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 论文.docx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做法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这些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数学地观察、思考和表达,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关键词:倾听一一自主学习的基石;探究一一自主学习的前提;表达一一自主学习的关键;反思一一自主学习的升华。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处于自主的位置。从教二十载,从青葱到白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欢笑也有辛酸,有兴奋也有消沉;不断磨炼,不断前行,在教育教学的摸爬滚打中也渐渐成长起来。尽管因为个人的能力原因没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但从没放弃对教育梦想的追求,更不敢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在前进的途中勤勤恳恳、孜孜以求,在教育教学上也摸索出一些自己的经验,现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自己的一管之见。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教也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些观点道出了学习理论的精髓一一学会学习,正是核心素养培养中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真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潜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处于自主的位置。一倾听自主学习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独生子女这一中国现阶段特有的教育群体,学生在家中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太强,总是从自我意识出发,自以为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很不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要从学会倾听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也要从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开始。倾听,顾名思义就是听别人说话,但绝不仅仅只是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等接受言语、文字等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从一开始就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逐步改变学生过于自我的状态,并作长时间地坚持。刚入学的孩子总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本不在乎别人,这时就要定出数学课堂的纪律: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但要举手,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说,这时其他同学不得说话,必须安静地听,这是倾听最起码的外在形式。这一点我们平时都在做,学生不说话是否就真的在用心倾听呢?这还要求我们进行必要的引导。如在教学得数是5的加法时,根据主题图得到3+2的算式,由于学生思维层次不同,得出5的算法也不相同,学生借助学具,有的点数,有的接着数,有的直接用数的组成得出。多样化的算法还要老师引导进行优化,让每个孩子的思维水平都得到提高,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都能达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倾听同伴的想法十分重要,我作了这几个层面的引导:师:同学们都很棒,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都能列出这个算式,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计算出结果,请大家独立计算。(学生独立计算,体现个人算法)师:都得到答案了一一5,你是怎么得到的呢?将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学生交流,碰撞思维)师:现在请同学说说刚才你的同桌是怎么得到这一结果的。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这样的提问将关注点放在同伴的想法上,这是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不二之法,学生必须要认识倾听才能作答。一开始学生不习惯,总是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时就再次进入上一环节,让同伴再次相互交流后请学生说出同伴的想法。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课堂上,不时地让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怎么说的”,让成绩中下的学生复述,尤其针对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有意识地提问他们,经过长期的坚持,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一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二、探究一一自主学习的前提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其最佳途径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去做,他们会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正道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以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潜能。学习本身就是每个个体不断探究不断习得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应围绕核心概念提出核心问题,给以充足的探究时空,让学生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独立自主,不断探索,不断生成,不断收获,不断前行,逐步达成目标。学生的探索如同寻宝,我们的核心问题就是指示路标,学生在这些路标的指引下,通过不断尝试(尝试失败或尝试成功),最终获取知识。如教学2、5、3整除的数时,第一课时学习的2、5整除的数,学生都掌握了看一个数的个位,个位能被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2、5整除,在学习3整除的数时,我抓住整除这一核心概念,借助计算器,出示这样几组数据:3、13、23、33、43、53、63;12、21、15、51;18、81;123、132、213、231、312、3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iiiiiiiiH11111H;问:请利用计算器判断哪个数能被3整除?观察能被3整除的数:看个位能判断吗?你发现了什么?上面四组数学生利用计数器都能很快地找出被3整除的数,通过第二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进行聚焦:看个位是提示,也是提醒,学生很容易将上节课的知识迁移过来进行尝试,但这个尝试是失败的,经这一试错,学生将会另辟溪径,回头仔细观察所提供的数据,这里的数据一方面很快就让迁移失效,一方面聚焦在组成数的数字上,、两组数特征明显:数字相同,只是数序不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再通过与第组数中能被3整除数观察、比较,思维很容聚合在组成数的数字之和上。这样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尝试,逐步归纳出新规律,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二、表达自主学习的关键自主学习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保障,“数学地观察、数学地思考、数学地表达”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标志。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必须要达到用数学的语言进行定性的描述、用数量关系等进行定量地刻画,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表达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课堂上学生在静心倾听时,思维与同伴进行碰撞,擦出闪亮的火花,产生的新思维要通过自己的表达呈现出来,课堂上探究的结果也要通过自己的表达呈现出来,只有这样的生生、师生互动的生成式的课堂,学生的知识构建才更加扎实牢靠。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出示具体问题:王师傅要将一长5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外表涂上红油漆,他想知道涂漆的面积好购置油漆,请同学们帮助解决。这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带着问题解决去自主探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致聚焦到求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上,这样,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被物化后进一步具像,通过学生不同层面的数学表达,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得到了构建:生:涂漆的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5×3+5×2+3×2+5×2+5×3+3×2;生:我也是求出六个面的面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前U,式为:5×3+5×3+5×2+5×2+3×2+3×2生:长方体的六个面上,下一样前、后一样左、右一样所,以这样列式:5×3×2+5×2×2+3×2×2;生:因为相对的面相等所,以只要算出上面前、面侧、面再乘2就行了:(5×3+5×2+3×2)2.这些方法都解决了上面的具体问题,由于思维的层次不一样,学生的表达也不相同,X这也正是学生差异性的体现。第种只知总量但有序性不够,种有序性加强但概括性不够,、正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也是本节课模型建构的目标所在。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自主表达,再通过思维的相互碰撞,将数和形有机结合,在不同生成表达的基础上最终达成目标:六个面成对的3组和方法的统一,再将这六个面分成二组和方法对应,自主构建长方体表面积的二种基本计算方法。四、反思一一自主学习的升华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数学学习更要注重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一一即反思。它是一种思维形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法,是学生对阶段性思维结果进行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没有反思就没有自主,没有反思就没有创造,学生的每次学习仅是一种经历,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因此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着重通过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回顾与反思,提高思维的自我评价水平、批判意识和创造精神。如教学平均数时,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感知人数相同时可以比总数,当人数不同怎样比较时,同学们的观点发生碰撞:加人或减人使人数相等,而加减什么水平的选手意见不能统一,这些观点都处在比总数的思维层面上,但通过相互的启迪,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这就是反思,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思考一一碰撞一一批判一一吸纳,经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逐步逼近真相。当课接近尾声,借助课件让学生像过电影一样回顾全课的学习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当两组人数不相同时,你开始想怎么比较?现在知道为什么求平均数了吗?你对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哪个印象深刻些?大家身高都超过1.2米,水塘平均水深1.2米,不会游泳的你有危险吗?同学们在回顾全课时,结合问题不断反思,既总结了全课,又深化的新知,更提升了思维。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这些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他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数学地观察、思考和表达,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这也是我今后继续前行的方向和目标一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