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探径追本溯源 论文.docx
寻路探径,追本溯源人教版三下年、月、日教学案例分析摘要:数学思维自主、探索、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生主要的数学思维活动方式。动脑、动手、动口地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主要课堂行为模式。为了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教师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还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不光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关键词:问题,数学文化,合作,开放引言:前几天有幸听了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陶骥老师的年、月、日一课,偶有心得。时间单位作为一种计量方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较为抽象的,前期学生初步学习了时、分、秒,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和实践经验也在不断增长,年、月、日等知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较长时间和观念的能力也在逐渐形成。学生要想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是多长,则是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的。在本节课中陶老师尽量充分利用教师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供了观察素材。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适当地解释和点拨,帮助教师和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并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一、案例描述1 .引入新课问题老师(陶老师):今天是什么日子?(板书:2021年4月2日)问题1: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吗?(365天或者366天)问题2:你如何知道?(日历、365夜故事。)问题3:你们知道一年到底会有有几个月吗?而一个月的天数又是多少呢?(一年里会有12个月,一个月有时候是31天、有时候是30天、有时候还会是29天或者是28天。)问题4:每个月天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每转一周需要的时间大约是365天5时48分46秒。)师呈现一个回归年的近似时长(365.2425天365天5小时48分46秒)问题老师:为记忆方便,规定一年为365天或者366天。2 .合作探究问题5:一年有12个月,那么每个月有几天?如果每个月30天,那么这剩下的6天你想怎么分?呈现学生的多种分法。教师根据历史事件的推演,加上合情推理,引导学生一步步把“日历”修改到现在的编排方式。据民间传说,罗马帝国执行死刑的时间是在每年的二月,开始时间就是在这里。所以大家都一直认为这个从二月开始执行死刑是不吉利的,所以便从二月抽走1天,这样二月就变成了29天。而当时古罗马的早期统治者在凯撒大帝被刺身死后,前古罗马军事将军马克安东尼建议将凯撒大帝出生的七月,用其名字来为其定名。该院的建议在当时的一次元老院会议得到了一致通过。后来,奥古斯都一世继承了罗马王位。为了和凯撒齐名,他也非常希望用自己的名字用来命名一个月份,他选择了八月。可是原来的八月比七月少一天,奥古斯都可不愿意比凯撒低一等,于是他又一次决定从倒霉的二月中再重新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强加在八月上,这样他就已经完全可以和凯撒大帝平起平坐了。从此二月便又少了一天,8月增加了一天,变成了大月。所以八月以后的日期次序也完全倒置了,单月为30天,双月就是31天。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d一月十二月埃及303030303030303030303030机撤大帝3129313031303190313031X奥古斯都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312931303130313130313031师出示年历,探究大、小月的记忆方法。学生观察:大月(31天):1、3、5、7、8、10、12小月(30天):4、6、9、11特殊月(29天或者28天):2月(平月)拳头记忆法:老师演示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末,三十一天永不错3 .探究闰年问题6:什么样的年是366天?什么样的年是365天?师科学估计一年为365天6时6小时+6小时+6小时+6小时二24小时(凑成一天)每过一年多6小时,到第四年刚好是24小时为1天。推出“四年一闰”.小结拓展4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视频加以拓展,播放闰年的区分故事二、案例评析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时间单位的年、月、日,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联系。从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概念: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通过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在整个学习过程贯穿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句话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本节新授课教学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以下两点:一个就是以小组中的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虚拟现实素材作为认知景导新授课,充分地激发了小组中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二个重点就是要关注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堂课上,陶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次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得学生在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问题、比较、思考中自主解决问题、合作、交流中得出结论。学生更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正确地把握好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成教学目标;而在过程中碰到了障碍物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良好引路人的作用。1、问题有效引领,学习深度发生问题的提出教学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但真正把它作为一种方式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却是十分稀少。已经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问题的提出不仅在客观上能够被当作是一种诊断和评价的手段,用以评估对教师和学生的对数学概念基本理解的程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这些数学概念,对于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程度不同,问题的提出也能够为他们在实践中提供不同的机会进行学习(姚一玲等,2019)o而且,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提出的方法作为其教学的手段,不仅可以有助于培养发展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心态和专业发展(李欣莲等,2019)o蔡金法提出,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一线数学课堂上来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思,重要的是应该将其提高作为一种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提问是一种指在给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捕捉抓取与其相关的数学资料,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对其产生质疑、困惑,进而发现并产生新的数学任务或者其他数学问题的教育过程。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的观察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背后“所以然”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相关的数学概念和其他数学活动的认识和深入了解,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根据当前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关年、月、日等各方面的知识已经广泛地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和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中。课始,陶老师在课堂上上自称“问题老师“,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紧接着陶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今天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在这样自然的互动中水到渠成的提出了课题年、月、日。在陶老师揭示了课题后,开门见山提问: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这一提问有效地唤起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是围绕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提出展开的,如此设计,既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又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探究,课堂显现出浓浓的生本特征;又促成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目标集中、思路清晰,展现出课堂的简约和朴素之美。数学课堂的教学进度虽然可以是同步的,但人们思维却是不一定同步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运算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从问题的解决开始,并在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再次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经历了循环往复的过程。问题作为一种学习的方式或技巧,其中的问题提出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认真理解,改进了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对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培养。2、让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现在,随着对数学文化更加广泛的研究,一个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小学课堂也出现了数学文化身影。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我们的学生直接感受社会文化,与数学文化产生共鸣,体会到数学文化之间与书本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数学文化,不光是美丽动人的数学皇后,还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的仆人,或者说是聪明伶俐的伙伴。伴随着这种数学文化的传播和引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也一定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也是肉有骨、光彩照亮。课上,陶老师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开展教学,由课中穿插的一个个小故事,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也体现了数学文化。通过几次同桌的合作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遵循了知识点的形成和运用过程,很轻松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地参与,并真正地成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员,让全体学生都融入到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中。将传统的数学文化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全方位地提升起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与数学品格。在我国中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利用运用传统数学的文化资源,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聪明智慧性、趣味感和审美价值,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了文化氛围的课堂中爱上了数学。3、突破传统,让学习具有开放性新课程强调数学的课堂教学要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开放式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陶老师所讲授课上,充分体现了转变教学观念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风格,而是大胆地尝试了动静相结合,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源加深了学生对于时间观念的理解和认知,在一静一动中逐渐形成更加具体的感觉和认识,静态的数学知识也可以通过动态的模式展现出来,数学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得到更为深刻的探究,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观察到的机会,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表达的机会,让我们的学生有了思考的自由,让我们的学生有了操作的自由。时代的进步,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原有书本世界和自己的生活世界,又增添了一个虚拟世界。所有学习材料不再仅仅是单一教材,而更多地是关于学生日常的活用材料。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组织了学生观看闰年的故事视频,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地扩大了课堂教学素材的覆盖广度和教育内容深度,整合课堂教学内容,使得数学文化与传统课堂完美融合,在无形之中,是整个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参考文献蔡金法,姚一玲: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几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42-47o李欣莲,等:小学数学教师问题提出表现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2):7-3李彦昭: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