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炉的工作原理与结构.ppt
分解炉的工作原理与结构,1.分解炉,分解炉是把生料粉分散悬浮在气流中,使燃料燃烧和碳酸钙分解过程在很短时间(一般1.53秒)内发生的装置,是一种高效率的直接燃烧式固相一气相热交换装置。在分解炉内,由于燃料的燃烧是在激烈的紊流状态下与物料的吸热反应同时进行,燃料的细小颗粒呈一面浮游,一面燃烧,使整个炉内几乎都变成了燃烧区。所以不能形成可见辉焰,而是处于820900低温无焰燃烧的状态。,2.新型分解炉介绍,分解炉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很多种型式,根据其结构与工作原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a.旋流式分解炉 这种分解炉的特点是炉内的气体与物料作旋流运动。如我国的四平型和日本的SF型、NSF型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b.喷腾式分解炉 这种分解炉内物料的悬浮和运动,是靠气体的喷吹而形成的。我国的本溪型和日本的KSV型,丹麦的史密斯型等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c.沸腾式分解炉 这种炉的特点是:物料在流化床上处于沸腾状态。日本的MFC型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d.带预热室的分解炉 我国太原型分解炉和日本的RSP型分解炉属于这一类型。,2.1旋流式分解炉,旋流式分解炉的结构比较简单典型的旋流式分解炉其结构如图,它是由上旋流室、下旋流室和反应室所构成的。内表面镶砌有耐火混凝土与耐火砖,反应室中部设有l3个燃料喷嘴,成30角向下喷射燃料。,2.1旋流式分解炉,四平型分解炉,以重油为燃料,分解炉用油量占总耗油量的50左右,炉内平均气体温为900左右。经过预热分解后物料入窑温度可达860895,入窑生料分解率则达8090,热耗为4810千焦公斤熟料左右。产量比同规格带悬浮预热窑增加一倍多。日本SF型分解炉,其结构与生产流程,与四平型分解炉基本相同,不过其窑尾废气温度较高(约1100)和三次空气温度较高(750780),热利用情况较好,所以熟料单位热耗较低,仅为31403280千焦公斤熟料。这种分解炉的主要缺点是:物料与燃料在炉内分布不均匀,涡流室两侧易于结皮等。,2.2喷腾式分解炉,喷腾式分解炉是以煤粉为燃料,利用喷腾的原理使物料悬浮起来.由冷却机抽来的热风(约700左右),由分解炉的底部以22米秒的速度喷入炉内,将生料与煤粉喷腾起来,形成所谓喷腾层。窑尾废气预先不与三次空气混合从分解炉的中部或顶部以切线方向进入炉内,不参加燃烧反应,主要对生料预热并使气流旋流,形成所谓涡流层。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分解炉的温度只要控制在850左右,煤粉燃烧稳定,入窑生料的分解率可达85以上。取得与烧油分解炉同样的效果。,2.2喷腾式分解炉,2.2喷腾式分解炉,2.3沸腾式分解炉,2.3沸腾式分解炉,由冷却机来的温度为200250的三次空气,用高压风机(风压为1015kPa)鼓入分解炉的空气室,再通过风帽进入炉内,使由燃料喷嘴和生料入口来的燃料和生料形成沸腾层,在沸腾层内一边进行燃烧,一边进行传热分解。,2.4带预燃室的分解炉,为了使分解炉燃烧更加稳定,有的分解炉带有预燃室。RSP型分解炉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分解炉的构造较为复杂,它是由分解炉(简称S炉)和混合室所组成。,S炉由上部旋风预热室(简称SB炉)和下分解室(SC炉)组成,SB炉非常小。主要是给SC炉起点火作用,并能保证SC炉进行稳定的燃烧。SC炉是RSP型分解炉的重要组成部分。S炉的燃料用量为燃料总消耗量的5560,其中少量燃料在SB炉内燃烧,大部分在SC炉内燃烧,燃烧用的空气是从冷却机抽来的700左右的热空气,从SC炉两侧以切线方向送入炉内,另有一部分空气进入SB炉中。从第三级旋风筒来的预热生料,喂入SC炉中,被热气流吹散,使生料呈涡流运动,并进行分解,生料随气流沿输送管往下运动进入混合室与出窑废气混合并流向第四级旋风筒。由S炉出口处的生料分解率约达40,在混合室遇到10001050的出窑废气,将热量传给生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料碳酸钙的分解率,入窑生料分解率可达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