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动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多元力量整合 论文.docx
-
资源ID:1852490
资源大小:11.9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家校联动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多元力量整合 论文.docx
家校联动,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多元力量整合摘要: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日益融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也随之变化,他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与日俱增,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的方式也与进俱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相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劳动能力也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当前我国大多地区劳动教育处于起始阶段,教育方式与理念尚不尽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学校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教育想结合,共同推动学生劳动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可靠的方式。关键词:劳动教育;家校联动;多元。一、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现代社会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互联网信息的成长也瞬息万变。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的日益融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也随之变化,他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与日俱增,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的方式也与进俱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相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大部分城镇学生已距离劳动越来越远;农村生产的机械化程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人力劳动由机械替代,部分农村学生也与劳动渐行渐远。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些学生或劳动意识淡薄,或劳动能力差,甚至有些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想要不劳而获的现象也随处可见。鉴于此,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当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参与劳动的意识,提高参与劳动的的热情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成长铺路,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当前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多元推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责任。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场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学生生活最常在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家庭教育是学生启蒙成长的第一步。学生来到世上,他们的教育最初便是从家庭开始。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吃第一口饭食,到翻开第一页书籍家庭就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是学生劳动意识的发源地,家庭劳动是学生接触劳动的起源,也是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坚韧的初始劳动印象。然而,由于家长大多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他们的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家庭劳动教育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忽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认为孩子就是上学读书的,没有必要参与劳动,大多数的小学生平常所做的家务就是扫地、叠衣服等。这样的后果造成孩子缺少劳动意识和缺乏足够的劳动实践;其次,当前,不少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的过高期望。他们认为,要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有高学历,要有高学历,就要好好读书,多多读书。结果,学习生活大量占用了学生本该用于劳动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劳动能力自然就大打折扣。再次,家长替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劳动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都溺爱孩子,生怕孩子苦着、累着,一些本该让孩子做的事,都由自己包揽下来。这样使得孩失去了家庭劳动的意识和实践。学校劳动教育从学生进入学校就已经开始,它与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有着相比,有明显的特征:首先,相对于家庭劳动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加系统化,科学化。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校的劳动教育呈现出分明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其次,学校的劳动教育更加侧重于理论。由于学校本身的特点,普通小学学校一般不具备大量的劳动场景,无法提供特定的劳动实践。一些在学校中学到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由于缺少劳动的情景,也不能够熟练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形成必要的劳动能力。社会的劳动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影响更广泛,也更持久。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社会的劳动教育功能不如学校和家庭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劳动技能提高作用也逐渐显现,并随着学生逐渐参与社会劳动的深入,社会劳动教育的价值才更为凸显。当前,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意识形成,初步劳动能力形成的各方面因素大多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合力,达到多元影响共同推动的程度。三、家校联动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多元力量融合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征,我们采取了以学生劳动素养成长为中心,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联合家庭教育,促进多元小学生劳动教育多元力量逐渐整合,进而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达到互相融合,共同推动小学生劳动教育向前发展的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根基。(一)、在一年级开学之初,召开家长会,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帮助家长形成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正确思想观念,为家长们在学生劳动教育中直到积极作用打下基础,避免了原先家庭劳动教育中的弊端。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劳动是第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能力,是每一个人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同时,学校与家庭交流沟通,融洽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形成为学生的劳动教育的家校合力。学生的劳动教育原先的各动力分别推动,发展成为现在的多元力量共同推动,大大强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提升了劳动教育的效果。(二)、加强学校与家庭在学者劳动教育方面的资源整合,促进学生劳动教育多元动力驱动发展。在新实行的部编教材中,渗透了大量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除了在学校的课堂教育之外,更多的指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些劳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情景,学校是不完全具备的。比如一年级上册课文小书包中就已渗透了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从这时候起,学生其实已经接触到整理书包这一劳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书包大多是家长帮助整理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萌芽,也不利于学生劳动能力的形成。我们在教学课文内容之余,适当地渗透了有关于自己学习整理书包的内容。学生大多能够明白,自己的书包不能总是让爸爸妈妈帮助整理,自己也可以学习着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这一技能,也有助于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三)亲子共同劳动,共建美好家庭。家校联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在本共同的劳动中,家长与学生一起劳动,一起成长,它促进了学生与家长的融洽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学生的情谊,促进了和谐家庭的形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其心理环境是非常愉悦的,学生的成长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以前,学生一天的主要赶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家长每天逼学生刷题。学生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读不完的书,学生感到身心俱疲,学生的效果不不尽如家长之意。有家长抱怨学生不努力学习,总考不到家长期望的成绩;学生也抱怨家长,弄这么多作业,这么多试卷,这么多的书,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现在家校联动后,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有了密切的沟通渠道,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家长也能与老师交流,便于家校共同进行相应的教育影响,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行家校联动后,学生重复性的作业减少了,没必要的刷题停下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劳动实践,有了更大空间,他们心情也随之放松,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高效地学习和劳动。学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体验也得到了提升;家长面对学生成绩的进步,劳动能力的提升,当然更是高兴。学生与家长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家庭关系自然比以前更加融洽。总之,家校联动,能够推动学生劳动教育多元影响共同影响,促进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当前,劳动教育应当回到它本应有位置上,前方路途遥远,我们一直在路上;前行充满坎坷,我们一直在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