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docx
小学习作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反映他们的语文素养、生活经历、思考认识的一面镜子,又是他们以后的学习阶段、人生经验中的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写作兴趣缺乏、习作内容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笔者积极探究原因并进行分析,利用一线语文教师的便利进行生活作文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发现适用的作文教学策略,积极创设生活作文情境,提高习作教学的动力。关键词:生活情境,生活作文,习作兴趣引言: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生活作文教学的概念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潮流,作文教学不应该离开生活这个前提。教师要让小学习作教学回归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真正形成表达自我感受的意识,让学生的习作表达与体验有机整合起来。在淡化习作技巧的同时,创设生活作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丰富学生习作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文:叶圣陶在作文论中特别讲到作文的“源头”,认为这一源头就是“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走在这条路上,再加写作的法度、技术等等,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叶圣陶先生的话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一一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累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勾连起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一、任务驱动,创设观察情境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人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所以,观察学习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观察情境,能有效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让学生自然而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粽子时,先让学生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吃过、看过粽子的,在描述的过程中发现想要很好地说清楚粽子的外形特点不是很容易。接下来每组发一个大粽子,摆在小组桌子中间,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我就是粽子,我的模样和你刚刚描述得是不是特别吻合呢?有差别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在组内说完后,每人发一颗小粽子,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哈哈,是不是大吃一惊,我还有这么小的时候呢!愿意认识我吗?那就快来看看我,摸摸我,闻闻我,尝尝我吧!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把玩起手中的小粽子。教师在学生观察感受后适时请学生说观察所得,在轻松的观察情境中,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已经全方位地了解了粽子。于是,教师学着粽子的语气说:现在你们一定知道我是什么形状,衣服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了吧?快用笔记录下来吧。”在写粽子的制作过程时,先让学生说粽子的来源,然后创设情境:同学们对我的来历摸得可真清楚,至今端午节还保留着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呢,那么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包出来的吗?随后播放包粽子的小视频,让学生看清步骤,再示范制作过程,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动手尝试包粽子。这节习作课,就在一个个观察任务驱动下,不知不觉结束了。每一次观察前,教师都明确了观察任务,观察后让学生用或说、或写、或做的形式来反馈观察成果,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让学生在脑海中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和认知。以粽子为主题完成的习作,学生可以将粽子的外形作为重点,描绘粽子的形状、颜色、成分、味道等方面的特征,也可以重点写粽子的味道或是制作方法,绝不至于抓耳挠腮、无话可写了。创设观察情境,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例如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就是我的植物朋友,让学生到在校园里、公园里、植物园里走一走,去亲近自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与植物交朋友。教师可以给出范例,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去有目的地观察,选好自己的观察对象,完成观察记录卡。学生借助记录卡,把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这样的习作一定是内容充实的。二、游戏激趣,创设体验情境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习作目标设定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如指导写记一次体验活动时,教师注意从游戏入手,让学生听指令做出相反的动作,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请同学们观察参加游戏同学的表情,猜想他的心情。孩子们被游戏深深吸引,在玩的过程中,因为状况百出,上台参加游戏的孩子们乐在其中,底下观察的同学也俨然是个小监督员,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观察目标。在交流的环节都能用几句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开口说,在合作中提高自己。在代表发言的时候,几位同学说到玩游戏的孩子“一脸严肃”“深吸一口气”“脸涨得通红,出错的同学急得抓耳挠腮用词很生动,思绪灵动飞扬。参加了游戏的同学现身说法,把自己玩游戏之前的忐忑不安,玩的过程中小心谨慎、生怕出错的心理活动说得绘声绘色。还有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应该怎么做动作,可是当时手脚却不听使唤。”令人莞尔,如果没有这样充分的体验活动,孩子们说不出这样真实又灵动的话语。作文草稿交流环节,人人有话可写,而且不乏佳作。先观摩后实践,学生在玩中学会了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一步锻炼了总结、归纳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而这,是一个学生能否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的关键所在。创设体验情境,用丰富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可以是游戏时向外的观察,也可以是游戏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样是记一次体验活动这一主题,笔者还观察过这样的一节课,该教师更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指导课上,教师先请学生欣赏一幅动物的画作,画上的小狗虽然笔画简单,但是看起来十分传神,问学生:你觉得这幅画难画吗?”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自然不在话下,都说不难。接下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教师请所有学生戴上发下来的眼罩,然后摸索着自己笔袋里的笔开始现场画。等到结束后摘下眼罩,学生看到自己的画作反应各种各样,谈及感受也都很丰富。有的是不敢置信,这么简单的东西我怎么画成这样?也有的是哭笑不得,我这画的是狗吗?完全是四不像吧。在教师设计的这一活动中,学生完全参与了进来,在情境中丰富了内心体验,在谈话中正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动起笔来,自然就有话想说、有话可写了。三、依托文本,创设想象情境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广泛流传,它与作文教学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联结。书里提到的昂里克在舅舅家疗养时的发生的故事就与作文有关。历来大家认为孩子是练习写作文的人,可舅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诗人。“如果我们没有诗人之心,那么他的人生就不能开出美的人生之花束。他认为孩子应该是一个种诗的人。一旦种下了诗,任何平凡的事物也会生长出爱与幻想,一切都会含有别样的情趣,来把人心温暖起来。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是思维起飞的翅膀,它能使文章虚实相生,充满趣味,也能使文章内容更加丰盈。课堂上,积极创设想象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习作内容。例如,教学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我来编童话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组词语,让学生猜故事。用经典的童话故事唤起学生读童话的收获,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中。回顾课文中学过的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等故事中拟人化的人物形象,教师创设情境:童话的世界里,云儿能说话,风儿会唱歌,花儿中会走出一位漂亮的小姑娘童话中的万物都可以像人一样活动和思考,可以像我们一样拥有喜怒哀乐呢!现在我们自己也来编编童话吧。教师随后出示三组词语,分别是人物、时间和地点,创设情境:“童话通常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主人公可不能少。看到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怎样的故事?在学习单上圈出几个你感兴趣的词语,也可以你添加你喜欢的其他角色,用两三句话简单地说一说。说着说着,童话的梗概就出来了。教师再创设情境,出示动画人物小明的作品进行展示,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还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小明听了我们的建议,又动起了脑筋,进行了认真地梳理。随后出示小明的学习单给学生参考。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刚才选择的词语或补充的词语,发挥想象,在学习单上填一填。同桌之间还可以围绕主要内容,互相提提问题并记录下来。同时细心提示:围绕自己喜欢的角色、时间、地点进行组合展开想象,不局限于教材提供。鼓励学生选择或是补充自己喜欢的词语自由组合,大胆想象。通过创设小明编童话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想创编故事中的角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主人公做了什么?主要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以问题链来帮助孩子在学习单上梳理习作思路,为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合理拟题奠定基础。在充分地交流中,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不断打开思路,将故事说完整,说清楚。在指导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二十年前的图片,与现在的社会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二十年的时间,人们的衣着、出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社会环境又有了哪些明显的不同。然后直接依托教材文本,将学生带入想象情境中: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首先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环境有什么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变化?请学生把想象到的场景或者事件进行梳理。想象是一种形象思维,是对原有情感、色彩的重组与创造。如果没有了头脑中储存的现实材料的支撑,想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这样的习作将是苍白杂乱的。因此,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也要基于原有生活和阅读基础。编童话要唤起学生阅读童话的经历和收获,明确童话的人物拟人化、想象大胆丰富、蕴含一定的道理等特点,给出时间、地点、人物这样的因素,引导学生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去完善故事情节,这样编出来的童话故事一定是丰富有趣并且有一定内在逻辑的。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也是在看了二十年前的样子之后结合现在的生活实际和科技、经济发展情况来展开想象的,这里就要让学生接触广阔的生活世界、科学世界,这样的想象不是无本之木,而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的。结语:研究发现,生活教育与生活作文的理论非常丰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部分教师还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风格。但是名师的教学模式普通一线教师难以复制,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实施情况到底怎么样还需要实践来验证。笔者从创设生活情境这一点出发,通过丰富案例探讨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创设观察情境、体验情境和想象情境,将习作教学与学生的原有生活有机结合,真正在习作中引入生活这一源泉,丰富学生的体验,写出鲜活、生动、真实的文章来。参考文献成尚荣:儿童立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62.2叶圣陶:作文论.文心出版社,2017:11.3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第三版).2015:132.4周存辉: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侯改芳: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王天马:小学高年级活动作文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