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合作互动、共创有效课堂 论文.docx
师生合作互动、共创有效课堂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教具。目前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授课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如何将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是教育工作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教师的教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合作,才能创造出有效的课堂。关键词: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问合作有效如何创造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每个教学工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每位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由于每位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班级有各自班级的特殊性,如何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其影响因素与学校、教师、学生、班级、学科、环境等息息相关。当面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时,课堂效率最大化的授课方案就会有很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潜心研究如何创建“有效课堂。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要想进行一场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不同教师、学生、学科、环境等各种因素下,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只有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获得高效的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任教以来一直钻研的课题,现就心得体会和个人经验做如下总结。一、了解学生特点,"对症下药"我国现行班级授课制,是一种按年龄分成固定人数班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根据年龄划分,分为三个学段:一至三年级为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为第二学段,七至九年级为第三学段。每个学段的学生因年龄不同,其思想成熟度、兴趣特点也不尽相同,比如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大约在7至10岁,其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注意的范围较小、注意的稳定性很短,兴趣爱好简单,比较贪玩;随着年龄的增长,10至13岁的第二学段学生注意范围和注意的稳定性增强,在此年龄段产生了学习动机,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增加;在13至16岁的年纪,正值青春期,学生进入第三学段。这个学段的学生产生了鲜明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趋于成熟,注意的广度和注意稳定性较前两个学段大大增强。因此,在对待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不同的刺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年龄特征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教育方法,从而“对症下药。在对待第一学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出示学生喜欢的动画、零食、卡片、贴纸、动画、声音在视觉、听觉等色彩丰富的形象,同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活动画面刺激学生感受器官以调动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待第二学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想不再幼稚,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感官的教学方法日胺月减。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对待该学段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提问题让学生解答,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对学生的应答做出相应的理答,适当的表扬鼓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待第三学段的学生时,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进入青春期,身心发展和机体激素发生变化,思想、注意力的广度和稳定性以及学习动机都趋于成熟,所以对待该学段的学生,几乎不再像对待第一学段的学生那样利用卡片、贴纸等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而是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到最大化以提高课堂效率。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阐明学科知识和学习意义,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学生学习情感和间接兴趣。利用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到最大。二、从"做中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更有学生的学。一般认为教育有四要素: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是目前为止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荀子日:“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引导学生去“做,从“做中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容易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内化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一课。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准备16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课中让学生用这些小正方形动手铺一铺,铺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铺的长为12厘米,宽为1厘米的长方形,有的可能铺的是长为6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还有铺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不论他们铺成什么样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总是为1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画表格,探究表格里长方形长和宽与面积的关系。学生自然能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在本节课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通过学生摆一摆、铺一铺、画一画等动手操作的过程自主发现的,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在本节课参与度极高。然后通过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探究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让学生发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是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的,这种知识的探索更能够将知识内化,不易遗忘。只有通过“做,学生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到知识的本质。正所谓"告之,则恐遗忘;示之,铭之记于心;行之,学以致用,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做,才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这比教师直接讲授,告诉学生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来得深刻。三、师生互动,共同学习教学过程是学生与老师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师生互动合作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有效手段。要想创造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合作是必然的。教学在课堂中不仅仅是”讲,更要有“评。"评是指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当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作答后,应当及时给予理答。理答主要有表示肯定的口头表扬、探问或转问、重新组织等理答方式。理答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的过程。可能教师不经意间的口头表扬,在学生心里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将“评与"讲相结合,与学生沟通,发展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情感很有必要。当“评与"讲结合,就使学生在课内就同一内容进行了多次有意义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有效性。虽然教师具备基本的教学素养并已掌握了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在课堂中,教师并不能把自己放在讲授者的位置上,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教师不应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而应摆正姿态,以一个同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好,教学活动才能高效进行。四、经验总结就课堂教学而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常常令我们不再认真思考该如何更好进行课堂教学,习惯成自然的走进课堂,也不再质疑日常的教学,自以为能够凭借经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错了,虽然我们一直坚守在教育岗位,但是社会环境在进步、教材在改革、学生在变化,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寻找和探索适合每一堂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每一堂课都高效进行,才能够获得优质课堂。教师在走进课堂前不应患有“我不知道今天要做什么综合征,要避免“讲到哪儿算哪儿。在课堂中与学生合作,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理答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学。教师在评价时,要时刻把"促学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率,创造一个“有效课堂。总而言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每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