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燃气特殊作业安全标准》(征.docx
广东省标准(三E>DBJ/T15-XX-20XX备案号JXXXXX-20XX城镇燃气特殊作业安全标准Standardforsafetyinspecialworkofurbangas(征求意见稿)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广东省标准城镇燃气特殊作业安全标准StandardforsafetyinspecialworkofurbangasDBJ/T15-XX-202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批准部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202X-XX-XX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广东省标准城镇燃气特殊作业安全标准的公告粤建公告2024*号经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城镇燃气特殊作业安全标准为广东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J/T15-XX-202X,本标准自202X年*月*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于出版后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门户网站(https:/ZfCXjSt)公开标准全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年*月*日刖三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广东省地方标准城镇燃气特殊作业安全规程编制任务的通知和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23年第二批广东省制修订计划通知(粤市监标准202359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及行业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4章,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作业要求;4特殊作业。本标准不涉及专利。本标准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至主编单位(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585号二楼,邮政编码:510060,电子邮箱:gdrqxh)0本标准主编单位:广东省燃气协会广东华晟安全职业评价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未来信息有限公司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奥(广东)能源销售有限公司珠海港兴管道天然气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王启昆林伟兵吕雅伦汪丰梅杨四勤洪文辉龚国华侯运波梁锡亮肖赛姜鑫崔楠刘斌徐业清郑宗铭谢娴本标准主要审查人:1总则12术语43作业要求64特殊作业94.1 动火作业94.2 有限空间作业114.3 盲板抽堵作业134.4 高处作业134.5 吊装作业154.6 临时用电作业174.7 动土作业184.8 带气作业204.9 管网升压23附录A安全作业票的管理24附录B安全作业票的样式27本标准用词说明44引用标准目录4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43 Workrequirements64 Specialwork94.1 Hotwork94.2 Confinedspaceentry114.3 Blinding-pipelineoperationwithstopplate134.4 Workatheight134.5 Liftingwork154.6 Temporaryelectricity174.7 Excavationoperation184.8 Workongasequipment204.9 Pressureriseingasnetwork23Appendix A Managementofsafetyoperationtickets24Appendix B Thestyleofsafetyoperationtickets2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44Normativestandardcatalog451总则.o.本标准规定了城镇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带气作业,管网升压等特殊作业的安全要求。1.0.2本标准适用于城镇燃气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运营中涉及的特殊作业。1.0.3城镇燃气特殊作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镇燃气生产经营单位的特殊作业可根据生产实际进行细化,但不得低于本标准要求。2术语2.0.1特殊作业specialwork城镇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在日常生产运营可能涉及的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盲板抽堵作业,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动土作业,带气作业,管网升压等,可能对作业人员本身、他人及周围建(构)筑物、设备设施造成危害或损毁的作业。2.0.2火灾爆炸危险场所fireandexplosivearea燃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以及在高温、受热、摩擦、静电等情况下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的场所。2.0.3动火作业hotwork在燃气设施本体上或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内进行焊接(包括热熔、电熔焊接)、切割等直接或者间接产生明火的作业。注:明火是指外露火焰、火花或炽热表面。2.0.4有限空间作业confinedspaceentry进入或探入有限空间进行的作业。注:有限空间是指进出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2.0.5盲板抽堵作业blinding-pipelineoperationwithstopplate在设备、管道上安装和拆卸盲板的作业。2.0.6高处作业workatheight在距坠落基准面2m及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注:坠落基准面是坠落处最低点的水平面。2.0.7吊装作业liftingwork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2.0.8临时用电temporaryelectricity正式运行的电源上所接的非永久性用电。2.0.9动土作业excavationoperation由地面向下开挖出的空间且深度超过0.5m的作业。2.0.10带气作业workongasequipment在燃气厂站设施或输气管网进行置换、带气接驳、改管、维护、抢修、拆装盲板、通气点火等危险程度较高的生产作业。2.0.11停气作业workongasequipment在燃气供应系统中,通过关闭阀门、封堵等方法切断气源中断供气的作业。2.0.12管网升压作业pressureriseingasnetwork为了解决燃气输配能力不足,提升燃气管网运行压力的作业。2.0.13带压开孔hot-tapping利用专用机具在有压力的燃气管道上加工出孔洞,操作过程中无燃气外泄的作业。2.0.14封堵plugging从开孔处将封堵头送入并密封管道,从而阻止管道内介质流动的作业。2.0.15隐蔽设施concealedfacilities指埋在地下或有物体遮盖的设施。包括地下电力、电信、电缆、燃气储罐和管道等设施。3作业要求3.0.1作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文明施工、劳动保护、防火、防爆、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规定。3.0.2当在道路上作业时,应采用封闭式作业。在作业沿线应设置警示标志、照明和警示灯。3.0.3在交通不可中断的道路上作业时,应有保证车辆、行人安全通行的措施和负责现场安全的人员。3.0.4特殊作业涉及的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界定为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GBZ/T260中规定的职业禁忌证者不应参与相应作业。3.0.5遇5级及以上大风,雷雨、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不应进行户外特殊作业,因生产确需作业,应升级管理,增加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3.0.6作业前,实施作业的单位和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其中存在重大风险的作业应制定应急预案。3.0.7作业前,实施作业的单位和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交底,主要内容如下:1有关作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及规程;2作业现场和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采取的具体安全措施;3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4事故的预防、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等知识;5对作业现场的地下隐蔽设施进行交底。3.0.8作业前,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如下工作:1动火、进入有限空间等作业前,应对燃气设施进行隔绝、放散、置换等措施,认满足安全要求;2会同实施作业的单位组织作业人员到作业现场,了解和熟悉现场环境,进一步核实安全措施的可靠性,熟悉应急救援器材的位置及分布。3.0.9作业前,实施作业的单位对作业现场及作业涉及的设备、设施、工器具等进行检查,使之符合如下要求:1作业现场消防通道、行车通道应保持畅通;影响作业安全的杂物应清理干净;2作业现场的梯子、栏杆、平台、格栅板、盖板等设施应完整、牢固,采用的临时设施应确保安全;3作业现场可能危及安全的坑、井、沟、孔洞等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设置警示标志,夜间应设警示灯;需要检修的设备上的电器电源应可靠断电,在电源开关处加锁并加挂安全警示牌;4作业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应完好,夜间作业的场所配备充足的照明装置;5作业使用的脚手架、起重机械、电气焊用具、手持电动工具、气体分析仪器等各种工器具应符合作业安全要求;6对放射源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3.0.10作业前,作业申请单位应提前办理作业审批手续,由相关责任人签名确认。1同一作业区域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殊作业时,应同时执行各自作业要求,办理相应的作业审批手续;2作业时审批手续应齐全,安全措施应全部落实,作业环境应符合安全要求。作业审批手续、安全作业票样式可参考本标准附录A及附录B。3.0.11作业期间应设监护人,监护人不得同时从事与监护无关的工作。监护人宜由具有生产(作业)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经专项培训考试合格,佩戴明显标识,持培训合格证上岗。监护人的通用职责要求:1作业前检查安全作业票。安全作业票应与作业内容相符并在有效期内;核查安全作业票中各项安全措施已得到落实;2确认相关作业人员持有效资格证书上岗;3核查作业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满足作业要求。3.0.12核查作业人员配备和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满足作业要求:1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按规定着装及正确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装备;2同一作业区域应减少、控制多工种、多层次交叉作业,最大限度避免交叉作业;交叉作业应由燃气生产经营单位指定专人统一协调管理,作业前要组织开展交叉作业风险辨识,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保持作业之间信息畅通,确保作业安全;3当燃气设施或作业现场出现异常,可能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及人员。作业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程序实施处理;4作业内容变更、作业范围扩大、作业地点转移或超过安全作业票有效期限时,应重新办理安全作业票;5工艺条件、作业条件、作业方式或作业环境改变时,应重新进行作业危害分析,核对风险管控措施,重新办理安全作业票。3.0.13作业完毕,应恢复作业时拆移的盖板、格栅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的安全使用功能;将作业用的工器具、脚手架、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等及时撤离现场;将废料、杂物、垃圾、油污等清理干净;确认无残留火种和作业管道设施无漏气,按作业方案要求全面检查确认系统状态无误后方可离开。4特殊作业1.1.1 作业1.1.2 作业分级:动火作业分为特级动火、一级动火、二级动火三个级别,遇法定节日或其他特殊情况,动火作业应升级管理。1特级动火作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特级动火作业:1)在门站、高中压调压站、储配站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处于运行状态下燃气设施本体上的动火作业;2)处于运行状态下的燃气次高压及以上管道设施上的动火作业;3)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燃气罐区防火堤内的动火作业。2一级动火作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一级动火作业:1)在门站、高中压调压站、储配站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动火设备或管道与其他设备设施实施了有效隔离,且经置换、吹扫、分析合格,在该设备或管线上的动火作业;2)在门站、高中压调压站、储配站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非燃气设施上的动火作业;3)燃气次高压及以上管道设施与其他设备设施实施了有效隔离,且经置换、吹扫、分析合格,在该管道设施上的动火作业;4)在瓶组站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燃气管道设施上的动火作业;5)在燃气中压管道设施上需要进行开天窗的动火作业;注:开天窗作业针对DN150以上钢制管道带压封堵、接驳等作业6)其他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的除特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3二级动火作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为二级动火作业:1)除特级动火作业和一级动火作业以外的动火作业;2)燃气设备或系统全部停用,经放散置换、取样分析合格,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后,根据其火灾、爆炸危险性大小,经燃气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负责人或安全管理负责人批准,动火作业可按二级动火作业管理。1.1.3 作业基本要求: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内,应严格限制动火,凡能拆下来的设备、管道应移到安全区域动火。1.1.4 作业前的要求:1停气动火作业前应对作业管段或设备进行置换与放散,应符合本标准4.8节的规定;2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周围及下方地面的可燃物,对现场周边的孔洞、鲁井、地沟、水封等应检查分析并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对于需要动火燃气设施及周围有可能泄漏燃气设施应采取有效隔断措施;3动火作业施工的燃气管道、设备和与动火直接有关阀门的控制应安排专人操作和监护,作业前须核对阀门编号、确认阀门位置和状态,宜悬挂严禁操作告示牌,作业未完工前监护人员不得擅离岗位;其他人员严禁操作燃气管道、设备和与动火直接有关阀门。1.1.5 作业期间的要求:1同一系统的燃气设施进行多处动火时,相连通的各个动火部位不宜同时进行作业;2动火作业人员在动火点的上风作业,应位于避开气流可能喷射和封堵物射出的方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围隔作业并控制火花飞溅;3拆除管线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先查明其内部介质及其走向,根据所要拆除管线的情况制订安全防火措施;4特级动火作业应采集全过程作业影像,且作业现场使用的摄录设备应为防爆型;5带气动火作业时,管道内应保持正压,且压力不宜高于800Pa,应设专人监控压力;6在有可燃物构件和使用可燃物做防腐内衬的设备内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采取防火隔绝措施;7距动火点30m内严禁排放可燃气体;在动火点IOm范围内、动火点上方及下方不应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作业;8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快瓶应直立放置,不应卧放使用;氧气瓶与乙快瓶的间距不应小于5m,二者与动火点间距不应小于IOm,应采取防晒和防倾倒措施;乙快瓶应安装防回火装置;9使用电焊机作业时,电焊机与动火点的间距不应超过IO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焊机作为动火点进行管理;10动火作业中因意外引燃的火焰,应立即采取可靠、有效的方法进行扑灭。1.1.6 动火分析及合格标准1动火分析要求如下:1)动火作业前须进行气体分析;动火分析的监测点要有代表性,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在较长的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分析;2)在管道、储罐等设备外壁上动火,应在动火点IOm范围内进行气体分析,同时还应检测设备内气体含量;在设备及管道外环境动火,应在动火点IOm范围内进行气体分析;3)气体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开始时间间隔不应超过30min;4)特级动火作业期间应持续进行气体分析;特级、一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二级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min,应重新进行气体分析;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气体分析,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继续作业。2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为:被测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不大于爆炸下限的20%。4.2有限空间作业4.2.1 作业前,应划出作业区,设置护栏和警示标志。4.2.2 作业前,应对有限空间进行安全隔绝,要求如下:1与有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2与有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的封堵;3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孔、洞、阀井等有限空间外围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识,防止未经准入人员进入。4.2.3 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储存(过)的物料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进行气体检测并达到如下要求:1氧含量为19.5%21%(体积分数),富氧环境下不应大于23.5%(体积分数);2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规定;3可燃气体浓度要求:被测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不大于爆炸下限的20%。4.2.4 应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可采取如下措施:1打开人孔、手孔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2必要时,应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管道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4.2.5 应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严格监测,监测要求如下:1作业前30min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2监测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3监测人员深入或探入有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本节4.2.6条中规定的个体防护措施;4作业时,作业现场应配置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连续检测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及氧气浓度,每30min记录1次;气体浓度超限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采取强制通风措施;6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r时,应重新进行取样分析。4.2.6 进入下列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如下防护措施:1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仍达不到要求的,应佩戴满足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和维护GB/T18664要求的隔绝式呼吸器,应拴带救生绳;2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仍达不到本节4.2.3条要求的,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及防静电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防爆工具;3有噪声产生的有限空间,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4有粉尘产生的有限空间,应佩戴防尘口罩、眼罩等防尘护具;5高温的有限空间,进入时应穿戴高温防护用品,必要时采取通风、隔热等防护措施;6低温的有限空间,应穿戴低温防护用品,必要时采取供暖、佩戴通讯设备等措施。4.2.7 照明及用电安全要求如下:1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或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或等于12V;2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3严禁使用明火照明。4.2.8 作业监护要求如下:1在有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应离开;作业期间监护人员需要离开,则应暂停有限空间作业和撤离作业人员;2在风险较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增设监护人员,随时与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保持联络。4.2.9 应满足的其他要求如下:1有限空间外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备有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等相应的应急用品;2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3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4作业人员严禁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中严禁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在有毒、缺氧环境下严禁摘下防护面具;严禁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离开有限空间时应将气割(焊)工器具带出;5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6作业结束后,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和实施作业的单位专人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4.3 盲板抽堵作业4.3.1 施工作业前应预先绘制盲板位置图,对盲板进行统一编号,设专人统一指挥作业。4.3.2 实施作业的单位应根据管道内介质的性质、温度、压力和管道法兰密封面的口径等选择相应材料、强度、口径和符合设计、制造要求的盲板及垫片,盲板选用应符合管道用钢制插板、垫环、8字盲板系列HG/T21547的要求。433实施作业的单位应按作业图进行盲板抽堵作业,对每个盲板设标牌进行标识,标牌编号应与盲板位置图上的盲板编号一致,应由实施作业的单位和燃气生产经营单位专人共同逐一确认并做好记录。4.3.4 作业时,作业点压力应降为常压,保持作业现场通风良好,设专人监护。4.3.5 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应使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工具;在盲板抽堵作业地点30m内不应有动火作业。4.3.6 不应在同一管道上同时进行两处及两处以上的盲板抽堵作业。4.3.7 在介质温度较高或较低、可能造成人员烫伤或冻伤的管道、设备上进行盲板抽堵作业时,作业人员应采取防烫、防冻措施。4.3.8 盲板抽堵作业结束,由实施作业的单位和燃气生产经营单位专人共同确认。4.4 高处作业4.4.1 作业分级:1在距坠落基准面2m(含)一5m(含),为一级高处作业;2在距坠落基准面5m15m(含),为二级高处作业;3在距坠落基准面15m3OnI(含),为三级高处作业;4.4.2 基准面30m以上,为四级高处作业。4.4.3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主要分为9种:1阵风风力五级(风速8.0ms)以上;2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环境;3接触冷水温度等于或低于12的作业;4作业场地有冰、雪、霜、油、水等易滑物;5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能见度差;6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小于表4.4.2的规定;表4.4.2作业活动范围与危险电压带电体的距离危险电压带电体的电压等级kV<103563-110220330500距离/m1.72.02.54.05.06.07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即任一边小于50Omm的矩形平面、直径小于500mm的圆形平面或具有类似尺寸的其他形状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8存在有毒气体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体积分数)的作业环境;9可能会引起各种灾害事故的作业环境和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4.4.4 不存在表4.4.2列出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4.4.3规定的A类法分级,存在4.4.2列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表4.4.3规定的B类法分级。表4.4.3高处作业分级分类法高处作业高度/m2<h<55<h<1515<h<30h>30AIIIIIIIVBIIIIIIVIV4.4.4作业分类:1临边作业:施工现场中,工作面边沿无围护设施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时的高处作业;2洞口作业:孔、洞口旁边的高处作业,包括施工现场及通道旁深度在2m及2m以上的桩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作业;3攀登作业: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或采用梯子或其他登高设施在攀登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4悬空作业: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高处作业,操作者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4.5 .5高处作业要求:1作业人员应按照高处安全作业票的要求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应佩戴符合坠落防护安全带GB6095要求的安全带且必须选用采取全身式安全带;四级高处作业(3Om以上)应配备通讯工具;2高处作业人员严禁穿硬底、铁掌等易滑的鞋;3脚手架的搭设应符合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GB50484等国家有关标准,经过验收合格、悬挂合格标识牌后方可使用;4高处作业前作业人员及现场监护人员应检查相关安全设施是否坚固、可靠,对各项安全设施和措施进行确认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5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应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应持物,不应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易滑动、易滚动的工具、材料堆放在脚手架上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6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时,应按指定的路线上下,不应上下垂直作业,如果确需垂直作业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7悬空作业时,应配置登高和防坠落装置和设施;8高处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区域内休息;9雨雪、台风、暴雨后,应对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10在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及下风侧,严禁进行高处作业。在允许浓度范围内也应采用防护措施,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防护器材(如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等);11原则上不在夜间进行高处作业,若必须在夜间进行高处作业应有充足的照明;12拆除脚手架、防护棚时,应设分隔区并派专人监护,不应上下交叉作业。4.5 吊装作业4.5.1 作业分级:吊装作业按照吊装重物质量m不同分为:1 一级吊装作业:m>100t;2二级吊装作业:40tm100t;3三级吊装作业:m<40to4.5.2 作业要求:1 一、二级吊装作业,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物体质量虽不足403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三级吊装作业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作业方案应经审批;2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安全警示标志应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规定;3不应靠近输电线路进行吊装作业。确需在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起重机械的安全距离应大于起重机械的倒塌半径并符合规范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应停电后再进行作业。吊装场所如有含危险物料的设备、管道等时,应制定详细吊装方案,对设备、管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必要时停车,放空物料,置换后进行吊装作业;4应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不应超负荷吊装;5不应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未经土建专业审查核算,不应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6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将吊物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重新试吊,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7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按规范规定的联络信号进行指挥;8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应遵守“十不吊”原则及如下规定:1)按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均应立即执行;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人员报告;2)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吊起;3)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应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4)下放吊物时,不应自由下落(溜);不应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5)不应在起重机械工作时对其进行检修;不应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6)停工和休息时,不应将吊物、吊笼、吊具和吊索悬在空中。9司索人员应遵守如下规定:1)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及时报告险情;2)不应用吊钩直接缠绕重物及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索具混在一起使用;3)吊物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吊物的重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起升吊物时应检查其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吊运零散件时,应使用专门的吊篮、吊斗等器具,吊篮、吊斗等不应装满;4)起吊重物就位时,应与吊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用拉绳或撑杆、钩子辅助其就位;5)起吊重物就位前,不应解开吊装索具。10用定型起重机械(例如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本规范外,还应遵守该定型起重机械的操作规程;11作业完毕应落实如下工作:1)将起重臂和吊钩收放到规定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的电源开关应断开;2)对在轨道上作业的吊车,应将吊车停放在指定位置有效锚定;3)吊索、吊具应收回,放置到规定位置,对其进行例行检查。4.6 临时用电作业4.6.1 作业现场电气线路布局与要求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的要求,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满足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的要求,应满足“一机一闸一保护”的要求。4.6.2 实施作业的单位的自备电源不应接入公用电网。4.6.3 实施作业的单位应严格遵守临时用电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地点和工作内容,禁止任意增加用电负荷或私自向其他单位转供电。4.6.4 临时用电配电盘、箱应有编号,应有防雨措施,盘、箱、门应能牢靠关闭。4.6.5 临时用电单位每天应定时进行巡回检查,建立检查记录和隐患处理记录。4.6.6 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4.6.7 在开关上接引、拆除临时用电线路时,其上级开关应断电上锁并加挂安全警示标牌。4.6.8 临时用电应设置保护开关,使用前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的可靠性。所有的临时用电均应设置接地保护。4.6.9 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按供电电压等级和容量正确使用,所用的电器元件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及作业现场环境要求,临时用电电源施工、安装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要求,有良好的接地。4.6.10 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使用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满足相应防爆等级要求,采取相应的防爆安全措施。4.6.11 用电结束后,实施作业的单位应及时通知供电单位拆除临时用电线路。4.7 动土作业4.7.1 动土作业原则:动土的开挖、支护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周围环境等要求进行,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4.7.2 动土作业分级:1 一级动土作业:开挖深度5m(含)以上的作业;2二级动土作业:开挖深度3m(含)5m的作业;3三级动土作业:开挖深度0.5m3m的作业。4.7.3 动土作业要求:1作业前,应检查工具、现场支撑是否牢固、完好,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2作业前应首先了解地下隐蔽设施的分布情况,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使用适当工具挖掘,避免损坏地下隐蔽设施。如暴露出电缆、管线以及不能辨认的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妥善加以保护,报告燃气生产经营单位处理,经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动土作业;3在破土开挖前,应先做好地面和地下排水,防止地面水渗入作业层造成塌方;4作业现场应根据需要设置护栏、盖板和警告标志,夜间应悬挂警示灯;5动土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1)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逐层挖掘,不应采用挖底脚的办法挖掘;使用的材料、挖出的泥土应堆放在距坑、槽、井、沟边沿至少0.5m处,挖出的泥土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m,不应堵塞下水道和鲁井;2)不应在土壁上挖洞攀登;3)不应在坑、槽、井、沟上端边沿站立、行走;4)应视土壤性质、湿度和挖掘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其中深度大于等于5m的基坑必须进行放坡或采取有效支护措施。作业过程中应对坑、槽、井、沟边坡或固壁支撑架随时检查,特别是极端天气后,如发现边坡有裂缝、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5)在坑、槽、井、沟的边缘安放机械、铺设轨道及通行车辆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采取有效的固壁措施,确保安全;6)在拆除固壁支撑时,应从下而上进行;更换支撑时,应先装新的,后拆旧的;7)不应在坑、槽、井、沟内休息。6.机械开挖时,应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I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管线2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避免对管线或电缆等造成影响。7作业人员在沟槽或基坑下作业应按规定坡度顺序进行,使用机械挖掘时不应进入机械旋转半径内;深度大于LOm时应设置人员上下通道。通道的形式、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土质、沟槽或基坑的长度或大小、作业人员数量等确定,且不宜少于2处,保证人员快速进出设施;两人以上作业人员同时挖土时应相距2m以上,防止工具伤人;8遇有埋设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管线、客井等可能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窒息危险,且挖掘深度超过1.2m时,应执行有限空间作业相关规定;9沟槽或基坑内应确保通风良好,必要时可采用强制通风。若存在燃气泄漏风险,应做好燃气浓度监测,出现异常,应迅速撤离现场;10沟槽或基坑内有积水时,应及时清除积水;11一、二级动土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一级动土作业应组织专家评审会,施工方案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应符合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其他安全要求如下:1)严禁掏土开挖;2)应设置上下爬梯,供作业人员上下;3)进入沟槽或基坑前要进行氧含量、有毒气体浓度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数据超标时必须采取通风等措施确保作业安全,作业过程应定期进行氧含量、有毒气体浓度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4)挖土时要注意土壁的稳定性,发现有裂缝及坍塌可能时,人员要立即离开并及时处理;5)开挖工作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同时作业。12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回填并恢复地面设施,若不能及时回填,重要路口管沟开挖后须搭设便桥(木板或钢板);13严格执行工程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其他土方安全施工要求。4.8 带气作业4.8.1 带气作业分为输气管网带气接驳和通气点火,其中输气管网带气接驳分为停气(输)带气接驳和不停输带气接驳。4.8.2 停气(输)带气接驳中置换与放散环节的安全要求:1停气(输)带气接驳前进行置换与放散,置换作业应采用间接置换法或直接置换法。置换过程中每一个阶段应连续3次检测氧或燃气的浓度,每次间隔不应少于5min;2当采用间接置换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惰性气体置换空气时,氧浓度的测定值应小于2%(体积分数);采用燃气置换惰性气体时,燃气浓度测定值应大于85%;2)采用惰性气体置换燃气时,燃气浓度测定值不应大于爆炸下限的20%;3)采用液氮气化气体进行置换时,氮气温度不得低于5。3当采用直接置换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燃气置换空气时,燃气浓度测定值应大于90%(体积分数);2)采用空气置换燃气时,燃气浓度测定值不应大于爆炸下限的20%。4置换放散时,作业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监控压力及进行浓度检测;5置换作业时,应根据管道情况和现场条件确定放散点数量与位置,管道末端应设置临时放散管,在放散管上应设置控制阀门和检测取样阀门;6临时放散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放散管应远离居民住宅、明火、高低压架空电线等场所,当无法远离居民住宅等场所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放散管应高出地面2m以上,排放口应朝下风方向;3)放散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应可靠接地;4)放散管应安装牢固。严禁放散管安装在室内、采光井、管道井等通风不良区域。7临时放散火炬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放散火炬应设置在作业点的下风向,应避开居民住宅、明火、高压架空电线等场所;2)放散火炬的管道上应设置控制阀门、防风和防回火装置、压力测试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