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昌中学提前招试卷科学试题卷.docx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测试卷科学考生须知:1 .全卷共10页,四大题,38小题。全卷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3 .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本卷可能用到的公式和相对原子质:密度:P=mV压强:P=FS功:W=FS功率:p=Wt重力:G=mg浮力:F浮=GJW=PiegVJW电功:W=Ult电功率:P=Ul杠杆平衡条件:FiIi=F2I2P)K=LoX1(P千克/米3g取10牛/千克H-IC-120-16S-32K-39Ca-40Fe-56Cu-64Ba-137.试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开始屠呦呦尝试用水作溶剂,用加热青篙素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后的药效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C.增大容器内的气压D.用酒精作溶剂,再加热提取青篙素2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积极准备体育中考的各个考试项目。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当你听到枪声后立即起跑,这是一种条件反射B.当你在中长跑时,皮肤血管舒张,可以增加散热C.投掷实心球时,投出的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运球时,篮球落在地板上会弹起,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关于人体静脉及其中的血液,说法正确的是A.静脉的管壁薄,管径小B.静脉中的血液都是静脉血C.静脉中的血液都流向心脏D.静脉中的血液含营养较少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试管中的水被排至如图位置时,试管中的气体压强6.A.等于大气压C.大于大气压B.小于大气压D.以上都可能物质甲乙丙未溶解固体的质量/克703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乙丙甲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D.20C时,甲的溶解能力最弱20C时,在三个各盛有100克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克,充分溶解后,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7.A.甲图中,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催化特性B.乙图中,曲线表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压强与所处深度的关系C.丙图中,曲线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量D.丁图中,曲线表示接近饱和的食盐水恒温蒸发水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8.小明刚开始使用显微镜时特别兴奋,因为终于可以看到神奇的微观世界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却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向同学求教,下面是几个同学给他的"经验",其中错误的是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B.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C.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D.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9.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下表中,不能由分类依据得到相应的分类结果的是选项分类依据分类结果A固体有无熔点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B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可分为混合物和化合物C动物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D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10.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Ag+、Ba2+、Na+、Cl,SO42,NO3o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果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会变成无色澄清且只含硝酸钠,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A.S4和NCh何能来自同一工厂B.Cr和Na+一定来自同一工厂C.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D.Na+和NOy来自同一工厂11.如图,物重50牛,滑轮重10牛。若在1秒钟内把重物提升1米,不TF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则绳子拉力F、拉力的功率P分别为A.F=60牛、P=50XB.F=30牛、P=60瓦C.F=IlO牛、P=55瓦D.F=IlO牛、P=IlO瓦12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向科学家之前提出的一个假说“作为对全球变暖的反应,植物会向山上移动”提出挑战。他们发现,过去的70年间,加利福尼亚的许多植物物种向低海拔方向移动了79.2米。科学家之所以会提出“作为对全球变暖的反应,植物会向山上移动”的假设,基于的事实是A.海拔越高,大气温度越低B.海拔越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越低C.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D.海拔越高,光照越强13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AlBlCl为凸形,A2B2C2为凹形。两个相同小球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若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tl,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t2,则t,t2的关系为C,t<t2D.无法确定AJy=B.t>t214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丁一定是化合物B.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C.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D.该反应可以是碳酸钙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15 .如图所示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大于小灯泡的阻值。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A端向B端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试卷11(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16 .稀饭是我们江南人的传统早餐,而腐乳以气香、味醇成为大家喜爱的佐餐小菜。制作腐乳的主要原料是大豆,通过微生物(主要是毛霉等真菌)发酵而成。据此回答:(1)毛霉等真菌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2)大豆中含有比较多的,其在毛霉分泌的酶的作用下,最终会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人体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17 .升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压力加大等原因,导致用眼过度,很多学生都戴上了近视眼镜。戴眼镜会带来许多不便,如冬天(填“从室外进入教室”、“从教室走到室外”)的时候眼镜上会变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18 .2015年12月5日,我市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小明想知道积雪积雪的密度,他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用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如果测得积雪原来的厚度H,用脚踩后在雪上形成脚印工的深度h,冰的密度为p。,那么积雪密度的表达式为洪济方M川洸“洛19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淡黄色或白色晶体,有咸味,易潮解,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在320C时能分解产生氧化钠固体、一氧化氮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助燃性气体。亚硝酸钠有毒性,能将人体血红蛋白中的+2价亚铁离子转化为+3价铁离子,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因此误服亚硝酸钠会使人中毒。(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试推断NaNO2中对人体具有毒性的微粒是(用符号表示)。(2)利用亚硝酸钠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B中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20 .如图所示,轻质小盘(质量忽略不计)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力为0.5N的祛码时,木块未被拉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祛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N的硅码时,小盘拖动木块向右加速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1 .如图所示情景是一种游戏蹦极。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若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b点是游戏者到达的最低点。对于游戏者从a点至最低点b点的过程中,他的速度如何变化?I®(1)课堂上同学们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法制取氧气:22 .一些初到高原的人在睡眠时会因血氧含量降低而出现呼吸紊乱,典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和呼吸减弱、减慢的交替出现,这类呼吸模式称为高原周期性呼吸,其主要调节过程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缺氧会导致人体血液的PH降低,这是因为。(2)过程和反射过程为:化学感受器一传入神经一呼吸中枢一传出神经f呼吸肌,其中的呼吸中枢位于。(3)人清醒时一般不会发生高原周期性呼吸,这是因为.23 .如图所示是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方法一:2KMn4=K2MnO4+MnO2+O2方法二:2H2O22H2O+O2课后,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方法二更好,其理由是。(2)在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你将选择哪个装置并说明理由一24 .下表数据是在某高温下,金属镁和镇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膜的实验记录。反应时间/h1491625MgO层厚度nm0.05a0.20a0.45a0.80a1.25aNiO层厚度/1Imb2b3b4b5b注: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仔细分析表中数据特点,可以推断出(选填:Mg或Ni)更易氧化,其理由是2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每年都要发布春季和秋季“卫星日凌时间预告“,所谓卫星日凌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位于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从而影响地面卫星接收站收到的电视信号质量,电视机就会出现画面不清晰,有雪花等现象。(1)每年会出现两次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填节气名称)前后,每次大约要持续十天左右。(2)不同地域由于纬度差异,受干扰的时间也会不同。如春季出现的日凌,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时间比南方地区要(选填“早”或“晚”)一些,而秋季的情况正好相反。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6小题15空格,每空格3分,共45分)26 .经研究发现,发育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同一黄瓜植株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学校植物园里黄瓜的雌花分为三组,处理方法如下表:甲乙丙开花前套袋套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雌蕊柱头后,再继续套袋不处理,继续套袋不处理实验结果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不能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1)该实验的目的是.(2)表格中的处理是(3)乙、丙两组对比实验的结果说明.(4)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可再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结果。27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和铁块汽火:物体的质量和位置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如图,AB、AC是两个光滑斜面,有两块体积相BZ同的铁块和木块分别从斜面的A处滑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处铁块势能大,在斜面底端木块动能大B.在A处铁块和木块的势能相等,在斜面底端铁块和木块动能相等C.在A处木块势能大,在斜面底端铁块动能大D.在A处铁块势能大,在斜面底端铁块动能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可以通过定量的计算,动能为E=mv22,重力势能为Ep=mgh,则到达底部B点和C点的铁块和木块,铁块的速度木块的速度。(填“>”、"V”或“=”)28 .为了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查阅资料】无水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熔点16.6-C,在室温低于其熔点时,就会凝结成像冰一样的固体,故又名冰乙酸。【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乙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向丙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并使试管内的试剂充分混合。无水乙酸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固体无水硫酸铜无水乙酸三氢氧化钠固体无水硫酸铜丙【实验反思】(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在乙、丙二个试管内的白色无水硫酸铜都变蓝了,为此你认为应当对实验作哪些改进?。(2)实验后,有同学提出:只要根据乙、丙二个试管产生的现象差异也可以进行比较,而不必再作改进。你认为这个差异是什么?。29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脸时,将玻玻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实验中,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效果更好。(2)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30 .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而阻止与硫酸接触继续反应。小明想能否加入某种物质使其反应继续进行,他查阅资料后发现,在石灰石与硫酸反应停止后,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能继续反应并产生气体。小明继而又想,加氯化钠后,石灰石与硫酸能继续发生反应,在反应中起促进作用的是Na+还是Ch或者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呢?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向4支试管中各加入一块石灰石和5ml浓度为50%的硫酸溶液,待反应停止后,再分别加入约0.2克的KC1、NH4CkCaCl2等固体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物质KClNH4CICaCh现象继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反应较慢,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趋于停止。CaCI2溶解并生成大量的白色固体,但不能继续发生反应没有明显可见的现象(1)石灰石与硫酸反应停止后,加入氯化钠固体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可能是。(2)小明为了验证Na+在实验中的作用,在上表处应加入的物质是。(3)通过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31 .小明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泊,但他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于是他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如下实验方案:首先找一CPj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点,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的金属块5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明测出0*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用刻度尺测出。E的长度乙;(2)把金属块8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O处时,硬棒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3) A.(4)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计算,的表达式为:。四'解答题(本题有7小题,共55分)32. (6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定放大镜的焦距。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后侧的白纸上出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测得光斑到放大镜的距离为L。通过改变放大镜与白纸间的距离就可知道焦距与L之间的大小关系,请写出你的操作方法、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相应的结论。33. (8分)“平衡思想”是科学中的重要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科学的不同领域内,如二力平衡、碳一氧平衡、杠杆平衡、水盐平衡、生态平衡等。(1)健康人的体内存在着许多平衡。下图甲所示的是人体中的平衡,对该平衡起调节作用的最主要器官是.(2)平衡是需要条件的。如上图乙是教材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在两边的细线上各挂等重的钩码,然后再将(填操作方法),此时硬纸片两侧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但方向并非严格相反,因此放开硬纸片后,可看到硬纸片会运动。(3)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丙)是平衡的。但自从进入工业社会后,自然界的这种平衡正在被打破,并导致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请说明导致碳循环的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34. (10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用氧气释放速率表示)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所示,Cth缓冲液能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不变)。(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一。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1天中的点。每隔20min记录一次刻度数据24293234(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乙曲线的一段获得的。c/(3)与B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巾熬0卿瓣!城(4)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B(D实验?。35. (8分)某中学想用离心式水泵将湖中的水抽到1米高的金鱼池中,要求在30min内至少向金鱼池中输水120nr,,学校领导将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了科学兴趣小组。(1)离心式水泵是利用什么工作?。使用前应先。(2)如果某型号离心式水泵的功率为1.5kW,效率为0.6,试通过计算说明这台水泵是否可满足该中学的需求?(效率II=W/WG36. (6分)实验室有一瓶含有K2CO3和K2SO4的混合溶液,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他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如下的测定装置。(已知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方程式为HCI+NaHCO3=NaCl+C2+H2O)测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按图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把100g混合溶液加入锥形瓶中,装好药品;b.打开A中活塞,通入N2一段时间,再关闭活塞,称得D装置质量m克;c.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关闭分液漏斗;再用针筒注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测得锥形瓶中沉淀的数据如图;d.打开A中活塞,缓缓通一会N2;e.再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m2克;请你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24.36g沉淀中含有什么物质?(填化学式)。(2)原混合液中K2SO4的质量分数为.(3)有同学认为,通过D装置的质量变化可以求出混合溶液中K2CO3的质量分数,但结果(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理由是(4)E装置的作用是.。37. (9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40g、体积为50cm3的铁制小球放入盛水的薄玻璃容器中,在玻璃容器下方有一已经接入电路的螺线管,小灯泡标有I/A0.10.20.30.40.5F/N0.050.10.150.20.25灯丝电阻保持不变,不考虑小球与螺线管距离的远近对力F的影响。“6V3W”字样,通过螺线管的电流I与螺线管对铁制小球的作用力F的关系如下表所示。(1)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铁制小球能够悬浮在水中,此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多大?(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当铁制小球静止时,小球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大?38. (8分)有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该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甲乙丙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101020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100120100反应后过滤,得干燥固体的质量/g4413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甲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2)若取用15g金属混合物,加入到120g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最终得到固体质量为克。(3)计算丙同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