树木、花朵和动物,营造出神秘梦幻的氛围。例如,树木的树干可以是扭曲的形状,树枝像藤蔓一样缠绕,花朵的花瓣有着夸张的大小和色彩变化,动物有着奇特的外形,像是不同生物的组合变形。2.创作步骤示范(6分钟)新建画布:打开绘画软件,新建一个合适大小和分辨率的画布,选择一个柔和的背景颜色,如淡蓝色或淡紫色,作为画面的底色。绘制基本元素:先用画笔工具画出一些简单的树木、花朵和动物的轮廓,比如画一个圆形作为花朵的雏形,画几条直线和曲线组成树木的基本形状。运用“变形”工具:选择“变形”工具,对绘制的基本元素进行变形。对于花朵,通过拉伸工具将花瓣拉长、扭曲,改变其形状,用缩放工具调整花瓣的大小,使它们各不相同;对于树木,利用扭曲工具将树干弯曲,使树枝变形缠绕;对于动物,可以将不同动物的特征部分(如鸟的翅膀、鱼的尾巴)通过变形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奇特的外形。在变形过程中,注意通过调整变形的参数和控制点,使变形效果自然流畅。色彩调整:运用软件中的色彩填充或调整工具,为变形后的元素上色。选择鲜艳、奇幻的色彩,如粉色、紫色、荧光色等,增强画面的梦幻感。同时,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形功能(如渐变、色调调整)来丰富画面的色彩层次。画面组合与细节添加:将变形后的树木、花朵和动物组合在画面中,通过复制、旋转、缩放等操作,调整它们的位置和大小,形成一个有层次感的画面。添加一些细节,如用画笔工具画出树叶上的脉络、动物身上的花纹等,这些细节也可以适当运用变形工具进行调整,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五)学生实践(20分钟)1 .布置任务(2分钟)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如科幻城市、魔法世界、海底奇景等),运用电脑绘画软件中的“变形”工具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变形方法和色彩组合,发挥想象,使作品具有个性。2 .学生操作(18分钟)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于不知如何操作”变形”工具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示范;对于在创意或画面构图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如画面过于杂乱或元素单调,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有创意的表现手法,如独特的变形创意或新颖的主题表现,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六)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3 作品展示(3分钟)教师通过教室的大屏幕或投影仪,将学生的作品依次展示出来。4 .自我评价(2分钟)邀请几位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作品的主题、自己运用的变形技巧、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还有自己对作品的满意程度。重点讲述自己是如何通过变形表现主题特色的。5 .同学互评(3分钟)引导其他学生从“变形”技巧的运用、色彩搭配、画面构图和整体效果等方面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评价问题,如“你觉得哪个作品的变形'技巧最熟练?是如何体现的?”“哪个作品的色彩搭配最和谐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学习。6 .教师评价(2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创意,对表现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比如“变形”技巧运用得当、色彩搭配合理、构图巧妙且整体效果好的作品。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变形效果生硬、画面缺乏主题等,提出改进建议。(七)拓展延伸(8分钟)1.知识拓展(3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的电脑美术软件(如AdobePhotoshopCOre1.Painter等)中更高级的“变形”功能和相关插件,讲述它们在专业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如在影视特效制作中利用高级变形工具实现逼真的角色变形,在数字插画创作中通过复杂的变形手法创造出细腻的质感和光影效果。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电脑“变形”画画的更多可能性。2.艺术拓展(5分钟)展示一些将电脑“变形”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如3D打印、动画制作、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创新作品,如利用3D打印技术将电脑变形设计的模型实体化,制作成独特的雕塑作品;将电脑变形绘画制作成动画,通过动态的变形效果展现故事内容;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体验电脑变形美术作品带来的沉浸式感受。启发学生可以尝试将电脑“变形”画画与其他艺术形式或技术相结合,鼓励学生课后关注电脑美术领域的最新动态,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性,使电脑美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八)课堂总结(2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变形”画画知识、创作方法以及拓展的内容。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电脑美术,探索“变形”画画的更多奥秘,用电脑美术创作更多精彩的作品。六、板书设计电脑美术一一“变形”画画1 .电脑美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动画、游戏、广告)2 .“变形”工具类型:拉伸、扭曲、缩放等操作方法:鼠标拖动、参数设置、控制点选择软件中的位置3 .创作要点构思:主题选择、变形元素确定创作:新建画布、绘制元素、运用“变形”、色彩调整、画面组合与细节添加整体效果:体现主题、变形自然、色彩和谐、画面美观4 .拓展思考专业软件高级功能(Photoshop>Painter)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3D打印、动画、虚拟现实)七、教学反思在本次电脑美术一一“变形”画画教学中,情境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电脑变形操作展示,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电脑美术的兴趣。知识讲解环节让学生对电脑美术的概念和“变形”工具的基本操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但在讲解不同软件中“变形”工具的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几种简单软件中操作相同的变形任务,加深理解。教师示范过程清晰地展示了从构思到创作完成的步骤,但在示范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强调一些细节处理,如在进行复杂形状的变形时,如何利用多个控制点来精确控制变形效果。这有助于学生在创作时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意。学生实践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然而,部分学生在运用“变形”技巧和把握画面效果方面还有些不足,例如变形过度导致画面失去美感,或者画面元素之间缺乏协调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如专门练习对特定形状的适度变形,同时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加强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指导。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延伸部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创作的欲望,但在知识拓展介绍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电脑美术软件的特色功能,增强互动性。总体而言,这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教学细节和学生指导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变形”画画的理解和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