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城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docx

    • 资源ID:182957       资源大小:35.0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docx

    城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家庭和谐,扎实推进城市一老一小"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城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实施背景(-)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城市以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抓重点、强基础、补短板、建体系,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城市养老托育服务取得长足发展。L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以来,城市高度重视一老一小工作,始终把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予以重点规划和部署。先后印发一系列政策和制度文件,内容涵盖支持养老托育服务业发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农村养老、婴幼儿照护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为城市养老事业与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为托育事业和产业释放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2、服务资源更加丰富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供给资源显著增加,养老服务快速发展,设施布局逐渐完善。截至2020年末,城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50个,床位150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8500张,占比55%o改造和新建市县两级农村特困失能人员供养机构15个,集中供养特困失能老年人350人,失能特困人员在院集中供养率达50%o新建、改(扩)敬老院80个,占比60%o建成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0个,占比80%,农村幸福之家IOOO个,占比65%o十三五期间,托育服务试点初见成效,城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按照属地管理、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成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区域协作和部门配合,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截至2020年末,城市各类托育机构200家,提供托位6000余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托位数1.6个。其中30所托育机构通过备案审核。城市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70个,为育龄群众提供温馨便捷服务。3、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养老方面: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连续3年开展养老机构适老化改造投资7500万元对50家养老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善了养老机构的服务条件。加大养老从业人才培训I,积极加强与专科学校等院校的联系,加大对养老骨干力量的培育,累计培训IOoO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养老人才队伍综合能力。托育方面:城市婴幼儿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由2015年的4.2%。下降至IJ2020年的2.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15年的6.2%。下降至IJ2020年的3.5%o;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达到99.5%,基本做到了应种尽种。(二)发展趋势L养老需求日益加深截至2020年底,城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50万人,占总人口的12.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万人,占总人口的10%o预计到2025年,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超13.8%,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十四五期间,伴随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未富先老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巨大,社会保障服务供给压力增大,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对社会财富创造与现代化建设形成极大的压力,对养老保障制度将产生结构性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更大,社会各界将更加关注,既对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更加良好发展环境,也将提出更加繁重的发展要求。2、托育需求前所未有城市人口出生率虽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并在二胎政策放开后略有小幅上升,但自2017年开始,新生儿出生率连续回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难以持续。研究显示,托育服务的可及性已成为影响人们是否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托育服务位于育龄人群政策需求的第一层次。截至2020年底,市0-3岁婴幼儿10万,占总人口的2.5%o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后,城市人口出生率下降幅度有所减缓,预计到2025年城市0-3岁婴幼儿仍有10万左右,托育服务需要仍然旺盛。当前城市托育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既面临需求不断扩大、投资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设施缺口大、运营成本高、人才供给不足等挑战。按照每千常住人口4.5个托位目标测算,托位托育需求前所未有。3、养老托育服务亟待升级结合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城市养老托育工作还存在诸多短板:农村养老薄弱,短板明显,医养结合发展不够充分;养老托育普惠性和互助性服务需要强化,支持政策及部门的职责任务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网络还不完善,尚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在家养老、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尚不完备,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与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仍显不足;服务专业化、精细化发展不足,标准化、信息化程度还需加强。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政策引导、普惠优先,持续健全体系、创新机制,更好发挥各级作用,更充分激发社会力量活力,有效促进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兜底性养老托育服务保障举措更加健全、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更加多元。到2025年基本建成均衡合理、规模适度、优质高效的养老托育服务新格局。(二)具体指标建设提速。城市养老床位达到25000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0%以上,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5000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7个普惠性托位占比达到65%以上,市级层面建设一所综合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县(区)建成不少于1个公办或规范化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服务升级。乡镇两院融合率达到90%,农村建成一批设施完备的自助互助型养老托育服务设施,智慧养老托育服务平台开始运营。培育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养老托育照护服务机构,养老托育照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覆面提升。初步建成城市养老托育15分钟服务圈。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0%全覆盖,城镇居家和社区养老点Io0%全覆盖。体系健全。养老托育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和产品更加优质,要素支撑更加完善,具有特色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三、重点任务(-)兜底线、促普惠、市场化协同发展L完善兜底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服务制度,推动实现县级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全覆盖,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有意愿的特困失能人员全部实现在县级集中照护。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公益性示范作用,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优先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作出特殊贡献的老年人等提供照料托养服务,仍有剩余床位的向普通社会老年人开放。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入住方式,建立健全老年人入住评估制度,明确老年人入住条件和排序原则。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宜公则公、宜民则民原则,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委托运营机制,引导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特殊困难老年人,同时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聚焦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重点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专业照护机构,不断提高养老机构对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服务能力。支持建立失智老年人照护机构,加大认知障碍照护供给,推动认知障碍照护从分散转向集中,到2025年,重点打造10家失智照护机构(含失智照护单元)和护理型示范机构,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加强托育服务保障,明确公共托育服务地位,将构建公共托育服务体系上升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逐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托育服务体系。开展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一批由政府牵头、公办单位承办的综合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等公有场地和设施,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将困境婴幼儿的托育保障优先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将分散在各县(区)儿童福利中心养育的孤弃儿童统一移交到市社会福利中心集中托养,提升孤弃儿童的养、智、教、康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开设覆盖城乡的育儿指导课程,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2、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养老服务供给。综合研究完善落实土地、融资、税收等政策支持清单;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普惠养老服务。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普惠性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培疗机构转型,增加普惠养老床位储备。托育服务供给。按照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运行可持续的原则,强化地方财政支持,增加普惠托位供给。一是社区普惠托育。通过提供场地、减免租金等补贴措施,加强社区小型化的托育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社区托育设施与村(社区)群综合服务中心、文化体育卫生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二是幼儿园普惠托育。鼓励现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在满足辖区内3-6岁儿童入园需求且未形成大班额的基础上羟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可增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并在辖区卫生健康部门登记、备案。三是机关事业普惠托育。鼓励产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单独或联合专业机构共同举办等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四是医育结合普惠托育。支持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医育结合优势,建立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增加普惠性托位。五是探索构建农村地区特色托育服务模式。发挥农村地区熟人社会优势,挖掘本地看护资源。探索建立有农村特色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招聘当地有育儿经验、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通过考核后将其纳入托育机构师资队伍,在专业婴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婴幼儿看护与教育。3、做强服务市场主体强化政策保障,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优化养老托育服务领域营商环境,放宽养老托育服务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养老托育服务机构的政策倾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托育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向产权明晰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好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池作用,灵活提供循环贷款。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养老托育机构运营相关保险。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养老托育服务企业(组织),树立品牌意识、挖掘品牌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更多社会主体与个人创办养老托育服务机构。规范引导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要适度有序发展特色养老托育服务机构,逐步形成配置合理、服务专业的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格局,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托育需求。鼓励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骨干企业,不断引进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鼓励国内外多方共建养老托育产业合作园,加快形成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养老托育服务产业集群。(二)完善家庭、社区、机构多层次服务体系4、推进城乡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为重点,以城市日间照料中心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惠及全民的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管理运营的指导,支持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增加养老服务指导功能,将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至村级邻里互助点和居家老年人。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托育服务设施,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托育服务,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托育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妇女儿童之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学前教育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公有场地和设施,通过新(改、扩、联)建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通过低偿、无偿租赁方式减轻托育机构发展中的资金压力。试点将部分妇女儿童之家活动区域用于婴幼儿家庭托育指导基地,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项目外包等形式交付托育机构运营,盘活资源。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的幼儿。重视儿童放学后无人照料问题,督促社区加快儿童休闲、助餐、托管相关服务点的建立,加强相关服务人员队伍建设,重视儿童膳食营养,定期开展儿童健康体检,满足儿童日常生活需求。到2025年,所有县(区)均建成不少于1家公办或规范化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5、提升家庭老幼照护水平巩固家庭养老托育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家庭老幼照护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慈善组织公益培训I、网络公开培训课程等多种方式开展家庭照护技能培训;利用老年大学、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院等平台开展养老技能培训服务"昔助计生协会、妇幼保健院力量,在孕妇学校、幼儿园、妇女儿童之家等平台开展科学育儿指导,并借助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实现资源的精准推送。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探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探索面向长期照护对象家庭成员的喘息服务等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将家庭教育、科学养育的理念及体系传递给家庭,提高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补贴、产假、哺乳假、配偶陪产假等政策,探索实施独生子女护理假、父母育儿假等制度,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长、实施远程办公等措施,为需要照护老年人和婴幼儿的家庭创造便利条件。6、完善社区养老托育服务骨干网。支持建设集养老、托育等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打造全龄互动社区。养老方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有效覆盖,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各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逐步完善。扶持培育一批居家社区类居家社会企业、社会组织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形成社区养老服务品牌标杆。托育方面,建立家庭托育点登记备案制度,研究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鼓励开展互助式服务。鼓励采取补贴、行业引导等形式,优化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村(社区)群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场馆、体育场所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建立婴幼儿照护或早期发展活动场所。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依托社区力量提供集中托育、育儿指导、养护培训等服务,加强对婴幼儿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认知水平等早期发展干预。7、推进长幼智慧平台建设依托智慧民政服务平台,搭建长幼智慧康养平台,拓展智慧养老服务内容,为民众提供普惠性托育点、托育政策等信息。推进与属地养老托育服务企业(组织)深度合作,推广普及远程医疗、亲情关怀、健康监测、安全感应监控、紧急救助等智能化设备应用,构建涵盖服务商、站点地址、服务清单、服务范围、服务价格、预约服务、紧急救援、家庭医生签约、老年人需求信息等数据的居家和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市级智慧居家养老实景应用示范点建设,实现多元化智能应用场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智慧居家适老化改造,推进智能设备、安全防护、适老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8、推动养老托育一体化发展推动老幼共托一体化载体建设,实现空间、设施和服务各方面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优化资源配置。依托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村)幸福院等资源,开辟婴幼儿照护空间,通过加强规划、改造现有设施、配备专业设备,设置交叉活动空间和共享使用设备,统筹人力资源配置,共享保安、保洁、厨工等基础性岗位,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一体化发展。9、强化服务需求工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发展观念,全面建立需求调查小组,分析老年人、儿童的感性、表达性需求。开展帮扶计划,社区内成立社工帮扶小组,定期走访老年住户,记录老年人当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由专人追踪帮扶结果,反馈老年人的真实评价,加强后续调查小组工作改进。关注儿童在成长关键期的心理健康,深入了解儿童及幼儿家长的托育难题。合理高效配置服务资源,因人制宜开展社区托育服务。(三)促进医养、康养、医育融合发展10、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利用全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到2025年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介绿色通道。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开展乡镇医院与敬老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实行备案管理。支持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推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医学科,到2025年,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超过50%o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医保协议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养服务。IL推动康养结合服务建设充分挖掘中医药学深厚底蕴和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产业集群、政策资源优势,优化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提供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发挥城市中医传统,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养老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强化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培育和推广中医理疗保健特色服务,让中医药产品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本地老年人。将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发展生态康养、旅居养老、休闲度假型候鸟养老等业态。支持各县(区)突出自身优势,围绕旅养、文养、汤养、药养、禅养,重点打造一批康养基地,促进养老服务与森林康养、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12、探索医育结合服务模式依托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对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I。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开设照护门诊,开办托育服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医育结合发展。依托社区托育服务机构,嵌入健康卫生小屋,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婴幼儿照护机构服务的有效衔接,推动医疗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做实做细婴幼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构建包括婴儿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综合健康服务体系。(四)积极发展老年大学13、积极发展老年大学。建立健全、市场、社会组织和学习者等多主体分担和筹措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实施老年大学建设提升行动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大力发展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和可及性,到2025年,每个县至少开设一所老年教育机构,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立老年学校,逐步实现县(市、区)一乡镇(街道)一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推动部门、行业和企业办好老年大学,并面向社会开放。老年大学要多形式开展在线老年教育和向社区(农村提供老年教育数字资源服务。引导老年大学与养老机构、社区、企业等共同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推进养教一体化等。积极支持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老年教育相关工作,支持教师到老年教育机构兼职任教或从事志愿服务。到2025年,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1.5%o14、发挥老龄人力资源作用创建市老龄人力资源库,加强银发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力度,落实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盘活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源。加大对老年人职业培训投入,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扶持发展一批老年就业促进型社会组织,对有再就业愿望的低龄老年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咨询、就业帮扶等服务。挖掘社区老教师、老专家、老艺术家等老年人力资源,继续发挥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优势,对年轻劳动者传帮带。设置一些老年志愿者公益性服务岗位,发挥老年人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维护社会治安、协调民间纠纷等工作中的志愿服务作用。(五)培育壮大用品和服务产业15、培育智慧养老托育新业态推动支持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加快研究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简化应用程序使用步骤及操作界面。支持新型材料、新兴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拓展智慧老龄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平台,开发家庭照护服务、托育机构健康服务、托育机构监督管理等功能系统,加强对托育机构保育、保健工作的监督管理,实时掌握托育机构发展情况;积极发展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鼓励开发婴幼儿养育课程、父母课堂,利用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政策及科学育儿视频。16、推动养老托育多业态融合发展实施养老托育+彳亍动,促进养老托育用品与先进制造、生态农业、健康养生、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培训教育等行业互动融合发展。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开发金融产品,为民办养老托育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和保险服务。丰富养老上下游产业,优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路径,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品牌化、连锁化建设,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鼓励金融机构着眼老年群体的储蓄存款、保险需求、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需求等金融服务需求,创新开发满足老年人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消费能力的养老金融产品。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对于在基本医疗保障基础上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重特大疾病保障需求,鼓励保险公司开发设计针对老年人、婴幼儿群体的健康保险产品。(六)营造一老一小友好型社会17、构建适老适幼宜居环境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对居住环境的无障碍设施、道路、绿地、活动场地等空间进行全龄友好环境建设。结合城市适老化改造项目,加快对老旧小区、社区活动场所及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积极推动有加装电梯条件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条件的小区可建设凉亭、休闲座椅等。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和母婴设施建设和改造,在具备条件的医院、营业厅等公共场所设置专席及绿色通道,在有条件的公园、商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和机构。引导房地产项目开发充分考虑养老托育需求,在新建小区按标合理配套养老托育设施。在城市交通枢纽、商场中心、医院、旅游景区及游览娱乐等公共场所普遍设置涉老服务配套设施、包括独立母婴室在内的基本婴幼儿照护设施及绿色通道。18、打造尊老爰幼美好城市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和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介,结合线下社区(街道)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包括助老、母婴设施安全使用知识普及、老年人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合理用药指导在内的养老托育宣传教育活动,传承弘扬尊老爰幼传统美德,加强政策引导和示范,营造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一老一小志愿服务,帮助老年人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依托城市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强化医护人员科普责任、科普意识和科普能力,将育儿指导贯穿于妇幼保健、新生儿随访、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各县(区)、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建设工作,增加儿童校外活动空间,加强儿童劳动教育、课外实践、科技体验、素质拓展等校外活动场所设施建设,争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试点。加强对养老托育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好家庭在居家养老托育中的重要作用。19、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落实台账。聚焦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统筹推进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提供一键呼叫等应急救援服务,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做好帮助老年人应对工作。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为老年人提供语音引导、人工咨询等服务,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服务结合。搭建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等服务。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持续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改善服务人员的面对面服务。提升手机银行产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综合改善老年人网络消费体验。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场所,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线下一站式服务,在更多领域推广一证通行,进一步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加强应用培训,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运用新技术。(七)完善依法从严、便利高效的监管服务20、完善综合管理机制完善养老托育服务综合监管体系。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压实机构主体责任,落实职权部门在制度建设、行业规划、登记备案、行政执法等方面的监管责任。养老托育机构承担依法登记、备案承诺、履约服务、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强化行业自律,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将养老托育服务机构、人员信用相关信息纳入信用城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鼓励社会协同治理,保障养老托育行业规范有序发展。21、建立常态监测制度聚焦老年人及婴幼儿生命财产安全和服务质量,重点加强对养老托育机构设施设备、消防、食品、资金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将养老托育机构纳入城市公共安全重点保障范围,建立完善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工作机制,确保服务机构安全平稳运转。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养老机构应急处置能力。依托综合性养老机构,打造市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中心。开展养老托育服务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日常检查,加强安全监管,督促各类养老托育机构落实安全责任,严防一老一小领域非法集资,加大非法集资排查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A)加快养老托育人才队伍建设22、加强专业学科建设鼓励市内医学院校、师范院校、职业学校等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试点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推行养老托育职业培训包和工学一体化培训模式,支持院校与养老托育机构(企业)对接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老年病专题、医养融合课题等专项课题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创新养老托育领域研究,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养老托育服务领域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专业人才。2025年,开设养老服务专业课程的中等职业学校不少于1家。23、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围绕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法律法规、安全教育、职业技能、心理健康等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从业人员职前职后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建设培训资源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从业人员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逐步规范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资质等入职标准,依法逐步实施托育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到2025年,建立10家养老人才实训基地,养老服务机构一线从事护理、康复工作人员培训率达到100%,托育服务从业人员接受相关培训的比例达到85%以上。24、完善从业人员激励机制鼓励养老托育企业聘用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托育照护从业人员。结合本地工资收入水平,研究制定养老托育照护人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促进从业人员工资合理增长。探索建立社会化组织第三方评价、技工院校和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的康养服务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打通从业人员职业晋升通道。积极开展养老托育职业技能大赛,定期开展最美护理员最美托育服务工作者最美院长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评选活动,加大社会宣传,增强从业荣誉感,健全养老托育职业尊崇机制。探索将养老托育领域紧缺、高技能的从业人员纳入人才目录、市民待遇等政策范围加以优待。四.保障措施(-)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老一小工作推进机制,将养老托育服务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统筹纳入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常态化督促方案实施,定期听取方案实施成效报告,系统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根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专项规划与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有效衔接。每年安排市级相关部门结对帮扶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帮扶成效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各县、区要认真对标对表,及时出台相应的实施方案,分解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方案落地落实和目标如期完成。(二)统筹整体推进结合一老一小人口布局和结构变化,科学谋划十四五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加强对养老托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协调,将养老托育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列入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税务、市场监管等跨部门数据共享协作。强化场地保障,在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保障养老服务用地需求。落实新建居住区与配套养老托育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加强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三)强化用地保障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将养老托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农用地转用指标、新增用地指标分配要适当向养老托育项目倾斜。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享受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明确用地性质,按照国家对营利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供应。改造利用现有闲置厂房、社区用房、城市经济型酒店等转型成养老服务设施的,报民政、住建、国土等部门备案,五年内可暂不办理土朔口房产功能变更手续。(四)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托育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养老托育服务的财政投入。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给予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落实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免征或减少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税收宣传辅导,简化办税流程。引导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方式参与一老一小事业,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多元结合的投入机制。(五)创新支持政策在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对标先进城市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建设发展实际,不断完善规划、土地、金融、投资、人才、就业、医保、价格等方面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不断优化养老托育领域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激活城市养老托育服务市场。(六)加强人才建设将养老托育人才培养纳入城市职业教育体系规划,指导设有学前教育、健康护理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增开养老托育服务课程。鼓励引导高校、职业教育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养老托育企业等形成合力,建立养老托育从业人员职前职后培训和实训中心,将市社会福利中心等综合性养老机构作为实训实习基地。落实从业人员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社会保障机制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增强养老托育职业吸引力。(七)强化评估考核。加强本方案的实施、协调和督导,对方案实施情况开展动态监测,确保如期完成。将养老托育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完善实施监管和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实施的监督。加强跟踪分析,健全一老一小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实施方案落实工作的督促指导,探索第三方监测评估机构开展方案实施效果抽样调查,切实开展好方案执行情况的中期和终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定期向市报告工作落实情况。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