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组织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完善农村组织保障体系高质量抓实农村党建.docx
-
资源ID:1845670
资源大小:10.8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常委组织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完善农村组织保障体系高质量抓实农村党建.docx
【常委组织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完善农村组织保障体系高质量抓实农村党建近年来,通化县把抓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谋划顶层设计,创新工作方法,压实各方责任,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力量,全面推进县域乡村振兴。强化农村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责任意识,推动村党组织“起好头”、“带好队”突出农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政治引领严明政治规矩,引导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强化政治自觉、恪守政治忠诚。一是坚定政治方向。深入开展农村领域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云党校”、“通化县组工视频号”、“党纪学习教育线上自习室”等方式组织农村党员学习,确保农村党组织坚定政治方向不动摇。二是坚持党的领导。高标准完成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强化责任担当,夯实群众基础。三是严肃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干部政治领悟力。四是优化政治生态。以“四议两公开”制度为抓手,打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监督制度执行,改进乡村振兴“软环境”。强化农村队伍建设,管好“六支”队伍,加强农村力量,配合村党组织“履好职”、“尽好责”一是管好农村“六支”队伍。对村“两委”干部,联合下发通化县村干部日常管理办法,为村干部履职提供基本遵循。对乡镇机关选调生,协调县级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导师帮带制”在国情专题调研中给予全程指导,探索推动在实战中练兵,在农村做成事。对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第一书记代言”系列活动,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专干,落实乡村振兴专干招录,通过轮岗培训、入村学习等方式,使乡村振兴专干更快熟悉农村、更好扎根农村。对到村任职退休党员干部和退役军人,累计面向社会公开选派10余名符合条件的任职人员。其中,西江镇岔信村张全财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对村级后备干部,梳理储备村级后备干部883名,全部建立个人档案,同时,推行“一对一”帮带,由一名乡镇领导对其进行培养,做好“选育留用”。二是开展届中分析。对全县152个村的“两委”班子及698名班子成员开展分析,确保在班子运行、能力素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廉洁自律、群众反映六个方面较换届前有提升,持续完善农村组织政治功能。三是组织县级联审。每年会同纪委监委、民政、公检法司等部门开展一次村干部联审联查,坚决将受过刑事处罚、涉黑涉恶等人员从村干部队伍中清除出去,挡在门外。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创新实施“标兵村”党组织书记激励政策,对于被评为“标兵村”的村党组织书记,可享受副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奖励。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副乡(科)级非领导职务退休工资。五是丰富培训方式。高标准落实中央组织的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深入实施“校地合作”计划,牵头与吉林省农科院专家签订了技术需求合作框架协议。联合通化师范学院举办村干部培训班,实现高校、农村“结对联姻”。以镇村为主体,整合“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资源,建立“乡土人才库”,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预约式”、“订单式”技术服务。积极动员18名现任村“两委”干部参加学历提升计划。强化农村经济建设,壮大农村经济,提升集体收入,引导村党组织“有事做”、“想做事”按照“集体富”带动“村民富”的思路,推动多方协调联动,夯实村党组织经济基础,引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是廖续红色血脉,建好红色美丽村庄。向上级部门争取奖补资金90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500余万元,建成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3个,建成项目24个,项目覆盖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教育研学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等方面。兴林镇大荒沟村和大安镇湖上村被确定为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外围现场教学点。二是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总社+分社”模式。在原“壮大办”基础上,新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专班,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分管副部长任副组长,多个单位协同参与。工作专班搭建了“大鹅养殖、食用菌、中药材、朝鲜族特色食品、农村旅游”五大产业平台,有效吸引党员群众参与进来,“总社+分社”模式初见雏形。三是延伸党建联盟,形成振兴合力。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乡镇党建联盟为基础,扩展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借助党建活动平台,示范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带动农村党建工作有效提升。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发挥党建引领,巩固基层治理,带领农村群众“促和谐”、“享稳定”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完善村规民约,推动“五个专项”工作走深走细走实,引导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鼓励党员成为乡风文明的引领者。一是推进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把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批复空编使用计划“三支一扶”17名,基层治理专干58名。打造大泉源乡作为“一支队伍管执法”示范乡镇并顺利通过省司法厅检查验收。二是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加强基层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新版全流程系统落地,明确村级全流程审批系统办理政务服务事项8项。三是全面加强网格治理。合理划分174个乡镇农村网格。在东来乡和兴林镇开展农村专职网格员试点,通过完善配套工作制度、加强专群联动,探索群防群治创新举措。四是持续改善民生服务。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实事项目249个,认领“微心愿”5640个。五是开展“警地”、“警民”协同联动。全县28名专职辅警、农村153名驻村辅警全部兼任网格员。持续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深入村屯进行走访,深化“一标三实”等基础信息采集。六是建设数字乡村。以兴林镇大荒沟村为试点,整合党建云平台、平安乡村视频监控平台、数字乡村平台、通化商盟平台、智慧大喇叭等五大板块,全力赋能和支撑乡村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提升治理效率,拓展乡村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