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24—2028)(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1828578       资源大小:158.93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24—2028)(征求意见稿).docx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242028)(征求意见稿)编制单位: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24年10月第一章规划背景与意义1一、延庆区概况1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9三、近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回顾12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及紧迫性18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23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3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24三、总体目标25四、实施路径26第三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28一、源头控制29二、过程阻断31三、末端净化32四、面源污染防治支撑体系33第四章效益分析36一、社会效益36二、环境效益36三、经济效益37第五章保障措施38一、加强组织领导38二、完善政策体系38三、强化科技支撑39四、加强监测预警39五、做好宣传引导40第一章规划背景与意义一'延庆区概况延庆区作为北京市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域和生态涵养区,近年来也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的较大挑战。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区内部分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一定威胁。本规划旨在通过先进的理念,科学谋划,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实施将对延庆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产生积极影响和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规划能够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土壤、水体及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规划还能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延庆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保护延庆区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提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示范和经验,推动整个农业行业的绿色发展。(一)自然资源概况1 .地理位置I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为北京市郊区之一。地处东经115。44,116。34,北纬40。16'40。471位于延怀盆地东部、燕山沉降带西端,区域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半椭圆形板块。东1资料来源:延庆区2023年统计年鉴图1-1延庆区行政区划图邻北京怀柔区,南接北京昌平区,西与河北省怀来县接壤,北与河北省赤城县相邻,距北京德胜门74km。地域东西最长70km,南北最宽45.5km,总面积1994.88kn?,占北京市总面积的12.6%,其中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2 .地形地貌2延庆区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邻官厅水库,中部凹陷形成山间盆地。区内山脉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一般海拔高程700-1000m,山脉大致走向北东与东西向,由中部北起佛爷顶,经九里梁形成自然分水岭,分水岭以西为山前平原区,以东为山后区。境内海拔100Om以上高峰80余座,其中海坨山为北京市第二高峰,海拔高程2241m。大庄科乡旺泉沟东南大庄科河(怀九河)出境处为县境内最低点,海拔高程约300m。东北部山地地势呈西部高东部低的中低山,平均海拔IO(X)m左右,南部山地地势较低,属低山区,山势缓和,谷地较宽,但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山前盆地边缘地带一般海拔高程为60070Om之间,地面坡度较陡,自然坡降1/50,冲沟发育。盆地为一缓倾斜洪冲积平原,海拔高程50Om左右,盆地长35km,宽15km,全部为第四纪堆积所覆盖,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局部有丘陵点缀。图1-2延庆区地貌图3 .气候气象3延庆区地处长城以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部边缘,处于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素有北京“夏都”之称。延庆区山地多,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日较差为12.6C。延庆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9.0、3.0、15.7C,年平均气温变化率、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率、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率分别为0.33、0.22、0.59°C10a,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长幅度比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更大。延庆区平均日照时数为2712.4h,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少。延庆区年平3资料来源:延庆区2023年统计年鉴均降水量为457.4mm。降水在年内分布极其不均,集中在5到9月,其中7月、8月平均降水量之和为235.0mm,占全年降水量的51%,10月至翌年4月降水相对较少,造成季节性干旱。图1-3延庆区年逐月降水量分布4 .自然资源4(1)水资源。延庆全区水资源总量7.8x108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88H?,是全市人均占有量的5倍。地表水。地表水资源总量5.64x108nA93%的地表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延庆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水系上游,属独立水系。县内有IV级以上河流18条,其中HI级河流2条(白河、妫水河),IV级河流16条。妫水河是全境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1064.3km2o地下水。地下水资源总量2.23x108nA全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延庆区地下水流向包括总体由北东向南西,以及由盆地西北及东南两侧向盆地中部流。山前平原洪冲积扇孔隙潜水区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大于30m;而洪积扇前4资料来源:延庆区2023年统计年鉴缘及湖相沉积承压水区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小于15m,部分位置小于5mo(2)土地资源。全区土地资源总面积198217.17公顷。耕地。耕地总面积为14306.21公顷,其中:水田35.95公顷,占0.25%;水浇地8973.72公顷,占62.73%;旱地5296.54公顷,占37.02%。永宁镇、康庄镇、旧县镇、井庄镇、沈家营镇5个乡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的53.47%。园地。园地总面积为9658.13公顷。其中:果园9576.75公顷,占99.16%;其他园地81.38公顷,占0.84%。林地。林地总面积为152407.12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11234.76公顷,占72.99%;灌木林地34688.98公顷,占22.76%;其他林地5937.9公顷,占3.9%。千家店镇、张山营镇、珍珠泉乡、大庄科乡、永宁镇5个乡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林地的58.65%。草地。草地总面积为1056.20公顷。湿地。国土确定湿地面积为541.56公顷,其中,沼泽草地410.89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75.87%;森林沼泽114.26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21.10%;灌丛沼泽15.40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2.84%;内陆滩涂1.01公顷,占全区湿地面积0.19%。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城镇及工矿用地总面积为10527.42公顷。其中:城市用地1358.45公顷,占12.90%;建制镇用地1696.41公顷,占16.12%;村庄用地6625.08公顷,占62.93%;采矿用地51.76公顷,占0.4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95.72公顷,占7.56%。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总面积为4053.80公顷。其中:铁路用地368.94公顷,占9.10%;公路用地2498.39公顷,占61.63%;农村道路118O.23公顷,占29.11%;机场用地5.95公顷,占0.15%;管道运输用地0.29公顷,占0.0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为4505.82公顷。其中:河流水面820.30公顷,占18.21%;水库水面2662.03公顷,占59.08%;坑塘水面569.28公顷,占12.63%;沟渠442.62公顷,占9.82%;水工建筑用地11.59公顷,占0.26%。(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丰富。有药用类、观赏类以及含油脂类、果类、纤维类、野菜类、单宁类和蜜源类等多种植物137科、605属、1242种,占全市物种总数的近60%;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野生动物50科、184种,占全市物种总数的75%,是全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之一。延庆区高度重视生物资源保护,各类自然保护地共计16处,实际覆盖面积778.9I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9.05%。2023年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北京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4)矿产资源。延庆区地处中朝准地台的北缘,其基底由太古代及元古代之地层组成,境内有铁、铜、金、银、鸨、铝、粕、铝、铅、锌等20余种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石、钾长石、大理石、花岗石、海泡石、磁黏土矿和天然气等非金属矿藏。其中,铜、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开采利用。5.生态环境5延庆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境内有松山、玉渡山、野鸭湖等12个国家和市、区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近100km2。森林覆盖率达62.01%,林木绿化率达到72.53%以上;PM2.5累计平均浓度达到27.5mgcm-3左右,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全市前列。全区现有景区景点30余处,其中A级以上旅游景区13家,城区建有9座公园,占区域面积近20%,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3.14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46.8n?以上。(二)社会经济概况1 .行政区划6延庆区,辖11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延庆镇、康庄镇、八达岭镇、永宁镇、旧县镇、张山营镇、四海镇、千家店镇、沈家营镇、大榆树镇、井庄镇11个镇;刘斌堡乡、大庄科乡、香营乡、珍珠泉乡4个乡;百泉街道、香水园街道、儒林街道3个街道。全区共376个村委会、55个居民委员会。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9.2万人,常住人口34.3万人。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72023年延庆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1390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002万元,下降1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99548万元,增长5资料来源:人民政府网站6资料来源:延庆区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资料来源:延庆区202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机农业发展规划(20242026年)2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6840万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2.9:22.3:74.8o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5347元。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74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8507元,同比增长5.5%。全年全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398元,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860元,增长8.3%。全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0%。2023年延庆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1973.8万元,比上年下降12.4%。其中,农业实现产值65129.3万元,增长1.5%;林业实现产值36230.5万元,下降41.1%;牧业实现产值51900.1万元,增长1.3%,渔业实现产值220.6万元,增长26.3%。延庆区大力发展有机杂粮、精品蔬菜、花卉园艺、优质果品、精品畜牧五类生态农业,从最开始单纯的种植有机蔬菜发展到现在的有机畜产品、有机中药材,不但品类越来越丰富,产量也在稳步增加。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延庆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稳步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覆盖率。国光苹果、葡萄已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归原”有机奶、“绿富隆”“北菜园”有机蔬菜品牌也成为国内知名有机品牌。2023年,延庆区打造了康庄镇一张山营镇、沈家营镇一井庄镇一永宁镇一刘斌堡乡一香营乡一旧县镇、延庆镇大榆树镇3条绿色有机示范带。截至2023年底,延庆区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2.06万亩,认证总产量达1.73万吨,有机认证企业74家,有机认证证书81张;绿色认证基地4家,认证面积达1377亩,认证总产量为5542吨。延庆区实施种植业绿色有机农产品整体创建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有效减轻了面源污染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旅游业快速发展。2023年延庆区成功入选冰雪旅游城市十二佳、第九届中国冬游名城案例、全国避暑旅游优选地,八达岭长城景区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延庆区文旅产业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成功举办第三届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发展大会、第六届北方民宿大会,推出主题精品线路48条,在12个城市开展旅游产品推介,京外客源市场有效拓展,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35.5%。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一)种植业生产及污染现状延庆区作为北京的“后花园”,是北京市农业大区。2023年延庆区粮食播种面积17.03万亩,其中玉米16.19万亩、豆类0.58万亩、谷子0.16万亩、薯类0.09万亩。粮食总产6796.21万kg,较2022年下降19.50%。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83万亩,蔬菜总产量10808.02万kg,较去年增长12.9%。延庆区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业生产,2023年粮经类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8844.7亩,产量6812.13吨;蔬菜类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2757.82亩,产量5613.34吨。1 .化肥施用2023年,全区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为4555.35吨,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折纯量)为20.84kg/亩,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氮用量(折纯量)为8.14kg亩,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磷用量(折纯量,P2O5)为6.34kg亩,化肥利用率为42.3%。由于长年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投入较少,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地土壤质量等级报告,延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8.3gkg,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4.8mgkg1.按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处于中下等水平。2 .绿色防控2023年,延庆区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82.54%,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7.91%,农药利用率达到47.97%,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为138.63g/亩,农药总用量为25.84吨,相较于2022年蔬菜绿色防控指标而言实现了农药减量。但同时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种植户对常见病虫害识别能力一般,盲目用药、一药多用的现象随处可见。不合理施用农药不仅可能造成农产品农残超标,对农产品安全生产造成威胁,而且其在降解过程中也会对大气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3 .废弃物处置回收2023年延庆区回收处置废弃地膜248吨,回收处置率达到92.54%,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9.72吨,回收处置率达到92.57%。回收覆盖全区18万亩农田,回收覆盖率达100%。然而当前延庆区普遍使用厚度为0.0Imm的农用地膜,其长期暴露于空气阳光下,不断老化破碎,大部分的碎片都被翻耕在耕作层中,而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易被微生物和一些有机溶剂所降解和溶解,长期滞留在土壤中,严重影响土壤活性,易形成白色污染。(二)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延庆区作为北京市的传统农业大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养殖种类繁多,涵盖了生猪、蛋鸡、奶牛等多种畜禽种类。2023年全区母猪6274头、奶牛7797头、肉牛5657头、蛋鸡109.6万羽、羊3.57万只。猪肉产量1542吨、鲜奶产量2.9万吨、禽蛋产量1.27万吨,畜牧业产能稳步提升,2023年畜牧业产值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5.19亿元。近年来延庆区大力推进全域畜牧业绿色健康养殖和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自2017年起制定并实施了延庆区畜禽养殖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小区关停工作方案、延庆区畜禽养殖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小区)关停工作方案的补充意见、畜禽养殖禁养区内养殖户退出养殖行业工作方案、2019年经营性畜禽养殖场户退出养殖行业工作方案、高风险生猪规模养殖场清退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来引导养殖业转变为资源化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养殖业。2023年畜牧类有机农产品认证规模奶牛300头,肉牛100头,生牛乳569.4吨。当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但提升现代化养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动物防疫人才梯队、灵活运用土地和环境、降低养殖业运营成本等也是延庆区今后亟待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三)农村生活延庆区大力推进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2015年起,启动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实施两期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建设配套管网及厂站项目,完成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96座村级污水处理站和7处分户小型一体化设施的新建升级改造工作,覆盖全区273个村庄。乡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4万吨,解决了乡镇中心区域及周边109个村的污水处理问题,实现镇区中心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煤改清洁能源。2016年延庆区启动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农村清洁取暖主要采用“煤改电”和“煤改气”两种方式,涉及全区15个乡镇,已完成安装10万余户。2022年川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优质能源比重达到95%以上,逐步向清洁能源、新能源转变。三'近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回顾(一)面源污染防治措施与成效1 .打好面源污染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时期,延庆区深入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延庆区实现了“延庆蓝”“妫水清”“土壤净”,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6项指标在全市各区中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空气质量天数位居全市一流;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11I类水的比例为100%,地表水水质指数全市排名第一;土壤环境总体良好,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二是污染防控减排成效显著,加快产业结构绿色化调整,重点培育现代园艺、冰雪体育等主导产业;全面治理中小河道及小微水体,生态清洁小流域达标率为64%;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区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2%、45.1%,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处理机制,农膜回收率达到87%。三是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万元GDP水耗较2015年下降32.7%,碳排放强度下降40.95%;森林覆盖率增长到6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40.64n?增加到43.9n?;公众生活趋向绿色化,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流程管理制度,公众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o2 .推进绿色有机农业规模发展,扩大优质农产品市场供给延庆区是北京市首个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称号的区。全区获得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的产品涉及蔬菜、粮经、干鲜果品、畜禽产品等200余个产品。一是持续扩大有机农业生产规模。大力推进绿色有机示范带建设,开展种植业绿色农产品整体创建,永宁镇和旧县镇通过验收,推进规模化主体依法依规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实施财政奖补政策,2022年拨付有机认证补贴共计239.77万元。二是“妫水农耕''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完成“妫水农耕”品牌管理制度及形象体系设计以及45个全品类商标注册申请。梳理完善准入退出规则、拟上线销售产品筛选标准。第一批确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大类(有机杂粮、精品蔬菜、花卉园艺、优质果品、精品畜牧)、50余个具体产品。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强保障优质农产品市场供给。每年检测农产品数量3万个以上,合格率达到98%以上。开展“三棵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制定印发红豆、韭菜、芹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实施方案。3 .加强面源污染源防治,保障产地环境的安全洁净延庆区落实持续深入打好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精神,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及种养业全链条安全健康生产过程建设。一是强化种植业污染预防,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利用率达到42%,农药利用率达到45%;加强农膜、包装废弃物回收,农膜综合回收率达到92%。二是加大绿色防控,提高农药利用率,2023年全区推广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植保新药械100台,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82.54%,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57.91%o三是大力推进绿色生态规模化养殖,延庆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已经全覆盖,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57%。2022-2023年,在旧县镇开展种养结合粪污还田试点工作,以玉米耕作前施作底肥为主实施基肥施肥还田,目前项目已全面结束,共还田液体粪肥10.5748吨,还田面积5771亩。四是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厂对动物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彻底解决动物尸体的二次污染;建立病死动物处理机制,2023年处理猪5990头,其他107573(只/公斤等),处理率为100%;建设畜产品流通车辆消毒通道,实现进京路口全覆盖,对进出本区运载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车辆进行彻底消毒,严防疫情传播。4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延庆区围绕“十四五”时期乡村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做好乡村绿化美化和清洁化生活品质提升工作。一是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建设最美冬奥城为目标,围绕“五区四线三周边”,深入推进冬奥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成功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县。2022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4.1%,预期可以完成规划目标。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至U96.57%,已提前完成2025年大于95%的规划目标。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覆盖率达到90.44%,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目前,已经完成约9000户煤改电工程,全面完成各燃煤季山区用户优质燃煤配送工作。二是乡村绿化美化亮化行动深入实施。2022年结合平原生态林养护共完成6个重点村头片林公园建设,涉及香营乡、大榆树镇、延庆镇、井庄镇、四海镇、刘斌堡乡6个地块。完成大榆树镇、旧县镇、旧县镇、延庆镇和张山营镇等林下经济种植2151.8亩。2022年,延庆区农业种植增绿专项任务为5.91公顷,涉及井庄镇、旧县镇、康庄镇、香营乡、延庆镇、永宁镇6个乡镇84宗地块。2023年,延庆区农业种植增绿专项任务为2.86公顷,涉及全区15个乡镇181宗地块。延庆区坚持打好农业面源防控攻坚战和持久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立足“生态强区''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以生态为抓手、绿色为底色、环境为亮点,努力将面源污染防治与农业产业绿色升级紧密结合,最大程度发挥污染防控工作成效,真正实现建设北京最美乡村的目标。(二)面源污染防治的主要经验1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域减污整体防控延庆区在面源污染防治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梳理全区环保问题,着眼长远、明确职责,建立长效机制,全域覆盖整体推进种植业及农村环境治理污染防控,严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一是以“三新”技术为突破点,推动化肥减量化技术应用。以鲜食玉米产业带为核心,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的创新服务新模式,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升级样板。2023建立“三新”技术集成示范3500亩,其中鲜食玉米2700亩,设施蔬菜800亩。样板田亩节肥为6.4kg,亩增收278.7元。二是以龙头企业带动为着力点,提高农药统防统治高效利用。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做好管理保障服务,依托北京绿富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效、快捷、精准的专业化防治服务队伍,做好全区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三是新型经营主体为凝聚点,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2023年全区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300亩,其中:北京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榆树镇高庙屯村100亩露地蔬菜,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亩设施蔬菜,旧县镇羊坊村100亩鲜食玉米。延庆区通过政策引领、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树立了典范。2 .生态为先、绿色为底,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延庆区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以生态为先、绿色为底,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经济体系。逐步促进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明确绿色发展是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下的发展,以绿色发展为基色调,开展生态设计,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有毒有害投入品的使用。一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瞄准有机农业发展定位。延庆区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耕地资源,为延庆粮(玉米、谷子、小麦等)、经(油料、中药材等)、饲(青贮玉米、牧草等)三元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也为延庆区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二是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网。延庆区积极倡导发展有机农业,推动粮食-蔬菜-果品-畜牧业四大主导产业向有机农业转型。坚持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为原则,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稳步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覆盖率。2021-2023年延庆区同时打造康庄镇一张山营镇、沈家营镇一井庄镇一永宁镇一刘斌堡乡一香营乡一旧县镇、延庆镇一大榆树镇3条绿色有机示范带。3 .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全方位提质创品牌延庆区发挥政府导向支持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向有机产品优势产业、重点基地、龙头企业倾斜。2011年开始,延庆区有机产品认证费用100%给予补贴,有机认证的复审费用给予全额补贴。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延庆区一直紧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实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一是创建了“妫水农耕”全市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统一标准,把高品质、小而精的农产品纳入品牌。完善“妫水农耕''建设及联盟运行机制,延庆国光苹果、延怀河谷葡萄、延庆香白杏、燕山板栗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二是突出高质量、地域性品牌特色。延庆区围绕高端需求,实施全域农业生态化、休闲化,共建成42个国家、市级休闲农业园区,打造“乐享妫川”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线路;突出“安全”“优质”“健康”“休闲”等主题,将一产与三产融合,提高延庆休闲农业的品质和品位。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及紧迫性(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保护绿水青山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延庆区作为首都“大氧吧”“后花园”,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区域,也是北京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属于限制、禁止开发区域,是首都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行区。延庆区持续打好打赢面源污染攻坚战。首先,深入贯彻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观念。“两山”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财富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生态资本的过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的过程,生态环境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其次,灵活运用“治、用、养、研、合”保护发展战略。“治”要充分利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等数据,确定污染源治理清单;"用''要实施耕地分类管理,落实品种替代、水肥调控、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养”要落实重点区域,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遏制土壤退化趋势;“研”要加强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合”要加强源头防控、安全利用、粮食收储等闭环管理。(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绿色发展从社会进步动力上,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从人民本身利益出发,解决可持续发展和富裕健康的问题;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解决基本国情下“理念一技术一制度一路径一目标”多要素精准契合的问题。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国家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全面系统部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延庆区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绿色发展已经从起步期迈向成长期,但其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促进和谐共生方面,依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首先,农业生产方式亟待向绿色低碳转型。曾经大量甚至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污染隐患依然存在;绿色技术集成创新不够,在没有政府项目带动扶持下,农户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应用动力不足。其次,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全区优质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绿色农业标准与产业体系不完善,绿色产业规模不足、低质同构问题突出,农业绿色发展全产业链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第三,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建设存在提升空间。绿色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形成,成为约束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为此,需要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提升创新动力,加快补齐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短板,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夯实基础条件。(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2022年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延庆区美丽乡村建设依然存在问题。首先,环境整治成果不稳固,环境卫生治理难,农村污水处理还需加强。目前,延庆区15个乡镇273个行政村铺设了污水处理管道,垃圾管理水平还需提升,垃圾分类达标率还需提高。农村长期形成的生活、卫生习惯难以改变,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依然存在。其次,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延庆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大集中,农业生产率比较低,农产品附加值、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服务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延庆有机农业''品牌还没有叫响,乡村旅游特色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制约了乡村产业发展。为此,延庆区未来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建设最美冬奥城为目标,围绕“五区四线三周边”,深入推进冬奥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完成大榆树镇、旧县镇、旧县镇、延庆镇和张山营镇等林下经济;针对有机蔬菜、有机杂粮等重点产业,在扩大规模和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塑造农业新业态,让有机农业和延庆风俗文化紧密结合。(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确保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延庆区紧盯协同减排,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五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狠抓清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年优良天数居全市一流;持续净水,全区河湖水质达到11I类及以上,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水环境质量全市最优;土壤、固废、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但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新形势下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绿色发展压力增大;二是农业碳减排工作底数不清,减排路径不明,导致农业固碳减排意识不够;三是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尚存在差距,产地环境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延庆区绿色发展潜力亟需全面释放。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的系统部署,按照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和延庆区作为“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立足延庆区“生态立农”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农业发展道路,持续体现“延庆蓝、妫水清、土壤净、产品优”,加快延庆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延庆区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强区的建设,推动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北京市首善之区提供生态保障,成为北京市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实践“两山”转化的新标杆。(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目标,立足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根据延庆区资源禀赋特点和环境优势,加强精准肥药施用、耕地减排固碳、智慧农业等新技术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应用,形成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坚持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寓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以保护促发展,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发展良性循环的“延庆模式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实行预防与治理并举,治理与管理并重。全面推行农业清洁生产,优化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资源化利用农村废弃物,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针对不同地区、沟域和村庄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特点,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分步骤、分阶段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逐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坚持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和管理职能的同时,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建立和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落实建设绿色北京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和“美丽延庆”的总体要求,以有效控制和从根本上减少延庆区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影响为目标,全面推进延庆区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农业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加强自动监测、大数据、人工智能、减排固碳等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有效控制化肥、农药、农膜不合理使用及畜禽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发展以村庄为单元的循环农业,促进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与污水等农村生活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农村生活环境的提升;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和物业管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延庆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所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环境优美、农村生态良性循环。三'总体目标本规划的起止时间是从2024年至2028年,跨越“十四五”末和“十五五”初,为了和国家、北京市相关规划衔接,从近期目标(2025年)、远期目标(2028年)两个阶段分别确定规划目标。(一)主要控制指标预计到2028年,逐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设施,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体质量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保持优级,在北京市率先建立起绿色低碳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支撑延庆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居全市前列。(二)近期目标(2025年):基本防控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持续推进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绿色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70%;农药利用率达到47%以上。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地膜残留量实现负增长。 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0%,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三)远期目标(2028年):有效防控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 粮食生产耕地土壤重金属“零超标”,设施农用地做到氮磷流失风险可控。化肥利用率达到45%以上;绿色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80%;农药利用率达到50%以上。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全面控制。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 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1%,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分类和无害化处理,人居环境优美。四、实施路径整体实施路径按照“一个中心、八大任务、五类项目”开展(图2-1),“一个中心”就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2024—2028)(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