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国土整治规划.docx
“十五五”国土整治规划前言4第一章国土整治规划背景和形势5第一节上轮国土整治规划实施情况5第二节国土整治潜力8第三节本轮国土整治面临的形势9第二章规划原则与目标13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13第二节规划基本原则15第三节规划依据17第四节规划目标20第三章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适应性评价20第一节工作基本概况20第二节组织实施情况21第四章重点区域识别和建立项目储备库28第一节重点区域识别28第二节建立项目储备库29第三节滚动实施计划31第五章投资分析与效益评价32第一节投资分析33第二节效益评价33第一章国土整治规划背景和形势第一节上轮国土整治规划实施情况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严格围绕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编制而成。1 .上轮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根据市人民政府下达给区的规划控制指标和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确定在20162020年期间市级下达区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30万亩,规划期末完成目标30.01万亩,完成比例100.03%,平均提升耕地质量0.6个等别;区规划补充耕地总量3.23万亩,规划期末完成目标2.56万亩,完成比例79.26%(其中规划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2.12万亩,规划期末完成目标1.41万亩,完成比例66.51%o规划土地复垦补充耕地0.09万亩,规划期末完成目标0.06万亩,完成比例66.67%o规划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0.02万亩规划期末完成目标0.06万亩,完成比例300%o规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1万亩,规划期末完成目标1.03万亩,完成比例103%);规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1.09万亩,规划期末完成目标1.06万亩,完成比例97.25%02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上轮规划统筹安排下,区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耕地总体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加强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项目区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极大地推进了全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集约利用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切实增加耕地数量,确保数量质量占补平衡。上轮国土整治规划实施期间,区加大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力度,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区通过"十四五"国土整治,新增耕地2.56万亩,耕地质量等级有相应的提升,土地肥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耕作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作物产量。调整优化城乡土地利用布局,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十四五”期间,通过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土地项目,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通过国土整治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基地,使产业发展更加明确,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土地收益得到提高,生活得到改善。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区国土整治的工程建设突出体现了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的特点。整治后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渠网配套、道路畅通",加强了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有效推进了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结合整治积极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项目招商,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培育了一批认证示范合作社。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根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制定的目标,随着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通过坡改梯、重新布局和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拓宽硬化农村道路等国土整治措施,有效地防止或减缓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降低了自然灾害发生频率。3 .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项目为“十二五”期间立项,时间跨度尢本轮规划实施的农用地整理项目大部分为2012年2013年之间入库备案,中途对新增耕地的认定及测算政策变化较大,导致原规划的新增耕地与竣工认的新增耕地差异较大。土地整治规划未严格落实到位。更多的是国土部门在遵循,对其他部门的约束性不是很明显,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却涉及多部门协调,如按照规划,项目在具体实施中有的因为行政区划而调整,有的因重点项目而变更或项目验收后被占用、改变用途等,这造成部分原先已列入的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地块用途被改变,就存在一些项目无法落地而随意调整项目位置的现象,使得原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年度计划无法严格执行,因此存在部分指标未能很好的完成。国土整治资金整合部门协调有待加强。国土整治资金的投入不能有效整合,往往导致了重复建设、低效利用等问题。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于项目的合理选址、资金配套投入、综合效益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影响。国土整治工作政策宣传不够,部分群众支持力度不高。对乡镇(街道)领导、村(社区)干部的整治工作培训不充分以及对国土整治工作政策的宣传工作不足,以致整治规划的效力没有得到重视,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反映到具体项目实施中也存在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耕地质量建设不够重视,制约了国土整治综合效益的发挥。整治规划对生态社会效益的支持力度有所提高,但仍显不足。受到指标控制的影响,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考虑不够。耕地管护和利用不到位,耕地保护机制落实不到位。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较为突出,按规定,土地整理项目整治后要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并主要用于粮食生产,但部分地区项目建成后因保护不到位,农田长期抛荒、被建设项目违规占用、从事林果业或挖塘养鱼等,"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突出。第二节国土整治潜力规划期间,区国土整治潜力包括土地整理类、非耕地开发类、垦造水田类、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类。土地整理类。市级下发的土地整理类资源图斑总面积44987.43公顷,经核实,初步判定为后备的图斑总面积39634.36公顷。区幅员面积大,资源本底好,后备的图斑潜力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8.10%,且评价结果为中的居多。非耕地开发类。调监院下发的非耕地开发类资源图斑83644个,图斑总面积13211.60公顷,区县补充非耕地开发资源图斑77981个,图斑总面积7115.50公顷,因此区的非耕地开发类资源图斑的总面积为20327.10公顷。初步判定为后备的图斑总面积18205.53公顷,后备的图斑潜力面积约占全区非耕地开发面积的89.56%o垦造水田类。市级下发的垦造水田类资源图斑总面积71499.64公顷。经核实,初步判定为后备的图斑总面积30514.78公顷。分布在全域,后备的图斑潜力面积占全区垦造水田面积的42.68%o203图斑。市级下发的203图斑潜力类资源图斑总面积493.19公顷。经核实,初步判定为后备的图斑总面积465.07公顷。分布在全域,后备的图斑潜力面积占全区203图斑面积的94.20%o第三节本轮国土整治面临的形势1 .国土整治面临的机遇。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反复要求:"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在"十五五”时期,区的发展将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叠加,以及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万开云同城化发展等空间融合优势显现,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优势互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指明了方向。国土整治实践经验丰富,奠定了新一轮整治工作的基础。区在国土整治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引进人才和技术,逐步建立了理论体制、管理体制、运作模式和人才队伍。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以来,区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工程标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农村土地整治制度不断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土地整治招投标和规划设计技术审查专家系统,健全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工程建设、资金预算和实施管理的技术规范体系,实现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和审计制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农村土地整治管理逐步规范。区城乡发展迫切需要国土整治规划的支持。区规划建成"一极两大三区",即:渝东北川东北重要增长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节点和区域性城镇组群大城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和大三峡大秦巴结合部国际旅游度假区。在城区规划形成"一心、两带、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围绕城市绿心,通过浦里与江里两条城市发展带,串联城区各组团,加强产城景融合发展。规划至2035年,城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4472公顷。其中居住用地153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8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9%;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9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工业用地100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2%;仓储用地2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交通运输用地72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6%;公用设施用地18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31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7%o区的高速发展需要国土整治规划的支持。2 .国土整治面临的挑战。国土整治内涵不断延伸,对国土整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农村国土整治从单一的强调增加耕地数量转变为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并在传统的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和土地复垦的基础上增加了城镇低效用地整治、旱改水和废弃园林地开发。国土整治更加注重其深层次的内涵,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依托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转变,关注其在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剩余未整治耕地资源条件较差,国土整治补充耕地任务更加艰巨。经过多年的国土整治,条件较好的耕地基本已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剩余耕地地形坡度较大,集中连片度差,国土整治补充耕地的任务更加艰巨。生态文明建设为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规划建成一极两大三区,全面彰显山水公园城市独特魅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全面建立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成为渝东北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示范性的山地城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典范。据此,“十五五"期间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方向为土地综合整治、垦造水田和非耕地开发整理。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对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高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对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精神,自然资源部提出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通过“算大账"的方式,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弃、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充分挖掘区内补充耕地后备资源,合理确定区国土整治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国土整治活动,有效整合资源、引导资金,协调好国土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的关系,为国土整治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规划基本原则国土整治规划应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依法依规,科学规划。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集约节约用地的重大战略,按照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编制区级国土整治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全域整治、系统治理的原则,统筹安排规划期内国土整治工作。第三节规划依据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26年7月2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年12月28日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7年国务院令第257号)。2 .技术标准。(1)市(地)级±地整等)画僦觑程(TDZno34-2013);(2)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52013);(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4)建地节缰纺佣诏介姗呈(TD1018-2008);(5)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自(12)区商贸服务业及内陆开放高地"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府办发202224号);(13)市区"十五五”期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府办发202324号);(14)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62030年)(农函2022335号);(15)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府办发202677号);(16)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4.相关文件。(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3)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财建2016725号);(4)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函2019276号);(5)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6)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关于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的函(自然资生态修复函根据以上评价因子对逐个图斑进行初步评价彳导到每个图斑的易中难个数和占比,对易中难占比最高的,评价为对应的结果。(3)垦造水田类。评价底图核实情况。市级下发的垦造水田类资源图斑总面积71499.64公顷。经核实,扣除了坡度大于25度的图斑、二调水田图斑、退耕还林图斑、不在非耕地开发后备图斑、细碎图斑等不满足要求的限制性因素。核实后初步判定为后备的图斑总面积30514.78公顷。适宜性评价体系情况。根据"十五五"国土整治规划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工作思路给出的评价因子参考情况并结合区实际情况,选择了距水源距离、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地形坡度、产业现状、周边水田利用情况、与周边水田连片度七个评价因子。距水源距离:易:小于50m;中:5010Om;难:大于100m;土壤质地:易:黏土;中:壤土;难:砂土;土层厚度:易:大于50cm;中:3050cm;难:小于30cm;地形坡度:易:小于6。;中:6°15°;难:15。一25。;产业现状:易:有水田利用产业;中:无旱地利用产业;难:有非耕地利用产业;周边水田利用情况:易:种植粮食作物;中:粮与非粮轮作、林粮间作;难:未耕种、种植非粮食作物;进镇、敦好镇、丰乐街道、高桥镇、和谦镇、厚坝镇、临江镇、满月镇、南门镇、南雅镇、渠口镇、谭家镇、铁桥镇、温泉镇、巫山镇、义和镇和长沙镇19个乡镇(街道)作为重点,再根据潜力情况,在重点乡镇(街道)内选择了41个重点村作为非耕地开发的重点区域。垦造水田重点区域识别。垦造水田项目是区"十五五"国土整治项目的重点,根据垦造水田潜力的分布情况及区域内耕地利用和分布良好,镇村组织能力强,群众、集体经济组织意愿强烈的情况选取了白鹤街道、大德镇、敦好镇、丰乐街道、高桥镇、和谦镇、厚坝镇、临江镇、南门镇、南雅镇、渠口镇、三汇口乡、谭家镇、天和镇、铁桥镇、温泉镇、巫山镇、义和镇、长沙镇和紫水乡20个乡镇(街道)作为重点,再根据潜力情况,在重点乡镇(街道)内选择了41个重点村作为垦造水田的重点区域。区2022年已开展了1个垦造水田项目试点项目,并且已竣工验收,为今后的垦造水田项目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第二节建立项目储备库根据区补充耕地资源底数和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重点整治区域和市级国土整治规划的任务分解情况,确定补充耕地项目总量。1.综合整治项目。综合整治项目是区“十五五”国土整治项目的重点。在2023年一2030年滚动计划中继续完成2023年的项目申报及已立项未完工的项目后期核定工作。前期立项:2023年主要开展1个垦造水田项目申报,共6.6909公顷。2024年主要开展2个垦造水田项目申报,共69.5589公顷。2030年主要开展1个垦造水田项目申报,共25.3552公顷。完工:2024年主要开展1个垦造水田项目后期核定,共6.6909公顷。2030年主要开展2个垦造水田项目后期核定,共69.5589公顷。4.203图斑项目。未安排203图斑项目滚动。第三节滚动实施计划1.国土整治重点区域。全区国土整治重点区域涉及24个乡镇(街道)共80个行政村,新增耕地潜力1313.11公顷,其中水田360.17公顷。垦造水田类潜力3248.02公顷。其中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潜力405.67公顷,开发类新增耕地潜力842.47公顷,垦造水田类潜力3248.02公顷(其中新增耕地64.97公顷)。2.20232030滚动计划。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金融支持等工作,协同推进国土整治项目建设。强化国土整治目标责任制,将国土整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地方政府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国土整治规划的实施。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国土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各类国土整治活动必须符合国土整治规划。建立有效的规划效能监督机制,加强规划监督检查,杜绝随意修改、变更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抓好规划目标任务的分工落实,依据国土整治规划制定国土整治年度计划,国土整治工作必须按照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听证制度,国土整治项目设计与工程建设要充分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引导群众全程参与,并落实权属管理专项经费,保障土地权属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做好农村国土整治中的权属管理工作,优先完成国土整治区域权属调查,对于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按照政府引导、村组协调、农民自愿的要求协商解决,并将权属调整情况实行公告,保证权力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维护相关权力人的合法权益,凡农民集体和农民群众不同意的,不得强行进行权属调整。第二节经济措施拓展国土整治资金来源渠道。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收入中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耕地开垦费和耕地复垦费为主体,引导、聚合各项涉农资金,促进资金整合,发挥资金综合效益。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国土整治,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拓宽国土整治资金来源渠道。加强对农村国土整治的投融资管理,防范信贷风险。严格国土整治资金管理。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有效整合的国土整治资金筹集、管理制度,大力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健全国土整治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合理使用、有效监管。建立国土整治的经济激励机制。对上年度完成国土整治任务且项目建设质量好、成绩显著的乡镇、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年度国土整治计划的,或不按规划要求开展国土整治工作的,在安排下年度项目建设计划、资金时予以控制;对挪用资金的,依有关规定追究领导及当事人行政责任,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第三节技术措施推进国土整治信息化建设。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三调成果,与同级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国土整治规划数据库,实现规划成果叠加上图、动态更新。健全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市内其他区县以及外省市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充实区国土整治中心力量,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健全从业人员上岗认证和机构资质认证制度,提升国土整治管理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土地科学管理。充分利用遥感和国土调查云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国土整治的动态监测,建立国土整治的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国土整治的实施情况,了解规划区范围内国土整治行为和项目进展情况,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第四节监督机制加大国土整治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对整治规划、年度计划、项目设计、实施效果等进行广泛宣传。依托网络平台,加强交流互动,将国土整治规划及其调整、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社会对规划的认识,增强民众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国土整治。推行国土整治信息化公开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的部门协调与沟通配合,加强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建立完善的规划信息公开制度。广泛征询社会公众和土地权利人意见,将公众参与制度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将规划方案成果、规划实施信息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第五节涉密管理对国土整治规划编制过程中使用委托方提供的所有原始资料、形成的中间成果及最终成果等保密资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使用单位需为国家保密单位,内部具有严格的保密管理规定,具有完善的保密管理办法和措施。(一)资料保密的范围。1 .调查图件的保密范围。(1)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数据;(2)国家规定纳入涉密管理的其他成果资料。以上保密数据和资料按秘密级或国家明确规定的相应资料其他密级进行管理。2 .调查图件的原始获取及保密管理。使用单位与委托人签订保密责任书(协议),并确定专人按照有关规定对调查图件进行严格保密管理,移交资料时要签订保密承诺书。3 .调查图件的使用及保密管理。本次调查图件仅限于国土整治规划工作使用,严禁另作他用。使用图件要建立严格领取程序,履行完备的使用手续。在使用调查图件和涉密数据资料前,要与提供单位签订保密责任书(协议),约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有擅自复印、拷贝或照相等行为,涉密数据资料不得拷入非涉密移动存储设备中,不得转借。所有涉密数据资料要在涉密电脑上进行处理,严禁在非涉密电脑或具有无线功能的设备中处理涉密数据资料。在本项目工作结束后,使用单位须销毁所有涉密资料。(二)测绘保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对领取、使用和保存属于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的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制度:第一条保密测绘成果是指有密级的基础测绘成果和专业测绘成果,包括各种保密测量数据、图件、航片等。保密测绘成果按照国家保密法规进行管理。第二条依照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归口管理全区各单位(军事部门除外)使用和保存的保密测绘成果,依法行使管理、监督和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第三条使用单位领取保密测绘成果,须出具单位证明,审核意见,上报省、地测绘管理部门办理领取手续。第四条保密测绘成果的保存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各单位应加强对领取的保密测绘成果的保管。存放室要有安全防范措施;测绘成果要做到专人专柜保管,使用后必须及时放回存放室;禁止随意将保密测绘成果乱扔乱放;资料外用必须履行签收手续,做好登记,防止成果资料遗失、损坏。第五条保密测绘成果不得擅自复制、转让。确需复制、转让的,必须经提供该测绘成果的部门批准,复制的保密测绘成果,按照原密级管理。成果资料转借必须经使用单位领导批准,保管人员做好登记签收手续。第六条保密测绘成果的销毁。使用单位必须书面报告委托人,取到委托人许可后再行销毁,销毁现场须有两名及以上人员在场。严格履行登记、造册和监销程序,并向提供该成果的管理机构备案。第七条保密测绘成果确需公开使用的,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解密处理。第八条测绘成果的保密检查。(1)领取、使用和保存保密测绘成果的单位每年应对成果资料进行一次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检查内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执行情况;是否设有资料室(柜)和安全防范措施;是否落实专人管理和建立资料的外出、收回登记制度;是否有擅自复制、转让、转借等行为和遗失、泄密等现象。(三)涉密成果管理要求及措施。国土整治规划涉及的地理信息资料及成果,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测绘、保密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调查图件等信息的保密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进行专项保密培训,不得将保密资料用于本项目外其他任务,不得擅自复制、转让或转借;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该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产品;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公布和提供,任何形式的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保密资料的存放设施与条件应符合国家保密、消防及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料内部管理制度;经批准复制的载体要进行编号与登记按同等密级进行管理;涉密计算机系统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批准使用手续;在项目组中的所有涉密计算机都必须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数据处理工作站不留USBs光驱及软盘等移动存储接口,工作站与文件服务器间建立局域网,各类中间数据可在局域网内传输,作业员之间不能够用移动存储介质相互拷贝,批次数据完成后,将由专人从文件服务器内将数据拷贝至数据组;所有的数据处理都严格限定在固定工作场所完成,严禁作业人员将数据带回宿舍等工作场所以外地点处理;涉密数据从招标方下发或成果上交时,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同意后,由三人以上专人护送,且数据需由专业软件加密;在项目完成后,所有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将按照招标方要求进行销毁。附件:1.区重点整治区域情况表2 .区重点整治区域汇总表3 .市j÷3Wt颐目询实够找J(20232030年)4 .区补3WW页目触(202Y2030年)5 .区补样地项目实施情兄详表(202-2022年)6.区“-ffi五“三t±螫绿贱J±雌辍薪附图7 .区"竹五'国!整颔朋搠耍蜜朝雁I8 .区"±EE'Btt螫绿贱J垦画咫®播的图9.区“十五五"国土整治规划重点区域识别图10区"十五五"国土整治规划项目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