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咏感悟拓展 论文.docx
吟咏感悟拓展摘要:统编教材十分重视文言文教学,不仅学习文言文初始年级提前,而且篇目数量增多。但现如今的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却存在着学生缺乏兴趣、难以理解等问题。如何教好统编教材起始年级的文言文?本文梳理了文言文教学的五种基本策略:反复吟咏,读出情趣;教给方法,感悟内容、驰骋想象,故事补白;强化语用,提升能力;拓展延伸,增加积累。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统编教材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传承着许多中华文化。在教育部推行的统编教材中,增加了古诗文的篇目,而且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开始,陆续选入了文言文的篇目。表1统编教材小学文言文篇目册序文言文篇目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六年级下册学弈两小儿辩日自相矛盾杨氏之子从上面对统编版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的梳理表格中,不难看出:统编教材学习文言文初始年级提前,篇目数量增多。但现如今的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兴趣。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学,教师在教学时也时常落入套版模式,教学没有新意。二是不好理解。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音不好读、义不好理解,学起来有困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而能够读懂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将结合守株待兔(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这则文言文的教学,谈谈对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一、反复吟咏,读出情趣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也是重要手段。想要理解文言文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朗读来体会。因此,我在教学守株待兔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有层次的朗读。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 检查读的情况。同桌互相检查。(他哪里读得好?有没有字音没有读准?你会对他的朗读提出什么建议?)指名读。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老师也想读一读,仔细听,看看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哪里读得好?能不能试着在书上划出节奏?可以学着读一读吗?)这是初读文言文,侧重点在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生赛读,指导学生一步步从读通到读出节奏,这样有声有色的朗读教学,学生必然能通过感知语气节奏的变化品味文言文的意蕴。二、教给方法,感悟内容文言文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丰富,每一个字都包含着深刻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成了我们语文老师的一块心病。既要防止出现逐字逐句对照翻译的情况,也要避免完全放手不管,只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的情况。这两种极端情况都不要走,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能拔高要求,能将课文中的字词、句子一字不落的翻译不能成为判断他们学会文言文的手段。因此,教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最有用的。那么,该教给学生哪些方法呢?我们可以通过罗列一些文言文的课后相关习题来寻找思路:表2统编教材小学部分文言文课后习题册序课文课后习题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王戎不取道旁李四年级上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上面罗列出来的文言文课后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并不高,课后习题提供的方法主要是借助注释结合资料袋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多样的运用这些方法。文言文教学起始年级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我仍以守株待兔为例,做具体阐述。方法一:借助图片L读第一句话“宋人有耕者。”“耕者”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农夫正在劳作的图片,明白耕者就是种田的人、农夫的意思。)2 .拓展:古代把经常捕鱼的人叫一一(渔者);驾驭马车的人就叫一一(御者);现代也有很多词语包含“者”的称呼,如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的人一一学者;有智谋,智慧过人一一智者;阅读书刊、文章的人就是一一读者。(此处拓展也和图片一一对应)3 .看图画,说故事。结合连环画,根据对原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这篇文言文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里有些字词和现在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无法让三年级的学生去感受和想象。因此在理解字词的时候,就可以把收集到的图片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字词的含义,避免了让学生机械记忆。其次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故事的发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画面,在没有逐字逐句翻译的情况下,降低了学生说故事的难度。方法二:巧用微课L理解第三句话: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里的“走”,注释将其解释为“跑”,你觉得有道理吗?4 .为了解开你们心中的疑惑,我们通过一个微课来帮助大家理解。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运用短小直观的微课来帮助学生理解。走为古今异义字。微课展示了走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最后到楷书的演变,明确“走”最初的样子一一,这像一个人摆动双臂,迈开双脚奔跑的样子。走本义就是跑,后来字义发生演变,才有了现在行走的意思。不少现代成语中还保留了走字文言的用法,如:走马观花、飞禽走兽、奔走呼号。方法三:课本剧表演L农夫不种庄稼,而整日守在树桩旁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怎样?明确:(事情的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 .师:宋国人会怎样嘲笑这个农夫呢?你从这则文言文里明白了什么道理?(明确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做事情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不劳而获。)3 .小组共同创作,将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出来。这则文言文精炼有趣且富有深刻的哲理,为了让三年级的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通过改编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出来的方式,学生自然就能将文言文的内容熟记下来,也能充分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懂得其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样寓教于乐的方法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驰骋想象,故事补白文言文用词准确精炼,所以在文章很多地方都有留白,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留白的部分,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恰当地给文言文补白。这样做不仅能丰富文言文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守株待兔为例,这则文言文里就有多处可供学生想象补白的地方。例如:这位宋国的农夫平时过着怎样的生活?兔子为什么跑那么快?是多么快的速度才能让兔子折颈而死?农夫听到声响,看见了这只撞在树桩上断了气的兔子,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田地里的庄稼看见农夫从此不劳作,只等着还有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它们会发出怎样的呐喊?农夫的妻儿看见他守在树桩旁,不劳作、不吃饭、不喝水的情景,他们又会怎样劝诫他呢?教师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想象补白,有利于丰满农夫想要不劳而获的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对农夫的性格和故事的情节有更深入的了解。四、强化语用,提升能力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必要的理解外,还应该要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成语“守株待兔”的理解,再去读读文中的故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连环画,有条理地讲讲这个故事,最后能将这则文言文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课堂上,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在原文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补白,丰满了故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我认为文言文教学理应加强语言实践。五、拓展延伸,增加积累教材中的文言文,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它作为学习的引子出现,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更多的文言文。例如守株待兔课文后边的阅读链接给学生介绍了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是用现代文进行的改写,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难度降低。在了解故事的内容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去找来原文读一读,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文言的特点。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思考,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让学生在吟咏、感悟中体悟文言文的语言魅力,爱上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参考文献钱晓辉:以''趣为导引,开启文言之旅J.小学语文教学,2019(10):58-5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