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抑制ESG评级分歧吗.docx

    • 资源ID:1846333       资源大小:33.1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抑制ESG评级分歧吗.docx

    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抑制ESG评级分歧吗【摘要】ESG信息存在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中外较多行业正加紧制定ESG信息披露的行业标准,ESG信息的分行业披露制度体系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文章使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可以抑制ESG评级分歧。机制检验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监督效应能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和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从而降低ESG评级分歧。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分析师关注较少、碳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公司样本中,政策对ESG评级分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政策主要影响“G”维度的评级分歧;较重污染企业,非重污染企业“E”"S”维度的分歧受政策影响更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影响ESG评级分歧的内在逻辑,为ESG信息披露分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启示。【关键词】分行业信息披露;ESG信息披露;ESG评级分歧一引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ESG(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评级是同时关注公司治理、社会责任、环境绩效的全方位企业评价体系。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这项评级成为企业各个利益相关方最为关注的评价体系之一2。ESG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总体上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就是出台广泛适用的普遍准则,第二步是依据行业特点出台行业适用准则。对于第一步建设,我国监管机构自20072022年密集出台普遍适用的ESG信息披露政策,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这些准则体系提供了一个衡量企业环境表现的客观指标和低碳转型的标准,成为ESG信息披露体系的基础3。对于第二步建设,学术界还未形成广泛关注,但由于ESG信息的复杂性,依据行业特点进行披露具有现实紧迫性,相关行业也着手制定ESG行业标准:如2023年12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ESG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2023年11月7日,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旅游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国际上,作为全球ESG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23年6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FoUndation)正式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准则强调基于所属行业,企业需要根据该行业特定的披露主题进行信息披露,向投资者展示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并能影响企业价值的特定信息,准则还为这些披露主题设置了基于量化的披露要求和其他要求。可见,对于较为复杂的ESG相关信息,进行“分行业”针对性披露意义重大,是学术界应当关注的重点。在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持续完善的过程中,沪深两市进行了分行业信息披露这一制度创新,分批次发布了不同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要求企业按照行业特征进行更为精细化的信息披露,那么这项政策是否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向ESG评级机构溢出?探究这一问题可以从ESG评级分歧的视角出发:在衡量企业ESG表现时,不同ESG评级机构对同一公司的评级分歧严重干扰管理者的战略决策和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因此如何减少ESG评级分歧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主要来源于底层数据4。作为重要的底层数据之一,分行业信息披露改善了资本市场的信息环境5,不仅使投资者获得了更多有用信息,而且也使ESG评级机构等专业信息处理方获得了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底层数据,这可能促使ESG评级更能反映企业真实表现,从而有助于减少各机构对同一家公司的评级分歧。因此本文以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究分行业信息披露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丰富了ESG评级分歧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文献对ESG的研究多聚焦在ESG表现上,主要探究ESG表现对企业造成的经济后果;也有部分文献讨论影响ESG表现的企业行为,如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影响6,或侧重于ESG信息披露的溢出效应7,基于ESG评级质量提升的研究还比较匮乏,而本文关注到信息披露政策也可以作为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因素,这一发现为改善ESG评级的客观性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拓宽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的研究边界。有别于已有研究集中关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深入分析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对企业ESG评级分歧的影响,论证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能降低企业ESG评级分歧,将分行业信息披露的研究边界向ESG领域延伸。第三,为改善ESG评级分歧现象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别于已有研究从评级中的权重和流程角度对ESG评级分歧现象进行溯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率先发现外生冲击也会对ESG评级分歧产生影响;利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行业强化企业信息溢出,使其ESG评级更能反映企业真实表现仍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经验证据。二'制度背景、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一)分行业信息披露相关制度背景在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沪深两市自2013年开始根据行业特征发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要求上市公司聚焦于行业层面披露更多信息。具体而言,这些指引强调结合行业经营模式,披露行业关键指标和差异化信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读性。同时,指引中设置了具体的量化披露标准。例如,针对零售行业,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反映门店的信息,包括各类门店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每平方米营业面积销售额、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租金等。这些指引旨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从信息溢出的角度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几乎成为近年来对财务报表内容影响最为深远的政策之一。(二)ESG评级分歧相关文献回顾ESG评级分歧的后果方面,大部分文献认为ESG评级出现差异会给投资者和管理者带来困扰和阻碍。ESG表现的评价过程作为信息处理的中介行为,需要成本和投资,ESG评级出现差异和分歧是造成ESG投资需求减少的一大原因8。从信息接收方来看,ESG评级出现分歧使ESG本身的风险识别功能出现失灵,不仅提高了投资者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门槛,而且可能会造成识别偏误9。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ChriStenSenetaL10认为ESG评级分歧会干扰公司可持续发展,迫使企业进行更多的内部融资,从而减少外部融资。对于ESG评级分歧出现的原因,Bergetal.11研究发现,ESG评级科目的体系建设以及指标度量方法上存在差异导致了ESG评级分歧。DimSonetaL12以及BilliOetaL13研究发现,评级体系建设中,不同一级评级科目的权重分散差异造成了ESG评级差异现象。而LOPeZetal.14从评级机构处理信息的流程出发,认为评级过程中的不公开、不透明使各机构产生得分的差异。另外,ESG评级机构所处地区的制度、文化、地域环境则对ESG评级造成了影响,由此产生了分歧15。针对国内上市公司,马文杰等16认为企业所有权属性的不同及其社会责任披露的差异造成了中外评级机构的分歧;巴曙松等4认为,ESG评级差异主要来源于底层数据。综上所述,ESG评级分歧不仅会给投资者选择造成困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规划,这将损害投资者和企业对ESG评级的信心,进而削弱ESG评级的权威性。在上述文献对ESG评级分歧的溯因中,鲜有文献探讨降低ESG评级分歧的方法,对降低ESG评级分歧的外生冲击也没有进行探索。因此,找出改善ESG评级分歧的因素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有别于已有研究从ESG评级的指标、口径、科目选择和评级程序视角对ESG评级分歧现象进行溯因,本文率先发现外生冲击也会对ESG评级分歧产生影响。本文拟考虑从分行业信息披露角度考察ESG评级分歧的影响因素以拓展现有文献。(三)理论假设借鉴信息理论相关内容,本文根据BUrgin17的评价框架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规范效应和监督效应,能提高信息透明度、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进而降低ESG评级分歧。ESG评级分歧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底层数据4,而分行业信息披露的直接效应就是强化了企业主业信息和行业横向信息的披露,即“G”方面的信息披露,例如:指引要求汽车行业披露具体销售情况,强化建筑行业区域项目信息披露。此外,鉴于投资者对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分行业信息披露始终根据行业特点促使企业强化“E”和“S”信息披露,例如:对固体矿产资源、化工等行业,指引要求企业详细披露污染事故等信息;对民用爆破等发生安全事故可能性较高的行业,指引要求其细化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综上,本文预计分行业信息披露可以降低ESG评级分歧。按照信息理论,分行业信息披露从以下两点影响ESG评级分歧。一是就信息内容和其格式本身特征来说,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具有规范作用,能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提高ESG评级底层数据的透明度,进而降低ESG评级分歧。ESG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时也存在信息源不足的情况,分行业信息披露会缓解这种信息不足,具体来看:第一,分行业信息披露要求披露关于公司经营的关键性指标以增强信息可比性和增加信息净含量。例如,对于食品制造行业,分行业信息披露要求在基本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披露有关主营业务的具体信息,相比仅仅按金额披露主营业务收入等数字,分行业信息披露可以产生更多增量信息。可比性的信息是ESG信息披露的重要要求,具备可比性的信息能够使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在分析和评估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时,进行有效的横向对比和纵向跟踪,而ESG评级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息息相关18,因此,标准化、可比且内容含量高的数据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可利用性,有助于评级机构全面掌握企业的ESG信息19和更多企业主业经营情况,从而降低ESG评分对于企业真实值的偏误,各机构的ESG评级分歧也将因此降低。上述逻辑如图1中驱动机制1中的“1”所示。第二,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规范指标披露口径,强化信息的溢出作用,提升信息的“效率效应:信息“效率效应”是指,信息本身含量和可比性的提高,有助于改善信息使用相关方的获取成本,提升战略选择效率20o具体来说,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发布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分析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能有效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质量21。通过分行业信息披露,企业可以根据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提供更具针对性和详细的ESG信息。这使得ESG评级机构在进行信息收集和追溯时,可以更高效地获取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密切相关的数据,从而减少了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和核实的时间和成本,而信息追溯成本的降低可以减少ESG评级分歧19。上述逻辑如图1中驱动机制1中的“2”所示。因此,分行业信息披露带来的规范效应能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减少ESG评级分歧。二是就信息使用者(用户)对信息的感知、使用者能力和其需要来说,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具有监督作用,能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提高ESG评级底层数据的真实性,进而降低ESG评级分歧。自分行业信息披露在全国推进后,政策实施者加大了对经营行为和经营信息的监管,如果出现经营风险或者异常盈利,监管者会加大事后问询22。上述逻辑如图1中驱动机制2中的“1”所示。分行业信息披露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可以通过广大信息使用者的监督效应抑制管理层的操纵,减少企业舞弊空间5。委托代理理论表明,管理层的薪酬、个人声誉等私人目的和公司利益相矛盾的情况会使经理人存在操纵财报的行为,信息披露真实性因此下降5,这成为ESG评级分歧的重要诱因。分行业信息披露要求企业披露更多实质性经营指标,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语调操纵的空间23。对于分析师等更为专业的信息接受者,分析师在进行财务分析和发布研究报告时,越来越多地将ESG因素纳入考量范围,这不仅是因为投资者对ESG的关注度提高,还因为监管机构和市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逐渐增强,其评级等级也与分析师行为息息相关24,分行业信息披露后分析师更能通过行业的横向对比,知悉企业经营中的异常行为和识别出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的经营风险,从而抑制粉饰行为。上述逻辑如图1中驱动机制2中的“2”所示。基于此,ESG评级机构可以突破经理人语调操纵的限制,使各ESG评级机构的分歧减少。据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H1:分行业信息披露能降低ESG评级分歧。H2: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进而降低ESG评级分歧。H3: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进而降低ESG评级分歧。三'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参考王东升等25的做法,根据是否受到政策影响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以此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其中上市公司数据来自CSMAR和WlND数据库以及各ESG评级机构官方网站。在整理数据时,本研究剔除了:金融、保险业样本;ST、*ST以及资不抵债的样本;主要数据缺失的样本。连续变量在上下1%处进行了缩尾处理。(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参考王东升等25的做法,构建如下双重差分模型。Disi,IFBo+BIDIDi,t+B2Controlsi,t+Year+Firm+i,t(1)其中:DlD表示公司i在第t年是否受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影响;DiS表示ESG评级分歧,由于不同机构ESG评级开展时间不一致,主流评级机构中部分机构数据起始时间较迟,为保证研究具有充足的样本,本文参考刘向强等26的做法,采用华证、彭博、和讯评级机构的百分制评级的标准差作为本文被解释变量。另外,模型1中,COntrOlS为控制变量,Year为年份固定效应,Firm为个体固定效应。具体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公司规模(Size),公司总资产的对数;资产收益率(Roa),年末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年龄(FirmAge),企业成立年数的对数值;资产负债率(Lev),年末负债总额/年末总资产;公司成长性(GrOWth),营业收入增长额/基期营业收入;是否亏损(LOSS),年末净利润小于。取1,否则取0;董事会规模(Board),董事会人数的自然对数;独立董事占比(Indep),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人数;两职合一(Dual),若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Dual¾1,否则取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l),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总股数;账面市值比(BM),净资产/市值;企业价值(TObinQ),市值/总资产;是否采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Big4),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取1,否则取0。四'实证结果分析(一)描述性统计表1报告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1可知,变量DlD的均值在0.28左右,表明样本期间共有28%左右的样本受到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的影响,与已有研究相近。(二)基准回归结果表2报告了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所有回归都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列(1)、列(2)显示交乘项DlD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数,无论是否增加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行业信息披露都降低了ESG评级分歧,Hl得到验证。(三)稳健性检验1 .平行趋势检验。为研究本次双重差分模型是否满足平行趋势检验,本文绘制了平行趋势检验的多期动态效应图(图2),横坐标T、-2等分别表示政策实施前1年、实施前2年。如图2所示结果,政策前虚拟变量没有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说明了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实施前两组ESG评级分歧差异不明显,符合本文双重差分模型的前提条件。2 .安慰剂检验。为了排除同期其他政策影响,本文进行了安慰剂检验,重复检验对因变量的影响,图3显示了上述重复过程定在100O次的T值核密度图,相关虚拟回归系数的T值接近0且符合正态分布,多数回归结果不显著,意味着本次双重差分模型得出的结论比较稳健。3 .其他稳健性检验。考虑到受政策影响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可能不是随机选择的,因而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将PSM模型引入到研究模型中,使用配对后的样本进行回归。表3列(1)报告了PSM-DID的回归结果;考虑到标准化可以保证计算标准差时各评级机构得分量纲相近,本文将ESG不同机构的评级进行Z值标准化处理后,再计算评级分歧(标准差和极差),估计结果见表3列(2)和列(3);考虑到分歧也可能来源于ESG评级机构的权重赋予差异,因此本文采用改变ESG评级机构数量的方法重新计算分歧进行回归:剔除和讯评级后对评级结果进行标准化,再计算极差,相关估计结果见表3列(4);本文注意到,沪深两市在2013年出现重大变化,可能对本研究因变量ESG评级分歧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需要排除这一变动带来的影响,其中20132021年样本的估计结果见表3列(5);本文注意到,有国外学者质疑了多时点DlD可能在双向固定效应(TWFE)下存在偏误问题,本文又进行了BaCon分解,结果显示,进行Bacon分解后,可能存在偏误的处理效应权重仅为16.84%;考虑到政策效应所造成的财报改变可能在政策发布后一年对ESG评级分歧产生影响,本文重新将分行业信息披露与t+1期的ESG评级分歧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列(6)o上述结果表明本文结论成立。五'进一步研究(一)机制检验1 .分行业信息披露的规范效应:通过提升公司透明度抑制ESG评级分歧。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不仅要求企业增加行业横向方面经营成果披露,还直接增加了可供投资者和ESG评级机构使用理解的信息净含量,从而使ESG评级机构可以更加高效地评价企业真实表现,进而降低ESG评级分歧。因此,本文借鉴王亚平等27的做法构建公司透明度(OPaqUe)指标(负向变量)。表4列(1)和列(2)显示了公司信息透明度机制检验结果。列(1)所示,DlD与OPaqUe的回归系数为-0.016且在1%水平上显著;列(2)显示OPaqUe与DiS的系数为0.865,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上述检验结果证实,分行业信息披露对ESG评级分歧的影响是通过提升公司透明度这一路径实现的,H2得以证明。2 .分行业信息披露的监督效应:通过减少管理层语调操纵抑制ESG评级分歧。分行业信息披露作为增加信息数量与质量的指导性政策,其信息溢出到投资者、分析师、ESG评级机构时,这些相关方也会直接形成对公司的监督。ESG评级机构作为更为专业的信息使用者,其更能通过行业的横向对比,知悉企业经营中的异常行为和识别出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的经营风险,从而从主观操纵动机和客观操纵空间两方面抑制委托代理矛盾带来的粉饰行为。本文借鉴PriCeetaL28的方法通过模型2进行OLS回归,用残差表示管理层语调操纵程度(ABTe)NE)。TONEi,t=B0+BIROAi,t+B2RETi,t+B3SIZEi,t+B4BTMi,t+B5STD_RETi,t+B6STDR0Ai,t+B7AGEi,t+B8L0SSi,t+09DR0Ai,t+i,t(2)表4列(3)和列(4)显示了管理层语调操纵的作用机制检验结果。由列(3)可见,ABTONE与DlD的系数为-0.02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列(4)可知,管理层语调操纵与ESG评级分歧的系数为0813,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上述回归结果证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对ESG评级分歧的抑制作用也可以通过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这个路径实现,验证了H3。(二)异质性分析1 .内部控制水平的影响。内部控制水平比较高的公司,其本身信息披露就更加规范和完善,ESG评级机构对其有更为真实和全面的认识,从而政策的边际效应也相对较小。基于上述讨论,本文预期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其政策效应更为显著。本文利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IC)进行分组,根据内部控制指数中位数,将样本分为两组,内部控制质量指数大于等于中位数的组为内部控制水平较高组,其余为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组。如表5所示,列(I)DlD的系数不显著,但在列(2)中,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组分行业信息披露虚拟变量和ESG评级分歧的回归系数为-0.482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证明上述结论成立。2 .分析师关注的影响。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其受到的专业解读也较少,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使投资者和ESG评级机构更能轻易理解企业经营性信息,因此政策可能对此类企业改善ESG评级分歧的效应更为显著。本文参考丘心颖等29的做法,利用该年内该公司分析师(团队)跟踪数量加1取对数衡量分析师关注度(Analyst),按是否高于中位数将样本分为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组和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组。表5列(3)显示,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组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系数并不显著,而在列(4)中,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组其分行业信息披露与ESG评级分歧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在经过组间系数差异检验后,抽样100O次显示的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和较低的样本组存在显著的差异。3 .碳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碳信息披露是企业通过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形式,向外界详细说明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的环境战略及实施的环保和排污措施:30o对碳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公司,由于行业信息披露将ESG理念写入指引修订要求,政策更加注重关于环境治理的信息,在政策实施后,碳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公司会受到更多效应影响,ESG评级机构对其“E”项得分的评估也更为准确。本文参考吴育辉等31的研究,得到碳信息披露质量(Score),该值越高说明碳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本研究按照碳信息披露质量的中位数分组,在表5列(5)、列(6)中,碳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组分行业信息披露和ESG评级分歧的系数不显著,但在碳信息披露较低组该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政策对改善ESG评级分歧的作用主要在碳信息披露质量本身较低的公司中体现。六、拓展性分析(一)分行业信息披露与单项指标评级分歧为进一步探究政策对单项指标评级分歧的影响,参考刘向强等26的做法,将各机构的ESG评级拆分为“E”“S”“G”三个维度,并根据其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计算单项指标的分歧:Dis_E、Dis_S、Dis_Go表6报告了基于“e”“S”“G”单项分歧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仅有“G”指标的分歧(Dis_G)在5%的水平上显著,因此分行业信息披露更多地减少了公司治理层面中各机构的评级分歧。这是由于政策对商业模式、竞争地位、经营风险与成果信息披露有大量要求,而这些经营性信息的披露促使企业更多专注于主业活动和公司治理,因此分行业信息披露可以使企业公司治理层面的信息更多向ESG评级机构溢出,从而降低该维度的ESG评级分歧。(二)基于“E”“S”维度基于异质性分析部分对分行业信息披露的讨论,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于一些非重点领域的行业企业可能有政策的“托底”作用,即对于一些“E”“S”领域信息受关注较少的行业,其信息的披露会在政策实施后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择是否为重污染行业进行“E”"S”维度的异质性分析:对于“E”维度,重污染行业由于众多环境规制的存在,其“E”维度信息更为透明,政策影响也较小;对于“S”维度,重污染行业所包含的民用爆破行业、化工等行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会受到较多关注,其“S”维度信息质量也就较高,政策影响也就较小。表6报告了基于“E”“S”维度与行业的异质性分析,非重污染行业的“E”“S”维度均在5%和10%的水平显著为负,较重污染行业更为显著,验证了上述讨论。七'结论与启示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完善导致底层数据缺失,ESG评级分歧现象仍然存在,目前鲜有学者研究抑制ESG评级分歧的外生冲击。同时,ESG信息存在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分行业对ESG信息进行规范理应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焦点。本文注意到,沪深两市从2013年开始分批次、分行业发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证明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可以抑制ESG评级分歧。机制检验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的规范和监督效应抑制了企业信息不透明度和管理层语调操纵,从而降低了该公司的ESG评级分歧。异质性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分析师关注较少、碳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公司,政策对其ESG评级分歧的抑制作用更大。拓展性分析发现,政策主要影响“G”维度的评级分歧;较重污染企业,非重污染企业“E”"S”维度的分歧受政策影响更大。本研究为ESG信息按行业特征制定标准提供了经验证据,但也存在部分不足,如:ESG评级的分歧并不一定是负面的现象,相反这种分歧可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参考,未来研究可以在积极对ESG评级分歧溯因的基础上,增加对ESG评级分歧更多样的评价。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启示如下:第一,我国应该继续依据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升分行业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时效性并优化ESG信息披露,促使企业完善绿色治理机制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第二,监管部门应加快建设分行业标准的ESG评级体系,促使ESG评级机构采用更加科学和客观的评级指标,使ESG信息披露形成行业自律。由于目前ESG评级仍受到评级机构自身情况的影响,应限制资本市场的ESG评级投机行为,防止其评级权威性下降。第三,我国资本市场监管部门应强化规范并鼓励社会监督,保障上市公司透明度的持续提高,减少管理层语调操纵空间。以投资者需求为出发点,有效促进上市公司信息对投资者公开透明;通过全社会的监督作用减少管理者舞弊行为,抑制管理层语调操纵,及时识别经营风险,着力推动上市公司整体信息披露质量迈上新台阶。【参考文献】1解学梅,韩宇航.本土制造业企业如何在绿色创新中实现“华丽转型”: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76-106.2韩静,羊颜.组织冗余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一一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24(13):22-30.3谷丰,王越卓,姜煜,等.ESG表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竞争力J.会计之友,2024(14):90-97.4巴曙松,张帅.ESG评价领域的共识与分歧J.北大金融评论,2023(3):69-72.5赵玲,黄昊.信息披露模式变迁与股价崩盘风险一一基于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的证据口.财经论丛,2022(7):79-89.6王运陈,杨若熠,贺康,等.数字化转型能提升企业ESG表现吗?基于合法性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3(7):14-25.7蒋艺翅,姚树洁.ESG信息披露、外部关注与企业风险J.系统管理学报,2024,33(1):214-229.8Kotsantoniss,SERAFEIMG.FOUrthingSnOoneWintenyOUabOUtESGdataj.JournalofAppliedCorporateFmance,2019,31(2):50-58.9ABHAYAWANSAS,TYAGIS.Sustainableinvesting:theblackboxof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ESG)ratingsj.ThejournalofWealthManagement,2021,24(1):4954.ioChristensendg,SerafeimasiKOCHI.WhyiSCorPOrateVirtUeintheeyeOfthebehoIder?ThecaseofESGratingsj.TheAccountingReview,2022,97,147-175.11BERGF,K?WLBELJF,RIGOB0NR.Aggregateconfusion:thedivergenceofESGratingsJ.ReviewofFinance,2022,26(6):1315-1344.12DIMSONE,MARSHP,STAUNTONM.DiVergentESGratingSj.ThejournalofPortfolioManagement,2020,47(1):7587.13BiLLiOM,Costolam,HRIST0VAI.InsidetheESGratings:(Dis)Hgreementandperformancej.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21,28(5):1426-1445.14LOPEzc,Contreraso,BENDIXJ.DisagreementamongESGratingagencies:Shallwebeworried?D.MPRAPaper,2020.15LIANGH,RENNEBOOGL.Onthefoundations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j.TheJournalofFinance,2017,72(2):853910.16马文杰,余伯健.企业所有权属性与中外ESG评级分歧J.财经研究,2023,49(6):124-136.17BURGINM.Theoryofinformation:fundamentality,CliversityandunificationM.Hackensack:WorldScientificPublishingCompany,2010.18张,张静娴.ESG对会计信息可比性影响的双路径机制研究J.会计之友,2024(9):73-81.19韩一鸣,胡洁,于宪荣.企业数字化转型与ESG评级分歧J.财经论丛,2024(7):59-69.20Forssbaeckj,oxeleheiml.TheOxfordhand-bookofeconomicandinstitutionaltransparencyM.NewYork:OxfordUmversityPress,2015.21黄昊,赵玲.分行业信息披露与审计质量一一基于一项“准自然实验”的研究J.审计研究,2023(3):136-147.22李晓,张家慧,王彦超.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审计师的溢出效应一一基于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的证据J.审计研究,2022(5):95-105.23林钟高,刘文庆.信息披露监管模式变更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吗?一一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2,43(4):67-77.24:!熊浩,侯瑞琳,侯菲.公司ESG评级有助于提高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吗J.会计之友,2023(18):98-105.25王东升,李鹏伟,薛海燕.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抑制管理层短视吗一一基于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的准自然实验J.会计之友,2024(11):63-71.26刘向强,杨晴晴,胡.ESG评级分歧与股价同步性J.中国软科学,2023(8):108-120.27王亚平,刘慧龙,吴联生.信息透明度、机构投资者与股价同步性J.金融研究,2009(12):162-174.28PRICEMK,DORANJ,PETERSONDR.Earmngsconferencecallsandstockreturns:theincrementalinformativenessoftextualtone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12,36(4):992-1011.29丘心颖,郑小翠,邓可斌.分析师能有效发挥专业解读信息的作用吗?一一基于汉字年报复杂性指标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6,15(4):1483-1506.30王彦林,张子璇,盖玉风.“双碳”与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一一基于钢铁板块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23(9):51-57.31吴育辉,田亚男,管柯琴.碳信息披露与债券信用利差J.管理科学,2022,35(6):3-21.

    注意事项

    本文(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抑制ESG评级分歧吗.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