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苏教版《摩擦力》教学设计.docx
年级苏教版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认识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作用,能区分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学会通过简单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摩擦力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摩擦力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重量等。4 .教学难点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设计并实施控制变量的实验来准确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演示:尝试用手推动一个较轻的木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然后在桌面上铺上一块毛巾,再推动木块。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在不同的桌面上推动木块,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摩擦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认识摩擦力(6分钟)教师结合刚才的演示讲解:“小朋友们,当我们推木块时,木块和桌面之间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阻碍木块的运动,我们把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产生的,它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展示木块在桌面和毛巾表面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教师通过更多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摩擦力,如用橡皮擦字,橡皮擦和纸之间有摩擦力;走路时鞋底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等。教师强调:“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就可能产生摩擦力。”2 .摩擦力的种类(6分钟)滑动摩擦力(2分钟):教师再次演示木块在桌面上滑动的过程,讲解:“像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滚动摩擦力(2分钟):教师拿出一个轮子或一个圆柱形物体,在桌面上滚动,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轮子滚动的时候,有没有受到摩擦力呢?这种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不同呢?”教师讲解:“轮子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很多,所以在很多地方我们会利用滚动来减小摩擦力,比如汽车的轮子用轮胎而不是直接在地面滑动。”静摩擦力(2分钟):教师把一个较重的物体放在桌面上,先用较小的力推它,物体没有动。教师问:“小朋友们,我推物体了,但是它没动,有没有摩擦力呢?”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讲解:“这种情况下也有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但还没有开始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当我们用的力逐渐增大,超过静摩擦力时,物体就会开始运动。”3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8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摩擦力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如鞋底的花纹、汽车的刹车装置、攀岩者的装备等。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在这些图片里找到摩擦力吗?它们是怎么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讲解:“鞋底的花纹增加了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让我们走路更稳,不容易滑倒。汽车刹车时,刹车片和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使车轮停止转动,让汽车停下来。攀岩者的手套和鞋子都有特殊的设计,增加与岩石之间的摩擦力,帮助他们攀爬。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减小摩擦力,比如给机器的零件加润滑油,让它们转动更顺畅。”(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感受摩擦力(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些不同的物体,如木块、玻璃片、砂纸、毛巾等。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可以用这些物体互相摩擦,感受一下摩擦力的存在。比如,用手拿着木块在砂纸上来回摩擦,或者用玻璃片在毛巾上摩擦,然后和小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你们的感受。”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物体表面摩擦时的感觉差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2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0分钟)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木块、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如木板和砂纸)等实验材料。教师提出要求:“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摩擦力,那你们猜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现在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探究一下。比如,你们可以在相同的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不同质量的木块,看看摩擦力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没有关系;或者在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上拉动相同质量的木块,看看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没有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哦。”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确保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鼓励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如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木块的质量、平面的粗糙程度等,通过分析数据来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四)拓展延伸(5分钟)1.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里更多的摩擦力应用实例,分析是利用摩擦力还是克服摩擦力,并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下节课带到学校分享。3 .鼓励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可以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下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培养学生对摩擦力重要性的思考能力。五、板书设计摩擦力1.摩擦力概念:两个物体接触面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4 .摩擦力种类:滑动摩擦力:物体滑动时产生滚动摩擦力:物体滚动时产生(比滑动摩擦力小)静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动时产生5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利用(鞋底花纹、刹车)、克服(机器润滑)6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物体重量、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摩擦力教学中,通过简单直观的推木块演示导入,成功激发了四年级学生对摩擦力这一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采用了实物演示、概念讲解、生活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抽象的摩擦力概念、种类和作用变得生动形象。在课堂活动中,感受摩擦力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摩擦力的感知,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讲解静摩擦力概念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可能对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这一条件理解不够清晰,容易与其他摩擦力概念混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简单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由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和实验材料的差异,可能会出现实验误差,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强调实验的关键要点,如匀速拉动的意义,帮助学生获取更准确的数据。在拓展延伸部分,家庭观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要提醒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确保观察的科学性和记录的准确性。同时,在后续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分享,充分发挥拓展延伸活动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和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