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专项工作总结∣法治政府:20240507云南省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总结报告.docx
-
资源ID:1831883
资源大小:13.3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年度专项工作总结∣法治政府:20240507云南省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总结报告.docx
云南省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总结报告2023年,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总体部署,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持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取责。省委书记王宁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会议等,专题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审议新时代全面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方案等。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等,统筹谋划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习、大宣讲、大培训,组织完成3.76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覆盖集中轮训,并对280万名基层党员进行培训。扎实抓好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向中央依法治国办推荐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候选地区4个、单项候选项目5个,统筹做好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命名20个示范地区、10个示范项目、3个先行地区。组织开展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对中央法治督察整改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中期推进情况等整合开展法治督察。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推进全省机构改革。按照云南省机构改革方案,调整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精减人员编制和规范部门领导职数。深化简政放权改革。深入推进权责清单管理,动态调整省级33个部门权责清单共547项。印发云南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州(市)、县(市、区)同步完成动态调整。印发云南省州市级和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州(市)级负面清单72项、县级负面清单75项,推动负面清单外的事项应进必进、集中办理。聚焦赋权扩能,出台云南省乡镇(街道)行政职权基本目录(2023年版)、明确86项法定职权,云南省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行政职权指导目录(2023年版)、明确142项行政职权,云南省开发区和滇中新区赋权事项指导目录(2023年版)、明确74项省级行政职权,上下协同、条块结合推进省、州(市)、县(市、区)一体赋权。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制定印发云南省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方案,编制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切实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强“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推动监管部门认领监管事项1264项,编制检查实施清单13.52万张,汇聚监管对象126.49万个、监管行为数据1334.11万条、执法人员信息10.40万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便利化。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通高频业务办理系统143个,实现全国范围204个、西南地区190个、泛珠三角区域165个事项“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02%、全程网办率达81.97%。三、提升法律服务质效,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统筹联动做实护航机制。出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云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质23条措施等文件,举办首届云南省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发布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护航行动”和“万所联万会”机制典型事例,加强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联动配合,推动政策落地落实。紧盯关键环节做强制度供给。创新打造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向企业授信787.47亿元,惠及企业4.6万家。全省共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6万余卷,全覆盖评查了2021年以来近2000件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全省各级人民法院梳理排查2021年以来审(执)结涉企案件1367件。聚合资源做优法律服务。组建律师服务团,为1.2万余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升级“云南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2144家企业、672名律师入驻平台。依托云南省律师事务所在境外设立的15个分支机构,初步形成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外法律服务站点布局。四、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编制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围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领域,推进滇中新区条例、口岸服务条例、医疗保障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立法工作。2023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4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3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对422件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联发文件、省人民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对报送省人民政府备案的220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备案审查率达100%。对644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和宣布失效1570件、修改448件。全省现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部录入云南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并实现动态管理。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对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74个议题送审稿进行合法性审查。依法依规履行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法律顾问对省人民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等出具法律意见386件。五'抓实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完成省级以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设置工作,州(市)、县(市、区)级相关执法队伍全部进行规范设置,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全部组建执法队伍,初步构建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完备的执法体系。在昆明市安宁市、玉溪市红塔区等6个地区开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制机制。出台云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着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行政执法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等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办各类卫生健康违法案件9815件。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和矿产资源“打非治违”,收到明显成效。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共查处环境违法处罚案件2290件。开展“不合理低价游”整治专项行动等,检查文旅企业14.65万家次。按照中央依法治国办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完善10项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发动、清理核查、督察督办等,共梳理问题线索11366件并全部核查处理完毕。六、强化监督制约,保障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自觉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接受人大、政协等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46件、政协提案617件,满意度持续保持在100%O积极发挥审计、财会等监督作用,全年共审计(调查)项目3222个,开展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规范7个民生领域资金管理。积极支持检察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2706件检察建议及时得到整改落实。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规范保障作用。加强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全省各级行政执法主体共评查行政执法案卷46万余卷。加强省、州(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在楚雄州牟定县、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推进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建设,已累计汇聚100o万余条数据。全面落实政务公开。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信息16583篇、政策解读材料365件、政策文件166件。印发云南省行政机关政策解读工作办法,全流程规范政策解读工作。七'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出台云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办法,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5.2%、10.9%o完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跨境违法犯罪,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组建省、州(市)、县(市、区)三级161支77694人专项普法工作队全覆盖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针对摸排出的34.4万余名重点普法对象开展普法宣传,将普法融入矛盾纠纷化解、命案防控攻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等,有效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成覆盖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调解委员会1.77万个,全省共调解矛盾纠纷25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38%o常态化做好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和信访包案化解工作,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2.02万批次,信访总量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8.7%、19.95%o强化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省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302件,首次超过同期法院系统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持续提升行政复议办案质效,出台云南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量评查办法(试行),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实现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全覆盖。建立行政机关应诉通报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